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
在每个人的健康方面脾胃所起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生活、工作,也就是说脾胃是健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树立养生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合理饮食!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怎么能不误导老百姓呢。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
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先天的精气神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您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积存,如何能够长久,一但存款花完了,您不是乞讨就是饿死啊!!!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达官贵人啊,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呢!
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先来说说气血从哪里来吧!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也说不清楚,认为血从心脏里来,这是片面的了解,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而非血的源头。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既然脾胃是气血的来源,那么就说明食物是气血的原料而非是药物和补品,因为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吃饭、活下去,而不是为了吃补药吃补品才长出来的。血的真正来源是脾胃,明白了这一点,您就应该明白吃饭的重要性。不要再去天天惦记着什么补药补品能养气血了。养气血就是要好好的吃饭,补血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食物来补。
在中医诊断中对胃气的强弱非常重视,胃气的强弱直接关乎到病情的轻重。《黄帝内经》在平人气象论中写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说正常人的脉气都来源于胃,所以说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人的脉象中如果没有胃气,那就叫做“逆”,逆就是会死亡!所以胃气虚弱就可以直接引发多种疾病,因为胃气虚弱直接的结果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才会百病缠身。知道了这些您大概就明白了养护脾胃的重要性了吧!
其实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秘方绝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好好吃饭!提到好好吃饭,有人会说我每天吃的好东西很多啊,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我还是很虚弱啊?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您,您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补气血,都制作了垃圾了,这些东西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再不就是生了寒、生了热,总之没有生了气血!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好吃饭究竟是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您明白了吧,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水与谷米”这里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就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
看看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就是最好的说明。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吃得很好,但是仍然有气无力,而且越来越胖,就是因为现在的人,总是拒绝或减少吃主食,然后大量的吃肉、吃生冷的蔬菜水果,理由是吃了主食发胖,吃这些不会胖!这真的是颠倒是非的说法。
肥胖并非是因为吃多了主食造成的,而是体内脾、肾、肺脏的阴阳失调,多湿邪痰饮,无力完成水液的气化和代谢,致使湿邪痰饮潴留体内,这正是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的表现,而不吃主食只会更加重气血不足,更加无力去推动运化,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身体的元气与气血就将消耗殆尽。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鱼生火、肉生痰。对于肉类、蛋、奶,这些人们一直认为比粮食、蔬菜水果有营养的观念,现在仍然是需要慢慢来扭转的。黄帝内经中就直接指出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体内的邪气会难以疏泄,产生内热,身上就会长疮疔、湿疹、溃疡、痔疮。
比如现在的很多婴儿都是长一身湿疹,发痒流水,孩子遭罪大人焦心,其实这都是大人们长期大鱼大肉、嗜食辛辣生冷的结果,孩子吃的奶水是母亲的血转化来的,而母亲长期嗜食大鱼大肉、辛辣生冷,生了孩子又大量进补,这样产生的的燥热、湿热也就随着奶水喂给了孩子。小儿的各个脏腑还都很娇嫩,面对这些,没有办法解毒没有办法代谢,可是身体会自救,为了不让肝胆和脾胃被热毒湿毒给消灭了,所以只有把这些湿热从肌肉皮肤中逼出来。肉食多吃了还会增强性欲而消耗肾精。肾精我们先天之本,肾精一但衰微人就急剧衰老直至死亡。所以肾精尤其需要固摄!
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
下面,为各位朋友们相信的讲讲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吧。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养脾胃的关键和具体的方法。
一、每顿饭只吃八分饱
这就是吃够而不吃过!每顿饭都不要吃的过饱,因为胃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气血能量,吃得过饱会加大胃肠负担,而且吃下去的东西也不能够全部吸收。所以每顿饭都要注意不要过饱,八分饱是最好的状态。过量的食物只会给脾胃带来负担,给身体带来垃圾的。
二、粥与主食要足量
在一顿饭中,粥与主食的总量要占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主食和粥,一半是菜肴。这样吃下去的五谷杂粮、豆类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制造气血的原料,也能让体内的阴阳平衡。早餐和午餐的主食要量大一些,晚餐就以粥、糊为主。
三、细嚼慢咽是关键
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做到过。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吃饭的时候经常都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把每一口饭菜充分的咀嚼。而我们吃下去的饭到了胃里是要依靠胃腐熟成糊状才能让身体吸收的,大家想想胃里又没有长牙齿,只能全靠胃不停地蠕动,胃内的黏膜就像我们口腔内的黏膜一样,这样我们吃下去的冷的、热的、辣的、硬的、大块的,在胃的蠕动中对黏膜的刺激会多大呀。
我们长了牙齿就是为了咀嚼的,不要把牙齿的任务交给胃来完成,这是对胃的摧残!希望大家都不要做这种残忍的事情,应该尽最大努力来爱护我们的脾胃。要尽量的将入口的饭菜充分咀嚼成为细细的糊状,这样咽下去以后可以减轻胃非负担而且可以充分吸收,这就和让大家经常喝些米糊的道理一样,是能够利于吸收的。
四、冷饮与辛辣猛如虎,是脾胃杀手
自从出现了冰箱冷饮就占据了很多人的胃,夏天没有了冷饮很多人就觉得活不成。尤其是夏季酷暑难耐的时候,一瓶冰镇饮料、一个冰淇淋似乎会让你爽快无比,但是大量的低于体温三十多度的饮料会让您的胃内所有的血管剧烈收缩,胃部需要的气血就会急剧增加,心脏和脾脏就必须调动大量的血来帮助它,要用自身的热量来把冰凉的饮料暖热,你想过吗,您嘴上的痛快是需要消耗脾胃多少能量啊?!
