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身体流出5种液体对应五脏,你是否健康?

祝由师 2023-07-25 04:31:45

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五种体液。《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在临床上,若五脏的分泌异常,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致有缘人:

2015年全体学员辽宁省健康刮痧研究会成立到会领导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志远,省科协副主任:白晶泉,省人大副主任:萧瑞崇,省科协学会部.部长:孙丹,辽宁省审计厅:杨长生,918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辽宁电视台:李思梦主任。

课程背景吕教授是经络刮痧疗法创始人,现代刮痧之父,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把古老朴素的中医理论和现代西医研究成果相结合,创造出保障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吕教授健康法--排毒、刮痧加调理,经国内外临床验证,能有效防治疾病400多种,其独特的疗效和简便易学的方法已风行东南亚、澳洲、香港、日本、台湾等地区和国家,使海内外数十万个家庭重获健康。

培训内容无痛刮痧专业培训班”由吕教授嫡传弟子、中医教授、高级刮痧讲师、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高级讲师王玲女士主讲。开设无痛经络刮痧疗法、经络美容刮痧、中医学基础、脏腑学说、面诊、中医阴阳五行、人体经络学、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吕教授健康法、点击疗法、放痧排瘀、拔罐、火灸等课程

授课方式

1、专家授课+实战训练+案例讨论+实习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专家在系统讲解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实战演练、动手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员快速消化知识,同时学到调理方法和经验。

培训对象1、有志于进入中医、刮痧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2、医学及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或从事过中医保健的工作者。3、中医医疗服务机构、保健按摩中心、康体中心、美容美体中心的中医保健服务从业人员。4、希望学习无痛刮痧、掌握最正宗的刮痧技术来进行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的爱好者。

培训时间:2017年5月4日报道,5月5日开课,共17天

学习费用1、学费:

学费3680元

2、报名所需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 1 份;2寸彩色照片4张。

报名联系方式及培训地点1.现场报名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京街19-1汇宝国际大厦B座10楼11室 (市政府广场北侧、卓展购物中心后身。

电话:024-22742846

报名电话/微信:15940212316 闫助理

王玲老师的荣誉证书:

汗:为心之液

它的排泄在生理上会受到心神的控制,比如,感觉冷时,毛窍闭合而无汗;天热、运动或衣被过厚感觉热时,则毛窍大开而多汗。

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心阳不足、心气虚,不能“守住”心液,则见自汗,此时应补气补阳。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易外感风寒,所以室内温度宜偏暖,且要温补调理。气虚患者宜注意休息,建议可以用大枣5枚、黑豆30克、黄芪60克、煎汤150毫升,一日两次口服,同时注意起居有常。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这类人饮食要以清补为主,忌食辛辣,如羊肉、辣椒、姜葱等。盗汗患者体质多热而偏燥,故室温宜偏低且湿。涕:为肺之液

肺开窍于鼻,肺之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鼻涕可滋润鼻窍,使其保持畅通,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看出来。如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建议将室内温度调低些,并保持一定湿度。用银耳50克、百合30克、沙参30克、蜂蜜一勺,温火炖半小时,煎汤150毫升,一日两次口服。忌辛辣、油炸食品。因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者,多表现为鼻流清涕。这类人所处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风寒再袭。中药宜热服,服药后静卧,盖被或喝热粥助汗以驱寒。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泄热。中药宜凉服或微温服,并多吃清补膳食,注意保持鼻腔的通畅。

泪:为肝之液

肝开窍于目,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于目窍则为泪。泪可滋润眼目,若肝有病变,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泪少而眼干,为肝阴血不足,应滋肝养血。忌恼怒,宜清补。迎风流泪、两眼发痒,为肝经受风邪,应少用眼,保持清洁,也可用野菊花、桑叶煎水熏洗。泪热发黏、两眼畏光作痛,为肝经有热,可用棉签沾水、擦拭泪囊处,一天数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使热邪有下泻之路。老年人气血虚弱、肝肾阴虚,常会流泪不止。建议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加强营养,节制房事。

唾:为肾之液

肾气旺盛,肾之阴精上充于口为唾,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

唾液的异常变化可反映肾的病变。口苦口干少津,腰膝无力为肝肾阴虚,可用枸杞子、沙参煎汤服用。同时,调节情志,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多唾或唾液清冷多应温阳利水。建议慎起居、防外感,保持皮肤清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涎:为脾之液

脾开窍于口,脾之阴精上布于口,则为涎,主要用来溶解食物,助消化。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恶心且口水多,应温中健脾。忌寒凉、多热食,给胃脘部热敷,也可服姜汤或糯米粥加红枣数枚食用。胃火盛可表现为口干涎少,这类人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要多吃水果、新鲜蔬菜、清凉饮料等,也可用麦冬、沙参煎水服。明天精彩继续……

穴位查询手册在这里↓↓

你的五脏六腑健康吗

你好
胆:附于肝叶间,与肝相连,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是肝的疏泄功能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肝失疏散,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出现胁痛,腹胀,纳呆,黄疸,口苦,呕吐等。
2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腐熟水谷,分为清浊两个部分,清的是津液,如有胃病,可出现胃痛,胸闷,纳呆,呕心,呕吐等症。
3大小肠:是将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在消化,小肠还能将剩余的无用水分,通过肾的气化渗到膀胱,同时将糟粕传送到大肠,在大肠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大小肠有病,可出现呕吐,口臭,等。
4三焦:将人体脏器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是胸部,以及心和肺,中焦是腹部以及脾和胃,下焦包括阴部,肾和膀胱,三焦功能是五脏六腑功能的组合。
注意事项:
祝你健康

