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石
寒水石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天然晶体,又名凝水石。但近代作为寒水石药材的商品,有红石膏与方解石两种,前者以北方习用,后者以南方习用。其性味辛、咸,大寒。归心、胃、肾经。
功效主治
1.清热泻火
如“除热瘫痫”之风引汤,方中用辛咸大寒的寒水石,意在清热以泻风化之火。《本草纲目》谓“此气大寒,其味辛咸,入肾走血,除热之功,同于诸盐。”《本经逢原》称其为“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治……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金匮》风引汤,《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如无真者,戎盐、玄精石皆可代用,总取咸寒降泄之用耳。《本草经疏》谓“能主身热邪气,……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也”。又如《方脉正宗》治疗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温病条辨》治疗温病邪在气分、烦渴、脉洪大之证;还有《姚增坦集验方》之龙脑甘露丸治口干狂言、浑身壮热等,均取本品与石膏相须配用,共奏清热泻火、退壮热、除烦渴之功用。
2.消肿止痛
仲景未言此作用。本品药性寒凉,具有清热降火、缓解赤热疼痛等作用。临床多研末外用治疗咽喉肿痛、风热火眼、口舌生疮、烧伤、烫伤等。如《本草汇言》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卫生易简方》以之烧研外敷治汤火伤灼等。
用量用法
仲景用寒水石仅见风引汤1方。
1.用量
在上方中本品的药量为6两。今内服常用量为10一15g,外用适量。
2.炮制
仲景未详。末代《博济方》载有“火烧透红、好酒内淬五七遍取出”的制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谓:“火煅醋淬七遍,捣研水飞,令极细,方入药用。”煅法沿用至近代,现今多以生用或煅后研细末入药。
3.用法
本品在原方中入汤煎服。今多煎汤或入丸、散用。外用宜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药性寒凉,易损脾胃,故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本草经疏》谓:“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本草求真》云:“虚火热浮,切忌。”
药理研究
主要含碳酸钙及少量铁、镁、锰等成分[1]。
临床应用
皮肤过敏症:取寒水石30g,黄连15g,珍珠末5g,用100ml水煎,趁温热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治皮肤过敏症有很好的疗效[2]。
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419;
[2]袁培根《辽宁中医杂志》,1994,(3):138。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8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