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老友来拜年,说去年得一偏方治脱发神效,其已愈。今特公开,以求同道验证:鲜柏树叶一大把,捣碎入乙醇浸泡十余日后外涂患处,一日3次。余用此加生姜共捣依法治疗一方姓和一祝姓脱发患者,均获佳效。三先生评:侧柏叶有生发乌发之功。
2、斑秃小单方:补骨脂、威灵仙等份,共为细末,生姜块蘸之擦患处,以红热为度。曾治一妇,如法而愈。民间有单用生姜擦拭治斑秃之法。三先生评:补骨脂外用有杀虫之功,威灵仙有通经祛风之力,合用助生姜改善局部血运,温通祛风杀虫,斑秃可治,新发易生。3、斑秃:李某,男,24岁。武汉上大学时,顶部一小点斑秃,毕业后上班,发展到四五个,用活血生发胶囊及中药治疗,不效,余用一单方治之,竟愈。方如下:茯苓为末,每日3次,每次20g,白开水冲服。
凤翅按:单味茯苓治斑秃,岳美中先生也推崇此法,意为斑秃乃发囊有水湿浸渍,如草木根处多水,故使凋零而然,茯苓利水,祛除病因,故可以治疗斑秃。三先生评:也曾用茯苓一味为末口服,治疗脂溢性脱发多例,疗效肯定,但服用时间要长一些方可见效,多需一二个月。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茯苓,既是药材又是食材。茯苓的 历史 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载其功效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淮南子》中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的记载。到了魏晋时期,服饵茯苓以求长寿已蔚然成风,《梁书·陶弘景传》记载,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慈禧亦常命御膳房做茯苓饼吃,并赏赐大臣。
茯苓功效
宋代黄庭坚写诗赞美茯苓道:“汤泛冰瓷一座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人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茯苓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健脾开胃,以助消化 茯苓虽不属于补益药,但它健脾补中之功效显著。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日常食疗中选用茯苓、人参、白术和山药来搭配进食,能健旺脾气,促消化。
利水祛湿,以消水肿 茯苓是利水渗湿之要药,其药性平和,不论寒热虚实体质均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晨起经常会出现眼皮肿的现象,到了下午又会自然消肿,还有些人,白天因劳累过度,晚上双脚肿胀,而茯苓能起到很好的利水消肿的作用。《用药心法》曰: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消肿之圣药也。《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利水名方五苓散,主药就是茯苓。此外,有肥胖困扰的朋友,尤其是对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的、喝水都胖的人来说,每天坚持用茯苓(50~100克)煮水饮用,也会有很好的减肥效果。
养心安神,以治失眠 茯苓宁心安神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它可使心神烦躁之人静下心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能治疗“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心的神明就是神,神不安则睡眠不佳。心安神定,睡眠自然就好了。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枣仁汤中就包含着茯苓这味药。
化痰祛湿,以治脱发 古人云,“百病皆由痰作祟”,茯苓能利水渗湿,使湿得以化,则痰无所生。痰瘀湿阻是头秃的主要病因,就像平时浇花,水过多,花盆下面的孔又塞住,水湿下不来,瘀在里面,就会腐烂根子,导致植物掉叶甚至死亡。对于人体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水瘀在体内,就会上泛巅顶,水湿腐蚀发根,头发就容易脱落了。多食茯苓能把人体乱窜之水吸走,改变人体水循环状态,使得阳气升发,气血运行通畅。又如脂溢性脱发的人群,该人群头油较多,与湿邪泛滥有关,而使用茯苓刚好对证。知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喜用“一味茯苓饮”治疗脱发,可谓是他的一手绝招。
茯苓药膳
现在给大家介绍几款简单易上手的药膳,赶快学起来。
茯苓馄饨
材料:黄母鸡肉400克,茯苓粉200克,豆豉50克,水2000毫升,馄饨皮、食盐适量。
做法:将豆豉加入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半小时,取汁弃豆豉,备用;将母鸡肉剁碎,加入茯苓粉,再加入适量食盐,调制成馅;用馄饨皮包成小馄饨,入豆豉汁中煮熟即可。
功效:茯苓馄饨出自《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其能治疗“老人噎食不通”,“三五服效”。
茯苓养胃汤
材料:茯苓20克,鲜怀山药100克,芡实20克,莲子20克,猪骨250克。
做法:猪骨洗净焯水,芡实、莲子温水泡1小时。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渗湿。适用于便溏,腹泻,食后腹胀的者食用。