五脏六腑对水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例如脾的对水液的作用是运化水液

肝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水液代谢的调节和肝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水的运行亦有赖于气的推动。肝调节水液代谢,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调畅三焦气机,使三焦水道通利;二是促进肺、脾、肾等脏腑气机的升降,从而发挥它们主持水液代谢的作用;三是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水利,气血运行通利,水液运行也就正常。若肝有病变,疏泄不利,气机不调,则影响气、血、水的运行;血瘀水阻,气滞水停,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临床可见臌胀、腹水等病症。

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脾主运化,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化水液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包括“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及水液在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转输、布散、排泄等升降出入过程。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水液在体内由肺而下降于肾,或由肾蒸腾气化而上升于肺,均需靠脾的转输作用,方能维持正常。脾气充足,运化水液功能健旺,人体水液代谢才能协调平衡;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转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是强调了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液有清有浊,其中之清者,经肺的宣发布散作用,分布到体表和脏腑,以滋养濡润脏腑、肌腠、皮毛;而其中之浊者,则通过肺的肃降作用,经过三焦水道下降于肾。所以,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排汗和通调三焦水道来实现的,故“肺为水之上源”。肺病,则水液代谢失常,可形成水肿、小便不利等。

三焦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三焦属六腑之一,为气机、水液升降之通路,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腑之一。《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是对三焦通行水液功能的很好说明。因此,三焦有病,往往影响水液代谢。从临床实践看,三焦病变多属实证,常见尿闭、水肿等症。三焦壅塞,水液受阻,不但可以见到皮肤、肌肉等全身性水肿,同时,还可见到腹水、悬饮等病症。

小肠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吸收水谷精微;(2)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3)吸收水液参与水液代谢。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水液,下行膀胱为尿,故又称“小肠主液”。若小肠有病,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则可见腹泻、小便短少等症。

你的五脏健康吗?酸苦甘辛咸,就看你怎么选择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口味很特殊。有些人嗜好奇臭的臭豆腐、榴莲;有些人嗜好特苦的咖啡;有些人嗜好特辣的麻辣烫;有些人特别能吃酸或甜...这种口味的偏嗜,其实对一个人五脏的 健康 影响极大。要判断一个人的五脏是否 健康 ,从一个人的的饮食习惯就能看出。

中医 养生 ,非常注重饮食调和,尤其是五味,五味调和才能养五脏,否则就会损伤五脏。五味调和要了解以下原则:

一、五欲、五走原则

五欲原则即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 。也就是说五味直接对应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养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气,但五味不能太过,要比较平和才能养五脏。比如谷物类主食,其实五味均有,但相合后五味均淡,反而能更好地滋养五脏。所以不配菜就能将米饭、馒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人,五脏基本上是 健康 的。五欲原则也能体现一个人五脏的 健康 状况,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酸味,说明肝气不足;特别喜欢吃苦味,说明心气不足或心火亢盛;特别喜欢吃甜味,说明脾气不足;特别喜欢吃辛辣味,说明肺气不足;特别喜欢吃咸味或臭味,说明肾气不足。

五走原则即 酸走筋,苦走骨,甘走肉,辛走气,咸走血 。也就是说适当的酸可以养筋,适当的苦可以养骨,适当的甘可以养肉,适当的辛可以行气,适当的咸可以活血。比如生核桃外皮带点苦涩味,炒熟则去掉了外皮,故核桃生吃对骨质疏松效果就更好。但五味太过同样也伤筋骨肉气血。

二、五过、五伤原则

五味对人体五脏虽有补益作用,但如果嗜食过多,或长期嗜好某一类味重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脏气偏胜,阴阳失调,即相应的脏腑机能偏盛,一方面破坏五脏的平衡协调,另一方面还可损伤其他脏腑,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过、五伤原则。

五伤原则即 酸伤筋,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咸伤血 。五过原则即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仍绝,肉胝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皮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

总的来说,五过五伤原则即是要防止五味太过,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味过于酸,易导致肝气亢盛,易发脾气,烦躁不安;同时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肌肉僵硬皱缩,甚至口唇外翻。多食酸还伤筋,临床前列腺肥大者多食酸味,就容易出现小便不畅甚至尿潴留。

②味过于苦,易伤心气和小肠,败胃气,脘腹胀满,皮肤枯槁无光泽,毛发易脱落。多食苦还容易导致气虚乏力。苦走下,也容易出现小便不畅甚至呕吐。

③味过于甜,易伤脾胃,消化不良,导致心中烦闷,严重者肾虚,面色发黑、骨质疏松、脱发,肌肉消瘦,或者出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

④味过于辛辣,易伤肺气,精气耗伤,抗病力差,容易感冒,感受外邪。多食辛辣还容易导致肠道问题,出现便秘或腹泻。也可以出现皮肤粗糙,毛发易脱落。

⑤味过于咸,易损伤肾气和膀胱,可出现肾虚小便不利,水肿,胸闷气短,面色无华,或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血与咸相得则凝,容易导致血脉瘀滞,发生脑梗、血栓类疾病。如果过食臭味,更为严重,则透支元气,消耗生命。

三、五宜、五禁原则

五宜原则: 面色青宜食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面色赤宜食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面色黄宜食甘,脾病宜食粳(粳米)、牛、枣、葵;面色白宜食辛,肺病宜食黄黍(黄米)、鸡、桃、葱;面色黑宜食咸,肾病宜食大豆、猪、栗、藿(豆类叶子)。

五禁原则: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当然,五宜、五禁原则的运用也要防止五味太过,五禁还有另一个说法,如“肺病禁苦宜食苦”,我们从此就可得知,肺病不能吃太苦的食物,否则伤气,但又适宜吃些微苦的食物如菊花菜或菊花泡茶以顺应肺气之降。说明五味运用的关键还在于保持五脏的平衡协调。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