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宫廷秘事:慈禧太后的一次传医就诊

半枫荷 2023-07-24 14:05:11

慈禧太后是清代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御前女侍官德龄曾详细披露了御医为慈禧太后看病的全过程,从中可以领略一段深宫秘事及其奢糜。一日夜里,太后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伴有咳嗽。四位太医立刻被传唤入宫为太后诊疾,他们身着一品官服鱼贯而入。宫女在太后的两侧各放一张小桌,桌上各有一个小枕。太后面东而坐,垂黄纱帘幕。太监侍立两旁,启帘请脉。太后的两只前臂分别放在小枕上,四位太医叩头后各自跪在太后的左右。宫女轻轻地将太后衣袖拉起,露出手腕,盖上一条极薄的丝绢,以防太医直接触摸到太后的玉体。两位太医分别为太后把脉,另外两位太医跪在一旁复核前两位太医的诊断。太医自始至终低着头,不敢正视太后。至于望舌苔、问诊等一概省略,望闻问切大打折扣。四位太医把脉后,叩头退下开药方。太后令德龄跟随监督太医。四位太医走进隔壁的一间屋子里,每人都开了一张药方,各有12味药,但药方是不同的。四位太医把药方交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拿着这四张药方去见太后。此时,侍从已经把通晓中草药的太监和一位朝廷笔录员找来,另外还有一位侍从搬来了很多医籍。太后拿起四张药方逐一审视,一会儿皱眉沉思,一会儿又厉声说道:“我不喜欢这一张(药方)。”“这张药方没有什么价值,我知道它刺激心。”“这味药是干什么用的?”那位精通中草药的太监看着太后所指的药名,马上回答道:“这是清血的,太后。”太后说:“把这味药记下来。”“这种药有什么作用?”太后指着另一个药名问太监。太监又看了一下,答道:“这是清脑的,太后。”太后点头认可,笔录员又将这味药记下。太后认真地看着每一张药方,并从四张药方中各取几味药,总共选了12种药。笔录员一一记下,这样就形成了太后要使用的第五张药方。虽说药方是太后自己选定的,但是太医们要对这第五张药方负责。太医拿着新药方开始配药。御药房是一间很大的屋子,里面有许多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放有盖着盖子的白底蓝花瓷瓶,瓷瓶上贴着红纸条,上面写着药名。太医们异常仔细地抓药,在一个小天平秤准了分量,用软红纸包好。药抓齐了之后,太医以及德龄一同回到太后住所的庭院里熬药。熬药的药罐是银质的,盛药杯子是玉制的,底下垫一个金碟,还有四只白底蓝花小瓷杯。太医神情严肃地把一包包药倒入银罐里,然后加凉水,点火开始熬药。四位太医站立旁边等候水开。水开后把药罐拿下,稍冷后再放回炉子上,烧开后再拿开,稍冷后再放回去,如此三次之后,用一个银质过滤器将药液过滤到太后专用的杯子里,反复过滤,直至药液清澈。一切就绪后,捧着玉杯金碟的侍从引领着四位太医拜见太后。太医叩头、跪在太后脚下,将各自瓷杯中的汤药一饮而尽。太医必须在太后之前先喝药,以证明药是无毒无害的。喝药时,太医表情上不能有任何反应。太医们一直跪着,直到太后将药喝完才能退下。在清朝,御医为皇室成员治病,特别是为皇帝治病发生误诊或久医无效者会受到严厉处罚,贬官、流放乃至杀头。如慈安太后(即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突然染病身亡,御医庄守和、周之祯皆被摘去顶戴。天长日久,御医也学会了自爱自保,规避责任。他们或千方百计地从太监、近臣处打探皇帝的身体状况、患病症状;或用药平和,不施峻猛之方,不用虎狼之药。不求有功,先求无过。御医杜钟骏曾为光绪帝诊病,光绪帝出现心肺衰竭诸症。杜钟骏心有余悸地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此后变出非常,予不负责,不能不预言。”数日后,光绪帝“龙驭上宾”。名医马培之应召入宫为慈禧太后治病,临行家人哭泣相送,生离死别。所幸马培之妙手回春,免得一场大祸。

清朝最后一个太医,临死前道出了慈禧的什么秘密?

在我看来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当时咸丰君王去世是比较早,慈禧才20多岁,在20多岁正是一个女人青春正茂的时候,太医道出慈禧的秘密就是慈禧怀过孕,生下过孩子。


说到慈禧,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她。她可以说是十分出名的了,在我个人认为她的骂名远远比她的美誉要多。原因是慈禧只顾自己的快乐,完全不顾百姓的生活,已经导致了民心丢失。当在面临灾难时她只管逃亡,可见,她十分的不负责任,不配当上女君王。甚至她的一场生日宴会都是满汉全席,明明是已经在自己国家十分危难紧急的时候,但是她仍然这样做。



那么在咸丰君王去世时,她一个人又是怎么度过的呢?她的身边有一位大太监,这位大太监也十分的尽责,他也很懂得慈溪的心。他只能满足她心理上的要求,而不能够满足她生理上的要求。所以,清朝最后一位太医临死前道出慈禧的秘密,就是慈禧找过男伴。



慈禧找过男伴那肯定是对整个王朝的不尊敬,是杀头的大罪。她还生下过一个孩子,还怀过一次生孕,曾经有一位非常笨的太医,把这件事情说出后丢失了性命。而聪明的就知道给慈禧开一副打胎药,因为当时整个王朝是慈禧在统治。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慈禧的不守妇道有多么的无耻。



综上所述,慈禧的秘密就是找过男伴,然后满足她生理上的需求。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它们分别是咸丰时期、同治时期、光绪时期还有晚年训政时期。

1、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岁),晋封懿贵妃。

2、同治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3、光绪时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4、晚年训政时期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

扩展资料

慈禧曾三次入棺:

第一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在床上。第二天上午8时5分,在隆裕皇太后和瑾妃的敬视下,慈禧的遗体被殓入了棺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巳时,慈禧的梓宫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

第二次:

慈禧死后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慈禧遗体被抛出棺外,嘴里的宝珠被抠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体仅剩一条内裤。盗案发生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到东陵对慈禧的遗体进行了重新安葬。

第三次:

1983年12月初,旅游已进入淡季。清东陵文物保管所领导决定清理慈禧内棺。12月6日,清理小组打开棺盖后,看到一件黄缎大被把棺内盖得严严实实,被上盖着两件衣服。很显然,这是1928年载泽等人重殓时的原状,55年来一直没人动过。为稳妥起见,保管所领导决定先盖上棺盖,封闭地宫,将此事向上级汇报。

1984年1月4日,国家文物局派来了几名专家,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组成了一个清理慈禧内棺10人小组。清理小组用她身底下的如意板将遗体从棺中抬出,放在地宫的地面上。在棺内喷洒了防腐消毒药液后,又将慈禧的遗体抬入棺内。

—慈禧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0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