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微信好友得知古法煴灸能调病治病,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我调病,患者陈女士,温州人,因生活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偏胖,湿重,月经不调多年,多方治疗时好时坏,基本上是经期延迟,时间延长不利索,常有十来天的经期。我用古法煴灸常规灸法,加灸八髎穴,患者说这煴灸是他治病以来最舒服的一次,特别是灸八髎穴时像一壶温开水灌进腹腔,暖暖的妙不可言,灸完之后他自己提出要灸一疗程,经过7次的调理正好到了经期,她高兴地告诉我,月经颜色像少姑娘时的鲜红,而且整个过程都很舒服,六天月经干净,平常手脚麻和手脚冰凉都好了。感谢师父传下了能治百病的<古法煴灸>,使有缘众生祛除病痛,能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古法煴灸十六期学员翁国安供稿
如今中医各种针灸治疗,艾灸等等越来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喜爱。那么什么是艾灸呢?
艾灸就是用艾叶艾绒为媒介,点燃后在体表穴位和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助其温热及药物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的循行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中益气,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的作用,最终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通过对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调和气血、温经通络等作用,而对于女性来说,通过艾灸不仅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对于宫寒导致的不孕不育、肥胖、妇科疾病、便秘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或调节功效,
1. 调理月经不调
什么是艾灸?女性艾灸有这些好处?
对于女性来说,月经不调是非常常见的,经期周期不正常,来月经的日子不固定,一会提前一会退后,经血量不正常,太多或太少,都是月经不调的表现,还有血块多,痛经等,这些月经不调的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调理。
月经提前与脾脏功能有关,脾不好容易导致体内阳气火旺、情志抑郁,同时会出现内分泌失调,通过艾灸的方式进行温补阳气,可以调理脾肾两虚,起到解郁散肝气,改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而月经推迟、有血块、痛经等,都是跟体内的寒气有关,寒气导致体内血气受阻,从而出现腹痛、腰酸、经血发暗等情况,艾灸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艾叶本身也有通经活血的功效,对于因体寒而导致的月经推迟、通经等都可以起到治疗功效。
短暂性闭经也是月经不调的一种,短暂性闭经是指原本经期周期正常,却出现一段时间几个月都不见红,这种症状与压力大、激素不平衡有关,也可能与肌瘤囊肿、子宫内膜增厚有关,而通过艾灸,不仅可以缓解情绪,放松心情,还能起到温热子宫的作用,对于短暂性闭经也是有很好的的调理作用的。
2. 调理宫寒
宫寒是女性的天敌,会导致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白带清稀量多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中医艾灸能治疗宫寒,主要有以下几个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3、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4、气海穴
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3. 增强肠胃蠕动
什么是艾灸?女性艾灸有这些好处?
出现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缺水、上火、湿气重、胃动力不足等等,而艾灸不仅可以驱寒祛湿,也能帮助降火气,还可以增加肠胃蠕动,排出肠道内的浊气,有效改善便秘的情况,如果胃寒湿重,还能起到驱寒杀菌祛湿的作用。
4. 改善气色
什么是艾灸?女性艾灸有这些好处?
女性疾病往往和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气虚有关。 导致冲任供血不足导致。 女性显老气色差与子宫和卵巢的健康状况有关,如果在相应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让气血变得充沛,补足阳气,温经通经,打通经脉可以让女人起色慢慢好起来。
对于大部分的女性来说月经不调其实是很常见的,月经不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月经周期不正常,还有的是月经的颜色不正常,这些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很多人会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月经不调,那针灸能治疗月经不调吗?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好吗?
