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2020年湖南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主题报告暨2020年学术讲座全国民间针灸高峰论坛

苍耳子 2023-07-24 15:06:41

时间

2020年10月16号

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

成立大会

2020年湖南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主题报告

《我临床常用的十个镇痛穴位》

——梁繁荣教授

梁繁荣教授从针刺镇痛历史、中医学对穴位的认识等方面切入,介绍了针刺镇痛临床取穴规律及临床常用的十个镇痛穴位组。随后梁繁荣教授结合临床常见的偏头痛、颈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咽喉肿痛、强直性脊柱炎、痛经、足跟痛等具体病症,介绍相应的选穴配伍方案及具体治疗方法,并展示了代表性的病案。

梁繁荣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领导人才(岐黄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教师,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东氏针灸痛症临床治验》

——东贵荣教授

东贵荣教授介绍了东氏针灸起源、传承与发展。从脊柱解剖和主要功能切入,详细介绍了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总结了内伤病辨证法则(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外伤辨证法则(表里、阴阳、气血、虚实)、针灸取效四大要素(辨证、时机、配穴、手法)等。

东贵荣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带头人,上海市重点优势专科中医脑血管病专科带头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脑病学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

《世界热灸样疗法》

——朱兵教授

朱兵教授通过古典体表刺激疗法与传统热灸的对比,详细介绍了体表刺激疗法的性质、体表刺激疗法的理论意义、体表对抗-激惹疗法的“seat”等内容,提出穴位针灸与体表对抗-激惹道同理不同,让我们对传统灸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朱兵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

《针灸临床研究-东西方的碰撞》

——景向红教授

景向红教授就针灸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这一问题,详细介绍了影响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因素、临床研究的两种模式、药物研发临床研究范式、针灸临床研究范式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针灸临床研究建议——针灸证据体系构建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景向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论文发表与临床研究质量》

——刘炜宏教授

刘炜宏教授主要讲述了论文发表与临床研究两方面的内容,说明论文发表与研究工作不可分割,详细介绍了临床研究的要点和论文写作与投稿的技巧,最后强调必须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刘炜宏教授,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科协聘任全国针灸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册中国专家。

《热敏灸治疗新冠肺炎思路与实践》

——陈日新教授

陈日新教授就热敏灸的特点,从判断新冠肺炎是否为热敏灸的适应症,“四敏”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等几方面讲述了热敏灸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几点心得体会:①艾灸得气很重要;②艾灸化湿很有效;③艾灸调神是瑰宝。

陈日新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艾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胡玲教授

胡玲教授从艾烟的安全性研究、艾灸发挥效应的关键因素探索、艾烟有效性研究三个方面作报告,研究得出艾灸主要通过温热刺激发挥作用,艾烟作用相对不明显,但不能否认艾烟的临床价值。

胡玲教授,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执行所长,安徽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主任,安徽省灸法研究会会长。

《特色灸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章薇教授

章薇教授从国家的医学战略出发,认为国家对中医定位顺应了医疗卫生重心从关注疾病至健康的转变,中医要融入中国健康潮,并以“灸法治未病”为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

章薇教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省“225”人才(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湖南省中医医院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重点专科瘫病中医康复专科主任。

《健康中国-健康酒的新时代》

——张国豪教授

张国豪教授从酒的健康属性、酒的文化属性和健康酒时代三个方面做了主题报告,给我们介绍了一款茅韵遵生酒。

张国豪教授,贵州省名中医、主任医师,贵州茅台职工医院院长,赤水河医派核心传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调配与鉴别分会副会长。

《针代疗法的探究与临床应用》

——刘迈兰副教授

刘迈兰副教授从针代疗法的释义、针代疗法的作用、针代疗法的临床应用和针代疗法的学术探究四个方面做了主题报告。

刘迈兰副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针灸教研室副主任,湖南省 121 创新人才第三层次培养人才,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人选,湖南省针灸学会针灸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会场盛宴