这样的冰凉多了自然就转化成了寒、寒又转化成痰湿积存在了脾胃当中。大量的进食冷饮、生鲜果蔬是使脾胃大量积存痰湿的主要原因。经常这样脾阳就会严重受损,心脏也会跟着受累。
五、素食并非没有营养,清淡也并非是不放油、盐
很多朋友认为素食没有营养,吃的时间长了人就会很虚弱,事实并非如此!莲花从小素食,一切动物性的食物都不吃,也不喝奶,因为受不了奶的腥味,就是吃五谷杂粮加各种蔬菜、豆制品,莲花身高一米六三、体重108斤,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学校舞蹈队的队长,老师说莲花的柔韧性非常好,每天下了学还要进行舞蹈训练一到两个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这样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在学校里我每次运动会都是全年级女子一百米和二百米的冠军,体能比其他人都好。要我的先天体质,我还是个早产儿呢,早产了将近一个多月,而且妈妈生我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身体非常不好。可见不是天生强壮的人啊,都是后天靠着每天好好的吃饭养的气血,可惜的是上大学住校的时候吃辣椒把胃给伤害了,现在正在努力的养护脾胃啊!
六、不要靠不吃饭来减肥,尤其一定要吃早饭
前面说过了,肥胖不是因为吃主食,而是脾虚体内痰湿过盛,难以运化。所以减肥靠不吃饭是错上加错。好好吃饭,细嚼慢咽,不睡懒觉,多走路每天步行一到两个小时,每天早晚摩腹,多练习深呼吸,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品如薏米、茯苓、白扁豆、山药……就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的垃圾,垃圾排出去了,身体自然就轻松了。
如果湿气过重,还可以通过经络按摩,服用一些健脾利湿的中成药。千万不要饿着肚子还去健身房跑步跳操,这样只会加剧气血的衰败,一但胃气虚弱到极点,就会形成厌食症,就是胃气没有了,所以很多减肥减成厌食症的人最后让吃也吃不下了,因为胃气已经没有了,最后只有死亡。这就是无胃气则死啊!其实现在很多女孩就开始减肥,并不胖的人,非要把自己饿成皮包骨头,说是骨感美,唉,她们将来还哪有气血能量来当母亲呢?
