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所以,在这一节气中,应该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除此之外,关于惊蛰期间还要注意啥呢?
调整起居饮食
第一,生活上不要过分劳累,造成体质下降,容易使疾病乘虚而入。
第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
第三,饮食上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旺的食品为主。
保肝防病毒
惊蛰时,保养肝气十分重要。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胆经脉也在春季最为活跃。如果在春季没养好肝气,肝脏功能或会失常,导致身体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
“春季肝风、肝火妄动,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病,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中医师说。
因此,惊蛰要尤其注意对肝脏的养护。日常生活中,合理休息就能达到养肝的效果。例如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30分钟,再去做其他事。中医师解释,这是由于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参与食物消化,如果行走、运动的话,流入肝脏内的血液就会不足,影响其新陈代谢活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春季,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诸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在这一节气容易流行爆发,需提高警惕。市民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皮疹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吃梨可润燥
惊蛰时气候仍然比较干燥,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出现感冒、咳嗽、咳痰等情况。这时不妨多吃些梨,可达到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生津化痰的效果。
梨的吃法很多,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会反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滋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具体选择吃什么,还是要根据自身体质来决定。”中医师表示,除了梨以外,白木耳、蜂蜜、枇杷、银耳、莲藕等食物也有不错的润肺健脾效果。
春雷响,万物长。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这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1、根据天气冷暖添减衣服。由于天气变化多端的特点,所以,遇到天气很热的时候就要减衣服,遇到天气冷的时候就要赶紧增加衣服。
2、适当可增加吃肉。不能单纯吃蔬菜,惊蛰前后当季的蔬菜不是很多,而且这些蔬菜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本身有限,为了把身体打好底子,笔者认为,在惊蛰前后要比别的时候要多吃点肉。
3、适当补充一些营养。惊蛰处在春季阶段,春季本身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从生长角度和保健角度来看,这个时候可以买一些营养品来吃,以便补充钙、铁、锌、镁、硒等营养物质,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4、适当喝25摄氏度左右的白开水。这个时候因为要养足精神生长、养足精神保健。所以,不能喝冷开水,但也不能喝太烫的开水。应当要减少喝茶、喝饮料的次数。
5、春光明媚时适宜户外运动。如果遇到天气较好,春明明媚,可以进行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运动量不要过大,运动时间不要太长。
6、惊蛰前后宜少饮酒或不喝酒。因为生理机能处在复苏阶段,所以不能受到较强的刺激。这段时间,喝酒的量要比喝养身酒的量还要少,并且要减少喝酒的次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天气逐渐变暖,春天来临,人们的生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惊蛰这个节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养生。
一、注意调节情绪
惊蛰之际,气候变化快速,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出现波动,容易感到疲乏、倦怠,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多晒太阳,让身体更好地接受春天的阳光和空气,帮助身体快速适应春季气候的变化。
二、合理安排饮食
惊蛰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保持身体健康。建议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鱼、肉等蛋白质食品,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给身体带来负担。
三、注意保暖
虽然惊蛰之际气温升高,但天气仍然变幻莫测,气温也会有忽高忽低的情况,需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可以适量增加穿衣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度,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四、适当锻炼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体质。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车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惊蛰到来,我们需要做好身体养生的工作,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保暖和适当锻炼,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状态,更好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惊蛰节气养生
1、体育锻炼
春夏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2、防寒保暖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3、预防感冒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
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4、口感舌燥,吃清淡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每到惊蛰节气的时候,我们都会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现在也很多人都在保养自己的皮肤,自己的身体,那么在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时,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养生呢?接下来一起来分析一下不同的体质应该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时节应如何养生
一、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时常烦躁,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方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
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药食调养:
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等,还可食用沙参、麦冬、玉竹、百合、枸杞子、桑葚等。燥烈辛辣的食物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做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jieys/195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梨的三种食用方法
下一篇: 上班族应春捂的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