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临证心得

艾灸师小爱 2023-07-23 20:33:41

马丹阳即马钰,北宋人。其精通针灸,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十二要穴(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可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各种病证。其特点是选用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1.失语患者,男,27岁。因失语10年,求余进行针灸治疗,于1991年4月17日就诊。代述10年前因和家人怄气离家出走,在外露宿一夜,醒后便不能言语,10年来多方医治无效。

查体:神志清楚,不能言语,听力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

证属因七情引起的失语,即行针灸治疗。

主穴:通里(双)、太冲(双),配穴:列缺(双)、照海(双)、哑门、上廉泉。手法:平补平泻。7d为1个疗程,每日1次。针刺得气后即起针,不留针。

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能小声说话,2个疗程后语言恢复。予参苏理肺丸、逍遥丸以善其后。

按语:失语因七情太过所致者重在心肝,喉部局部病变则调整肺肾。故以通里、太冲为主穴调心肝;列缺、照海为配穴调理肺肾;哑门、上廉泉局部取穴以开音。通里、列缺为手少阴、手太阴之络,“一络通二经”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调和。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善治膈喉咙病变。诸穴相配,通调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沉疴痼疾,应针而愈

2癔病性瘫痪患者,女,47岁。因四肢瘫痪10日余,于1996年12月8日就诊。自述10d前因家庭矛盾生气后出现四肢活动失灵,在外院输液、口服中药、针灸等法治疗无效,患者病情加重,以至手不能摄,足不能行,身不能翻,而来我院诊治。

查体:血压15/12KPa(1KPa=7.5mm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视听正常。心肺腹部体查无异常。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肌张力减低,感觉存在,无病理征。

诊断:癔病性瘫痪。

治疗取穴,主穴:足三里(双)、内庭(双)、曲池(双)、合谷(双),配穴:通里、阴陵泉、太冲、环跳、阳陵泉、绝骨、肩髃、均取双侧。针用泻法,每日1次,针刺9d痊愈出院。

按语: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取手、足阳明经穴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为主穴,一经两穴,通经接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掌受血而能摄,足受血而能步。

本病因于情志所伤,配穴通里、太冲、阴陵泉调理心、肝、脾三脏功能,调畅气机,通调血脉,气血流通,则四肢筋肉得养而运动自如。肝主筋,故取筋会阳陵泉;肾主骨生髓,故取骨会绝骨,两穴相配,有坚筋强骨的功效。脾主肌肉四肢,故取阴陵泉化湿热以健运中州。诸穴配伍相得益彰,临证用之多验。

3急性腰扭伤患者,男,35岁。于1994年8月7日就诊。因驾驶车辆不慎腰部扭伤1h,疼痛,行走困难,以左手支撑腰部,躯干向患侧倾斜30°,搀扶来院。

即刻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委中(右)、承山(右)、足临泣(双)。手法:捻转补泻法,以泻为主。针刺时嘱咐患者活动腰部,待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即起针。针后患者活动自如,驾车而去。

按语: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背腰部,取委中配承山,一经两穴,通经接气,疏通足太阳经脉,经脉通、气血和则邪自去。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与带脉相通,带脉束腰而行,三穴相配,纵横交错,疏通腰部经络,所谓“通则不痛”。

4多汗症患者,男,15岁。因汗出不断3个月,于1999年6月23日就诊。其父诉夜晚汗出湿其枕褥,白日汗出湿其衣衫。见其前额、发际、颈项、胸前、背部、手足心汗出。

检查:心肺腹无异常。无结核病史,排除脏器实质性病变。

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先泻合谷,后补复溜。手法;采用迎随补泻法,得气后即起针。每日1次,针刺5d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针灸大成》言“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临床用之多验,且不论自汗、盗汗,用之均获良效。笔者常以迎随补泻而施之,效如桴鼓。

体会经络辨证是针灸学的精髓,临床针灸辨证,首须辨经。临床取穴必须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着重何病取何经之穴,使治疗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以通经活络、畅调气机为原则。取同一经脉的两个相应腧穴,起到通经接气的作用。

灵活应用捻转、提插、迎随等补泻手法施治,注重得气。《针灸大成》针时一是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二是医者细心体会针下感觉。切忌插秧,不闻不问。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发烧艾灸视频学习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作者于春梅,邢家铭。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肝经原穴太冲

概述

太冲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少阴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太冲穴亦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太冲穴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内科,妇科,儿科,急救等方面,纵观各种古书对太冲穴的应用记载较多,且有不少重要论述,足可以证明中医学家对该穴的重视程度,太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大,冲即要冲,王冰谓:“太冲者,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而本穴乃肝经大通道所在,亦是元(原)气所居之处,故而得名太冲。

太冲穴 Tàichōng LR3

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 跖骨 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归经: 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和 五输穴 的输穴,五行属土。

局部解剖: 浅层布有足背经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

皮肤 皮下组织 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踇短伸肌腱 第一骨间背侧肌。

功效: 平 肝泄 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

主治

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之处,脏腑发生病变时,病症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很多与肝脏相关的情志病,以及在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相关的气血郁滞疼痛大都可以取太冲穴治疗。阴经五脏的原穴,又是阴经五输穴中的输穴, 这样就是阴经的输穴与原穴相同,阳经的输穴与原穴分离。根据中医气血理论、阴阳理论,太冲为肝经的腧穴,肝经为厥阴经,厥阴经“少气多血”,且肝主藏血,体阴用阳,故太冲属阴经穴位,主血,重浊下行,主降,能清泻肝火、疏泄下焦湿热,主调血。

太冲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是经脉本部即“胫气街”之所在,它通过经气的运行与脏腑及头面、躯干发生密切联系。因此既可用来治疗头面部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躯干部疾病。

高丽美根据文献记载统计太冲穴用于151种疾病,运用频次最多是周围性面瘫。

配伍

在文献中,太冲穴穴对配伍中以行间、合谷、三阴交穴配伍频次最高。

太冲穴与合谷穴的穴对配伍被称为四关穴,根据经络的标本气街理论,合谷穴与太冲穴是位肘膝关节以下,经脉的本部和胫气街所在之处。通过经气的运行和脏腑以及头面躯干部的表部发生联系。合谷和太冲是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三焦原气、肾间动气紧密相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濡养十二脏腑,运行十二经脉的根本。合谷属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偏于补血、泄气、活血:太冲穴属于厥阴经,为少气多血之经,偏于补血、调气。所以,合谷与太冲的配穴为阴阳相配、气血相配、脏腑相配、升降相配的绝妙配穴。合谷、太冲配伍使用,使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祛风解表、清热利湿、宽胸理气、调理肠胃、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疏肝解郁、补益气血的作用。

太冲穴与三阴交配伍应用,可用来治疗妇科崩漏、脚气、腹胀等多种疾病,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太冲与三阴交配伍应用广泛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