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除了怀孕、哺乳期月经暂停外,一生中大约要排出经血27000毫升,相当于5.5个体重60公斤人体内的全部血液量。而“气为阳,血为阴 ”,因此对于女性来说更应重视养阴养血。
《黄帝内经》有句养生大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五行属金,有肃降、干燥之性,最宜滋阴,是女性养生的大好时机!
首要是排寒。对身体而言,夏天入侵体内的寒气,比起冬天来有过之无不及。各种空调冷饮,里外夹攻。体质偏寒的话,最好通过适度运动或者艾灸关元、神阙、足三里、涌泉,把阳气温煦一下,排出寒气,避免天冷后的各种寒症。
其次祛湿,不然根本补不进,还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秋天本身就是干燥的季节,借助大自然的力量燥湿祛痰,事半功倍。比如陈皮、薏米、百合这类祛湿化痰的宝贝别忘了用上。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阴陵泉可以很好的祛湿。
最后才是秋天补养,注意三原则:小补、平补、慢补。正好秋天又是各种水果谷类丰收的季节,一些性平或性温的当季食材,合理配伍一下,就能有很好的补养效果了。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此,人要懂得适应自然的变化,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也有如此论调:春天应该心平气和、少发怒;夏季心火日上,宜养心火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春夏要保养阳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秋冬季节应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而不应该不顺时节乱补阳气。
但凡事都要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补气或者养气,还应该针对人的不同体质来区别对待。
阳气虚,就要“冬病夏养”,春、夏时节就应该注意调养阳气;阴虚,就要“夏病冬养”,秋、冬季节就应该注意滋补肝肾,以减少春夏发病的几率。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