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知识要点:
气虚下陷
+
呼吸不利
+
肢体酸懒
+
精神昏聩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版权声明:
○本文视频由五味中医编辑团队制作,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文中所涉及中医理论及具体中药方剂为编者个人观点,用以学习交流而不可做为临床依据,谢谢。
往期好文:
五味日知录
一、【五味日知录】民间中医脉诊秘诀二、【五味日知录】是谁偷走了你的气血?三、【五味日知录】中医的"补气第一方"
四、【五味日知录】参苓健脾四君底,脾虚湿盛此方理
五、【五味日知录】脾虚痰湿身体重怎么办?
六、【五味日知录】手脚冰凉拉肚子怎么办?
七、【五味日知录】温阳散寒-附子理中丸
八、【五味日知录】消食除胀好轻松--保和丸
九、【五味日知录】藿香正气水为什么可以治风寒湿感冒?
十、【五味日知录】小柴胡治感冒的正确姿势
十一、【五味日知录】表虚水湿身体重的调理方法
十二、【五味日知录】感冒缠绵不清,用药除考虑寒热还要考虑这方面
十三、【五味日知录】感冒能够艾灸吗?
十四、【五味日知录】口渴一定是有热?见热就可去清热吗?
十五、【五味日知录】气血两虚怎么办?
十六、【五味日知录】为什么喝完风寒感冒药后医生让喝热粥?
十七、【五味日知录】口渴一定是有热?见热就可去清热吗?
十八、【五味日知录】气血两虚怎么办?
十九、【五味日知录】为什么喝完风寒感冒药后医生让喝热粥?
二十、【五味日知录】肾只能补,不能泻吗?
二十一、【五味日知录】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不能泻吗?
二十二、【五味日知录】白术为何既能止泻,又能治便秘?
二十三、【五味日知录】痛经是怎么治的?
二十四、【五味日知录】胆结石是怎么治的?
二十五、【五味日知录】脸上红疹怎么办?
二十六、【五味日知录】通窍活血汤的四大病证
二十七、【五味日知录】上火的‘虚与实“
二十八、【五味日知录】治疗和预防“上火”的前提与根本
二十九、【五味日知录】治疗一切痰湿的基础方
三十、【五味日知录】君火相火,有何不同?
三十一、【五味日知录】关失眠的机理与脉诊辩证
三十二、【五味日知录】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
三十三、【五味日知录】为什么这几味药就叫生化汤
三十四、【五味日知录】“玉屏风散”的组方法诀
三十五、【五味日知录】通脉者必先入心补血
三十六、【五味日知录】用青蒿的名方 —— “青蒿鳖甲汤”
三十七、【五味日知录】把肝的“体阴用阳”讲明白
三十八、【五味日知录】肾的“水中之火”与“阴中求阳”
三十九、【五味日知录】“引火归原”与真寒假热证的三种类型
四十、【五味日知录】由出汗部位来看你的身体状况
四十一、【五味日知录】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我帮你用我自己的话翻译一下:
升陷汤治的是“大气下陷”,如何诊断大气下陷呢?首先要有气短的症状,但不是喘息,没有心肺疾病,比如哮喘、冠心病等。
药物:黄芪18g 知母9g 柴胡4.5g 桔梗4.5g 升麻3g。
大致如此
「大气下陷」理论是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张锡纯的特色理论之一,其对近代一百多年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现在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大气即胸中之气
「大气」知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云:「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之举也。」这里的「大气「指的是自然界的外气;《灵枢·五味》篇云:「其大气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这里的「大气」指的是人身之气;《灵枢·邪客》篇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金匮要略》亦云:「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而至清代喻昌《医门法律》则指出「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行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大气即胸中之气,亦即《内经》所言之「宗气」。
张锡纯在《大气诠》中有述:「元气藏于脐下,为先天生命之根底,道家所谓祖气:大气积于胸中,为后天全身之桢干,《内经》所谓宗气。祖为一身之远命脉,宗为一身之近命脉,命脉虽有远近,其关于人身之紧要相同。」明确指出,无论是元气还是大气,均对于人体有重要作用。张锡纯还取象比类云:「有如树上之果,元气乃树之根也,大气乃其树之果也。根之关于果者至重,身之关于果者亦非轻也。」
张锡纯还提出「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按胸中大气,一名宗气,《内经》谓其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盖心肺均在膈上,原在大气包举之内,所以心血之循环,肺气之呼吸,均由大气所主,斡旋全身,统摄三焦。大气不但为后天诸气之纲领,亦为全身血脉之纪纲。
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
对于大气下陷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归纳如下: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又似乎喘,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由此而观,大气下陷之「喘」似喘,而又与之有别,普通之喘有喘而肩动之征,而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动。二者的根本在于呼气难与吸气难之异,另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
兼证之「寒热往来」与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病机不同,此因「其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寒,既陷之后,气蓄而欲宣则作热,适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
另「咽干作渴」其为「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也」,并非传统的阴虚、火热或湿热等。
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复杂,「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兼证繁多,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气病门》中见到的就有小便不禁、身冷、消食、疝气等,虽表现各异,但其原因相同,均是大气失其位而下陷,无其所司,是以失其保护,斡旋无功。
宗而其症冗杂,所以大气下陷的脉象成为其辨证之关键,即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脉细如丝等。
依据此证,张锡纯创制一方名升陷汤。
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茱萸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加。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两钱。
方中黄芪为君,取其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之性,唯其性热,稍以知母凉润之;柴胡为少阳引经药,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为之向导也。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2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