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 Laifuzi
RAPHANI SEMEN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相关名
莱菔、莱菔子、萝卜种、杜萝卜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萝卜子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甘消散,质重而降,平而不偏,药力较强。入脾、胃经,善消食除胀,治食积胀满;入肺经,善降气消痰,治痰壅咳喘。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
(1)食积气滞之院腹胀满。
(2)痰涎壅盛之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 打碎入煎;或入丸散。消食宜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服。
莱菔子的故事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3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药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光绪短命,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即夭亡。主要原因是政治失利,滥用补药,不重视养生。康熙与光绪不同,康熙熟谙医理药性,从不乱服补药,认为“服补药大无益”,所以他摄政61年,享年69岁。据《清官秘史》云:光绪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胀痛,要太医开补药,太医尊旨,光绪服后日渐加剧。后来,在煎药时下医偷偷在药中加入一把莱菔子,一剂病减,二剂身轻,三剂病愈。说明莱菔子化痰行气消积,有“推墙倒壁之功”。
名医张锡纯认为:“无论生或熟,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供养,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从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乎”。但《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但“药虽相恶效相成”,如人参配莱菔子同用,参补元气(指人生理活动基本功能),而莱菔子是消胃肠消化不良的胃肠胀气。莱菔子生用性善上行,炒用性下行,捣烂使药性易溶出。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风热感冒视频学习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莱菔
(《唐本草》)
【异名】荚、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萝卜(孟诜),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本草图经》),土酥(《蔬食谱》),葖子(《癸辛杂识》),萝白(《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
【植物形态】莱菔
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厚,肉质、大小、色泽、形状不一。茎租壮,具纵纹及沟,有分枝,多少有白霜。根生叶丛生,成琴形羽状分裂,长达30厘米,疏生祖毛;茎下部叶琴形羽状分裂,长12~24厘米,顶端裂片最大,先端钝,两侧裂片4~6对,沿叶轴对生或互生,三角状卵形,愈向下裂片愈小,先端锐,边缘钝齿状或牙齿状;茎上部的叶渐小,叶片矩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浅锯齿或近于全缘;基部具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萼片4,线状长椭圆形,绿色,外面带淡紫色;花瓣4,倒卵状楔形,具长爪,白色,淡紫色或粉红色3雄蕊4强;雌蕊1,子房细圆柱形。长角果圆柱形,肉质,在种子处稍向内缢缩,先端具较长的尖喙。种子呈卵圆形而微扁,直径约3毫米,红褐色。花期3~6月。果期5~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本植物结果植株的根(地骷髅)、叶(莱菔叶)、种子(莱菔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化学成分】根含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还测得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龙胆酸、羟基苯甲酸和多种氨基酸。鲜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维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含锰0.41毫克%,硼约7毫克%(干重)。又含莱菔甙。
【药理作用】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较敏感;有血清时,活力降低一半;亦能抗真菌。莱菔根中的酸性物质对小鼠皮下注射3克/公斤或腹腔注射2克/公斤,皆无毒性,对兔皮下注射1克/公斤仅有轻微、短暂之毒性反应。另据报告,根捣碎后,榨取之汁液,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
【性味】辛甘,凉,
①《别录》:"味苦,温,无毒。"
②《唐本草》:"味辛甘,温,无毒。"
③孟诜:"冷。"
④《本草经巯》:"生者味辛,性冷;熟者味甘,温平。"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纲目》:"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
③《本草经巯》:"手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
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
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
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
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
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
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
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
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
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
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
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
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捣汁饮,1~3两;煎汤或煮食。外用:捣敷或捣汁滴鼻。
【宜忌】①《本草衍义》:"莱菔根,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
【选方】①治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干者、熟者、盐腌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濒湖集简方》)
②治翻胃吐食: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③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白萝卜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服完。(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失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⑤治痰热喉闭:萝卜汁和皂角浆,吐之。(《普济方》)
⑥治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⑦治肺结核咯血:红色大萝卜二斤,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三钱,蜂蜜三两。每日三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60毫升。(《中国防痨》(2):90,1960)
⑧治消渴口干:萝卜绞汁一升,饮之。(《食医心镜》)
⑨治诸热痢、血痢及荆后大肠里痛: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饮下黄连阿胶丸百粒。无萝卜以萝卜子代之。(《普济方》)
⑩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热,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用银器重汤煮尤佳。(《寿亲养老新书》萝卜菜)
