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胖是靠什么进行遗传的
肥胖主要是靠肥胖基因进行遗传的,那么它的遗传因素有哪些呢?
(1)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向。父母双方都肥胖,他们所生子女中患单纯性肥胖者比父母双方体重正常者所生子女高5~8倍。Vanllallie对1333名出生于1965~1970年期间的儿童进行了纵向调查也发现,父母一方有肥胖, 其所生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超出正常的比值(odd ratio)也随之增加,1~2岁肥胖儿童到成人早期肥胖为1.3,3~5岁肥胖者为4.7,6~9岁肥胖者为8.8,10~14岁者22.3,15~17岁为17.5。
(2)神经精神因素
已知人类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VMH),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LHA),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不论属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腹内侧核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厌食,引起消瘦。另外,该区与更高级神经组织有着密切的解剖联系,后者对摄食中枢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下丘脑处血脑屏障作用相对薄弱,这一解剖上的特点使血液中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易于向该处移行,从而对摄食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因子包括: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胰岛素等。此外,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食饵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二者在本症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二、肥胖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 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
晚期症状: 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相关症状: 男性型肥胖 皮肤张力增加 皮下脂肪增多 内脏性肥胖 青春期肥胖
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幼年型者自幼肥胖;成年型者多起病于20~25岁;但临床以40~50岁的中壮年女性为多,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地增加,应考虑继发性肥胖。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
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显得细小而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突出处皮肤凹陷,骨突不明显。
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三、肥胖和超重有哪些区别
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肥胖是指机体脂肪过多,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体重在等于或超出标准体重的10%和20%之间为超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含20%)以上为肥胖。超重不一定肥胖。有些人肌肉发达,结实丰满,虽然超过标准体重,但不属于肥胖范围。如举重运动员,肌肉组织含水量达75%--80%,而脂肪组织含水量仅15%--30%,同等体积的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重得多,所以举重运动员常常是超重者,而体内脂肪并不多,不算肥胖。建议通过一个公式看看自己是超重还是肥胖,男性=身高(cm)-105,女性=身高(cm)-110,超过身体20%就算是肥胖,就需要减肥。那么肥胖有哪些症状?
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幼年型者自幼肥胖;成年型者多起病于20~25岁;但临床以40~50岁的中壮年女性为多,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地增加,应考虑继发性肥胖。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
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显得细小而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突出处皮肤凹陷,骨突不明显。
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四、肥胖患者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2宜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3宜吃豆制品。4宜吃新鲜蔬菜、水果。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鱼、蛋白质。有较高的特殊动力作用,可增加热能消耗,有利于减轻体重。每周一次。鱼片下锅时,最好一片片的抖落下锅,等鱼片定型后再搅动汤汁,不然汤水会变浑浊
藻类。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的供给量,这样对增加饱腹感、维持正常代谢、降低血脂、防止合并症都有好处。食用前应将海藻先短时间泡洗,然后蒸熟,再清洗切丝凉拌或掺猪肉炖熟,也可与豆腐同炖,吃法大体上与海带相同。
水果。增加维生素的供给。可生食或煮熟食用,也可做成果干、果酱、果子冻等。
豆腐。富含蛋白质,易消化,营养丰富豆腐可以热食或冷食,可入汤,也可做面食、比萨饼、肉块、蛋糕、果馅饼和松饼。生豆腐磨碎后可以为沙拉和开胃品调味。
三、饮食禁忌:1忌吃高糖类食物。2忌吃高脂肪类食物。3忌吃坚果类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马铃薯。含淀粉过多。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碱,但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
糖果。本品属于极甜的食物。高热量对于肥胖或者其他情况人群有有抑制作用空腹不宜大量食用。
炸鸡。本品属于高脂肪类食物。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的食用偶尔食用油炸类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不会很大。
肥胖症患者由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对机体造成机械性和代谢性的损害而出现各种症状。
(1)下腰痛和关节痛。这是肥胖者最多见的问题。主要是机械性损伤,进行性关节损害和症状加重引起疼痛,但也有代谢的原因。
如双手的骨关节病多发于超重患者,痛风也多见于肥胖患者。按身体质量指数(BMI)或腰围指标,下肢痛和关节痛的发生率及程度都与肥胖程度明显相关。
(2)消化不良。超重者常见消化不良,这主要是腹部脂肪块造成的机械性影响。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发生裂孔疝的机会增多所致,而不是食管反流的作用。肥胖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并不增高。
(3) 尿失禁。妇女的尿失禁可能是机械性作用的结果,BMI>30kg/m2 的肥胖者往往表现为压迫性尿失禁。尿失禁是患者难以启齿的症状,老年人的发生率更高,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难堪和痛苦。
(4)气喘。气喘是肥胖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和特有主诉。肥胖症患者气喘的原因包括:肥胖导致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手术后感染明显增多以及肥胖本身由于机械性和代谢性的因素所致;肥胖导致呼吸道机械性压迫,患者往往会感觉呼吸困难;此外,超重者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就像负重行走一样。
(5)疲劳。疲劳是肥胖者的常见症状。移动臃肿的身体、打鼾导致睡眠质量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的低氧血症等都会使肥胖症患者容易出现疲劳。体重超重加重了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负担。同时,胸部的脂肪抑制了呼吸运动的完成,关节周围的大量脂肪又限制了关节的活动,超重和脂肪沉积还使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这些使肥胖症患者稍一活动即感疲乏无力,只有通过减少活动来适应机体的状态,而这又使得机体的能量消耗减少,肥胖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6)多汗。肥胖症患者皮下脂肪层肥厚,使体温不易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出去。所以,只有靠出汗来降低体温,保持体温的恒定。
日常生活中太多人想要减肥了,尤其是女生。实际上很多觉得自己需要减肥的人其体重并没有超标很严重,而真正的肥胖患者才亟待减肥。肥胖的危害非常大,可不仅仅是影响身材的问题。那么遗传型肥胖是怎么回事?遗传型肥胖怎么办?
