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是我跟老中医的儿子喝酒时用方子交换的。效果确实好,方如下共爱友们交流,共同参研:龟板20g,砂仁20g, 使君子肉30g,土炒白术30g, 鸡内金30g, 红参30g ,黄芪30g 。共为细末,装瓶备用。加减:慢惊加天麻30g,五迟加鹿茸10g。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常见病症。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症。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五迟五软多与先天之精、肾相关,疳积多与脾胃相关。父母先天给的不够,中药只能从后天补,但是一般这样的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也是发育不良,所以楼主的方、砂仁、使君子、炒白术、鸡内金等药是从醒脾健胃入手,再用红参这类补脾气等药物帮助培护孩子的后天之本。(香山小马君)
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症属于所说的脾胃(也就是消化系统)。常常表现为宝宝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爱吃饭。一到吃饭时父母发愁,想方设法追着喂、逗著喂、骗着喂也吃不了几口饭。在幼儿园虽然比在家好一些,但也是总剩饭。
有的孩子是因为慢性引起,比如贫血、佝偻病、肝炎、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慢性病,可能造成长时间厌食,这时应该检查清楚,把慢性病治疗好了以后,食欲才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大多数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还是因为父母缺少正确的,喂养不当形成的。
的原因:
1、有些家长(尤其老人)经常用零食哄孩子,宝宝一哭给块糖、宝宝一闹给块饼乾,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按时按顿的吃饭了。这样会引起1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2零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3饮料、雪糕、等高热量,使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4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家长逗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
2、现在家庭条件好了,父母怕宝宝缺营养、希望宝宝长得快,从小就是鱼、肉、蛋为主要饮食,甚至给孩子吃补药。这样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会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且服药太多或滥用补品,增加胃肠的负担。
3、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进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提条件的筹码。
4、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
5、其它: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这些造成孩子偏食、排食,营养不均衡,甚至厌食。
的治疗:
﹙一﹚常规治疗
1、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那些可以导致厌食的慢性疾病,排除缺铁、缺锌。
2、饮食要规律,定时进餐,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定时排便;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杂粮和水果;节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3、改善进食环境,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去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4、家长应该避免“追喂”等过分关注孩子进食的行为;当孩子故意拒食时,不能迁就,如一、两顿不吃,家长也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已经够了,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会要求进食;决不能以满足要求作为让孩子进食的条件。
5、加强,尤其是长跑、游泳等耗氧。
6、不要盲目吃药,莫滥用补品;可以适当服用脾胃,促进功能的中、西药,如: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消积丸、小儿喜食片、健脾糕片、大山楂冲剂和健儿散等。
注意事项: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禁忌:一般不能过用滋补药,如人参、熟地、龟板……这些药容易腻胃伤脾反而加重厌食。另外也不能用很多苦寒攻下的药,如大黄、黄连、槟榔……这类药也能损伤脾胃功能。最好是用一些药性平和、药味甘平,养胃运脾助运的中药为宜。
﹙二﹚推拿治疗
厌食的患儿往往既厌食又厌药,很难配合治疗。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有显著的疗效,健脾开胃,通达中焦。下面根据不同的证型介绍几种推拿治疗方法:
(1)乳食壅滞:
1)治疗原则:消食导滞。
2)推拿处方: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100次、捏脊6遍、退六腑100次、揉合谷100次。
(2)痰湿滋生:
1)治疗原则:健脾燥湿化痰。
2)推拿处方:补脾经、揉一窝风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腹3分钟、逆运内八卦100次、捏脊6遍、推四横纹100次。
(3)虫积伤脾:
1)治疗原则:健脾驱虫。
2)推拿处方:摩腹5分钟、揉天枢、推下七节骨2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推四横纹100次、捏脊6遍。
(4):
1)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和中。
2)推拿处方:补脾经200次、揉一窝风2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推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
注意事项:
1)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体质。
2)进食要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尽可能,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食品结构合理,保证营养。
3)对于虫积伤脾型厌食的治疗,应配合服用祛虫药
﹙三﹚
常用穴:四缝。
备用穴:。
操 作:
每次仅取一侧中指四缝穴,消毒后,医者以左手固定并充分暴露穴区,右手持28号5分长的毫针,迅速点刺,挤出少量黄白色粘液,并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症情较重者。可加穴,以30号1寸针,刺至得气后不留针。每次取一侧。上述治法,均隔日1次,二侧交替。
注意事项:
(1)本病防治,不能依靠单一手段,而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饮食定时定量,切忌偏食、零食,建立良好的进食环境。忌食生冷肥腻食物,切忌强制进食。