七、便秘并非就是上火
便秘,很多人都认为是上火了,拼命的吃生冷水果,蔬菜,还有下火药、通便茶,真上火的管用,不是因为上火的还会更糟糕。为什么呢?便秘可以分为气秘和血秘。气秘是因为肺肾气虚造成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肾司二便,所以这两脏气虚造成推动无力就会形成便秘,这样的便秘大便并不干硬,但是排出困难,排便后还会觉得气短、心慌、疲倦。
血秘是因为血虚肠燥,津液匮乏造成排便困难,这种便秘的大便干硬,很多老人或是产后、病后血虚的人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两种便秘的治疗方法都必须是调气养血才能见效,如果乱吃生冷和寒凉药,只会雪上加霜的。所以有便秘的朋友一定要辨症,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够很好的治疗。
八、饭桌上不要说令人不愉快的话题
很多家庭都是到吃饭的时候才能聚到一起谈天说地,有的时候难免会因一些家庭琐事拌两句嘴,或是教育孩子进行训斥,这些都要坚决杜绝,有什么事都放在吃饭以后再说。因为人一生气就会造成肝气上冲、肝胆郁滞,然后导致胃气受制,无法好好工作。
西医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生气和焦虑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胃酸腐蚀胃黏膜,造成泛酸烧心。其实这正好证实了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中肝胆五行属木,脾胃属土,肝胆之气要克制脾胃,正常情况下起到疏土的作用,而木的五行在味道上表现为酸味,所以当人生气的时候肝气上冲到胃里,才会表现为胃酸增多,这就是肝气犯胃造成的。
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记住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令人不快的话题,就是平常也要记住不要生气动怒,否则损伤肝胆和脾胃。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身体调和,这也是中医注重情志养生的重要性。
九、饭后静养一个小时
要坚决的杜绝饭后马上看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的行为,因为饭后气血要尽量的供应给胃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看书看报上网,就要调动气血到大脑和眼睛,就会减弱胃部的供血。而胃又必须有足够的气血供应,于是乎心脏就要加力泵更多的血给这几个器官,连锁反应就是让心脏、胃、大脑、眼睛都很累。而胃和心脏都受到了损害,所以最好保持饭后一小时内不要做这些事情,可以静静的坐一会,或者做些轻微的活动,比如动动四肢,散步等。让气血充分的去胃部工作。
十、晚饭要早吃,坚决杜绝吃夜宵
晚上不要熬夜,就要求晚饭尽量的早吃,而且不要吃得过饱,要清淡一些,避免油腻。因为十点钟要睡觉,吃饭晚了,又吃得非常饱,胃还没有充分的消化完饭就要睡觉了。睡觉的时候血液循环都会减慢,胃里还有大量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就会让胃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来工作,而且胃也不能够充分的休息,因为胆汁要参与消化这样还会连累肝胆跟着受累,长期这样就会形成胃病和肝胆结石疾病。所以晚饭要早点吃,距离睡觉要最少要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明天精彩继续……
穴位查询手册在这里↓↓
补气血最好的土方法
补气血最好的土方法。气血虚会导致人少言懒气、倦怠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蛋白或萎黄,同时还有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如果想改善以上症状,我们需要先知道补气血的方法,方可改善。
补气血最好的土方法1 补气血最好的土方法是什么
有很多的土方法是可以达到补气血作用的,如党参大枣汤,主要是用到了大枣与党参,把这两种材料放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好后服用,对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气血不足、心悸气短以及饮食减少等患者都是非常适用的,在服用党参的同时,不要与茶叶、萝卜等食物一起食用。
还可以使用当归补血汤,主要是用到了黄芪与当归,把材料放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好后服用,对于气血两虚、肌肉消瘦、病后体弱、产后血虚、形体虚弱等患者都是非常适用的,但是肺虚内热以及肝火偏旺的患者是不能服用的。
气虚与血虚的调理土方法是什么
气虚的患者可以使用山药扁豆粥,主要是用到了扁豆与山药,一起研成细面并做成稀粥,可放少量的白糖进行调味,早上与晚上的时候各服用一次,可达到益气与健脾胃的作用。
血虚的患者可以使用桂圆红豆汤,主要是用到了赤豆与桂圆,把赤豆煮烂后加入桂圆继续煮,煮好后放入适量的白糖进行调味,可达到补益心血、宁神、益智以及安眠的作用。
补气血最好的土方法是什么呢?对于气血不足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一旦出现了气血不足的情况时,我们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一定要及时调理气血不足的情况,而补气血的土方法有很多,如党参大枣汤或者是当归补血汤等。
补气血最好的土方法2
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
1、 阿胶
阿胶是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合成的`,能狗帮助人体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继而改善女性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
2、 黄芪
黄芪是一味很常见的中药,其主要作用是益气固表、 托毒生肌。凡是女性遇到 气虚、气血不足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3、 当归
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
4、 三七
三七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减慢心率的功效,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用于补气血。
5、 黑枸杞
黑枸杞可以用来泡茶,也是一种药材,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等多种作用,对女性调理气血亏虚有很大帮助。
6、 党参
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对于气虚不足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等症有很大帮助。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活中有不少人因气血不足而烦恼,那么,如何补气血最快、最有效?我将以我所了解的中医知识来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这个问题。# 健康 热力计划#
中医学上认为气是 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及其细微物质,是 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 ,认为人体内的气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后天饮食物的水谷精气以及自然界的清气,并且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的综合作用而生成。虽然气的生成与全身各脏腑都有关,但是与 肾、脾胃和肺 三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由于肾藏精,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的根本,故肾被称为“生气之根”;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我们人所食用的食物要通过脾胃的运化、受纳以及腐熟的作用下才能化生成细小的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化生成水谷之精气散布全身,从而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因此 脾胃被称为“生气之源 ”;而肺具有主气、司呼吸的作用,一方面肺通过吸清呼浊将自然界的清气不断的吸入体内,同时呼出浊气,这样就保证了体内之气的生成与排出,另一方面肺将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的水谷之气相结合生产宗气,宗气走息道、贯心脉以行气血,并下储丹田以资元气,所以肺又被称为“生气之主”。
