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一、治病在“方”不在“药”兰溪:上个月采访一位荷兰的心理治疗师,他认为癌症不是病,是一种负面情绪积累的产物,并自称治愈过癌症病例。
楼宇烈:我也看到过这种说法。有两位英国医生写文章,认为现在对癌症治疗存在两大弊端:过早地诊断,过分地治疗。有的医学理论认为一定要把癌细胞消灭干净,不然就可能转移。所以有些病患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分治疗。
手术、化疗,这些方式对身体伤害很大,能不用尽量不用。癌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不一定要割除,也可以和癌症并存,有病例显示,有些癌细胞会自动减少。其实,现在西医也在批评这种对抗疗法,倡导顺势疗法。
兰溪:所以广告词上常用“中西医结合”。
楼宇烈:人们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实际上对中医很不信任。
现在都用西医的方法训练中医,中医也要化验、检查,看着化验单。这里面有苦衷,万一治不好,家属找麻烦,怎么办?如果有化验单、心电图在手,(家属要)打官司都不怕。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中医糊里糊涂治好人,西医明明白白治死人”。
现在西医的病名多得医生都记不过来,如果去看中医,哪有人会问得了是什么病?因为西医的习惯是化验,分析药的成分。对某个病有疗效,要问究竟什么成分在起作用。中药在西方还没有被认同,他们还不太了解中医不是靠药治病,而是靠(药)方治病,药方是很多药在一起的调配,不是单位药的概念。
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特点,用不同的方。他们不理解很多药综合在一起,已经不是单位药的作用了。 有一种说法,西医现在可以用医疗器械学和药剂学代替了。
我们不能把身体和生命混为一谈,身体就是一个肉体,生命是一个活着的肉体,比如,身体是一个电脑,生命是装上了系统的电脑,如果电脑坏了,首先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不一定是硬件的问题。不过,中医的针灸、按摩、推拿,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的自然医学中去了。
兰溪:屡屡有中医存废之争。
楼宇烈:(废除中医)这显然不可能。当时钱学森先生就讲,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整体论和系统论正是现在物理科学的基础。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无法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
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所以中医的存亡,其实牵扯到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
二、不治已病,治未病兰溪:生命是一个整体。
楼宇烈:对。用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命体,是中医的基点。它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整体,生病不是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而是整体上有问题。
所以治疗,也不仅针对于某一个实际的病,而是从饮食、起居、心理、哲理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调节。中医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中的每个部分都息息相关。比如现在风行足疗,中医认为脚底能反映全身的状况,同样,还有手,耳朵。
兰溪:现在足疗很流行,而且用各种药物泡脚。
楼宇烈:大家迷信这些,我不太赞成去做足疗,靠自己不是更好吗?自己泡脚。那些泡脚的药,可能不仅对你没有好处,还有坏处,因为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
兰溪:中医要真正懂很难,倒是浑水摸鱼容易,所以张悟本之流大行其道。
楼宇烈:因为没有普及基本的中医知识,才会让这些人有机可乘。很简单的道理,绿豆怎么可能治百病呢?世界上哪有一样东西可以包治百病呢?一种药可以治一种病,是西医的思维。中医,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要用不同的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兰溪: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思维。
楼宇烈: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原来不是这个概念,“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只是一个下医,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怎样才能治人?就是要养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三、不服药为中医兰溪:现代人忙着工作,有病都没有时间治,哪有精力养生呢?
楼宇烈:《黄帝内经·素问》开篇第一章,黄帝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人活到100岁的时候,动作还非常敏捷,可现在的人刚过五十岁,动作就不灵活了?
岐伯告诉他,那是因为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就是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食暴饮,也不忍饥挨饿;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不没事找事。
岐伯说,上古之人因为这样,所以能“终其天年”;而现在的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其结果当然是“竭其精,散其真”,才50岁,身体就非常衰弱了。
这告诉我们,人想要身体健康,要有节有常,中医阴阳理论的核心也就在于维持人各个方面的平衡,达到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
兰溪:有句话说“不服药为中医”,为什么?
