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小编观察,现今虚人感冒者不在少数,随着气候逐渐转凉,这类患者逐渐递增,因此选取本文,介绍江尔逊老中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虚人感冒的经验以飨众读者。另外,江老在使用本方治感冒时屡遇医家病家质疑问难,我们也看看江老是如何释疑解惑的!江尔逊老中医运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的经验江尔逊老中医临证四十余年,恒以仲景理法为规矩准绳,善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兹将其独特经验整理简介,不妥之处,尚祈同道校正。
江老指出,汉唐以后方书论治虚人感冒,约皆于省察病者气、血、阴、阳孰虚之前提下,分别运用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助阳解表等方药。若认证无差,方药丝丝入扣,自能取效。但由于解表药与扶正药之比例较难掌握,稍一不慎,不是发散太过,便是闭门留寇,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而运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包括疮家、衄家、汗家、淋家、产后等外感后有表证而不可发汗者),不仅稳妥允当,免于斯弊,且大能执简驭繁、驾轻就熟。
具体用法为:凡虚人感冒之用小柴胡汤者,除悉遵原方七种或然证之加减法外,尚有四种常用的加减法:气虚的加黄芪、白术;血虚的加当归、白芍;阴虚去半夏,酌加玉竹、生地;阳虚去黄芩,酌加制附片、杭巴戟。
现试举验案两则以明之:例一、张 x,女,45岁,住峨眉县状元街
久患崩漏,气血亏虚。一日,忽遭火灾,外出冒风,卧床不起,辗转延医治疗两月余,病势日笃。时届盛夏,驱车迎江老,午刻至其家,见其卧于斗室,密闭窗牖,且下重帷。其人恶风自汗,头昏心悸,呕恶不食,舌苔薄白,脉弦细数无力。检视前服方药,多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化裁。江老诊为气血俱虚感冒,书小柴胡汤加黄芪、白术、云苓、当归,服一剂,汗减热退,诸证亦轻。守方再服一剂,汗止,知饥索食。继调补气血,旬日而痊。
例二、罗x x,男,66岁,夹江人
素有痰饮宿疾,每届冬春两季,辄屡感屡发,缠绵难愈。81年2月复又外感,发热恶寒,咳喘痰清量多,曾先后服小青龙汤加党参,参苏饮等祛邪扶正方药八剂,病情虽一度减轻,但稍不留神风寒,则随感随发,迁延月余。江老诊时,其人仍微恶风寒,咳喘夜甚,痰多呕恶,胸闷纳呆,腰背冷痛,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弦紧。乃断为阳虚感冒咳喘,投以小柴胡汤加制附片、杭巴戟、桂枝、干姜、五味(原方去黄芩)服两剂,恶风寒已,手足转温,腰背冷痛、咳喘均减。上方去桂枝续进两剂,诸证渐平;惟偶尔咳嗽,纳少头昏乏力。改投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芪、防风收功。追访两月未复发。
江老用小柴胡汤治虚人感冒有年,历试不爽。然屡遇医家病家质疑问难者甚众。兹揖录江老释疑解惑要点如下:
1.问曰:世谓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之专方,为何可治虚人感冒?江老答曰:《伤寒论》97条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者,非独指少阳病之病因病机,乃总论虚人外感之病因病机也。治此证不可发汗者,恐耗散虚人之气血阴阳,虚其虚也。仲景出小柴胡汤以和解之。方中之柴胡、黄芩、半夏能曲运少阳枢机以达太阳之气;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助中焦脾土以领邪外出,于稳妥平和之中,大具扶正达邪之力。诚治虚人感冒佳方也。
2.问曰:世谓柴胡有“发散升阳劫阴”之弊,何以能治虚人以及诸亡津、亡血者之感冒?江老答曰:《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寒热邪气”,并未言及有发散作用。仲景云:“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是畏其发汗耗伤津液,转属阳明也。又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属少阳者,……与小柴胡汤”。夫仲景对禁汗之少阳病主以小柴胡汤,足证本方实非发散剂者明矣。至于柴胡能否“升阳劫阴”的问题,古今均有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但须知单用柴胡一味药疗病之机会殊少,尤于阳亢阴亏之际,舍它药而独任柴胡者,更闻所未闻。而柴胡与小柴胡汤之功用并不相等。仲景揭示小柴胡汤之功效为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何来“升阳劫阴”之弊欤?
