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漫画图片由五味中医编辑团队制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文中所涉及中医理论及具体中药方剂为编者个人观点,用以学习交流而不可做为临床依据,谢谢。
,谢谢。
往期好文:
一、真正把中医当命去传承的,是提着脑袋治病的民间中医!别让华佗在世也不合法!二、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往往很残忍!三、中医还能活下去?~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四、重读《中医将亡于中药》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
五、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小学生都看懂了!
六、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七、邓铁涛:中医发展要学"以色列"不要成为"吉卜赛"
八、不是中医没用,而是你没见过真正的中医!
九、针灸学:近400个穴位怎么记?谈谈其前世今生(收藏)!
十、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十一、【五味日知录】民间中医脉诊秘诀
十二、【五味日知录】是谁偷走了你的气血?
十三、【五味日知录】手脚冰凉拉肚子怎么办?
十四、【五味日知录】消食除胀好轻松--保和丸
十五、【五味日知录】藿香正气水为什么可以治风寒湿感冒?
十六、【五味日知录】感冒后可以艾灸吗?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一、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出自《黄帝内经》,广泛运用于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
二、五味的作用:
(一)、辛
1治疗作用: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不良反应:辛味药多大能耗气伤阴。
(二)甘
1、治疗作用:能补助、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和味、缓急、调和药品性等作用。
2、不良作用: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三)酸
治疗作用: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不良反应: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
(四)苦
1、治疗作用: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显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
2、不良作用:能伤津、伐胃。
(五)咸
治疗作用: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
不良作用:多食咸则脉凝冷而变色”能伤脾胃。
四气五味是指中药的性质和滋味。四气五味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神农本草经》中说的「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除了寒热温凉四性外,还有一些药划为「平性」,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
五味
五味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虽然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但仍然只称为五味。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淤证。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昧,主治虚证、痛证。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主治热证、火证、湿证。咸昧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成软。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炎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涩味与酸味作扇相以,也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片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成等。后来由手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昧,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一、扶阳茶灸是什么?