楼宇烈:在《黄帝内经》中,黄帝曾经这样问岐伯: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需要通过移精变气,祷告一下就好了,而现在的人要吃那么多的药,扎那么多的针,结果还是有的病治不好,为什么?岐伯回答:古人是跟野兽杂居的,天冷了动一动就可以避寒,天热了就到比较凉快的屋子待着。
在家里不会时时念着这个,丢不下那个,在外面也没想过要当官,生活很恬淡,邪气根本就不能够侵入体内,当然也就用不着吃药扎针了。
但当今之世不是这样了,人们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忧患不断。身体也劳累,而且不顺从季节的变化,夏天贪凉,冬天贪热。这样就会产生虚邪之气,并逐渐侵蚀五脏骨髓,外面也伤了五官和皮肤。即使是小病也会变得非常厉害,光靠祷告怎么能治呢?
其实就是说,如果能调顺身心的话,就可以不服药,这就叫“移精变气”。清代学者注解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 ”
兰溪:有病不治,怎么办呢?
楼宇烈:有病给你调理,修复你自身的系统,让你自己痊愈,疾病自然就消除了。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不适应天然的环境,只适应人自己创造的环境,而人工的环境是很脆弱的,就像高铁一停电,人闷在里面,怎么办?
现在西方已经相当流行“自然疗法”,它与中医的理念完全相通。将来的医生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老师。
兰溪:人们对养生有很大误区,认为养生就是吃补药。
楼宇烈:商家都在推销营养药、滋补药,其实没有必要吃。有的时候吃了,反而有害。青少年中这个现象很严重,吃了过多的营养药、滋补药,儿童发育会不正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生理变态,早熟。
一个人的成熟跟寿命是有关系的,成熟得越快,生命就越短。依赖营养品、滋补品,违背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养生要顺其自然,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循天道。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 阳虚感冒视频学习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楼宇烈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先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以宋代大儒张载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座右铭,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辉的历程
楼宇烈先生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一九五五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一九六○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楼宇烈教授在北京大学的学术生涯:
一九六○年七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十一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一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五年八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九○年起,担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楼宇烈教授在北京大学曾任职务:
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1979-1984);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81年起);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1987-1993);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1989年 3月起);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1992年?1997年);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副会长(第三届,1988年?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5年 9月起)
楼宇烈教授曾任职过的学术团体(部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1992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三届,1988年起);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
楼宇烈教授其它兼职(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7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8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荣誉研究员(1998年起);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孔子文化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起);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1999年起)
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一)思想巨人,明星讲师
楼宇烈教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于中国哲学史、佛教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构建起自成一家的完整思想体系。
在中国哲学史方面,楼宇烈教授侧重于魏晋玄学和近现代哲学的研究。他整理的《王弼集校释》,把魏晋著名玄学家王弼的现存全部作品作了校勘、注释,是目前研究魏晋玄学和王弼思想的必备书。
楼宇烈教授认为,魏晋玄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模式和思维方法的形成起着某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乃至对整个传统文学艺术精神的形成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佛教史方面,楼宇烈教授侧重于禅宗思想和近现代佛教史的研究。由他本人组织和主持编选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已出四卷,十册),在推动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佛教思想文化的研究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论文《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与初期禅宗思想》,探讨了初期禅宗思想中融合般若性空和涅槃佛性说的理论特征;而论文《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则对胡适在禅宗史研究中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此外,他的《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等论文,则重点论述了近代中国佛学的一些特点和对近代中国哲学的深刻影响等问题。