⑾治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如宜方》)
⑿治汤火伤灼,花火伤肌: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圣济总录》)
⒀治打扑血聚,皮不破者:萝卜或叶捣封之。(《纲目》)
⒁治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濒湖集简方》)
⒂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大萝卜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淹少时,安铁铲上,慢火炙干,又蘸又炙,取尽一,二两蜜,反复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细嚼,以盐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瞑眩膏)
⒃治脚气走痛:萝卜煎汤洗之,仍以萝卜晒干为末,铺袜内。(《圣济总录》)
【临床应用】治疗滴虫性 *** 炎
将萝卜用水洗净,以酒精擦拭消毒后剁成泥状,每次取1~2茶匙用消毒纱布包成纱布卷,一端系以长线,作 *** 塞剂。上药时先用1/5000过锰酸钾液冲洗外阴及 *** ,拭干后,将萝卜泥纱布卷放入 *** 内,线头露于 *** 外。每天1次。共治68例,治愈62例。一般在用药后2~3天外阴痒感、热感、下腹重感或疼痛均消失,分泌物由脓性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治疗5~10次后 *** 粘膜充血减轻或完全恢复正常。连续上药4~7次后,涂片检查滴虫阴性。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名家论述】①《本草图经》:"莱菔,功用亦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
②《本草衍义》:"莱菔根,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③《本草衍义补遗》:"莱菔根,《本草》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
④《纲目》:"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入血。则其白人髭发,盖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
⑤《本草经疏》:"莱菔根,《本经》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提醒您:莱菔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生萝卜籽:味甘、辛,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生萝卜籽能生能散,长于涌吐风痰。以该品为末,温水调服,可宣吐风痰。
炒熟萝卜籽:炒后性降,药性缓和,有香气,可避免生品服后恶心的副作用,并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常用于食积腹泻,气喘咳嗽。同时炒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
扩展资料
萝卜籽又名莱菔子、萝白子、菜头子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可用于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生萝卜籽: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褐色。质地坚硬,种仁黄白色,破碎后有油性。味微苦辛。
炒萝卜籽:萝卜籽鼓起,色泽加深,质脆,内部黄色,有香气。
——萝卜籽
目录1拼音2《*辞典》:莱菔 2.1出处2.2拼音名2.3莱菔的别名2.4来源2.5原形态2.6生境分布2.7化学成份2.8莱菔的药理作用2.9性味2.10归经2.11功能主治2.12莱菔的用法用量2.13注意2.14附方2.15各家论述2.16莱菔的临床应用2.17摘录 附:1用到中药莱菔的方剂2用到中药莱菔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莱菔 1拼音 lái fú
2《*辞典》:莱菔
①《别录》:"味苦,温,无毒。"
②《唐本草》:"味辛甘,温,无毒。"
③孟诜:"冷。"
④《本草经巯》:"生者味辛,性冷;熟者味甘,温平。"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纲目》:"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
③《本草经巯》:"手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
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
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
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
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
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
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
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
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
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
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
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
②治翻胃吐食: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③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白萝卜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服完。(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失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⑤治痰热喉闭:萝卜汁和皂角浆,吐之。(《普济方》)
⑥治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⑦治肺结核咯血:红色大萝卜二斤,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三钱,蜂蜜三两。每日三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60毫升。(《中国防痨》(2):90,1960)
⑧治消渴口干:萝卜绞汁一升,饮之。(《食医心镜》)
⑨治诸热痢、血痢及荆后大肠里痛: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饮下黄连阿胶丸百粒。无萝卜以萝卜子代之。(《普济方》)
⑩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热,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用银器重汤煮尤佳。(《寿亲养老新书》萝卜菜)
⑾治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如宜方》)
⑿治汤火伤灼,花火伤肌: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圣济总录》)
⒀治打扑血聚,皮不破者:萝卜或叶捣封之。(《纲目》)
⒁治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濒湖集简方》)
⒂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大萝卜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淹少时,安铁铲上,慢火炙干,又蘸又炙,取尽一,二两蜜,反复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细嚼,以盐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瞑眩膏)
⒃治脚气走痛:萝卜煎汤洗之,仍以萝卜晒干为末,铺袜内。(《圣济总录》)
②《本草衍义》:"莱菔根,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③《本草衍义补遗》:"莱菔根,《本草》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
④《纲目》:"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入血。则其白人髭发,盖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
⑤《本草经疏》:"莱菔根,《本经》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用到中药莱菔的方剂 莱菔丸 拼音:láifúwán《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莱菔丸:处方:莱菔子300克(淘,焙干,炒黄)制法:上一...