时间

2020年10月17号

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

2020年学术讲座

全国民间针灸高峰论坛

开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鼓表演

学术讲座

主持人:

陈美仁教授

主持人:

杜革术教授

一、《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的责任与使命》

——常小荣教授

常小荣教授关于责任与使命的发言

扶阳罐创始人胡木明赠予字画

常小荣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第五批、第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南省医学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主任。

常小荣教授从民间针灸成立背景、民间针灸分会的宗旨及意义、民间针灸分会主委副主委介绍、大会前期准备工作、成立大会筹备会议和民间针灸分会工作打算等6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的责任与使命,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鼓励民间针灸人树立自信、自豪,希望共同为中国针灸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让民间医在“健康中国”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石志鸿先生

石志鸿先生

石志鸿先生,原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古法煴灸当代传承人,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

石志鸿先生首先讲述了自己从体制内转到民间自主创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针灸事业的坚定和深情。继而从民间医特点、民间医现状与痛点、民间医存在的问题、民间医发掘与保护和民间医在“健康中国”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深刻剖析了民间医发展的一些“顽疾”和“痛点”,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隔药饼灸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岳增辉教授

岳增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湖南省卫生系统“225”工程-医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等方面阐述了高脂血症高发的原因,从药饼组成、选穴依据和施治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背景,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进一步鼓励民间从业者抓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更系统的理论和专利成果等。

四、《湖湘特色针灸技法在痛症中的应用》——刘密教授

刘密教授,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浏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义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密教授介绍了两种湖湘的特色针灸技法。古法传承的苗医经筋导引解结朮,以经筋理论为基础,融合历史悠久的苗医文化,以传统的导引术为载体,形成了成效显著的特色技法;灵运针法是以针灸医学和导引医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医患协作,以平刺的方法布针,使疗效循经直达病灶,疗效显著。

五、《艾灸行业如何转型升级》

——吴帝聪董事长

吴帝聪先生,广州中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精武基金主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直播电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吴帝聪先生认为产业要教育化,发展针灸乃至中医行业的行业教育十分有必要,对提高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促进行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产业要生态化,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自媒体平台,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扩大针灸学乃至中医学的影响力,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医文化生态链;产业要资本化,虽然我们做针灸事业不是为追求财富,让投资方看到我们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资本的流入对针灸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民间针灸高峰论坛

凝心聚力 守正创新

主持人:常小荣

嘉宾介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朱兵教授;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主任委员常小荣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岳增辉教授;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薇教授;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顾问武丽娜女士;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石志鸿先生;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马梓清先生;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常务理事王志新先生;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常务理事徐燕女士。

参会嘉宾人员

常小荣教授主持中

朱兵教授

回答了“建立民间针灸师、民间特色技法及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和疗效体系的重要性”以及“传统针灸治病讲究调气、调血、调神以及调经筋等无形物质,现代研究怎样用科学方法在理论上证明”问题。

石志鸿先生

认为:官方和民间无需过度区分,需要注重坦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来互相提升。

章薇教授

回答了“民间中医的困惑——如何改变民间医生无证行医的困境”的问题,认为民间人士参加专长考试时需做好准备,准备学习经历、师承脉络、技术亮点、如何规避风险等方面内容,提高考试通过率。

武丽娜女士

回答了“民间针灸师的个人形象、个人品牌、特色技法的包装、塑造与传播的看法”问题,认为民间医师需注意个人形象,提升病人的信任感,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医学常识。

岳增辉院长

回答了“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与国家考核要求的全面性之间的矛盾”的问题,认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自学、学习班、网络教学等各种渠道学习知识。

徐燕女士

回答了“规范民间针灸师诊疗行为的必要性”问题,认为针灸需要规范,民间人士要在专业学会的带领下,提升自己专业知识,规范化经营,系统化学习。

王志新先生

回答了“部分民间中医的行医环境不能满足国家政策要求标准的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认为我们要抱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规则、敬畏生命。

