本文目录
1 【白头翁汤原文】2 【白头翁汤组成】3 【白头翁汤煎服方法】4 【白头翁汤功效主治】5 【白头翁汤方歌】6 【白头翁汤方解】7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8 【白头翁汤医案】
【白头翁汤原文】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2.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10g 黄连10g 黄柏10g 秦皮10g
【白头翁汤煎服方法】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混合约400ml,分2次服。
【白头翁汤功效主治】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赤多白少,或纯为血痢者。
【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白头翁汤方解】此为治热性下利之方。陆渊雷谓:“热利,谓下利之属于热者,不必指身热,但脉舌腹候有热象者皆是。”故临床使用不必局限于厥阴病下利,惟以下利脓血,思饮喜冷,肛热,脉象滑数为目标。
痢疾一病,多属湿热。盖湿热邪毒滞于大肠,肠中壅塞不通,则腹痛里急,肛门重坠;血被热腐,则酿为脓血。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指出:“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溃。湿胜热,白痢坠。”本方所治之痢,属热胜于湿。临床表现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为血痢,色鲜气秽,里急后重,肛门灼烙,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口干口苦,思饮欲冷等湿热症状。若下痢白多赤少,腹痛喜温,或下痢滑脱不禁,肛门虚坠而不热,困倦嗜卧,舌淡脉细者,为湿胜于热、脾肾虚寒,则非本方所宜也。古谓无积不成痢,故腹痛拒压者,需加消积导滞之品,如枳实、厚朴、槟榔、川军;下血较多者,加三七参逐瘀止血。张锡纯谓:“三七化瘀血不伤新血,一味三七,可代《金匮》之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肠中瘀垢荡尽,自无脓血更下之理。若出现神疲乏力,饥不欲食,舌红无苔,脉象细弱等阴血亏损证者,或病于生产之后,可加阿胶、甘草。虚甚者,重用生山药滋阴养血。或谓痢无补法,阿胶、山药,不虑有助湿热?曰:肾者胃之关,开窍二阴,久下不止,伤津亡阴,故虽有湿热,不可不顾其阴。顾松园云治痢不知补肾非其治也,正指此而言。况且清热燥湿之品仍为本方之君,故无恋邪之虑。
程门雪谓:“桃花汤是冷痢下之治法,白头翁汤即热痢下之治法也,不必拘泥桃花汤即为少阴病,白头翁汤便是厥阴证也。当活变观之,但以见症符合为主,对症用方,固不必斤斤于伤寒、杂病之分。”刘绍武先生将二方合为一方,名曰白桃汤,治疗痢疾、肠炎、胃肠型感冒,其效甚卓。
白头翁汤以其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故临床运用既不可拘囿于肠炎、痢疾,亦不可局限于下焦病症,诸如月经先期、血崩、经期延长、带下黄稠、或赤白带下、阴痒、蚀痛、尿频、尿急、尿灼、尿痛、尿短赤、睾丸红肿热痛、血精及鼻衄、齿赃、肌衄,辨证属于湿热蕴盛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加减】
1.腹痛拒压者,加川军。
2.便血多者,加三七参。
3.兼阴血虚者,加山药、甘草、阿胶。
【禁忌】
1. 无口干欲饮,喜冷者,忌之。
2. 兼发热、恶寒等表证者,忌之。
【类方】
1.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此《金匮要略》治产后下利之方,用于白头翁汤证兼阴血虚弱者。
2.葛根黄芩黄连汤:同可治疗湿热下利。不同者,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表里俱热,喘而汗出。而本证则纯属里热。
3.桃花汤:同属治利之方。不同者,桃花汤所治之下利,为脾胃虚寒,呈滑脱失禁之状。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1. 治眼目郁热,赤肿阵痛,风泪不止者。(《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
2. 除用于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外,对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慢性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急性附件炎及某些产后腹泻等均可应用。(《伤寒论方古今临床》)
3. 尿道感染。伴舌红,苔黄腻,口苦,脉细弦数。(《江西中医药》1984;2:31)
【白头翁汤医案】1.带下
杜某,34岁,带下淋漓三月余,黄白质黏,秽臭蚀痛,至夜阴痒,心烦难寐。小腹胀,腰痛神倦。食无味,口干苦,大便日一行,小便黄臭。舌边尖红赤,苔根黄腻。诊其脉,弦缓有力。触其腹,腹膨隆,无压痛。超声波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盆腔少量积液。余谓此湿热下注胞宫也。杜某云:“某医院亦谓湿热,奈何不效?”索视所服之方,乃傅氏易黄汤。易黄汤固然可治黄带,其病机则以肾虚为主,湿热次之。而本案湿热为主,山药、芡实、白果滋阴固敛,显属不宜。拟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15g 黄柏10g 黄连10g 秦皮10g 土茯苓30g 五剂
二诊:带益多,如注如崩,色白不黏。蚀痛、阴痒止,腹胀、腰痛亦轻。
守方五剂。
三诊:带下大减,微腹胀,仍腰痛。舌苔已退,脉象弦缓。此湿热将尽,虚象为著,改易黄汤善后之。
2.湿疹
连某,男,25岁,工人。双足胫起湿疹四月余,初仅小米大小丘疹,渐变为疱疹,密集成片,向上蔓延,疱疹破裂,瘙痒难忍。曾服抗过敏药、静注葡萄糖酸钙无效。望其形体壮实,面红唇肿,口角有黄痂,双胫肤色鲜红,疱疹糜烂,皮损群集,渗溢淡黄色水液,浸透内衣,秽浊熏鼻,间有结成黄痂者。踝肿,压之成凹。舌质红,苔薄黄。询知胃纳甚佳,常饿焰中烧。连日饱食则唇起干皮,口角生疮。咽干口苦,思饮欲冷。大便不干,日一行。小便利,色黄。胫踩发热。诊其腹,腹壁厚实,无压痛。切其脉,沉弦略数。