3.问曰:感冒初起,大多属太阳病范畴,尔何以知虚人感冒均为邪在少阳而当用小柴胡汤?江老答曰:虚人感冒有属少阳者,有不属少阳者。但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太阳病篇,该书除少阴篇外,其余各篇均有此方之证治,并非少阳病之专方,实为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的方药。况仲景明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盖腠理者,少阳之分也。体虚之人,卫气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故虚人感冒后,不论邪气是否客于少阳,均可以用本方运转少阳枢机,匡扶正气以驱除稽留腠理之邪。此等治法,较诸后世方书论治虚人感冒,多泥于滋阴、助阳、益气、养血者,其义尤深。
4.问曰:小柴胡汤中,半夏温燥,黄芩苦寒,均不宜于津亏血耗之证,何能用于诸亡津亡血之人复感外邪者?江老答曰:复方之作用,并不等于方中各个单味药作用的机械相加。且仲景立法用方,无不圆机活泼。观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有七,余又补之者四。而临证所见,远不限于此。何况方中还有人参一味,大有精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陈修园注曰:“主补五脏者,以五脏属阴之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故仲景于汗、吐、下伤阴之证用之以救津液。”
小柴胡汤用人参配甘草、大枣、生姜补助中焦脾土之气,滋养汗源,为胜邪之本,使其他性味有偏之药赖以扬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是为有制之师,所以战无不胜也。
本文摘自《北京中医杂志》,1983年第3期,作者/余国俊。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小柴胡汤的治证很多:
· 肝炎
不管是B肝C肝,中医来看,就是有湿热:小便黄、恶心、没胃口(肝肿大顶到胃)、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故 中医治肝炎的主力就是小柴胡汤 。只要会小柴胡汤加减,中医能治任何肝炎。
如果 没胃口 ,小柴胡汤里加 白术 (3钱)、 茯苓 (4钱)。加 玉金行肝气 ,肝气郁结用玉金把肝气打开。 身黄 (全身黄疸、小便深黄)但精气还足(两眼有神)时用 茵陈 ,茵陈是中药里很有名的去黄的药。如果虚烦不得眠,加 栀子。
怎么知道肝病好了? 如果胃口变好、小便变淡黄、大便好了、吃东西有食欲、口不渴、晚上1-3点会醒,说明病还没好,药不能停,一定要等到他一觉到天亮,半夜1-3点不醒,才算完全好。
肝病痊愈的六大指标:
很多人都认为肝癌是无形的杀手,一发现就是晚期。那是西医,中医经方家前两年就知道了,每晚1-3点准时醒来,就代表肝已经出问题了,那时就要下手治了。最早肝炎只是湿热,等到两年后里面才变实长东西。治湿热容易,治实难,腑里的实不难治,脏里的实最难治。
很多人没有警戒心,若从两年前开始防备就能预防肝癌,只要每晚1-3点准时醒来就要开始治肝。肝属木,木要疏,树木枝叶太茂盛会死。故用玉金来疏肝,半夏排水,免得水太多把树烂掉,生姜炙甘草生好的津液。
小柴胡汤是预防肝病最好的处方 ,若出现身黄等肝病症状时,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在此之上做加减,辨证论治。不管是肝病还是肾病,只要有小柴胡汤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 淋巴癌
淋巴属三焦,癌为实,三焦色黄,用黄色去实的药,如生硫磺。小柴胡汤加生硫磺会一下子把三焦系统清得很干净。若脑部有积水加生半夏,治至高的水唯生半夏。
· 乳癌
小柴胡汤加减。心脏管奶水,中医认为月经即奶水,心脏好的人月经正常。奶水留在乳房里造成乳房硬块,久成癌。治疗时利用月经来的时候,小柴胡汤加桂枝等,桂枝通利冲脉,壮心阳,把奶水导入子宫。
· 月经痛
每次月经来都痛,胸胁苦满,是因为以前经期里得了感冒没治好,风邪一直在里面。 小柴胡汤是所有经方里唯一一个经期感冒的处方 ,不论是中风、伤寒还是温病,一律用小柴胡汤。若腹痛加白芍,张仲景在治腹痛时都重用白芍。
· 甲状腺肿大 :小柴胡汤做加减。
以上都是原则,具体处方必须找专业医师。 只要身上发生的问题介于脏腑之间,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主证就是胸胁苦满。
小柴胡汤加减法(后人加入) :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胃里没有停水,宿食坏掉,胃里有闷胀感,致心烦。萎实去胃中、胃下方的结实。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四两: 这里是栝蒌根,可以生津止渴。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寒湿跑到下焦故腹痛,凡腹痛一定重用芍药,凡胸满一定去芍药加枳实。
·若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胁下在中焦一带,肝和脾的地方,痞鞭即硬块,代表肝气不足,牡蛎平肝气,咸能软坚。除了胸胁,大脖子、腋下硬块、乳房硬块,统统可以用牡蛎。中医用牡蛎不在于补钙,而在于其味咸,咸能攻坚。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心下悸即水在中焦,令小便不利,茯苓利尿。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 桂枝降冲逆。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 红枣甘味增腻,湿热盛的、酒客、抽烟多的都去红枣。五味子生津润肺,没有寒热,只针对咳嗽。
这次针对新冠肺炎而设计的清肺排毒汤就包含了小柴胡汤,还有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和射干麻黄汤,共四个千年经方,千年之前有效,千年之后依然有效。
功用
和解少阳。
组成
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用量
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忌用。
随处可见小柴胡汤的身影,那么我们平时感冒发烧喝的小柴胡汤是什么组成的呢?堪称百姓的灵丹妙药的小柴胡汤到底有哪些功效呢?我们在食用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跟我去了解一下吧!
