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胡希恕:治疗口糜(口腔溃疡)的经验

望月砂 2023-07-24 03:36:27

导读: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病,有的日久难愈,困扰很多人。多数人会认为是肺胃有火,翻找各种败火药物,殊不知口腔溃疡不一定是上火,有时败火药不仅不会治愈,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我们临床医师面对口腔溃疡时也要仔细辨证,勿令误也。上热下寒为病本苦辛开降除其根一般老百姓把口舌生疮、口腔糜烂都称谓上火,而一些医书也多认为是上热或湿热,如《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口舌证》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

《医方考·口病方论》:“口糜本于湿热”。临床确实有为上热者,以法治之当然有效,但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如囿于上热,必医有不周,使不少人含冤受苦。胡老在讲解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讲述了他1952年治验病例。

例1 患者为36岁五个孩子的母亲,家住北铁匠营。患口舌糜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黏膜。脉沉细。胡老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

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二钱,黄连二钱,大枣三枚,生石膏一两半,生阿胶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三剂痊愈。

胡老讲道:本患者来诊时已处危急关头,如投药再错,胃气大败,则危及三条人命,若投药正确,则使患者出现生机。因此辨证用药必十分小心。

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者,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并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虚,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

胡老常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糜、口腔溃疡,跟其实习和进修者也多仿用,但一位实习生开了甘草泻心汤,胡老却改为三物黄芩汤。

例2 王某,女,32岁,病案号29654。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日:原有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三剂而愈。本次发作已一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

胡老改方:生地黄八钱,苦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茜草二钱。

二诊:4月9日:上药服三剂,口糜愈,鼻衄已。

按:开完处方,学生曾问胡老,本患者为什么不用甘草泻心汤加减?胡老只是说:“本例不是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方证,而是里热、上热明显的三物黄芩汤方证,看一下方解便自明。”

学生借此复习了三物黄芩汤方证。该方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胡老在注解此条时写道:“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读至此则豁然明了,该患者有鼻衄、心烦等,已说明里热明显,同时也说明津液伤明显,因此不但要清热,而且要生津,故治疗时以黄芩、苦参苦寒清热的同时,重用生地黄、茜草凉血清热,生津增液,药后热除津生,故使衄止、口糜已。

古人善医狐惑病依证治愈白塞氏在讲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胡老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970年夏他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他,有一位某部女军人曾几次来找看病,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胡老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胡老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不禁愕然。不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胡老已记不清楚,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该患者因口糜合并前阴蚀疮来门诊,服中药治愈。近复发,在意大利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主症仍是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以上是胡老口述的治验例,可惜原病历未能查到,其具体证治不详,但具体用药却记得清楚,今列于此:

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黄连二钱,大枣四枚,干姜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苦参汤即用苦参二两,煎汤坐浴。

按:白塞氏综合征是1937年才出现的病名,中医没有专门的证治经验,但有关狐惑病的证治早在汉代的医籍详有记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甘草泻心汤主之”。

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心证候是口、眼、前后二阴溃疡及皮肤、黏膜损害,其中口糜见于所有患者,其次以前阴溃疡为多见,因此,胡老依据治疗白糜、狐惑病而治愈了该病。应当说明的是,本例只是口腔、前阴溃疡,适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疗,而白塞氏综合征尚有眼、皮肤、血管、消化道等病变者,应依据证候特点用药,不能仅用甘草泻心汤,宜注意。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点我↓点我↓点我↓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煴煴灸产品介绍视频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如何治疗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治疗办法,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由于口腔溃疡的病因比较复杂,许多不相同的病因,引起了相同的口腔溃疡表现。临床上常根据不同诱因,分别作出治疗,以达到治愈目的。在家庭中也应考虑口腔溃疡的病因,总结治疗经验,或在医生指导下获得治疗效果。

服维生素B或C可增进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溃疡愈合。疼痛明显,溃疡较多,间歇期较短的可试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或胸腺素等免疫调节药物治疗,亦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治疗。此外,全身其他治疗也很重要,如给与镇静,安眠,调节神经及消化道功能的药物。发病时应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最好戒烟,酒等。

口腔溃疡中医怎么辩证和治疗

口腔溃疡中医认为是脏腑机能失调而导致的或实火 、 或虚火 、 或湿热上攻所致口腔黏膜的溃烂 , 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 , 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口腔溃疡时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 限性溃疡损伤 , 以舌或口腔黏膜的唇 、 颊 、 软腭 、 齿龈等处 的黏膜多见 , 单个或多个发生 , 大小不等 , 其形状多为圆形 或椭圆形 , 表面覆盖假膜 , 中央凹陷 , 边缘清楚 , 周围黏膜 红肿 , 溃疡处疼痛明显 。

