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一穴通肝胆,百病去无踪

凌泉 2023-07-25 17:03:30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这世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人体,也是一样。

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气化和运动之中。脾气主升,散脾精于肺,肺气主降,输精微于肾。还有那胃、大肠、小肠,无不以通降为要,分清降浊,令体内糟粕源源不断排出体外。更有肾水在肾阳的鼓舞下,不断上济心火,使之不会过于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断温煦着肾水,使之不会过于寒凉……

用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作为一个整体,就这样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配合着,从生下来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死亡。那么,支持这样运动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之一,就是我们的肝胆。肝胆互为表里,主条达和疏泄。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务必有肝胆条达之性的支持。如果肝气不舒,胆气不降,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出入不畅,那么整个人体的运动,都会有阻碍。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病。豪不夸张地说,胆经和肝经一通,万病无踪。肝胆不通,百病自来。

不是吗?肝郁化火,我们会失眠。肝气犯胃,我们会有消化系统疾病。肝经气血不荣,我们会阳痿。肝经湿热下注,我们有可能早泄、阴囊潮湿、白带异常……对于形形色色的内科疾病,以肝论治,是医家们的普遍心得。

所以,我们要通达肝胆之气。

如何通达肝胆?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个穴位,这便是阳陵泉,用好这个穴位,我们的肝胆就不愁不畅了。

这个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最初见于《灵枢》。其中的阳,指的是“外侧”。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头的“高处”。泉,指的是凹陷处,经水汇聚如泉。阳陵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腑脏有病,我们第一个就找合穴。所以说,一些胆囊里面的疾病,比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等,用阳陵泉穴治疗就非常好了。

同时,肝胆互为表里。阳陵泉能调胆,则必然能调肝。所以,阳陵泉也是养肝的大穴。对肝经失调带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口苦咽干、寒热往来等,可以用阳陵泉来调治。

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阳陵泉”。还有《针灸甲乙经》也说:“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

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这个阳陵泉穴,作为胆经合穴,有通利肝胆,疏肝解郁的作用。肝胆经想要通畅起来,我们可以第一个选择应用阳陵泉。

具体来说,有下面这些疾病的人,应该在平时多用阳陵泉。

第一个,就是黄疸、口苦、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的患者。因为什么?因为阳陵泉可以帮助我们疏利肝胆之气。

第二个,就是胃痛、胃胀、呕吐患者。因为什么?因为肝胃不和者,可以通过调肝来养脾胃。肝木不再克伤脾土,脾胃病不就好些了吗?

第三个,就是筋经、肌肉组织的运动系统疾病,比如落枕、颈椎病、肩痛、肢体麻木、中风后遗症、膝盖不适等等。因为什么?因为这阳陵泉乃是“八会穴”中的“筋会”,对于全身的筋脉病症有调治意义。

第四个,就是胸胁部位疼痛。因为胁肋部位本身就是少阳经循行的地方。阳陵泉自然可以调理。这类疼痛疾病,包括肋间神经痛、胸肋挫伤、胸膜炎等等。

第五个,便是人体侧身的疾病,包括头痛、耳鸣、耳聋、半身麻木等等。因为什么?因为胆经循行于身侧。

你看,这个阳陵泉,通过通利肝胆之法,对上述五类疾病产生调理作用,你说是不是神通广大?所以说,阳陵泉,是养生的一个宝。我们不能不重视。

【刺激方法】很简单,没有刮痧板的朋友,可将五根牙签捆绑在一起,每天点压双侧阳陵泉共30分钟,上述疾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证属肝胆经气血异常的,效果尤为明显。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往期热门文章:1.珍藏版《十四经络3D动态循行图》,配歌诀 !请收藏2.道破天机:针灸为什么能治大病!3.民国大医张锡纯:这1个小方子提高免疫力,所有人都能用!久服不伤人!4.10张图打通经络,简简单单祛病痛!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明天下午3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针灸减肥针灸甲乙经中医针灸

长期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可常灸一穴,常喝一粥

慢性腹泻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是指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在2到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每天排便3-8次。

慢性腹泻,病因比较复杂比较常见为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在脾胃方面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没有节制,过于疲劳或者精神压力太大,有其他慢性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脾胃虚弱,不运化体内的食物,水谷停滞,清浊不分,就会容易出现腹泻。

主要症状是:大便时溏时泻,没有食欲,吃完饭后容易腹胀,面色发黄,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而久病伤及肾,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腹泻。

主要症状和体征是:肚脐下面痛,肠鸣即泻,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这两种病因导致的腹泻,都可以通过艾灸来改善。

《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治百病。”艾灸可通经活络,温中散寒,益元气,补肝肾,调气活血,可以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对于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都有很不错的改善作用,灸足三里穴位能达到健脾益胃,温肾固涩止泻的作用

除了艾灸足三里外,还有日常饮食对于长期慢性腹泻来说也非常有效。

比如山药栗子粥

栗子——味甘性温,能健脾胃,止泄泻,又可补肾气,强筋骨,为保健珍果,《本草纲目》有记载“有人受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名医别录》中讲“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用栗子煲粥,甘甜鲜美。淮山药——味甘性平,既可补益脾气以止泻,又能补养脾阴以健胃,生姜、红枣能调中和胃,煮粥调养,有助消化吸收,可以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请问中医针灸常用穴位有哪些?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90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