血就是我们人体内的血液,是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并且具有 营养和滋润 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中医认为水谷精微和肾精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它的生成与 脾胃、肾、心肺 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人体的脾胃收纳、运化饮食水谷,吸收水谷之精微物质,而这水谷之精微物质包含了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进入脉中变化而成为血液,所以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枸成成分。同时,肾藏精,精生髓,髄化血,肾精充足则血液化生就有源,而肝具有藏血的功能,精血又同源,因此肝与血液的化生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再者,心脏的一大生理功能就是主血脉,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脾气上输于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为红色的血液。此外中医认为血的生成还与肺密切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产生于中焦脾胃的水谷精气,上注于肺脉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进而化生为血液。
气与血是人体的生命物质 ,对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都同 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和肾中的精气 ,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同时,两者相对而言气属于阳,具有对血进行化生、推动、统摄血液的作用;而血属阴,血为气的物质基础,血能化气,并作为气运行的载体,在中医学上我们把气与血的这种关系称为“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三个方面。气能生血主要是因为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具体来说就是在脾胃、肝肾、心肺等的气化作用下促进饮食水谷转化为营气、津液而华为血,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行血,就是气具有对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具有推动的作用,或者说是血液的运行必须要依赖气的推动才能运行不息,流布周身。气能摄血就是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这个功能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血为气之母,具体主要体现在 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两个方面。血能养气是指血对气具有濡养的作用,气的生成离不开血液的化生与濡养。血能载气就是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液而不致散失,依靠血的运载而布于周身,比如大出血的患者在血液流失时出现了气短等气虚症,这是由于血液流失,气无所依附气随血脱。
在上面我们了解了中医上气血的生成、气与血之间的关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 脾胃损伤 是导致气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导致脾胃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饮食不节制如暴饮暴食、喜食生冷食物等都会造成脾胃的损伤,导致气血不足。还有就是 思虑过度 ,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等往往思虑过度,思伤脾,思虑过度还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运化失司,从而导致气血化生就会不足了。
再者就是 肾中精气的不足 ,由于肾是先天之本,气与血的生成都肾中的精气有关,如果过度放纵、劳累过度、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都会造成肾中的精气损耗,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此外还有,由于肝肾同源,肝主疏泄、藏血,如果肝的功能失司如情绪不佳、生气、精神紧张等导致 肝疏泻功能失调 ,肝不能藏血,使肝血不足,而肝肾同源,肝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从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又因为肝属木,脾胃属土,如果肝属性失调,也会造成肝木侮脾土,影响脾胃的功能,从而也会造成脾胃生化乏源。
一是重视调理脾胃是最快、最有效补气血的关键,同时也要兼顾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首先由于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通过脾胃的运化化生而生成,所以补气血必须要重视脾胃的调理。如李东垣其在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气血亏虚时运用归脾汤,方中使用大量益气健脾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以复中焦运化之功,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又配伍当归、龙眼肉补血,方中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在中医临床上对于补气血,气血双补的代表方还有就是八珍汤了,次方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其主要功能是补气补血,在本方中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益脾胃之气,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以补血,全方益气与养血并重,再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即兼顾了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又兼顾了脾胃,为补气血之典型代表,在临床中用来治疗气血不足具有十分满意的疗效。
二是要补气血还要顾护肾中之精气。 在临床中对于一些慢性虚损性疾病,往往气血亏虚的比较严重,耗损了肾中的精气,在治疗中除了调理脾胃,还有兼顾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外,还应要兼顾肾中的精气,比如加一些补肾填精的药物如菟丝子、桑椹、女贞子等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补充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在补气血的过程中还要自我做好调整,避免过度放纵、过度劳累,避免长期熬夜等有损伤肾中精气的行为。
三是要补气血还要注意调畅情志 。我们在上面说过肝的功能失调会导致肝不藏血,会影响脾胃的功能,也会造成肾中精气的不足,因此我们在补气血的过程中应要畅情诸,避免情绪紧张,避免生气、发怒等不利于肝疏泻的行为。
除此,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 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 等食物如枸杞、黑芝麻、枸杞、大枣、龙眼肉、核桃、乌鸡等食物, 积极的进行适度运动 如慢跑、游泳、练太极拳等有助于帮助脾胃把水果精微化生为气血,也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气血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对人体至关重要,气血的生成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它们都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和肾中的精气,因此当气血不足补气血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调理脾胃,也要兼顾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以及要兼顾肾中的精气,注意畅调情志,除此还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进行综合补气血 。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6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