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养生不盲从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处于黄经345度。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所指的方向和位置也在变化,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正处于黄经345度。
“惊”即惊动,“蛰”是一个形声字,从虫,执声,本义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说文》解释说,蛰,藏也;《尔雅》给出的意思是,蛰,静也;《易·系辞下》给出的注解是,蛰,潜藏也。总的来说,惊蛰就是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而事实上,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逐渐回升的气温。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下的温度自然也随之升高。蛰伏在地下的虫子对温度极为敏感,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它们就开始到地面一_L活动了。
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红李白,黄莺鸣叫,紫燕翻飞,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始春耕。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时节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的差异,分别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而进行合理的调养。
人的体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各种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些特征往往决定着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通常表现为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在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惊蛰时节养生应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个方面。由于人体察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所谓“神”,是指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行”与“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此书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上述体质类型进一步细化,每一类又分成五类,从而得出了“阴阳二十五人”之说。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由于东西南北中五方地域环境气候各不相同,居民的生活习惯也有差异,人们所形成的体质不同,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应有所区别。
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也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
《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
可见,体质不同,发病的原因也就不同。而改善不良的体质状态,也正是养生的二关键。
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措施,也是可以改良体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根据天气冷暖添减衣服。由于天气变化多端的特点,所以,遇到天气很热的时候就要减衣服,遇到天气冷的时候就要赶紧增加衣服。
2、适当可增加吃肉。不能单纯吃蔬菜,惊蛰前后当季的蔬菜不是很多,而且这些蔬菜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本身有限,为了把身体打好底子,笔者认为,在惊蛰前后要比别的时候要多吃点肉。
3、适当补充一些营养。惊蛰处在春季阶段,春季本身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从生长角度和保健角度来看,这个时候可以买一些营养品来吃,以便补充钙、铁、锌、镁、硒等营养物质,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4、适当喝25摄氏度左右的白开水。这个时候因为要养足精神生长、养足精神保健。所以,不能喝冷开水,但也不能喝太烫的开水。应当要减少喝茶、喝饮料的次数。
5、春光明媚时适宜户外运动。如果遇到天气较好,春明明媚,可以进行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运动量不要过大,运动时间不要太长。
6、惊蛰前后宜少饮酒或不喝酒。因为生理机能处在复苏阶段,所以不能受到较强的刺激。这段时间,喝酒的量要比喝养身酒的量还要少,并且要减少喝酒的次数。
早睡早起身体好、防寒保暖防春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忽冷忽热多变化、预防感冒最重要: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惊蛰易口感舌燥、惊蛰饮食吃清淡: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减肥健身好时节、运动之前要热身: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jieys/194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风萧萧兮要霜降
下一篇: 雨水脾胃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