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酸苦甘辛咸四季各有所宜

健康管理师 2024-03-09 00:09:54

酸苦甘辛咸四季各有所宜

《老老恒言》云:《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酸苦甘辛咸,我们称之为五味。要讲五味调和,春天应该多食酸味的食品,夏天应该多食苦味的食品,秋天应该多食辛味的食品,冬天应该多食咸味的食品,四季都可用甘、滑的食物加以调和。

中医学的理论离不开中国的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讲五行,讲木火土金水,中医学讲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西北中、五音宫商角羽……中医理论认为,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而五味又与四季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对应,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所以在《礼记·内则》中有上述四季与五味的相宜关系。

五味对人体五脏的影响是各归所

喜,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等。所谓入哪一经,也就是对哪一脏的脏气有裨益,或是直接使脏腑的功能活动增强,或是具备了协助脏腑功能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五味的特性所决定的,如辛散,酸收,苦坚,咸软,甘缓等。正因为五味对人体内脏气有影响,所以久食偏嗜,都会造成脏腑间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疾病。

所谓宜,只是相对而言,最典型的例子如夏天炎热,大家都知道要多吃点苦瓜,以清心火,但我们也不可以天天吃苦瓜,这已成为生活常识。再如四季均要调以甘,什么是甘?我们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的主食米面杂粮就是甘,现在有些年轻人盲目减肥,很少吃主食,这是不可取的。

正常饮食以甘味食品为主,我们讲酸苦甘辛咸四季各有所宜,只是强调不同的季节相对增加一些相应的味,对补益相应的脏有益,但不可过多。正如《抱朴子》所言:“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当时特未遽觉耳。”天下无论什么事都是有度的,所谓“过犹不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酸味食品包括西红柿、酸角、山楂、葡萄、橙子、柠檬等。

苦味食品包括苦瓜、茶叶、苦菜等。

甘味食品包括米、面、杂粮、大枣、山药、蔬菜、肉类(鸡、鸭、鱼)等。

辛味食品包括生姜、大蒜、大葱、洋葱、胡椒、辣椒、韭菜等。

咸味食品包括各种海产品、猪肾、狗肉等。

饮食养生之“五味”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甘,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中华民族饮食 养生 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时起,许多文人墨客和 养生 大家就在诗文著作中提到各种饮食 养生 的心得和方法,为后人食疗及烹饪等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其中五味学说作为饮食 养生 之始祖和根本,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历代医家补充,逐步完善了五味理论。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是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食物真实味道的反映,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食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映,获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五味不仅是食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食作用的具体描述。


《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古人对五味所具有的功效高度的概括。其中:

,能散,能行,是指辛味的药食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比如生姜发散风寒;萝卜、芥菜头下气消食;紫苏叶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红花活血通经等。

,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像乌梅敛肺止咳,苹果止泻,杨梅止渴止泻止呕,石榴止泻止血等。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功效。如人参大补元气,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

,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的作用。如苦瓜清热利尿,秋葵清热利湿,苦杏仁降气平喘等。

,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海藻、海带,大多数海鲜都具有软坚化痰的作用。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药食的作用有趋向于某一脏腑功能系统,对这一系统有较特殊或选择性的作用。中医学把这称为归经。酸味药食入肝经,比如金桔、山楂;苦味入心经如黄莲、莲心;甘味入脾经,如大枣、山药;辛入肺,比如生姜、薄荷、陈皮;咸入肾经,如海参、生蚝等。但这仅是一般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如枸杞味甘,补肝肾而不是补脾土;柚子味甘,酸,归肺胃两经,具有下气、化痰、消食、解酒的作用。因此不能机械看待,更多是以食物本身所具有的作用来确定其味,根据身体所处的状态来选择药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五味属五行之中,同样也有相生相克的关系。饮食中如果五味摄入平和,则食物五味能化生阴精阳气,滋养五脏气血;反之,则阳虚阴亏,气血衰少。《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甘,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说的就是五味偏盛致病,五行相克的具体体现。过食或偏嗜均会伤及五脏,导致疾病的发生。就像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过吃甘甜易得糖尿病;过食酸辛易患胃肠病;过食咸味易患高血压病、肾脏病等”,道理也是相通的。

总的来说,人们要依据自身身体状态,根据五味所具有的功效,做到饮食有节,切忌偏嗜或过量,这才是五味饮食 养生 之根本。

适当吃点苦味食品对身体有何益处

按中医来说,适当吃点苦味的食品,对心脏是有好处。中医有五脏,五行,五味之说,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酸苦甘辛咸,它们的关糸是相配的,因此有心主火,在味为苦之说,火曰炎上,以降为顺,故又有辛开苦降之说。所以,常吃点苦味的东西,是可以降心火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jieys/201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