扶阳茶灸,以牙为针,茶气经牙热灸头部八经,可建奇功。其共分为:“选茶”,“茶”,“茶灸八经”,“茶运五气”四道程序。扶阳茶灸简便易行,经济大众,通过一杯干净的热茶,内扶阳为你补足阳气。
何为扶阳茶灸?灸,烧灼之意。所谓“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灸之。”以此推演,“灸”成为中华民族治疗疾病的专用字。针刺经络穴位称为“针灸”;艾草点燃熏烤身体为“艾灸”;以茶热灸牙齿通百脉为“茶灸”。灸,通过经络或穴位,激发人整体免疫机制,扶阳固本,令身心平衡。扶阳茶灸之理于此。茶灸分为:“选茶”,“沏茶”,“茶灸八经”,“茶运五气”四道程序。
二、扶阳茶灸的程序
程序一、选茶:扶阳茶灸必须选择“干净的有机茶”,最好是温性茶。有机茶除了“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之外,茶的生长环境和生产场地必须远离污染;茶叶不准加任何添加剂;没有人为的或自然形成的有害成分;必须是蕴含天地正气的清洁食品。
今天大众饮食,已难以脱离“四害”,即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茶,是清洗身心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可再有污染。扶阳茶灸须用烫水沏有机茶,因不含化学成分,可沏出茶之正气,即天然、本色、本味,内补阳气,提升正气。《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唯有机茶,可做扶阳茶灸之用。选择有机的富硒红茶,可以更好的提升扶阳的效果。
扶阳茶灸选择的茶来自长寿之乡、海峡硒都福建诏安,此茶是一款纯天然无添加的富硒红茶。按有机茶标准生产加工独具特色的富硒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红茶的香气,兼具独特的香味和保健效果。扶阳茶灸,以热为灸,以热为阳;红茶其性温热,用红茶可补心阳;富硒,硒为生命火种,扶阳抗癌,用硒也可补心阳。
富硒红茶,茶性温和滋润,温脾养胃,增强心阳,可升可降,提神醒脑,清热利尿,杀菌排毒。物以硒为贵,硒具有提供人体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修复细胞、参与糖尿病治疗、防癌抗癌、保护眼睛、提供红细胞携氧能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解毒、防毒、抗污染、保护肝脏的作用。
程序二、沏茶:“沏”字和“泡”字有别。沏茶的“沏”字是以热水“切茶”;泡茶的“泡”字是以温水“包茶”。沏出来的茶,香气本色,透人肺腑;泡出来的茶,熟汤之气,茶味已乏。上士沏茶,中士泡茶。
沏茶和泡茶的主要区别如下:沏茶是把滚沸的开水倒入放好茶叶的壶里,然后盖好盖闷上;泡茶是用落了开的水倒进茶壶或茶杯,然后盖好闷一会儿。沏茶之功在于醒茶。茶中放少许清水,“木遇水则活,”清水使之苏展,如梦中醒来。
醒茶以叶弯而不折为度。不可太过,也不可不足。不足,茶体不通,汁液难出;太过,茶已发酵,其香失散。沸水沏醒茶,方有沏茶之功。水落汤出不宜停留。沸水沏茶,水温剧增,茶体膨胀,汁液浸出。既不伤茶体,又浸出汁液。扶阳茶灸的专用简易茶杯,茶水分离,曼陀罗能量加持,随身携带方便,醒茶沏茶,随心所欲。
程序三、茶灸八经:人有十二条正经,其中八条从头部绕过。有三对阳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有两条阴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阴心经。
中医所说经络接近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牙齿与神经系统相连,故牙痛心脑俱裂。成年人有32颗牙齿(也有不足者),牙根长度12.2mm — 17.4mm。扶阳茶灸之用,是将富硒红茶之正气以热的方式扶阳,扶阳即加热,通过牙传递给脑,激发人的免疫系统,使人平衡。
扶阳茶灸简易操作方法:扶阳茶灸饮茶,先关门窗,避免风寒,以利阳气环身不破。饮茶时,身体端坐,两脚并齐,双膝相合,头颈脊椎保持一条直线,双手捧扶阳茶杯,两肩端平,两腋打开。一鼓作气喝完热的富硒红茶茶汤。热茶点滴小口饮入,热灼牙齿。牙乃骨质带有石性,导热最快。
