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霸道而显奇效
一、手指部
1.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8.制污穴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解剖: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9.五虎穴
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
主治:治全身骨肿。
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每二分一穴,共五穴。
手术:针深二分。
二、手掌部
1.重子穴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肩背痛(特效)、肺炎(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2.重仙穴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深三至五分。
运用: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
3.上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
解剖: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
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三分至五分深。
4.大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陷处。
解剖: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5.灵骨穴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针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6.中白穴(又名鬼门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7.下白穴(中白之倒马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
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8.腕顺一穴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耳鸣特效。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二至四分。
9.腕顺二穴
部位: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处。
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与支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亦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手术:针深二至四分。
注意:腕顺一穴与二穴以一次用一穴为宜。
10.手解穴
部位: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
解剖:肾脏敏感神经。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往期热门文章:1.珍藏版《十四经络3D动态循行图》,配歌诀 !请收藏2.道破天机:针灸为什么能治大病!3.民国大医张锡纯:这1个小方子提高免疫力,所有人都能用!久服不伤人!4.10张图打通经络,简简单单祛病痛!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明天下午3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穴位 :天士穴、地士穴、人士穴
定位 : 手平伸、掌心侧向上,从腕部横纹上行四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 人士穴 ;人士穴上三寸是 地士穴 ;地士穴上三寸是 天士穴
主治 :1、哮喘特效穴+ 灵骨穴 2、气喘、感冒、咳嗽、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3、心悸、心脏病4、肾亏、腰痛
针刺 : 此穴深度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浅刺通肺经,中层入心经,深层入肾经。浅刺五分到八分治气喘、感冒;针刺1寸到1.2寸治心悸、心脏病;深刺入1.5寸治肾亏、腰痛。
操作手法:后期待发
1、头冷痛 ,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2、头冷痛,前额痛 ,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3、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 ,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偏头痛 ,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泻法)