故有人把口腔溃疡的特点总结为反 复发作 , 不定位 , 局部表现为 “ 红 、 黄 、 凹 、 痛

总结是由脏腑积热上攻 ; 或气虚或阴虚虚火上泛 ; 或 脾胃虚弱 , 湿滞中焦 , 郁而化热上蒸所致

1病因病机

本病最早见于 《 内经 》 , 《 素问 ·气厥论 》 曰 :“ 膀胱 移热于小肠 , 膈肠不便 , 上为口糜 ”

(1) 上焦火盛 :口疮红肿疼痛 , 起病急骤 , 常伴有口 鼻气热 , 烦躁目赤 , 大便秘结 , 小便黄赤 , 舌质红 , 苔黄 , 脉盛 。

治法 :清热泻火 。

方药 :凉膈散 (山栀子 、 黄 芩 、 薄荷 、 枳壳 、 大黄 、 芒硝 )

(2) 心火炽盛 :口糜肿痛较 甚 , 口角生疮 , 夜难安卧 , 小便涩痛 , 舌红 , 脉数 。

治法 :清泻心火 。

方药 :导赤散合六一散 (生地 、 甘草 、 木通 、 竹叶 、 滑石 )

(3) 胃火上攻 :口疮红肿疼痛 , 胃脘灼热 泛酸 , 饥嘈不适 , 口臭便秘 , 舌红 , 苔黄厚 , 脉滑数 。

治 法 :清胃泻火 。

方药 :玉女煎 (生石膏 、 熟地 、 知母 、 牛 膝 、 麦冬 ) 。

(4) 脾胃虚弱 , 湿郁化热 :口臭反复发作 , 缠 绵难愈 , 常伴有神疲乏力 , 口淡无味 , 食少纳呆 , 渴不欲 饮 , 大便粘滞不爽 , 舌质淡 , 苔腻 , 脉濡弱 。

治法 :清热化 湿 , 健脾和胃 。

方药 :甘草泻心汤 (生甘草 、 黄芩 、 黄连 、 人参 、 干姜 、 半夏 、 大枣 ) 。

(5) 阴虚火旺 :口疮时作 , 色? 白不红 , 疼痛不甚 , 伴有腰膝酸软 , 脑鸣耳鸣 , 心中懊恼 , 五心烦热 , 大便干结 , 舌红 , 苔少 , 脉细数 。

治法 :滋阴降 火 。

方药 :少阴甘桔汤合知柏地黄丸 (桔梗 、 甘草 、 川芎 、 黄芩 、 陈皮 、 玄参 、 柴胡 、 羌活 、 升麻 、 葱白 、 熟地 、 山萸 肉 、 山药 、 泽泻 、 丹皮 、 茯苓 、 知母 、 黄柏 ) 。

《外用疗法》

典型病例

黄某 , 女 , 51岁 ,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2年余 。

常伴有 食少纳呆 , 神疲乏力 , 头身困重 , 胃脘嘈杂不适 , 每遇劳 累过度或情志不遂则口疮加重 , 舌淡 , 苔白腻 , 脉弱 。

西 药叠进 , 而难求速愈 , 甚为苦恼 ,后诊为 “ 脾胃虚弱 , 湿郁化热 ” 型口疮 , 治以甘草泻心汤加 味 , 药用 :生甘草 20g 、 人参 10g 、 黄连 10g 、 黄芩 10g 、 干 姜 10g 、 半夏 10g 、 乳香 15g 、 滑石 (包 ) 20g 、 大枣 5个 , 水煎两次取汁 500ml , 日 1剂 , 早晚各 1次口服 , 外用赴宴 散涂疮上 。 治疗 7天 , 口腔溃疡疼痛消失 , 溃疡面渐趋平 复 , 又治 1周 , 口腔溃疡完全愈合 , 胃脘嘈杂消失 , 饮食 增加 , 之后上方加减治疗 2个月以兹巩固 , 跟踪 1年未见 复发 。 此方以苦甘之品健脾和胃 , 清热化湿 ; 佐辛淡以增 加去湿之力 , 加乳香者 , 以其生肌定痛之功 , 使溃疡速愈 , 故而终获全效 。

沈金 鳌在 《 杂病源流犀烛 》 中把本病的病因病机总结更为切当 :“ 脏腑积热则口糜 , 口糜者 , 口疮糜烂也 , 心热亦口糜 , 疮 口色红 , 肺热亦口糜 , 疮口色白 , 膀胱移热于小肠 , 亦 , 口糜 , 心脾有热亦口糜 , 三焦火盛亦口糜 , 中焦气虚 , 虚 火上泛 , 亦口糜 , 阴虚火旺 , 亦口糜 ”

口腔溃疡中医治疗,虽然说口腔溃疡偶然发作 , 很多时候不会引起病人的重视 , 殊不知此时身体机能已然出现下降,早诊断早治疗。[玫瑰]

传递健康!传播?爱

长期口腔溃疡,怎样治疗,用药?