热茶灸牙龈,即出现针灸时的“酸、麻、胀”,一股热流上冲於脑;配合茶灸五步呼吸运通,一次呼吸一口茶汤,至杯中茶尽,【茶灸五步运通会专门论述】。顷刻,汗流如洗,脑中浊物出,头轻目明。如此茶灸可一至三杯,扶阳固本,君火以明,精气神足。扶阳茶灸时闭目安闲,呼吸运通带动全身乃至毛孔,汗出为佳。汗消毕,身温润。此乃扶阳茶灸也。
三、扶阳茶灸功效:
扶阳茶灸,以牙为针,茶气经牙热灸头部八经,可建奇功:
其一,足少阳胆经。《黄帝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经兴旺,人头脑清晰,决断事物得当,不偏不倚;《黄帝内经》云:“十一脏腑取决于胆。”扶阳茶灸后,胆气中正,十一脏腑之气得以升降有序。
其二,手少阳三焦经。《黄帝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经兴旺,人体水的补充和疏泄趋于平衡,可见口水甘甜充盈,皮肤有细汗,小便通畅。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统称为“少阳经”。《黄帝内经》云:“少阳为枢。”少阳经如同人身心里表运行机制的枢纽,或是大门的轴。
其三,足阳明胃经。《黄帝内经》云:“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经兴旺,胃阳促进脾之运化有序,可辨五味。灵敏的味觉神经折射出平衡的身心状态,故扶阳茶灸之后人胃口大开,粗茶淡饭有百味。
其四,手阳明大肠经。《黄帝内经》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经兴旺,可积极地处理由胃、小肠而来的食物残渣和水的混合物,干稀分离,各行其道。故扶阳茶灸后人有便意。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统称为“阳明经”。《黄帝内经》云:“阳明为阖。”阳明内敛平衡为明。足阳明胃经主食物进,手阳明大肠经主渣滓出,进出平衡,人身心平衡。
其五,足太阳膀胱经。《黄帝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能出矣。”膀胱经兴旺,人的肌肤润,血气充盈而不燥,十一脏腑循环有序,精微营养入肉、入骨、入髓乃至毛发,气化代谢之物上走于汗,下走于尿,一派云雨相济之象。故扶阳茶灸之即汗由上走,之后尿从下出。
其六,手太阳小肠经。《黄帝内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经兴旺,人对食物的加工能力即会提高,将食物化为人所需要的精微物质。故扶阳茶灸之后,人的气色亮丽。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统称为太阳经。《黄帝内经》云:“太阳为开。”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是人体阳经系统。号称“三阳”。阳经系统一日之内有开有阖。在这离合机制中:少阳为枢,阳明为阖,太阳为开。扶阳茶灸激发三阳六经之阳气,令人顺天有律,应地有序。
其七,足厥阴肝经。《黄帝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兴旺,人的思路清晰,处事周到。故扶阳茶灸之时,灵光闪现。
其八,手少阴心经。《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经兴旺,气定神闲。故扶阳茶灸之时,如君临大殿,君火以明,相火归位,包括心在内的十一脏腑之群臣安宁。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是人体阴经系统。阴经系统一日之内有开有阖,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太阴为开。
扶阳茶灸激发足厥阴肝经,有利于肝藏血功能,“厥阴为阖”;激发手少阴经,有利于扭转心境为喜、为悦、为明、为静。六条阳经皆从头绕过,故扶阳茶灸令人提神醒脑,耳聪目明,精神旺盛,扶阳去病;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阴心经两条阴经从头绕过,故扶阳茶灸时多一份心神安定和谋虑清晰。
扶阳茶灸,以牙为针,茶气经牙热灸头部奇经,打通任督,扶阳通经。奇经八脉除带脉之外的七条经络从头部通过,扶阳茶灸,可以热灸头部奇经,扶阳通督。红茶热茶入于胃腹,温脾养胃,腹部温热,可补中气,中气足任督二脉周天旋转,打通任督,百脉皆通。
《本草拾遗》写到:“各药微诸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善用茶气茶性,温中扶阳,可调身体。《本草纲目》写到:茶“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现代喝茶人少有劳作,饮温茶不当,易成停饮,伤害脾胃;饮寒性茶叶,至脾胃恶寒。脾虚胃寒,百病丛生。热饮升散气化,温脾健胃,发散湿寒,特别是扶阳茶灸,以热为力,温水无用;以茶性热,运通五气。
四、扶阳茶灸,以牙为针。牙齿何以神奇?