5、酒后头痛 ,点搡率谷穴,卢息穴,百会穴,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心,浅拿肩井穴。
6、视物不清,好象被云雾庶住 ,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点揉太冲穴300次。
7、声音嘶哑 ,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强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手三里用擦法。
8、落枕 ,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9、背痛 ,直取大椎穴旁开5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凝后背。
? ? ? ? ? ? ? 董氏奇穴七十二绝针,扫码免费学!
10、急性腰扭伤 ,直取承山穴双侧上臂扭伤穴,太冲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1、腰痛环腰一周,带脉痛 ,直取胆经足临泣穴,外关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2、腰胀,眼胀,口苦,不想饮食,睡眠不好 ,病为带脉病,合并肝胆症状,直取足临泣穴强刺激。
13、肾虚性腰痛 ,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点揉。
14、岔气 ,直取肝经的太冲穴,患者张口,强刺激呼出声来。
15、臀部疼痛 ,直取脾经的五俞穴,病因为脾经所主之症。
16、小腿胀痛 ,直取合谷穴,病因为六腑之症,寒瘀大肠。
17、双腿无力,腿足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 ,取三阴交穴后1寸(奇穴)
18、大腿股四头肌麻木 ,炙太渊穴,病因为肺所主之症。配放血法。
19、小腿转筋 ,取膀胱经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为寒瘀腓肠肌疗。
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着地 ,病因为生殖系统寒症,内外踝关节下面揉法拍法。
21、感冒初期,流鼻涕 ,全头刮痧,点揉合谷穴,风府风池穴。
22、腹泻 ,病因为受寒引起腹泻,大便如水,一天几次,体温正常,隔盐炙,神阙穴,神效。
23、腹泻 ,食物中毒,足部反射疗法。肾、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脾胃,结肠,肝胆反射区,加补糖水盐水。
24、夜尿多 ,肾虚,刮捏手小指,炙或点揉夜尿点。(小指末节中间)
25、阳痿无法勃起 ,龙根穴,太冲穴。
26、手指麻木 ,病为风寒瘀阻手指经络,炙少商穴外关穴。
27、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 ,病因为风寒如表络,炙太渊穴,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28、肩周炎 ,手臂不能上抬,取条口穴,承山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入阳跷脉。
29、肩周炎 ,人老体衰,筋脉失养,致使肩关节运动障碍,刮痧活血肩周,点揉强刺激天宗穴3分钟。
30、打隔 ,因暴饮暴食造成隔肌惊挛,取足反射区脑垂体,胃食道,胸膈反射区。
31、打隔 ,病因为交感神经兴奋,造成食道收缩性反应,点揉足大趾腹中间脑垂体反应区,强刺激。
32、肝瘀气滞,症状胸肋胀,食不下 ,取脾经络穴大包穴,胃经的不容穴期门穴,章门穴拿揉手法,消食化气。
33、胃痛 ,直取胃经的冲阳穴,历兑穴,强刺激,足部胃反射区,腹腔神经丛用补法。
34、肠鸣腹胀 ,炙内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脾、肾、肝、胆、结肠反射区。
35、胸痛,呼气吸气都痛 ,病因为生气所发,气会膻中,患者腹卧强口拨揉法强刺激承山穴至昆仑至太溪穴,患者痛时喊出声音来。
36、少儿突发性腹胀、腹痛 ,病因为脾胃不合,拇指指甲旁1分处放血一滴。(少商穴相对,指甲外侧)
37、小儿发热 ,足部反射区疗法,肾上腺,腹腔神经丛,结肠区揉法,全足搓捏,以双足双手出汗为度。多喝温开水。
38、大便困难 ,病因为长期用泻药,致使直肠神经丛麻痹,啄法使腰骶部发热,点揉承山穴,支沟穴,足部直肠,结肠反射区及腹腔神经丛脑垂体反射区。
39、便秘 ,点揉腕后心经神门穴至有便意,然后再排便,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病因为心肾不交,致使肾的司主二阴功能减弱。
40、便秘 ,病因为老年阴液亏损,体液从表皮肤散失过多,肺所主功能失调,大肠与肺表里不合,刮痧疗法,重点刮手食指双侧,配肺经大肠经五输穴。
41、旅途便意 ,点压手掌中心,胃肠肾反射区。
42、晕车 ,强刺激点揉风池穴特效。
43、鼻出血 ,双手中指相钩,加压5秒钟,儿童多见。
44、早泄 ,大赫穴、上会阴穴。
45、气闭耳聋 ,病因感冒引起,取扑参穴,强刺激,特效。
46、隆闭,症状为小便点滴不畅或不通 ,取足反射区下腹部,腹腔神经丛,肾及肾上腺,加强生殖腺反射区。
47、突发性疝气 ,强刺激足反射区腹股沟3分钟,太冲穴1分钟。
48、心脑循环不好 ,子午流注调理方法,中午11点至1点时点揉通里穴,神门穴,晚7点至9点揉曲泽穴,郗门穴,内关穴,大陵穴,拿揉腋窝淋巴。
49、防中风 ,全头刮痧保健,重点刮百会、太阳、风府、风池穴,加刮手腕至指稍,足踝至趾稍,每天保健15分钟。
50、头痛
症状:头部某点疼痛,类似脉搏跳动。做事没精神,思维迟钝。
方法:偏头痛,多半有气郁积在心。在同侧找到痛点,用拇指轻揉,疼痛处多有结节,可揉开。也可揉搓外关穴治疗。
