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医案

道医 2023-06-24 18:19:56

【原文】

1.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2.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3.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金匮要略》第二十篇)

【组成】

附子20g 白术12g 茯苓10g 人参6g 白芍10g

【煎服方法】

水浸20分钟,煎40分钟,约450ml,分早、午、晚3次服。

【功效主治】

少阴病,身痛,骨节痛,手足冷,背恶寒,脉沉而微细者。

【禁忌】

1. 有表证者,忌之。

2.口苦、口渴、思饮、思冷者,忌之。

【类方】

1.真武汤:同属温阳健脾之方。不同者,真武汤证为阳虚水饮停蓄,以头眩心悸、水肿、小便不利为主症。附子汤证为寒湿内盛,以骨节疼痛,手足冷,背恶寒为主症。

2.麻黄附子细辛汤:身痛、恶寒、脉沉,为二方共有之症,然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发热而绝无水湿

之症。

3. 桂枝新加汤:同可治身痛,脉沉迟。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筋骨失养,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症状。

4. 白虎加人参汤:同可治背恶寒,然白虎加人参汤证之背恶寒程度较微,出现于热盛大汗之后,与附子汤证从始至终恶寒迥然不同。

【临床运用】

1.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金

匮要略》)

2.加桂心甘草,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千金要方》)

3.治水病,遍身肿满,小便不利。心下痞硬,下利腹痛,身体痛,或麻痹,或恶风寒者。(《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

4.遗尿,带下,水肿,怔忡;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盆腔炎,内耳眩晕证,脏器脱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属于脾肾阳衰、寒湿内阻之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5:8)

5.不语、不食,沉睡。(《辽宁医学杂志》1960;6:43)

6.督脉背痛。背冷如冰,脊不可按,脉细微。(《治验回忆录》)

7.心绞痛。伴背冷恶寒,汗出不止,指青紫,舌淡多津,脉沉细。(《中医杂志》1981;11:39)

8.子丑时臂痛。伴多汗,舌胖淡,苔白厚腻,脉沉缓无力。(《国医论坛》1988;6:23)

【浅议】

此温阳益气,祛寒化湿之方。临床使用以背腹畏寒、手足发冷、骨节疼痛、脉沉细迟为目标。

素体阳气不足,或误汗、误下、或过用寒凉致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背腹,充达四末,故背腹畏寒如扇、手足发冷,夜间尤甚。阳虚则寒湿不化,留着关节、肌肉、经脉,阻遏气血运行,故身痛、关节痛也。方中大量附子、白术配伍,可知寒湿之盛。口中和者,口不苦不干之谓也。此外,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身重嗜睡,足跗水肿,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带多清稀,口中多津,舌淡润无苔,或水滑苔,或淡黑滑苔,脉象沉细、两寸无力等阳气虚弱、寒湿内盛症状亦在应有之列。

本方与真武汤,仅一药之差,真武汤证“为有水气”,以头眩、心下悸、呕吐、腹痛、小便不利为主症,故用生姜宣之散之。本方偏重于寒湿,以肢节疼痛、手足冷、背恶寒为主症,故倍白术、附子,加人参以温之补之。二方之用,何以辨别?痛甚、脉虚弱者用本方,小便不利者用真武汤。

【附子汤医案】

1. 脚冷

张某,男,45岁。面白眸明,丰神楚楚,英悍之色写于眉宇,执忻州电信之印,事必亲躬,日无刻暇,致阳气暗耗。近夜间足心冷,如风吹、如扇扇,直透骨髓,难以入寐。重被、电褥、足心贴膏药始觉安然。素腰脊疼痛,双膝发冷。知饥思食,二便正常。口不干苦,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缓,诊腹无压痛。

脉证观之,此肾阳虚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繁劳过度,阳气损伤,则难以卫外,温煦分肉。足掌者,少阴肾脉之源,肾阳不足,是以足心如扇。腰膝冷痛,苔腻脉滑,皆阳气虚弱、寒湿为患之症。目下之治,当扶益阳气,温化寒湿。仲圣附子汤可治少腹如扇,岂能不治足掌如扇?拟:

附子10g 白术15g 茯苓15g 白芍10g 党参15g 三剂

二诊:附子汤果能弱者可强,寒者可热,二剂尽足暖如昔。腰膝仍痛,因赴京开会,不便服用汤药,改金匮肾气丸治之。

2. 失眠

谢某,女,28岁,唐林村人。感冒后不欲食,本属脾胃虚弱,应补之益之,却以为胃中积滞,用盐卤泻之。泻后胃纳有减无增,并出现夜间不寐,迄今已十四日矣。询知胸闷心悸,倦怠畏寒,身重跗肿,四末发冷。食后心下沉闷,大便溏,小便不利,口不干苦。视其舌,淡红无苔。切其脉,沉缓无力。诊其腹,心下痞满,无抵抗。

