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学中医是迫不得已!因为我对医院已彻底灰心,只有学中医自救了!(下)

凌泉 2023-07-24 10:34:42

九十年代开始的医疗改革把医院推向了市场,确实,如果从外观、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如今的医院个个都高楼大厦、很气派,设施也都更新换代很先进,专家、教授也都比比皆是,为什么医疗纠纷反而与日俱增呢?我想,医疗工作是与人民的健康、生命直接相关的工作,而医疗的市场化势必导致本该以人为本的事业向金钱向利益倾斜,当一个医生关注的不是怎样提高医疗技术用最好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而是关注怎样从病人口袋里榨出更多的钱来时,这难道不是一个让人悲哀的社会吗?医疗纠纷又怎能不增多呢?现今医患关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医生是这个利益机构中的一枚棋子,病人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着挨宰。我曾经在医院里看见很多从偏远农村来省城大医院看病的农民,抱着破烂的棉褥子,提着脸盆、水壶,牵着小孩,满脸的愁苦,我知道,他们看病肯定比我更不容易。他们也抱着希望来到医院的,对那些道貌岸然的专家、大夫充满了崇敬,可是,他们的看病经历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6、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去找医生看病了这时已是秋天,我感觉身体稍稍恢复了一点(后来看了《黄帝内经》才知道:脾之病,愈在秋……)但仍是感觉很虚,消化不好,稍多吃点就很难受,身体依然非常消瘦。原不想再找中医看了,可是潜意识里我一直还不死心,我不相信这么大的省城济南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信的、医德医术都高尚的中医。也是偶然听说了一个老中医L,是省中医的,名声很响,一般人找他看都不容易,而且他每周只坐诊一次。我先从网上查了查(网络可真是个好东西,呵呵),他是山东省内为数不多的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的中医大夫之一。于是,我心里又一次燃起希望之光,去找他看病,也想看看著名中医对我的病是如何诊断的。在诊室里,我见到了他,果真是慈眉善目,对病人态度非常和蔼。轮到我时,我向他说明了自己的病情,他为我把了脉,摇摇头,说:“中气虚弱的很啊!”他为我开了药方,我一看,啊,怎么又是补中益气汤?我有点失望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喝了有多少副补中益气汤了,大概至少喝了40副了吧,对李东垣的这个名方我也曾仔细研究过,并不适合我。L老中医在方子里又加了金银花和炒枳壳,当他带的那两个研究生给我抄方的时候,我说:“哦,炒枳壳有提升腹部平滑肌的作用,是吧?”L医生一听,知道我懂点中药,有点惊讶,对那两个实习的研究生说:“听见没?炒枳壳有提升腹部平滑肌的作用,记住啊?”然后L医生和我聊了一会儿,知道我是报社的编辑后,问我:“哎呀,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写的稿子?”他拿出几篇他写的小说给我看,让我帮他润色润色,看能不能发表,又送给我一本他编写的书。这也算是我求医过程中让人啼笑皆非的一件事。不过,对L老中医我还是很敬重的,毕竟他不是专看消化内科的中医,而且在这个年纪还保持一颗热爱文学的心,是一个精神境界丰富的人。我知道自己这是慢性病,不可能指望喝中药就能很快调理好。我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去找医生看病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医,靠自己拯救自己。多亏我的工作不算忙,比较清闲,让我在上班时间能够学习(因为有孩子,所以想在家学习中医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学到什么程度?上厕所都捧着中医书看。越学越感到中医是瑰宝,越学越沉浸其中,我甚至感慨:早知如此,当初考大学时应该学中医专业多好啊(我本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有一次到书店看书,我专看各种保健医书,这时发现一本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光看这书的名字就吸引了我,这正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辙啊。中里巴人的书可以说是打开了我的视界,让我意识到人体经络的作用。我买了这本书,一回家就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初步了解了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12条经络,还有任脉督脉,全身主要的穴位……以前我学习中医知识,主要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等,还没有接触经络学说,虽然曾经在针灸科扎过针,但对针灸还没有仔细研究过,可以说,这本书引领我走上了研究中医经络学说的道路。之后,我又从当当网上购买了《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不生病的智慧》等书,整个冬季里我都在看这些书并身体力行。感觉身体又稍有点恢复但仍很慢很慢……而真正对我影响巨大的书是周尔晋老先生的三本书《人体X形平衡法》、《人体药库学》、《火柴棒医生手记》,拿到这三本书时,我简直欣喜异常,如获至宝。正是这三本书让我走上了运用经络学为自己治病的道路。我非常钦佩周老,他看好了那么多病人,却没有收过病人的钱和礼,和我们现在的很多医生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医德高尚,而且医术也高,很多疑难病都手到病除,而他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专业的医生,他原来和我一样是个新闻工作者。我最近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以医为业的人不能取得周老这样成就?我想: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以医为业,靠医生这个职业吃饭,在整个社会追逐利益的大趋势下,很少有医生能够做到不为利益所驱使,真正一心一意地为病人服务,也就是说,不能做一个纯粹的医生。而周老,因为他不需要靠医生这个职业谋生,所以他有一颗纯粹的心,有高尚的医德,妙手回春显神奇。另外,我也经常上民间中医网,在网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给自己做针灸,扎针,做艾灸。这也是看了周老的书后向他学习,尝试着自己给自己扎针。我在论坛里还看到一篇《自我针灸40年》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决心学习这个老先生,自己坚持针灸,慢慢调理身体。论坛里的单阿姨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记得扎第一针时,我不敢下手,犹豫很久,最后终于狠心扎下去,扎进了足三里。成功扎了第一针,我非常高兴,之后就不惧怕了,很快第二针、第三针,先开始只敢扎足三里、三阴交,慢慢的也敢扎腹部的穴位了。有时间我还去中医院做灸疗(主要是为了学艺),学会了自己做艾灸,经常艾灸气海、中脘等穴位,隔姜灸。现在,我的脾胃病比去年夏天时好多了,身体正在逐渐恢复,不过还没有完全好,比原来稍胖了点,气色精神好多了,但我一定会坚持针灸的。虽然这一年的求医过程历尽艰辛,但是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中医宝藏并必将受益一生而感到高兴。我以为,在当下,应该提倡全民都学点中医保健知识,尤其是中医的经络学,医学知识就像财富一样,不应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大家都学点中医知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一定能更加和谐。建议国家把中医保健基础知识加入中学生的教学中,这会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我曾在省中医针灸科看到很多外国人来学习针灸,试想:如果咱们的针灸不好人家会来学吗?连外国人都来学中医、学针灸,中国人更应该继承发扬它!说到这儿,本该打住了,可是我又想说几句题外话。为什么现在有人提出要取消中医?为什么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在西医进入中国后逐渐式微?为什么现在像蒲辅周、施今墨等那样的中医大家那么少?我想,这和我们现在这个追逐物质利益、浮华喧嚣的社会有必然的联系。中医是与多个学科相通的,比如天文、地理、哲学、周易……他需要学习他的人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不为物质世界引诱,沉下心来,专注其中,还要有一颗仁慈之心,以为苍生解除疾病痛苦为己任,才能达到“大医精诚”的境界。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中医,大都是学了点技艺后就恨不能赶紧换成钱的人,长此以往,中医怎能不式微!

本文源于网络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