马梓清先生

回答了“现有条件下传统医师、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民间中医合法化难度”的问题,认为民间人士要抓住各类再学习的机会,提升个人理论水平。

常小荣教授宣布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暨2020年湖南针灸学会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大会风采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结语

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

是民间针灸从业者温暖的家

愿民间针灸分会能成为

中国民间针灸从业者的平台

大家互相交流学习、互助共赢

共商民间针灸发展事业

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谢锡亮灸法的作者简介

谢锡亮,1926年生,河南原阳县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种灸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针灸协会学术顾问、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早年毕业于日文专科学校,1948年家传学习中医,1953年于中国近代著名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的亲灸教诲。在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并于1987年创建中医医院。历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医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等职。历年来医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还研制出了外用烧伤药、骨质增生膏、内服中药降软合剂、乙肝胶囊等各种神经病、神经麻痹及脑血管意外瘫痪病等,尤其善针灸之术,惯用深刺风府和灸法。发表《中国传统灸法能治乙型肝炎》,采用在穴位直接施灸的方法,其治愈率明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治疗“乙型肝炎”开拓了新途径。著有《灸法》、《家庭实用保健灸法》,《针术要领》、《药性赋注解》、《长寿与三里灸》等出版。发表过《灸法临床经验》等70余篇文章,还设计了简便易用的“子千流注推算盘”及天干地支用法的说明书,拍摄了《中国传统灸法》电视片等。近几年来其论文在台湾《自然疗法》,《明通中医药》等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国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993年11月邀请参加第三届世界针灸大会。1996年9月参加第四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1984年任山西省针灸提高班班主任,多年来还亲自培养出了几十名成才的中医学徒。

符文彬针灸水平有人知道吗

有。符文彬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担任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针灸推拿学神志病团队负责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针灸专科和国家针刺类技术协作组组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睡眠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符文彬针灸水平有人知道。兼任中华针灸电子杂志副总编辑,在主编教材、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级课题,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硕果累累。符文彬教授创立了疏肝调神针法、心胆论治针灸术、精灸技术,倡导整合针灸学,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阶梯临床治疗模式。