莱菔酒 拼音:láifújiǔ处方:莱菔不拘多少。制法:上细锉。功能主治:大衄不止。用法用量:每用1合,用酒...
平胃保和汤 :组成:苍术1钱,厚朴1钱,枳实1钱,陈皮1钱,莱菔1钱,山楂1钱,香附1钱,炙草5分。主治:食积,...
痢泻丸 方:全当归6两,生白芍6两,枳壳2两,槟榔2两,莱菔子2两,车前子1两,生甘草1两。制法:上共研细末...
莱菔子粥 ifúzǐzhōu《老老恒言》:莱菔子粥:处方:莱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将莱菔子与粳米同煮为...
更多用到中药莱菔的方剂
用到中药莱菔的中成药 消痞阿魏丸 曲(焦)200g姜半夏60g甘草60g黄连60g莱菔子(炒)60g制法:以上十四味,除莱菔子、阿魏另...
山楂内消丸 灵脂(醋制)60g清半夏40g青皮(醋制)40g莱菔子(炒)40g砂仁30g莪术(醋制)20g三棱(...
降脂灵胶囊 7处方:普洱茶100g刺五加100g山楂100g莱菔子50g荷叶50g葛根50g菊花50g黄芪50g...
保和冲剂 茯苓100g陈皮50g连翘50g麦芽(炒)50g莱菔子(炒)50g制法:以上八味,陈皮和连翘蒸馏挥发...
七珠健美茶 茶汤。七珠健美茶的主要成份:山楂、夏枯草、菊花、莱菔子、陈皮、三七、谷芽、草决明、人参叶、党参、珠茶...
更多用到中药莱菔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莱菔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六莱菔二百二十七]莱菔子 肿毒,止气痛而发疮疹,平下痢而息后重。食物吞酸,莱菔生食大效。(验方第一。)反胃噎疾,莱菔蜜煎,细嚼...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莱菔 )、紫花菘(同上)、温菘(同上)、土酥。保升曰∶莱菔俗名萝卜。按∶《尔雅》云∶突,芦。孙炎注云∶紫花...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1.硝菔通结汤 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净朴硝(四两)鲜莱菔(五斤)将莱菔切片,同朴硝和水煮之。初次煮,用莱...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臌胀水肿门 达下治之。羌活防风枳壳杏仁大腹皮川朴茯苓橘红泽泻莱菔子桑皮青葱生姜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之...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金仙膏
长期服用莱菔子会有副作用吗
长期服用莱菔子会有副作用吗,莱菔子我们也叫做是萝卜子或者是菜头子,莱菔子有治疗便秘的效用,此外莱菔子能够起到降压以及解毒的好处,看看长期服用莱菔子会有副作用吗。
长期服用莱菔子会有副作用吗1长期服用莱菔子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在过量服用以后会出现胃痛的症状,或对消化功能造成一些影响。如果病情得到改善,就可以停服药物,不可长期继续使用。这种中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大的,如果是在气虚或者是痰滞的情况下,就要避免服用莱菔子,否则就会导致身体的病情更加严重。
长期服用莱菔子的危害
莱菔子属于中药中消食药的范畴,性平,味辛、甘,具有消食化积、降气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食积所引起的脘腹胀满、反酸、腹痛、大便排泄不畅等。长期服用莱菔子会导致肠胃调节异常,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会导致气虚。
1、胃肠功能紊乱:莱菔子具有行气、降气功效,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调节食积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但如果长期服用莱菔子,反而会使胃肠蠕动过度,使得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甚至导致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气虚:莱菔子有一定的行气功能,在长期服用后可能会损伤人体正气,导致出现身疲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等气虚症状。
在服用莱菔子一段时间后,如果病情得到好转,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停药,避免调节过度的情况发生。但对于本身就有气虚症状的患者,还有并不存在痰湿的患者,都不建议服用莱菔子调理胃肠道,避免引发不适,危害机体健康。
长期服用莱菔子会有副作用吗2莱菔子这种药物是不能长时间的使用的,莱菔子是可以帮助胃肠道局部位有积食的病人改善身体的消化不良的情况,是不能长时间的使用的,长时间的使用莱菔子是有可能引起药物的副作用,出现病人身体的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副作用的发生,结合病人身体的症状反应在疾病好转以后及时停止使用。
莱菔子的副作用
虽然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如果服用过量,也会弄巧反拙,引起不适:
1、气虚者不适合服用莱菔子,气虚患者如果服用莱菔子容易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胃痛不适,这属于莱菔子的副作用。