51、胃酸
症状:吃饭不规律,导致胃不舒服,很饿却不想吃,胃酸较多。
方法:取坐姿,全掌用力摩擦大腿正上面,由大腿根到膝盖部位的肌肉。反复摩擦3分钟。以打嗝为佳,这部位许多穴位可调节胃的功能。
52、乳腺增生
症状:大多年轻白领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方法:可敲打经络,尤其是“胆经”。用指节由大腿外侧腰下方,一直敲打到小腿外脚踝上方。每天不定时敲打3分钟。
53、便秘
症状:大便干燥,排便不畅,会造成小腹赘肉、肤色不均。
方法:用“推腹法”可治。临睡前用两手指肚从心窝推到肚脐,再从两侧从上往下推。,每晚五分钟。严重者可于起床前再推一次。
54、时差混乱
症状:白天犯困,效率极低,越晚越精神。晚上无法入睡,熬到凌晨;早上起不来。
方法:“金鸡独立”能静心,身心俱调。抬一足直立,站稳后闭眼睛。每天坚持练习几分钟,一周后,“时差”就倒过来了。
55、掉发
症状:大把掉发,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方法:用手指肚敲打头部,又称“鸣天鼓”,可健脑护发。还可用手指肚梳头养发,每次只需两分钟,一天两次,坚持两周,就会有效。
56、虚胖
症状:整体不胖,局部臃肿,尤其是大腿、臀部和腰部,由于加班、疲劳、懒惰等原因,无法按时运动。
方法:消除腰部“游泳圈”可于睡前平躺,用空拳敲打腰侧赘肉,每次三百下。减腿和臀部赘肉,可跪地板上爬,坚持一月,效果明显。
二
57、视力下降
症状:由于常盯电脑,看东西模糊,眼睛干涩发痒,眼里有血丝。
方法:耳垂上戴耳环的小孔,是“明目穴”,平常多用手指揉捏此穴,每次两分钟,揉时要闭眼睛。
58、烦躁
症状:事情多、任务重时,容易气血上涌,明明知道此刻需要平心静气,却越想越着急。
方法:宣泄。选择你爱听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十个手指肚敲打你的电脑桌。敲到手微痛即可。十指连心,“十宣”穴位于此处,可宣泄心中郁结之气。
59、偏头痛 ,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
60、痛经 ,点揉昆仑穴,太溪穴,拨揉踝后大筋,病因寒瘀肝脾、任冲脉。
61、眼干,症状眼干无泪 ,强刺激攒竹穴,睛明穴,迎香穴风府穴,流泪为止。
完
绪论
一、董氏奇穴概述
(一)董氏奇穴之分布
(二)董氏奇穴之命名
(三)董氏奇穴之取用
二、董氏奇穴与经络
(一)循经取穴
(二)交经取穴
(三)五脏别通用法
三、董氏奇穴手法
四、董氏奇穴治疗发挥
五、董氏奇穴与中医学说
第一章 一一部位(手指部位)
大间(17)小间(17)外间(17)浮间(18)中间(18)木穴(18)心常(19)木炎(19)还巢(19)脾肿(20)凤巢(20)复原(20)太阳(21)失枕(21)双灵(21)定喘(22)木灵(22)火星上(22)火星下(22)人阳(23)地阳(23)天阳(23)内阴(23)沈阴(24)木华一、木华二(24)火膝(24)膝灵(25)胆穴(25)二角明(25)心膝(25)肺心(26)八关(26)七华(26)木火(27)指千金(27)三仙(28)指驷马(28)指胃(28)指肾(28)健脾(29)指三重(29)正土(29)水腰(29)珠圆(29)妇科(30)制污(30)五虎(30)止涎(31)三肩(31)
第二章 二二部位(手掌部位)
重子(33)重仙(33)大白(33)重魁(34)灵骨(34)中白(35)下白(35)上白(36)分白(36)内白(36)外白(36)腕顺(37)腕顺二(37)手解(38)手解一(38)手解二(38)土水(39)上高(39)下高(39)三风(39)三齿(40)三河(40)三毛(40)三火(40)三星(40)三海(41)心灵一、心灵二、心灵三(41)三叉一(41)三叉二(41)三叉三(41)小节(42)
第三章 三三部位(小臂部位)
其门(43)其角(43)其正(43)火串(44)火陵(44)火山(44)火腑海(45)手五金(45)手千金(45)肠门(45)肝门(46)心门(46)人士(46)地士(47)天士(47)曲陵(47)建力(48)中力(48)腰灵一(48)腰灵二(49)腰灵三(49)
第四章 四四部位(大臂部位)
分金、内金、合金(50)后椎(50)首英(50)富顶(51)后枝(51)肩中(5])背面(52)天宗、地宗、人宗(52)云白(53)神肩(53)李白(53)水愈(53)下曲(54)上曲(54)支通(54)落通(54)正脊一、正脊二、正脊三(55)三神一、三神二、三神三(55)三灵一、三灵二、三灵三(55)
第五章 五五部位(足趾部位)
火包(57)上瘤(57)三圣一、三圣二、三圣三(57)海豹(58)木妇(58)
第六章 六六部位(足掌部位)
火硬(59)火主(59)门金(60)木斗(60)木留(60)六完(60)水曲(61)火连(61)火菊(61)火散(62)水分(62)水门(62)水香(62)水晶(62)水相(63)水仙(63)上溪、下溪、外溪、内溪、前溪、水溪(63)花骨一(63)花骨二(64)花骨三(64)
……
第七章 七七部位(小腿部位)
第八章 八八部位(大腿部位)
第九章 九九部位(耳朵部位)
第十章 十十部位(头面部位)
第十一章 背部部位
第十二章 前胸部穴位
第十三章 董景昌奇穴针方赋
第十四章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
第十五章 临床医案
第十六章 胡光老师董氏奇穴临床医案整理
第十七章 5维全息疗法
第十八章 三体一康论
结语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90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董氏奇穴治疗“痛经”案例
下一篇: 男性全身高清穴位图【收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