(2)四缝穴一般刺至无黄白色液体挤出即可停治。
(3)本法适于年龄较小的患儿。
耳穴贴压法:
常用穴:脾、胃。
备用穴:神门、迷根。
操 作:
一般仅取常用穴,如可加一备用穴(二穴可轮用)。每次取一侧穴,以子或磁珠贴压,由家长每日按压2~3次,每次按压半至1min。二侧交替,2~3日换贴1次。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症状较轻或有先兆症状作预防的小儿。
(2)家长在按压时,注意手法不可过重。因小儿皮肤娇嫩,过重可引起破损。
灯火灸:
常用穴:耳背脾。
耳背脾穴位置:耳轮脚消失处的耳背部。
操 作:
先轻揉左侧耳背部,促使局部充血。穴处常规消毒后,取灯心草一根,将一端在麻油或其它植物油中浸泡片刻,沥干,点燃,对准耳背脾点灸,以听到啪的一声为宜。如无,可再点灸一次,但不超过二次。不效者,可于7日后,在右侧耳背脾再点灸一次。
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各类因饮食不当所致的小儿厌食症。
(2)点灸后,穴区局部可敷以创可贴,防止患儿抓搔,以免引起感染。
穴位注射:
常用穴:。
操 作:
药液:维生素D3 注射液,婴幼儿用30万U(1ml),10岁以上者用40~60万U。
每次选取一侧穴区,以碘伏消毒后,用2~5ml注射器吸取药液,对准穴位快速破皮,缓缓送针至有得气感(此时手感受略有沉紧感),回抽无血,将药液注入。每周注射器1次,二侧穴位于交替使用。4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本法仅适用于脾虚厌食症,表现为厌食或偏食,面色少华,便溏,消瘦,迟缓,抵抗力差的患儿。这些患儿,往往还伴有烦躁多汗及鸡胸等佝偻病症状。
(2)因维生素D3为油剂注射液,注药时针头阴力较大,注射前应将注射器接头拧紧,以防松脱药液外溢。
(3)可配合:山楂糕,每服10~30g;鸡肫皮适量,洗净,研粉,每服1~3g,每日2~3次。
﹙四﹚方
一、鸡内金粥
原料:鸡内金6个,干橘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鸡内金、干橘皮、砂仁研成细末备用。先将粳米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粥,在粳米快熟时将上述药末入锅一起熬煮至烂熟,然后调入适量的白糖即成。此方可每日服3次,应连服5-7天。
功效: 此方具有消食化滞、理气和胃的功效。
二、冰糖乌梅汤
原料::乌梅、冰糖各60克。
制用法:将乌梅洗净且浸泡20分钟后去核、切丁,将乌梅丁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至半熟,然后加入冰糖,,熬煮至冰糖完全熔化即成,待其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服用半勺,每日可服用3次。
功效:此方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涩肠、消炎止痢的功效。
三、小儿消食粥
原料: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奶粉、白糖各适量。
制用法:将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入锅用小火炒焦。将炒焦的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碾成粗粉。将此粗粉置于砂锅内加适量的清水熬煮至烂熟,再调入适量的奶粉和白糖即成。不满1岁的小儿可每次服用10克的消食粥;2-3岁的小儿可每次服用20克的消食粥;4岁的小儿可每次服用30-40克的消食粥。每日服3 次。
功效:此方具有开胃消食、补气健脾、化滞消积、活血化瘀、收敛止痢的功效。
【难题】
儿童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 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小,面色焦黄,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肌肉无力。轻度营养不良对孩子的早期身高没有影响,长期尤其重度营养不良则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迟缓。 引起小儿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 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 ,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断奶后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兔唇、腭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征等;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早产、双胎等都可引起疳症。 当然如今家庭条件改善,这种病的病因多为太过。 小儿疳症的家庭预防因为疳症主要是喂养不当或挑食、偏食引起的,所以减少疳症的发生主要靠家庭预防,年轻父母应做到以下4点1.定期健康检测 定期检查孩子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乳牙数目等,早期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上的偏离,尽早加以矫治。 2.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尤其对早产和低体重儿更为必要。不能母乳喂养要尽量采用牛奶及乳制品,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优质蛋白质及脂肪。不应单独依靠淀粉类为主食,因为它们缺乏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按时添加辅食,保证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热能。
肌营养不良,在中医属痿证。虚证,以扶正补虚为主,脾胃虚弱,益气健脾;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实证,祛邪和络,肺热伤津,清热润燥;湿热浸淫,清热利湿;瘀阻脉络,活血行瘀。虚实兼夹,当扶正与祛邪并施,重视调理脾胃,不可妄用风药。
一、肺热伤津证,清热润燥,养颜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
二、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丸。
三、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四、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五、脉络瘀阻,益气养阴,活血行瘀,圣愈汤、补阳还五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危机生命。
中医称本病为虚劳,指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亏虚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主要病变脏腑在脾肾,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胃亏虚、不能化生气血以灌四旁,滋养肌肉,则四肢肌肉日渐消瘦;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生精养血,肾精不足,则精血无以充养肌肉,肌肉日渐消瘦。
固中医治疗本病以健脾益气,补肾生精为主,可选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一碰就能让宝宝安睡一整晚的魔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