小柴胡汤组成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小柴胡汤的功效
小柴胡汤为三焦枢杻之剂,少阳首方,外可治表,内可治脏,中可和半表半里。
1、本方主治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因柴胡升散,苓、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忌用。
2、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鞭,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
3、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食用注意事项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小柴胡汤食用注意事项:
1.服小柴胡汤时,宜少吃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平时小孩、老人由于脾胃弱、消化功能差,在服中药期间更应少吃这些食物。
2.在小柴胡汤时,不宜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 3.在服小柴胡汤时,要禁用酒类、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酒类及辛辣食物性热,而鱼、肉类则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一旦食后会使病情加重。
我平素在临床上喜用经方,用得最多的当推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和接轨方。所谓加减方包括《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五条柴胡汤。
此外,小柴胡汤与时方平胃散、温胆汤、经方五苓散等的合方,当代经方大家刘渡舟先生起了一个雅名叫接轨方。这两类方,不但在外感病,也在内、妇、儿诸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确实不愧为经方中的一支“精锐部队”。
许多古今医贤对小柴胡汤研究甚精细,首先让我们看看刘卫红先生对该方七味药功能的分析:
①疏肝(柴胡);②清胆(黄芩);③和胃(半夏,生姜);④健脾(人参,大枣,炙甘草)。
其相关的对应主治症状也分为四类:
①肝气郁滞: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脉弦。②胆腑郁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③胃气不和:喜呕。④脾气虚弱:不欲饮食。
这样理顺小柴胡汤的提纲证及“四大主证”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心中了了。
小柴胡汤不但适用于“肝郁、胆热、胃滞、脾虚”诸证,其加减方(包括经方与经方的合方、经方与时方的接轨方)更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刘渡舟先生说:“推陈升降小柴胡,古今接轨第一方。”经方善治危难大症,善治疑难杂症,举世闻名。下面举本人应用柴胡汤辈的两个典型医案:
1.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疑似症
黄某某,男性,32岁,农民企业家。1993年2月20日中午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胸闷气憋、脘腹胀满伴阵发性腹部疼痛。初不介意,在当地医疗站输液治疗。不料两天后病情急转直下,恶寒,高热(T39.3℃),呼吸急迫,胸胁胀痛程度加重,口唇发绀,爪甲青黑,急送我院内科救治。
经会诊后诊断为:①慢性胆囊炎急性感染;②急性胃炎;③急性腹膜炎?④急性胰腺炎?