2、不宜过量服用。适量、针对性地服用莱菔子是能够发挥到莱菔子的药用价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如果长气过量服用,莱菔子是会带出轻微的毒性,从而影响到身体器官的功能。只有在服用过程多注意药理的作用,才能将药材发挥到最大的原有作用。
莱菔子的副作用有哪些
莱菔子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过量服用会出现胃痛或者说对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如果服用莱菔子不当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比方说如果服用莱菔子的同时服用人参的话,则有可能会因为食物相克而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不被莱菔子的副作用所困扰,在生活中服用含有这种食材的保健品时候一定要记得咨询医生,看到底应该如何服用会比较好一些。
莱菔子的作用
对莱菔子这样的中药材来说,我们服用起来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而且莱菔子主要是能够缓解便秘,能够有效地改善一些胃肠道疾病,尤其是针对老年人长期便秘的情况,有何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胃胀胃积食的现象,刺激肠道蠕动。
还能够化痰止咳,润肺定喘,莱菔子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能够有效的缓解高血压之类的情况,还能够帮助排毒解毒,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这样对我们保护好血管健康有帮助,同时对解决肠胃不适情况也是有好处的,大家对莱菔子不应该错过。
而且莱菔子主要的功效是能够帮助消除胃里的积食,缓解胃胀气的情况,还能够止咳化痰,如果我们存在肠胃不适以及肺部不适的情况,这时候选择服用莱菔子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在有的时候,如果有一些吞咽困难,腹痛,胃酸的现象,去山楂,陈皮,神曲一起用,效果是非常好的。如果咳嗽的话,有咳血的情况,用莱菔子也能够很好的缓解胸闷气喘的情况。
能够用来治疗急性肠梗阻,小儿口疮,一般情况下服用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这是大家应该注意的情况了。不过因为莱菔子有着辛散耗气的特点,所以说,如果有气虚或者是痰滞的人就一定要慎用莱菔子,这是大家对莱菔子应该小心对待的情况。
我们服用莱菔子会有助于健康,莱菔子是大家熟悉的中药材,可以帮助促进肠胃以及肺部健康,但是在吃莱菔子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上面介绍的情况大家应该小心,是一定不能盲目吃莱菔子的,我们应该对莱菔子有了解才行。
长期服用莱菔子会有副作用吗3 服用莱菔子的禁忌
主要是气虚人群不宜服用莱菔子、莱菔子不宜过量服用、服用莱菔子可能对肠胃造成影响以及莱菔子不宜和人参同服。
气虚人群不宜服用莱菔子
服用莱菔子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首先要小心的就是气虚人群,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是不适合服用莱菔子。气虚患者如果服用莱菔子容易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胃痛不适,这属于莱菔子的副作用,对肠胃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才行。
莱菔子不宜过量服用
在服用莱菔子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定不能过量服用。适量、针对性地服用莱菔子是能够发挥到莱菔子的药用价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如果长气过量服用,莱菔子是会带出轻微的毒性,从而影响到身体器官的功能。只有在服用过程多注意药理的作用,才能将药材发挥到最大的原有作用,这样才会更好的发挥出莱菔子的功效。
服用莱菔子可能对肠胃造成影响
莱菔子如果过量服用会出现胃痛或者说对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对肠胃健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建议肠胃功能本身不太好的人群,不建议服用莱菔子,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引起腹痛、腹泻、胃部消化不良等诸多不适症状。
莱菔子不宜和人参同服
如果服用莱菔子不当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特别是莱菔子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搭配,例如莱菔子不宜和人参搭配服用。因为莱菔子属于清泄的药,而人参属于补药,如果在服用莱菔子的同时,服用人参会造成人参滋补的作用消失。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3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刮痧的10种好手法,效果好到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