口腔溃疡食疗9个小秘方
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在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口腔溃疡了怎么办?中医中药精准施治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施玉旋

根据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及病症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口疮”的范畴,此外, 口疮尚有“口疡”“口舌生疮”“口破”“口疳”“赤口疮”等病名, 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呈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口腔溃疡属于发病率最高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或舌体表面糜烂疼痛为主证,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 5% 25%,10 30 岁人群居多,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口腔溃疡病变部位多见于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的部位,如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等。发作时疼痛明显,局部灼痛感强烈,影响饮食、言语,甚者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临床上,口腔溃疡通常提示患者机体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女性经期紊乱、B 族维生素吸收障碍等。目前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 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除了上述一些系统性疾病,还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

从中医角度, 复发性口疮多以外感六淫燥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内伤热盛为主因,其病理机制是热壅血滞,瘀热互结,证属火热内蕴,因此, 泻火坚阴 为临证相应之根本治法。

中医之火有虚实脏腑之分,因此,口疮辨证当分虚实、并详察胃肾心脾。

实火为外感风热、饮食不节所致,对应病机为外感风热、心脾积热,表现为邪气积盛,内热大,高热目赤、起病较急,小便黄。实火治宜清热散邪,泻火坚阴。

虚火为情志不畅、劳倦过度及先天禀赋不足,对应病机为脾肾虚弱、阴虚火旺和阳虚火炎,表现为正气不足,内热轻,手脚心热,病程较长,小便清。虚火治宜调补阴阳,泻火坚阴。

口腔溃疡的中医证型众多,中成药的选择需辨证施治,以下逸仙药师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于口疮的中成药。

1、导赤丸: 由连翘、黄连、栀子、木通、玄参、天花粉、赤芍、大黄、黄芩、滑石组成。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 心实火证 ,症见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2、复方珍珠口疮颗粒: 由珍珠、五倍子、苍术、甘草组成。清热燥湿,生肌止痛。用于 心脾湿热证 ,症见口疮,周围红肿,表面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干口臭,舌红、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3、防风通圣丸: 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组成。解表通里,清热祛湿。用于 外寒内热,表里俱实 ,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口舌生疮。

4、牛黄清胃丸: 由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甘草、桔梗、黄柏、连翘、牵牛子、枳实、冰片组成。清胃泻火,润燥通便。 用于心胃火盛证 ,症见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便秘尿赤。

5、黄连上清丸: 由黄连、栀子、连翘、炒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黄柏、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组成。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 风热上攻、肺胃热盛 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6、双花百合片: 由黄连、苦地丁、地黄、板蓝根、紫草、金银花、淡竹叶、干蛇胆、百合、细辛组成。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用于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 心脾积热证 。症见口腔粘膜反复溃疡,灼热疼痛,口渴,口臭,舌红苔黄等。

7、口炎清颗粒: 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组成。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 虚火上炎 所导致的口疮。


8、知柏地黄丸: 由知母、黄柏、熟地黄、茯苓、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组成。滋阴清热。用于 阴虚火旺 ,潮热盗汗,耳鸣遗精,腰酸膝软、眼睛干涩、口干咽燥、口舌生疮。

9、其他:

妇人产后血气虚,虚热上冲亦可发口疮,治宜补气养血(乌鸡白凤丸)。

若口腔溃疡病起于风寒之邪袭表,患者多伴有微恶风寒,口苦咽干,烦躁心悸,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多饮,耳鸣,入睡困难,舌红苔黄等症,治宜和解少阳、解肌发表(小柴胡颗粒)。

若女性患者经前期及行经期,郁热较重者,表现为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口舌糜烂,治宜舒肝清热,健脾养血(加味逍遥丸)。

若女性经后期表现为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口舌糜烂,治宜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为主(归芍地黄丸)。

若口腔溃疡伴后背凉,畏寒,汗出,耳鸣如蝉,腹部凉,喜按喜温,大便稀溏,舌淡暗有齿痕、苔薄白腻,脉沉滑等一派脾肾阳虚之象时,治宜温补肾阳(附子理中丸)。

若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脘闷嘈杂、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治宜健脾益气(人参健脾丸)。

总之,口腔溃疡辨证当分虚实、并详察胃肾心脾。其中医证型众多,中成药的选择需辨证施治,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任北大.王庆国 王庆国教授治疗口腔溃疡经验撷菁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年第 12 卷 第 27 期:1-3 中华医学·国医名师

[2]刘越洋 黄雅慧基于月经周期气血阴阳变化论治 经期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0,26(14):188-189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6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