患者只身居陕,饮食不节,致湿热内生。两邪相搏,浸淫肌肤,下注腿胫,以成湿疮。治当清热燥湿,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皆对其证,以其脉见弦象,显示与肝有关,且方中大队苦寒燥湿之品,作用远较栀子柏皮汤为强,不必拘泥于下利也。拟:
白头翁15g 黄连10g 黄柏10g 秦皮10g 甘草10g 薏苡仁30g 大黄10g
患者持方返陕,连服15剂,前日手机发来短信,谓腿胫湿疹痊愈,唯患处皮肤黑褐色而已。
——本段摘自《经方躬行录》
相关文章:
白头翁汤原文,组成配方,医案,凭证使用,治疗范围05月18日白头翁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05月15日芍药白头翁汤治疗疫毒痢02月09日白头翁汤、香连丸加减治疗湿热痢疾02月08日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化裁治疗湿热痢疾06月30日槐花散加味口服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05月29日白头翁汤的临床病例,白头翁汤临床新用01月05日白头翁汤的组成,方歌方解,加减运用医案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可以去中医智库上看看,那是中医的网站,解析更详尽。
加味白头翁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9克生川柏1.5克青子芩6克鲜贯众15克小川连2.4克北秦皮2.4克(醋炒)生白芍9克鲜茉莉花10朵(冲)
【功用】凉血清肝,泻火坚肠。
【主治】伤寒邪传厥阴,厥而兼呕,胸胁烦满,热利下重,继即便血,甚或便脓血,舌紫苔黄,脉寸浮数,尺弦数者。
提醒您:加味白头翁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以及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与主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白头翁的功效及作用3、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4、你知道中药“白头翁”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5、白头翁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白头翁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作用及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头翁,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等。
白头翁喜凉爽干燥气候。
耐寒,耐旱,不耐高温。
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
苦,寒。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扩展资料:
白头翁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
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
白头翁
白头翁的功效及作用“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
白头翁的功效
【性味】
味苦;性寒。
《本经》:味苦,温,无毒。
《别录》:有毒。
《药性论》:味甘苦,有小毒。
李杲:味苦,性寒。
【归经】
入大肠、肝、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功效主治】
白头翁性寒;归胃、大肠经;白头翁药用价值高,从上述历代本草专著看出多有记述。
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等症。
《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别录》:(主)鼻衄。
陶弘景:疗毒痢。
《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
主百骨节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
子:功用同上。
《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败毒抗癌
用于癌瘤积毒:直肠癌白头翁15克,藤梨根、瞿麦、猪瘦肉各12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饮汤。
并用鸦胆子煎水,保留灌肠(用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
有一定疗效。
亦宜于结肠癌。
白血病白头翁、山慈姑、山豆根各15克,黄药子、白花蛇舌草、龙葵各30克水煎3次服。
宜于发热、出血各型急性白血病。
凉血止痢
用于血热泻痢:热毒血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柏6克,黄连3克,水煎为白头翁汤,分2次服。
虚热下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连3克,黄柏、甘草各6克,阿胶珠(烊化竞服)12克水煎为白头翁甘草阿胶汤,分2次服。
原虫性痢疾白头翁15~30克水煎分3次服。
7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克加水煎成100毫升作保留灌肠,日1次。
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大便镜检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4天,平均7天治愈。