王乐亭做什么的


王乐亭
王乐亭,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中文名:王乐亭
出生地:河北省香河县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84年
职业:针灸专家
代表作品:金针王乐亭
人物生平
王乐亭幼时,在京东某农村拜私塾先生乔书阁老师学习汉语。因攻读十分勤奋,遂深得乔师的喜欢。乔之祖父为清代当地的典狱官,曾得一南方犯人的祖传秘法,用六寸针透刺双侧曲池至臂_穴治疗淋巴结核。然而此秘法却在乔氏家族中白白传了三代,未曾有人付诸实施。乔先生便把它传授给了令他十分喜爱的王乐亭。时值乔氏在京城某首饰楼工作的亲友返里省亲,因患颈淋巴结核数年而屡治未效,闲暇之中曾向乔氏吐诉病患之苦。乔氏遂嘱其亲友返京打制六寸银针一对,准备治疗。乔先生把祖传的针灸秘法悉心口授给当时对医学一无所知的王乐亭,由他用六寸银针给患者治病。针过几次之后,竟奏奇效。患者为答谢乔氏师徒,就将一对银针送给他们。王乐亭就这样拿着一对六寸银针,蹋上了“针灸行道”的征途。
初学时兴趣比较浓厚,来诊者一律免费接待,义务治疗。由于疗效明显,所以远近数十里乡亲俚友,凡患“鼠疮脖子”(即瘰疬)者均来求治,这样王乐亭考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916年王乐亭考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读了两年大学,他感到毕业后仍无出路,而六寸银针反而会为病人解除痛苦。于是他依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大学的想法,拜四川针灸名医陈肃卿为师,正式踏上学习针灸的路程。他感到六寸银针仅能治疗一种病症,而系统学习针灸的理论和经验,才能治疗多种疾病。他的针灸老师陈肃卿是祖传针灸的第二代,其父陈丹仙(人们尊称为“陈半仙”)针灸技艺高超,誉满北京城。传到陈肃卿时,因其针、药并施,技术更加全面,这使王乐亭的眼界大开,学识与技术日益增进。
1929年,王乐亭老医生正式考取针灸“医师执照”,并取得独立开业的许可证。他的主考官是当时名针灸医师孙祥麟,对他甚为赏识。在王氏登门答谢时,发现孙氏所用针具皆为金针,对王启发很大。因为他在读书时曾多次读到“以金制针更佳”,但从未见过真正的金针。随即到某金店打制一套金针(包括各种型号的毫针与六寸金针)。从此以后,王乐亭老医生开始使用金针,为广大的民众医治疾苦,而且逐渐地获得了“金针王乐亭”的称誉。于是民间流传有“南有陆瘦燕,北有王乐亭”之美誉。
王乐亭医生,热爱针灸事业,为了使针灸技艺精益求精,更有效地为更广大的患者解除病痛,不懈地研读多种医书,从《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到解放后国内各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编著的针灸学讲义、书籍等,种类繁多,不及备述。王乐亭医生自认他受益最多的书是《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对于《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宗金鉴》、《东医宝鉴》、《经穴纂要》、《经脉图考》、《十四经发挥》等均精心研读,博取众家之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体系。1956年王乐亭除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之外,还曾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等。他以“金针”起家,通读经典,精于临床,学风正直。他提出的“手足十二针”、“五脏俞加膈俞”、“督脉十三针”、“老十针”等针灸组方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目前仍被广泛应用,极具研究价值。他对针刺技法的注重、对透穴的运用等都成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组成部分。王乐亭教授虽已故去,但他对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北京针灸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却有口皆碑,真正实现了王老自己的愿望: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
总结评价
王老的临床经验概括来讲可以总结为以下6点:
1、整体观念贯穿始末王乐亭先生提出的“五脏俞加膈俞”的配穴方法即是运用整体观念的生动说明。
2、辨虚实,补泻分明王乐亭先生结合前贤所述与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将补泻手法归纳为“随济迎夺,进插退提”,即按照各经的循行方向而行补泻手法。顺经捻针为补,逆经捻针为泻。王乐亭教授主张严格按照十四经的起止和循行方向,以及阴升阳降的道理,进行补泻,配合轻、中、重度刺激量形成了简单易行而卓有成效的补泻手法,而不推崇其他特殊的针法。针灸组穴方面也可以反应王老对补虚与泻实的重视,《医学发明》一书中有十全大补汤一方,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补益气血,王老一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临床的应用,仿效此方而拟定针灸学的十全大补方。
3、治未病,以防为本王老在以胃为先的前提下,重视治未病,以防为本,提出“老十针”有病可治、无病可防之说。将“老十针”用于体虚或病后的预防治疗,以及慢性病的善后调理,“脾旺不受邪”,实脾胃者,百病可防,体现了王老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
4、治其本,以胃为先中医治疗中强调“治病必求其本”,王乐亭教授提出了“治其本,以胃为先”的观点。《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脾为土脏,灌溉四旁,主运化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胃主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升降平衡一身之气机才可正常运行。明戴思恭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法天地,生万物,五脏六腑皆禀之以为主,荣卫天真皆有谷气以充大。”脾气升发向上,则元气才能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根据《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及调中益气汤的方义,王老先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著名的“老十针”针灸处方与之相应。
