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1 自制三伏贴中药配方 需要根据自身症状配伍药方。
三伏贴配方材料以性质辛温药物为主,起到一个温阳散寒的作用,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症也不一样,具体的配方以及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配伍。
常见三伏贴的配方如下: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黄芪、苍术、沉香、肉桂、冰片、川贝等(仅供参考)。
2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三伏贴最重要的环节是贴敷药物、贴敷穴位,这两个环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私人订制,自行三伏贴贴敷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3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最好 上午11点贴敷效果最好。
三伏贴是中医养生方式,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旺盛,毛孔张开,此时气血趋于机表,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药效的发作,此时贴三伏贴可以更好的运用中医理论达到治疗效果。
4 三伏贴贴多长时间 儿童不宜超过2小时;成人不宜超过5小时。
三伏贴在贴敷的时候会有高温灼烧的感觉,贴久了可能会烫伤皮肤,所以,贴三伏贴并非是时间越长越好,在贴三伏贴过程中,如果有局部起泡、溃烂则应立即揭下药膏,进行消毒后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jieys/193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下一篇: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