癌毒血痢白头翁、椿皮各15克,黄芩、黄柏各9克,白芍、甘草各6克,黄连、木香各3克水煎,日服2次。
赤白带下白头翁、珍珠菜根各30克,茜草9克,墨鱼1只水煎,服汤食鱼,日1剂。
消肿破结
用于炎性肿结:牙痛龈肿白头翁切碎3份,白胡椒(末)1份加水少许,捣成泥状,塞入牙肿处,上下牙咬紧,几分钟后吐出嗽口。
1次不愈,可再使用1次。
滴虫阴炎白头翁30克,甜酒糟适量捣汗服,渣敷肿处。
瘰肿串结白头翁60克,当归尾、半夏、牡丹皮各30克炒后研末,每服9克,白酒调下。
白头翁的作用
抗菌
鲜汁、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汤及其四药对各种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其中以黄连、秦皮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各药之间并无协同,也无拮抗。
本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
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抗阿米巴原虫和阴道滴虫
本品煎剂和白头翁皂苷体外实验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繁殖,体内实验也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的作用。
本品对滴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抗肿瘤
本品能抗肿瘤,毛茛苷能抑制DNA的合成,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毛茛苷细胞毒作用的机制,除因其能抑制DNA的合成外,还与促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有关。
抗病毒作用
白头翁水浸液能延长患流感病毒PR8小白鼠的存活日期,对其肺部损伤亦有轻度减轻。
其它作用
据报道白头翁乙醇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痉挛作用。
国外产之白头翁Pulsatillanigricans有镇静作用,并能降压,使心率变慢,心收缩增强,增进胃肠运动。
白头翁尚能抑制植物种子发芽。
其所含白头翁皂甙A3有一定抑癌作用,于100μg/ml时对P-388的抑制率为53.7%。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1、白头翁作为一位清热类的中药,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以说对于治疗热毒的痢疾,鼻子出血,痔疮出血,瘙痒均有很好的效。
2、白头翁,它的性质比较寒凉,所以对于一些像是虚寒症的人来说就不太适合。
3、另外,白头翁对出一些皮肤病,比如说疮痈,脓肿等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具体的配方以及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你知道中药“白头翁”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中药材白头翁的名字也与此相关,因为这种植物接近根茎处也有类似白绒般的须毛,形似一个白发的老翁一样,所以古人也称这种植物为白头翁草。
白头翁草入药的历史较为久远,《神农本草经》之中便已经收载了白头翁草,并说其具有“解温疟狂热、症瘕积聚”等作用,由此可以定性白头翁属于寒凉之药,具有助人清热之功。
《药性论》之中则明确指出了白头翁善于“疗毒痢、止腹痛”的功效,而且这一功效也得到了历代医者的认可,并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现代,人们根据历代医者对白头翁的研究及应用认为此物主要有两种功效,一是白头翁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之功;二则是此物有明显的“凉血止痢”之效。
而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还发现了很多关于白头翁入药的妙用,今天就和朋友们稍作分享。
1、白头翁止热毒痢疾的妙用
引起痢疾的因素有很多种,而白头翁重在缓解肠道湿热导致的痢疾。
在古代,人们没有灭菌的概念,加上医疗技术水平有效,每到夏秋之季就很容易出现腹泻痢疾等疾病,白头翁因此也得到了重视,并且被古人称赞为“解痢良药”。
当人们出现痢疾经久不愈,甚至痢疾带有白赤之状的时候,就会使用白头翁煎汤内服,不仅简单便捷,缓解痢疾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医者在此基础上并对症配伍,常将白头翁和黄连、石榴皮、木香、秦皮、黄柏等药同用,发现其清解热毒、止泻止痢的作用更佳。
2、白头翁清热解毒的妙用
白头翁清热解毒的妙用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帮人们缓解热毒疮痈、瘰疬瘿瘤等方面。
比如皮肤上面常见的毒疮红肿、疔毒不散等情况,古人就常会使用新鲜的白头翁草捣烂后外敷,解毒消肿的效果颇为明显。
此外,中医里面还常用白头翁草配伍蒲公英、连翘、猫爪草、夏枯草等药材煎汤内服,对于瘿瘤瘰疬之症也是很有效的。
而且据现代的医学研究发现,白头翁的有效成分还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及调节人体免疫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淋巴内部的结核、增生,以及腮腺炎等疾病,白头翁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3、白头翁可以止风热牙痛
牙痛是一种让人非常痛苦的疾病,且导致牙痛的原因有很多。
白头翁草虽然有缓解牙痛的作用,但其大多都偏于缓解风热火邪侵袭于牙齿引起的牙痛。
比如有时间我们因为上火、或者受了风热而伴有牙痛之症,就可以用白头翁煎汤在口内含漱并内服,有较好的散热而止痛的作用。
在民间一些地方人们出现此类牙痛之症的时间,也常会直接将新鲜的白头翁捣烂,然后用牙齿紧紧咬住,几分钟后就可以起到止痛的良效。