《皇帝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发更长……三七(21虚岁,以下同)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24岁),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40岁),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64岁),则齿发去。”
“肾通脑主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为先天之根本。物有生、壮、老、死四相。人之肾气也不例外。肾气足则齿壮。反过来齿壮也会肾强。枝叶和根本一脉相承,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牙齿枯槁乃至脱落前,先有牙龈萎缩。龈如土地,齿为树木。土地流失,树木不活。
扶阳茶灸可致牙龈生长,齿间缝隙渐小,或现“女三七”,“男三八”的“长极”之相。土肥苗旺,齿坚肾强。若过七十、八十、九十,乃至百岁齿坚不落,必是肾足精旺。实乃福报也。
热茶灸牙,牙齿热。牙齿如针灸髓海。有热必有风,掀起波澜,摧枯拉朽,荡涤污浊。泪出,脑中肝脉通;舌滑,脑中心脉通;涎出,脑中脾脉通;涕出,脑中肺脉通;咸出,脑中肾脉通。五脉皆通,头清目明。日日清明,一年长青;年年清明,“久视长生”。
扶阳茶灸,牙热灸脊,后背热。人生挺立,依靠脊梁。髓海振奋,脊髓通畅。阳气于督脉上行,脊背清爽。有上升必有下降,腰背热过之后,浊物自然注于二便。
扶阳茶灸,茶灸百脉,扶阳醒神,全天振奋。内外扶阳,内外阳气融合一体,善静者,在浑然一体中修补缺憾;善动者,在浑然一体中回归宁静。动静皆在自然之中,不拘泥执著。
扶阳茶灸,令人智慧;扶阳茶灸,令人亮丽;扶阳茶灸,令人宁静;扶阳茶灸,令人气爽;扶阳茶灸,令人和睦;扶阳茶灸,令人顺天;扶阳茶灸,令人应地;扶阳茶灸,令人长生;扶阳茶灸,令人见性……
扶阳茶灸,以牙为针,以热为阳,以茶为涤,兼通络、升阳、去浊为一体,茶灸百脉,茶洗细胞,茶运五气,龙音振荡。简便易行,经济大众,必能普惠百姓,还健康于万民。扶阳茶灸,补足阳气不生病,立体化扶阳方案,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明代医家王三才所著《医便》,有一方,
方下说:
人身五脏,效天五行,一有不和便易生病。
药有五味,各主五脏,用其调和,便是太极。
什么是太极?
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有多重含义,包括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两分而合和,以及事物的有序运动,等等。
故而这个太极丸方,所用五味,既包括了天之五行:金木水火土,又各主五脏心肝脾肺肾。可将脏腑调节到有序的生理状态,阴阳合和,轻身延寿。
五味各主五脏,正是知母清润肺金。黄柏滋肾水。破故纸收敛神气,温助心火。胡桃仁润血气,养肝木。砂仁醒脾土而和中。
各味用量:知母,黄柏,破故纸,胡桃仁,砂仁去壳,花椒。
方中前四味,两两相生,均是虾与水母互相成就的搭配。
第一组:知母配黄柏,金水相生。
知母是气分药,黄柏是血分药,共令气血并行,互作对方的臂膀。
知母苦寒,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由于肺金为肾水之母,母清则子安,所以对肾经的虚热治疗效果也好。为滋阴降火要药。
黄柏,苦寒沉降入肾、膀胱、大肠经。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制肾经过于旺盛之火,火不狂则水生,可补肾水之不足。
两者相配,可谓经典药对,清下焦之火而不伤正,正是金水相生,滋阴清热有良效。
第二组:破故纸配核桃仁,木火相生。
破故纸是指补骨脂,补骨脂苦辛温,能收敛神明,使心包火与命门火相通,以温肾壮阳,固精缩尿。同时它还入脾燥湿,入胃温胃阳,由此消食滞化湿浊,既能治脾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泻,又可用于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寒喘咳等。
核桃仁甘温,补肾固精的功能很强大,又可温暖肺部,平咳喘。它同时对肠胃也好,可润肠通便。不仅如此,它还能入肝润血气,有较强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
以上四味,知母配黄柏为阴,补骨脂配核桃仁为阳,共达阴阳和合之功。
属土之砂仁,引阴阳合和之气归于肾。
砂仁性温,能宣通阳气,散出寒气,加之其味芳香通透,可醒脾,使中焦畅通无阻,又味涩,能和五脏之精,引阴阳和合之气归于肾。
制作时加花椒,花椒与砂仁性味同样,且常一道用在卤料中让香味更饱满。两者共用,强强联手增强力量。
由此达太极合和之功,故取方名太极。
方下说:服至三年,效不可言,服至终身,便是长寿的神仙呢!
提醒: 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味与煴煴】痛风怎么治?
下一篇: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