脉证分析:温病伤阴,伤寒损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今伤寒后阳气不足,复经攻下,阳气更虚,致水饮泛滥,凌心则神不安宅而心悸不寐;饮邪弥漫,中州无光,土不制水而水肿便溏。治当温阳健脾,化气利水,阳气旺则阴自消,脾土健则水自落。调兵遣将,真武汤、附子汤皆可胜任,然本案脉象无力,似更宜附子汤也。拟:

附子10g 白术15g 茯苓15g 白芍10g 党参10g 生姜10片 二剂

二诊:夜寐可达5小时,小便增多,身重跗肿大减,畏寒亦轻,四肢转温。纳化仍差,脉舌如前。阳气恢复一分,水饮退却一分,今效已昭然,恢复健康,企踵可待。

原方三剂。

三诊:夜寐甘甜,纳化几近正常,令服归脾丸以善后。

按:不寐一症,以血虚阴亏,心神失养及痰火扰心为多。阳虚阴盛,水饮不化,致多寐者有之,致不寐者,之前余未尝得见。本案根据畏寒、肢冷、跗肿,小便不利等阳虚水饮不化症状,拟用附子汤温阳气,消阴霾。仅五剂,便阴相交泰,睡寐甘甜。

——本段摘自《经方躬行录》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

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辛汤。”

3、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名“脉四逆汤”。

4、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5、阴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雳散”。

6、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药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饮”。

7、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

8、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

9、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10、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

11、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鲷、雄黄八分,共研为末。以葱根捣和作饼巾2陷处。

12、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13、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

14、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药两次。

15、牙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16、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17、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

18、水泄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送下。

19、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20、白浊。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温服。|

21、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22、痈疽肿毒辣。用川乌头(炒)、黄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

23、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

24、疥癣,用川乌头生切,煎水洗,甚验。

25、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

促进蛋白质合成

附子可促进肝中蛋白质合成。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以中乌头碱活性最强。

附子的治病验方


治白浊

熟附子不拘多少,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趁温服下。

治月经不调

熟附子(去皮)、当归等份,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气虚头痛

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脐研为细末,用葱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疮

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用醋、面调好贴在脚心上,男贴左脚,女贴右脚。第二天换下。

治牙痛

附子31克(烧灰)、枯矾0.3克,共研为末,擦牙。

治脚气肿痛

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治月经不调

当归、附子(炮)各等份,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

养生药膳


附子泽泻狗肉汤

原料:狗肉150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泽泻、生姜各12克,盐适量。做法:先将狗肉洗净切成块。 ?再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洗净,备用。 接着,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和狗肉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小时。待肉熟后去药渣,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食疗功效:本汤具有强肾固精、涩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腰酸肢冷、肾阳不足者服用。

附子炖羊肉

鲜羊肉250g,炮附子10g。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改为小火炖煮l.5~2个小时。去其药渣,分数次喝汤吃肉。本品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先将附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本品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中药附子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大毒。

(二)毒理试验1.LD50 ?熟附片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17.42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26.30g/kg2.毒性反应: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产地、加工炮制、水煎时间均会影响乌头碱的含量和毒性程度。120摄氏度水煎40分钟,附子的毒性仅为生附子的l/5~1/350,灌服的LD50在l00g/kg以上。

室温和配伍也能影响附子的毒性。寒冷能降低附子的毒性。附子与甘草、干姜同用,可明显降低毒性;与麻黄同用或饮酒能增强毒性。

(三)临床观察有毒。制附子毒性小,在常规剂量内罕有中毒者。大剂量使用如30g以上,引起全身发麻的情况还是有的。

《毒性》

神经系统:口舌、四肢和全身发麻,并有紧束感,烦躁不安,头晕、头痛、神智不清;痛觉消失或减弱,阵发性抽搐;或双目失明。

消化系统:严重呕吐恶心、流涎腹痛、腹泻、肠鸣亢进。

循环系统:心慌心悸、血压下降、心律不整,甚至发绀、四肢厥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循环呼吸衰竭,是致命主因。

导致中毒的原因

导致附子中毒的原因颇多,有药材品种不清、炮制方法不当、内服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以及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等多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或多见的原因是煎煮时间过短所致。因此,凡附子作汤剂内服,必须煎至口尝无麻感为度,以免中毒。久煎除对镇痛、抗炎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外,并不影响强心作用。

解救方法

下列是一般文献上建议的解毒方法,不一定经过确实的临床验证。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5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