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克,板栗15枚,粳米100克。
做法:板栗去外壳及外皮,与洗净的茯苓、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茯苓栗子粥具有健脾补肾,渗湿止泻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的人群。
最后注意,茯苓虽好,但孕妇慎用。因为,茯苓利水渗湿,其药势下行,药性趋下,容易引起滑胎。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和更年期的人也应尽量少用,如果非用不可的话,最好配合甘寒养阴的药材使用,如熟地黄、枸杞子、甘草,这些都有滋补津液的作用,配合使用就会达到补肾阴的效果。
说起脱发,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它深深困扰。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因为天天久坐,坐久以后大小便不利,《黄帝内经》里说,浊阴出下窍。这些身体里的浊液本来是应该往下走的,现在它反而上逆,往上走了,往上走就会侵蚀发根,最终导致气血受阻,头发就开始掉。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大家都养过花,知道花盆底下有个洞,你把这个洞堵住,再去浇水,花盆里多余的水分就无法及时渗出去,那些花就有可能会烂根。
这就是水湿上泛而脱发,这个时候,用单味茯苓就可以直中病机,令脱发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方子不是我的,是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的经验方,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用法:茯苓50-100克,研成细末,每次服用6g,温水送服,一天2次。要坚持服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
古医书上并没有说茯苓能治脱发,那么,它治脱发的原理是什么?前面说了,有一种脱发是因为水湿上泛,所以当务之急是治水,茯苓最大的作用就是祛湿。茯苓的性子很平和,祛湿又不伤正气,它可以把体内多余的、不需要的、乱窜之水吸走,不管这水湿是藏在腋下,额头还是胸背,茯苓都能把它们搜刮出来,然后通过下焦以小便的形式利出去。所以很多人喝完茯苓水以后,排尿次数会增多,当混浊的小便越排越清澈,身体便也跟着越来越清澈。
茯苓既能泄又能补,泄的是水湿浊气,补的是脾胃之气。一来,脾主肌肉,皮肤长在肉上,毛发长在皮上,所以毛发的营养还得从脾胃中来。二来,脾主运化,脾虚往往就是运化无力,运化无力就容易生湿,也就是说脾虚的同时往往有湿浊内生,这个时候既要补虚,又要消除已经停留的水湿。
茯苓伏藏土中而生,得土气至厚,所以它能补脾气,让脾胃这个轮子运转起来,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水谷精微变为气血的就多,变为水湿的就少。
那么,问题来了,脾为什么不好好工作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营养过盛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营养是好东西,越多越好。现代人吃的太多,太好,又太杂,逢年过节还要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这些东西堆积在体内代谢不出去或者代谢不充分,就变为垃圾,把脾胃升降的气机给堵住了。所以在中医看来,营养最大的来源,不是大吃大喝,也不是什么营养品,而是人的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食物的加工厂,拥有一个好的脾胃,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营养,而一个坏的脾胃,就算吃山珍海味也不管用,因为脾胃它根本吸收不了啊。总的来说,茯苓既是祛湿良药,又是健脾良药。它还是非常好的药食两用之物,茯苓饼、茯苓糕都是很有名的地方小食,茯苓基本上没什么味道,《药性歌诀》里提到,淡味入腑通筋骨。这些味淡的药物,能升能降,茯苓的药性是先升后降,它先把脾气升起来,再把水湿降下去,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身体一气周流,何患之有?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用单味茯苓来治脱发,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疗法。它针对的只是水湿上泛所致的脱发,也就是西医所谓的脂溢性脱发,其余类型的脱发,不在治疗范围之内。如何来判断呢?体内水湿重的人:1、头油很重,头发老是湿湿的,油油的,或者头屑多,有明显瘙痒。?2、脸上的油也很多,看上去油光满面的。?3、怎么睡都睡不醒,早上起来脑袋昏昏沉沉的,好像裹了块湿毛巾一样,整个人也跟着昏沉、困倦、没精神。?4、舌头胖大,舌苔厚腻,舌头边上有明显的齿痕。正如岳美中老先生所说:“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如果你能确定自己的脱发是因为水湿上泛,就用一味茯苓打粉来吃,每天吃一点,吃上一段时间,水湿一走掉,头发又会长出来。同时你会发现,脸上的粉刺啊痘痘啊也跟着消退了,因为它们都是营养过剩的产物。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9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