当时的病势已呈危重征象,但生化检查却有很大出入,X光腹透未见异常,血常规除白细胞1.4万单位外,余尚正常;血及尿的淀粉酶检查又在正常范围内。
病者当时除吸氧、插鼻饲管(以降腹压)外,予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等静滴抗炎等。但病情越来越不容乐观,除告病危通知外,欲转诊广州,家属及主管医生又恐路远道不平,病人经不起8个小时的颠簸,左右为难。遂急邀本人会诊。
刻见:危重痛苦病容,呼吸急促,全腹胀大如鼓,上腹部压痛明显,下腹部有反跳痛,发热持久不退,午后尤甚,T39.2℃,大便三天未解,导尿管导出的尿液色黄赤,量少,脉滑数(96次/分),舌红苔薄白。
综观此证显为少阳与阳明合病,即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2g,枳壳15g,白芍18g,厚朴15g,法夏10g,大黄15g(后下),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甘草3g。一剂,水煎服。
上方服后一个半小时先解浓黄小便,后泻秽臭黏液便,可谓臭气熏天,胸闷、腹满、胁痛随之明显消退,体温渐退至37℃,精神转佳,脉滑略数(82次/分),舌红苔薄白,病已转危为安,遂拔去鼻饲管和氧气管。我再以厚朴三物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善后,一周后告愈出院。
此证堪称危重,西医会诊最大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但实验室生化检查又不支持,况又治疗乏效,方改由中医诊治,采用六经辨证,拟用经方施治,终获全功。
2.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经合病
黎某某之妻,40岁,农妇,城区捷胜沙角尾村人。2000年9月初诊。患者两个月前外感,当时时有发热,恶寒,周身骨节烦痛,经当地医生及彭湃医院拟为“风湿病”治疗,诸症反反复复。因家贫已卖掉耕牛,但仍未康复。当时我的一名跟班学生是该村人,见其可怜,乃介绍她来我处就诊。
刻见面容倦怠,诉每日午后仍有发热恶寒感,口苦,眩晕,两胁苦满,困顿,四肢关节烦痛,饮食、睡眠、二便尚可。舌苔黄,脉细弦。此证与《伤寒论》中所述的柴胡桂枝汤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相符,拟为太阳、少阳二阳经合病,乃书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2g,法夏10g,桂枝6g,白芍12g,太子参15g,大枣20g,甘草3g,防己10g,生姜3片。
5剂。
上方仅服1剂,诸证若失;5剂服完,人已康复。举家欣喜,托我学生前来致谢。
有人认为一些医案称药到病除、效若桴鼓乃言过其实,但类如此案确无夸张成分。对于经方与时方的合方,刘渡舟先生称其为古今接轨方。这类接轨方意为用“古方”以补“时方”之纤弱,用“时方”以补“古方”之不全。本人就谈谈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小柴胡汤与平胃散、二妙散、三拗汤、二陈汤等接轨方的体会。
3.小柴胡汤合三妙散治疗外感头晕口苦
约1992年夏,一外感病人来诊,从其显示出来的症状来看,头晕,口干苦,时有恶寒,小便黄赤,舌红,脉有弦象。自诉已经易医三人,历时四周,都拟为外感治疗无效而来诊。
我即拟小柴胡汤加白蒺藜、僵蚕二味,心中窃喜,肯定3剂功成。但世事难料,患者竟来复诊,述上诊之头晕、恶寒已减,余症依旧。细诊之下见其舌头后段有黄腻略厚苔,此为伴有下焦湿热,难怪小便黄赤,遂于上方加三妙散:黄柏12g、苍术6g、薏苡仁20g,3剂而愈。
4.小柴胡与平胃散等合方
有一些病例,患者原有脾胃湿热,症伴口臭,舌苔黄厚腻或尿黄,大便溏黏不爽,一旦外感,单纯发散风寒或疏解风热是无济于事的,我常用小柴胡汤合黄连平胃散加减,常常三五剂完事。
感冒发热夹有咳嗽痰多者,疏解外邪为主,止咳化痰为辅,此时我的杀手锏仍是小柴胡汤合三拗汤,然后根据偏寒偏热,或加二陈汤或加清泄肺热的黄芩、桑皮、枇杷叶等,随证适当加减,也常常事半功倍。
我曾写过一篇论文《柴胡黄芩治疗感染性发热临床应用心得》,肯定了柴、芩不但在外感热病,也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热相当有效,验证了《苏沈良方》对小柴胡汤的退热作用,其归纳为五点:
“《伤寒论》虽主数十证,大要其间有五证最得当,服之必愈。
一者身热,心中逆或呕吐者可服,伤寒此证最多,正当服小柴胡汤。若因渴饮水而呕者不可服,身体不温热者不可服。仍当识此。
二者寒者、寒热往来者可服。
三者发潮热可服。
四者心烦胁下满,或渴或不渴,皆可服。
五者伤寒已瘥后,更发热者可服。
此五证:但有一证,更勿疑便可服,服之必瘥。”诚非虚言!
现在我也对《伤寒杂病论》以柴胡为名的六个方剂的临床加减应用,对小柴胡汤与时方的接轨方谈点粗浅的临床体会。我认为柴胡汤辈在临床上的应用机会多, 几乎无日不用。难怪有人说,学懂应用柴胡汤辈,临床已可应付半数疾病以上。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6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董氏奇穴:痔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