1、针灸能治疗月经不调吗
针灸能治疗月经不调吗?据了解,月经不调可以采取针灸治疗的,不过月经不调分为很多种,针灸治疗月经不调也要对症治疗才行:
1、月经提前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_。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月经推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月经紊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治疗的中药配方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除了可以采用针灸之外,通过吃中药也可以治疗月经不调。以下为大家介绍了几个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配方,大家不妨来看看。
1、艾叶母鸡治月经不净
配方:艾叶25克,老母鸡1只,白酒125克。
制用法:先将鸡开膛去肠及杂物,切块,锅内加水1大碗,下鸡、艾叶和酒共炖,烧开后改用文火煨熟。食肉饮汤,日用2次。
功效:补中益气,温经散寒,止痛止血。用治月经来时点滴不断,日久身体虚弱。
2、益母草猪肉治经血不调
配方:瘦猪肉50克,益母草10克。
制用法:水煎煲汤。日饮2次。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治月经不调如经血过多、经期不准。
3、雄鸡冠煮食调经养血
配方:雄鸡(未经阉割)冠2个,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鸡冠煮熟(不宜过烂),蘸盐吃。每月吃3~5次。
功效:养血调经。用治月经不调,如果女人长期被月经不调所困扰,又不知道如何调理月经不调的话,不妨试试这个秘方吧。
3、月经是黑色的原因
原因一、气血两虚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弱。治疗宜气血双补。
日常饮食要加强营养,吃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也可吃些含的食品,如糖、饼干等,西洋参不发燥、不生火,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由于体质虚弱,容易疲劳,故应适当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如果每天早晨起来能做美体操、散步、慢跑、按摩四肢及胸腹,对调整气血、增强体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原因二、肾虚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周期先后无定,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薄。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治宜补肾调经。
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些山药、栗子、黑芝麻、黑豆、阿胶、龙眼等,有益肾填精、补肾壮腰之功。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如生黄瓜、生萝卜、西瓜、柿子及油炸食品等,也不宜食用辛辣的洋葱、辣椒、茴香、胡椒、薄荷等。
经常活动腰部,使得腰部的气血顺畅,以补肾气。还可用手指按摩腰部,有补肾纳气之效。脚掌心处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晚上泡脚时,别忘了按揉它。
原因三、气滞血瘀出现月经黑色
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女人气滞血淤的症状:1、有便秘的习惯;2、肌肤干燥,黑眼圈很明显;3、经痛特别严重,周期不规律;4、经血量很多;5、小腹特别突出;6、手脚冰冷,但头跟脸却特热。
这些人容易产生血淤:1、通常气滞的人也会带有血淤的症状;2、劳力工作者;3、出过车祸或得过内伤的人;4、常吃冰品或生冷食物的人,尤其在经期间;5、有肩膀酸痛的毛病。
针灸是一种新兴的中医理疗方式,通过施针对穴位的刺激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应用涉及的领域更广泛,针灸也经常用于女性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属于妇科疾病中的一类顽固病。那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吗?又是怎么治疗的呢?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吗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的小腹部位及腰骶部剧烈疼痛,可放射到胁肋、乳房、股内侧、阴道或肛门处,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其发病原因常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及生殖器局部病变相关。痛经是妇科患者中常见的病症,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临床中,采用针灸分期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基本方法针灸分期治疗痛经,是指分疼痛发作期和间歇期施行针灸治疗。
1、痛经疼痛发作期取穴: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针刺关元,宜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寒湿凝滞者针刺后在小腹部施加温和灸法。每日治疗1~2次,疼痛停止为止。
2、痛经间歇期取穴:太溪(双)。按周期测算,在下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3天。
3、用上述方法治疗一周期,仍痛经者,继续下一周期治疗。
治疗时,注意针灸治疗的时间选择,注意针感的传导,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针灸分期治疗痛经,对功能性痛经疗效良好,对器质性痛经,疗效欠佳(指子宫肌瘤、盆腔炎、绝育术后粘连等)。原发性痛经一般连续治疗2~4周期均可治愈。继发性痛经仅能减轻疼痛症状,不易彻底治愈。
湿热重会导致月经不调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不调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包括青春期宫血和更年期的宫血,都是这个引起的;另一种主要生殖器官一些气质变化引起的,包括生殖器官的炎症。比如子宫内膜炎,肿瘤,子宫上长肿瘤,还有卵巢肿瘤,包括一些卵巢颗粒细胞瘤,这种肿瘤分泌的雌激素,造成月经不调,还有卵巢分泌雄性激素,也可以对月经造成影响,也可以出现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脾胃容易为湿邪所困,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寒湿重,追根溯源,是脾胃虚的问题。只要脾胃功能好了,运化功能正常,水饮代谢恢复正常,自然能将体内积垢排出去,减肥目的亦可兼得。月经不调的女性建议可以通过采取刮痧、拔火罐、针灸等方式调理,同时祛除体内湿气。平时可以选择中药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纳入食疗,比如煲汤等。
中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和很多的因为有关系,比如说气血虚弱,或者是体寒等等的一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月经不调的情况,那么中医应该如何调理月经不调呢,下面的这些中药材可以试试,效果不错。
1、经期延长
气虚型: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心慌失眠,食少,大便稀,舌淡。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血热型:症见月经持续不净,量少色红,伴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用止血片合知柏地黄丸。
2、月经过多
气虚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清稀如水,伴面色萎黄,心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治疗可选用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 黄。治疗宜选用止血片。
3、月经过少
血虚型:症见月经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伴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萎黄,舌淡。治疗选用当归红枣颗粒、妇康宝口服液或四物合剂。
肾虚型:症见月经量少,伴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淡。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丸 。
血瘀型: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妇科得生丸合益母草膏。
关于不同体质造成的月经不调中医有着不一样的调理方法,不同的情况,方式和方法不同,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的月经不调,这样调理起来更加的有效,这些大家可以试试。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法煴灸调理痛经和便秘效果显著
下一篇: 煴灸显神效,五年背寒轻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