5、重经络辨证,推陈出新王乐亭先生重视八纲辨证的同时,更充分利用了对于经络知识的深刻理解,将经络辨证与之相结合,使治疗上更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素问痿论》云“治痿独取阳明”,故临床治疗瘫痿病证时,多取阳明经穴为主。王乐亭老医生在开始治疗瘫痿时也遵古训,选用上述经穴,但是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开始探求新的治疗思路。他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督一身之阳,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皆为阳气所主。如果阳气不能上升下达,则阴血郁闭,筋脉失荣,故痿弱不用。况且督脉与任脉相通,一阴一阳,相互协调。所以治督可使阳气畅达,阴阳气血调和,以期阳生阴长,恢复肢体功能活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治痿独取督脉,并制定了督脉十三针处方: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用补法可补益阳气、强筋壮骨、补髓益脑;用泻法可抑阳清热、疏通经气、调理气机。对于中风的治疗,他首先重视经气的通顺,认为经气舒畅则血脉得以流通,血脉流通则筋肉得养,关节滑利。进而提出中风十三治法,即牵正刺法、牵正透法、手足十二针法、纠偏法、十二透刺法、开闭醒神法、回阳固脱法、督脉十三针法、治背俞法、老十针法、治任脉法、治六腑俞法、刺募法。中风十三治法中,起着通经活络作用的常用配穴是“手足十二针”(双侧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和十二透刺法(肩_透臂_、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阳池透大陵、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申脉、太冲透涌泉)。“手足十二针”是从五输穴中精选出来的,以阳经为主,阴阳相配,是中风的首选方,适用面广,可用于身体虚弱的患者。而透刺法,针感强,刺激大,对病程日久,病情顽固或兼有关节拘挛者可用,但有伤正气之弊,所以虚实补泻一定要掌握好。对于体质比较虚弱或为虚证时,应当在进针之后首先使之得气,然后再透刺到达对侧穴位;如果体壮证实则可进针直达对侧穴位,再候气、得气施行补泻手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针灸治疗时,若辨证已明,治法已定,配穴处方至为关键。王乐亭将配方原则概括为以下三点,即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注重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注重循经为主、证因标本相结合。他取穴要求非常严格,力求精确。当部位确定后,即以左手拇指指甲于腧穴的正中掐一“十”字,交叉的中心正对腧穴的中心,然后轻轻按压。他始终坚持双手配合进针,反对单手进针,尤其重视左手的配合作用。他认为双手配合,用力适宜,持针稳妥,刺穴准确,不会左右摇摆或上下移位,患者一般都感觉不到疼痛。他对病人体贴入微,施术时态度端庄,操作谨慎,确有“握虎擒龙之感”。
6、调气血,异病同治王老认为阴阳失衡是机体病理的实质,阳盛则阳病,阴盛则阳病,针灸的功效就在于调整机体阴阳,以达到阴平阳秘。而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维持,是依靠脏腑气血功能的平衡来实现的,针灸通过调理气血来调整五脏功能,“老十针”的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共同的道理在于“老十针”能够调理中焦脾胃,以调理气血之故,人以气血为本,气血不和则为病,气血调和则诸病可愈。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上述内容祥见〈名院名科老专家经验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名老中医集〉)
王乐亭一生中培养出大量针灸门人,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下一代针灸事业的接班人,如韩福如、耿永明、于汇川、钮韵铎、王立山等。

谁推荐个针灸治疗风湿的名中医?

高俊雄简历及学术特色

1,简历:高俊雄,男,1946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于中国著名针灸学家程莘农教授。1968年7月至1980年9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等单位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任住院医师。1983年7月至2001年7月:分别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时值系所合一)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先后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曾任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疗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首批远程会诊专家;《中级医刊》第四届编委会审稿专家;国家中医药医药管理局全国留学生联考命题专家。(2001年8月至今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教学部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针刺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2,学术特色:
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熟读经典,通晓《内》《难》,临证常效法古人,方从法随,皆有出处,每取捷效。对针灸经络、腧穴、针灸技法、针灸临床皆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俞募等特定穴颇有体会,对经络的文献研究多有积累。临床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用针自如,对针灸治疗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运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症、中风偏瘫、急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遗精、阳痿、肌肉关节扭伤、便秘、腹泻、乳腺炎、高血压、荨麻疹、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疗效。

3,附录:
从1982年起,先后在《中国针灸》《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编委,《针灸治疗学教参》编委;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编委。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