楼宇烈教授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的问题。近年来,他发表的一些论文,如《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儒家修养论今说》、《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等,不仅在学术界受到好评,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楼宇烈教授长期执教北大,为北京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讲授过十余门中国哲学、文化、国学方面的课程。楼宇烈教授的教学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吸引北大各系莘莘学子强势围观和追捧,每次公开课都达到爆棚的程度。楼宇烈教授讲授过的课程主要有:
◎ 中国哲学史(通史)
◎ 近代中国哲学(专题)
◎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专题)
◎ 中国哲学名著概论(史料学)
◎ 中国哲学原典选读:
章太炎佛学著作选读等)
◎ 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
◎ 宗教学(史)研究方法
◎ 佛典名著概论(史料学)
◎ 佛教原典选读:
(缘起经、圣谛经、法句经、异部宗轮论述记、杂阿毗昙心论、
金刚经、维摩诘经注、胜鬘经、中论、十二门论、百论、
成唯识论等)
(二)科研骨干,著作等身
楼宇烈教授学术水平精湛,著有二十余部高水准的学术专著,以及80余篇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精品论文。
主要著作:
1、《荀子新注》
2、《中国哲学史(上、下)》
3、《王弼集校释(上、下)》
4、《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
5、《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全四册)》
6、《论语注(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一)
7、《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二)
8、《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全四册)》
9、《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三)
10、《康子内外篇(外六种)(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四)
11、《诸天讲(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五)
12、《春秋董氏学(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六)
13、《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校点)》(康有为学术著作选之七)
14、《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四卷第一册)》
15、《东方文化大观》
16 《东方哲学概论》
论 文:
《郭象哲学思想剖析》/ 《汤显祖哲学思想初探》 /《 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易卦爻象原始》《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东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观世音灵验故事杂谈》《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黄宗羲心性说评述》《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与初期禅宗思想》《论传统文化》《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 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东方智慧的魅力》《 理学大师马一浮》《 袁宏与东晋玄学》《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儒家修养论今说》《 读帛书〈系辞〉杂记》《 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 神会的顿悟说》《 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 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饮誉海内外,桃李遍全球
楼宇烈教授北大执教数十载,指导过60余名海内外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可谓英才满天下。
博士研究生:
徐文明(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姚为群(现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勋(现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周学农(现北京大学哲学系);程恭让(现首都师范大学);李尚祐(现韩国汉城大学);郑安德(加拿大籍韩国人);张志强(社科院哲学所);王瑞昌(北京财贸学院);章启群(现北京大学哲学系);朴胜显(韩国);李四龙(现北京大学哲学系);沙宗平;崔福姬(韩国);安孝烈(韩国);张敏(在职);刘元琪;俞炳光(韩国);赵源一(韩国);尹美淑(韩国);姜芝娟(韩国);罗翔;李嶷;李成宁(韩国);黄棕源(韩国);陈中浙;张 华;贾瑀铉(韩国);李演都(韩国);梅谦立(ThierryMeynard 法国);金尧炫(韩国);韩成求(韩国);金钟洪(美国)
硕士研究生:
香 蒂(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大学);向 宁(四川师范大学);王中江(河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洼田忍(日本,日本女子大学);张慧姝(北京中医学院);王 洪;陈金华;沙宗平(留系工作);伍先林(中国研究所);周学农;叶远厚(中央电影学院);谢路军(人民大学);张志强;裴 勇(宗教局);李四龙;戈国龙;韩剑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刘元琪;金尧炫(韩国);俞炳光;黄棕源(韩国);李成宁(韩国);陈中浙;藤卷惠子(日本);释满耕;金东淑(韩国);郑大均(韩国)
接待外国高级进修生与访问学者(1978年起):
日本:
关口顺、坂元弘子、村田雄二郎、丘山新、吾妻重二、中条道昭、加治敏之、小川隆、奈良行博、辛岛静志、南泽良彦、前川亨、垣内景子、岩城英规、永富青地、白杉悦雄、中健次郎、高堂晃寿、远藤祐介、土田健次郎、户川芳郎、池田知久、边土名朝邦、中村璋八、菅野博史、影山辉国、谷中信一、横手裕
美国:席安琪
印度:
拉姆?拉纳库玛尔、罗尔吉?亚达夫、倪兰宝、吴雅妲
德国:顾嘉碧、梅开梦
韩国:
朴胜显、林采佑、朴美罗、李贞姬、朴圭荣、都民宰、朴礼庆、朴东焕、梁承武、柳承国、洪元植、李哲承
襟怀坦荡,兴致盎然
楼宇烈教授多才多艺,兴趣广泛,酷爱中外古典音乐、诗词书画、传统戏曲等。从2001年左右开始,先生就坚持每周带领北大学子学唱昆曲、京剧,风雨无阻。《牡丹亭?惊梦》 、 《荆钗记?见娘》、 《琵琶记?赏荷》都是先生的拿手唱段。先生喜欢接受新事物,对电脑的熟悉,大部分年轻人都望尘莫及,他不仅会自己做网站,还给学生们上过电脑课。先生的博客主页,都是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