白头翁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白头翁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白头翁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头翁的功效
成分:含原白头翁素,皂甙等。
性味: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效: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
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白头翁的作用
1、抗阴道毛滴虫:研究发现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2、抗氧化、抗炎:白头翁具有阻止肝组织中过氧化物的释放,增长MnSOD的活性,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白头翁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活性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过氧化氢,防止其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而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
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杀虫、抑菌:兰继毓等研究发现白头翁煎剂对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效果较好。
曹景花等用K-B纸片扩散法测得白头翁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白头翁又叫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作用。
4.煎剂对肠粘膜有收敛、止泻、止血等作用。
5.治疗腹泻:要辨证本品苦寒,要多配用些和胃药。
对慢性泄泻,中医辨证是脾虚者,用了白头翁能滑肠,大便更加稀薄。
故只能用于辨证为湿热、热毒、湿毒的病人,不宜用于脾虚泄泻者。
6.抗菌:鲜汁、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汤及其四药对各种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其中以黄连、秦皮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各药之间并无协同,也无拮抗。
本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
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白头翁的注意事项
食用注意:
白头翁虽然对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如下痢已久,元气已衰,脾胃欠佳者不要用白头翁,必需用时也要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再加党参、白术。
1.凡热毒痢疾,湿热泻痢,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可与黄连、黄柏、秦皮同用。
2.若产后血虚下痢,或痢久阴伤者,可与阿胶、甘草等配伍。
3.清热、解毒、排脓。
适用于口周皮炎。
白头翁的的食用方法
【白头翁薏苡粥】
原料
白头翁20克,苡仁25克,梗米50克。
制法
白头翁煎水去渣,将汁与苡仁、梗米同煮为粥。
【黄连白头翁粥】
材料:
白头翁50克,黄连10克,粳米30克
做法
食疗养生
(1)将黄连、白头翁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
吃什么好
(2)将锅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白头翁汤】
原料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g。
做法
水煎,分两次温服。
猜你喜欢:
1.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2.白头翁散的功效与作用
3.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
4.白头翁的药理作用
5.白头翁鸟的经济用途及人工选育
6.中草药的功效大全
7.白细辛的药物功效
8.番石榴的营养价值
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与主治、白头翁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白头翁汤组成是白头翁20g,秦皮、黄柏各12g,黄连8g。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干包裹),疗效更佳。
功效作用 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无论治疗阿米巴痢、菌痢均有疗效,故为主药;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量颇强,其中黄连尤为治疗菌痢要药,秦皮燥湿收涩。全方药仅四味,却具有强大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赤痢最为合适。
白头翁含原白头翁素、三萜类皂甙等。其煎剂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所以本方具有较强的抗菌、退热等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6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