1、遗传型肥胖
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并不多见,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遗传性的肥胖影响有多大?根据美国减肥公司weightwatchers调查显示,如果父母体重都正常,孩子发胖的可能性仅是20%;一方肥胖,可能性就达到40%;而双亲都超重,这个数值就高达80%。
那遗传性肥胖是不是没救了?也不是的。虽说遗传性肥胖要减下来,阻碍会比一般人减肥要大,但是找对方法了,要瘦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遗传型肥胖怎么办?
遗传性肥胖者在选择减肥方法时应以物理减肥和减少饮食为主,不应该以口服药物为主,肥胖者要增加体育锻炼。具体做法如下:
1.多做有氧运动
不管是哪一种肥胖,坚持运动都会有帮助。科学家证明,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行走、跳操、骑车等,其消脂效果要比无氧运动要好。并且,过度肥胖的人如果进行耗能过大的无氧运动,容易受伤。因此,建议遗传性肥胖者能坚持多做无氧运动。
2.不要依赖减肥药
很多遗传性肥胖者在尝试一些方法无效后,容易感到灰心丧气,吃大量的减肥药来减肥。任何一种减肥产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饮食和运动方面做得不够,即使吃减肥药,很快就会反弹了。
3.规律的饮食
不要因为遗传性肥胖而自暴自弃,放任自己去吃各种东西。专家认为,遗传性肥胖产生的后代不一定百分之百也是肥胖者,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生活习惯而成为肥胖者。所以,人们应当保持规律的饮食,增大自己变瘦的可能性。
2、秋季减肥注意事项
1.运动注意补水
相比炎热的夏季,秋季凉快,运动出汗量减少。但是秋天干燥,皮肤失水变多,加上运动本身排汗,秋季运动补水可不能少。运动前2个小时先喝大约500毫升白开水,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运动过程中也要适量补水,防止脱水现象。运动后不宜马上喝水,一般过了5~15分钟才喝水,喝水时候不要一下喝太多,要慢慢喝。
2.做好充分热身运动
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这就增加了秋季运动受伤的风险。因此,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让肌肉进入运动状态后开始运动。
3.运动不宜太过剧烈
由于秋季的人的关节活动幅度减小,并且柔韧性减弱,建议在秋季时候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和一些强度高的力量训练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建议在秋季以耐力性的有氧运动为主,进行力量训练的频率不要太高,强度最好为中等或偏低点的强度。
4.保证充足睡眠
俗话说“春困秋乏”,进入秋季气候宜人,日照时间变短,利用这一好时机尽可能保证睡眠充足不仅能恢复体力,还能增加“瘦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力,让减肥更有效果。
5.多做户外运动
秋季天气凉快,空气也好,相比室内运动,做户外运动更有乐趣。比如爬山、骑自行车、跑步等。这些户外有氧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你减少脂肪,还能放松心情,提高工作的效率。
6.晨运不宜空腹
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早上醒来,人体储存的能量不多,并不能满足运动的热量消耗。如果不及时进食,空腹运动,运动时间长的话,会造成肝糖原贮备不足,血糖大量消耗,导致低血糖,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眼黑等症状。
7.运动后要控制饮食
运动消耗能量会使得人在运动过后感觉饥饿,这时如果没能克制住而大量进食,就会白费了所有的努力。但如果实在想吃东西,可以吃一些水果或蔬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94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腐竹适合和哪些食材搭配
下一篇: 空腹喝蜂蜜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