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名地鳖虫、土元、地乌龟,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图片
入药部位
动物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
味咸,性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相关配伍
1、治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无力者,常配伍续断、杜仲等,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2、治癓瘕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孕妇禁用
炮制
采集加工
宜在夏、秋虫子发育繁殖旺季进行,其中以9~10月为主要采收季节;各地亦可根据当地气候以及各虫态的生长发育进度,灵活掌握。
炮制方法
晒干。
药材性状
1、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2、冀地鳖,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生长环境
常潜伏在山野的树根烂草,昼伏夜出。
1、地鳖:生活于腐殖质多的林地下或潜伏于屋内外的墙脚、柴堆、杂物等阴湿松土中,粮仓底下、老旧厨房、灶脚或油坊阴湿处。
2、冀地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土鳖虫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家榨油的油坊。油坊里雇了很多人干活,其中有个叫王老大的老头儿是专管烧火的。
一天早上,他正在灶下烧火,看到灰堆里爬出几个地鳖虫来,忙放下火锹去抓,小鳖虫呼地一声爬进灰堆里了。一会儿灰堆里又爬出几只来,他忙拿起火锹扑地一砸,可是一个也没砸着,只气得他连声叫骂。低头一看,还有一只,他又急忙砸下,结果把这只小鳖虫切成了两节。
这时锅里正炒着菜籽,由于王老大急于捕虫,把这给忘了,致使锅里的菜籽全都炒黑了。
第二天,王老大扫地时,无意中发现昨天那只被切成两节的小鳖虫又活了。再仔细一看,原来这只小鳖虫是自动连接起来的,连切断的痕迹都没有。他再仔细地观察,发现只有雌虫切断了才可以自动连接起来。
一次,王老大的孩子一不小心从高高的山坎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他请了几个医生都没能治好,这下可急坏了。忽然,他想起了地鳖虫,就抓来几只雌的,把它烘干,磨碎拌在香油里敷在儿子的伤处。没过几天,孩子的腿竟好了。
从此,地鳖虫可以治瘀血、折伤的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流传至今。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低血压的艾灸学习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开水泡就可以喝了。雌虫体近黑色,身体扁平,椭圆形,背部稍隆起似锅盖。体长30~35毫米,体宽25~30毫米。背面赤褐色至黑褐色,稍有灰蓝色光泽。
头小,隐于前胸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黑褐色;复眼大,呈肾形。雄虫前翅具褐色网状斑纹,前足胫节具端刺8个,中刺1个,中刺位于胫节下缘。腹部9节,第一腹板被后胸背板所掩盖。前、中、后足的跗节都是5节。
土鳖虫喜欢在阴暗潮湿、腐殖质丰富、稍偏碱性的松土中活动。它们有较强的避光性,习惯昼伏夜出,白天隐伏在潮湿的松土中,到黄昏时才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地鳖虫无自卫能力,一旦发觉有响动和或亮光,便立即潜逃,假若逃之不及而被捕捉,便会立即装死。
扩展资料:
土鳖虫是一味中药,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后者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及湖南等地。野生者在夏、秋季捕捉,人工饲养者随时捕捉,捕到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药材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
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 土鳖虫
-中华真地鳖
土鳖虫
【别名】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
【简介】本品为地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
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闭”
②《约性论》“治月水不调,破流血积聚。”
③《本草衍义》“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
④行产后血积,折伤淤血,舌重,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土鳖虫作用: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土鳖虫副作用:孕妇禁用,孕妇使用之后会对胎儿不利。使用土鳖虫之后可能出现全身瘙痒的过敏反应,表现为鲜红色皮损或密集小丘疹,这可能是土鳖虫所含异性蛋白质所致,但一般停药后12天即可消失,大剂量(30克以上)时会有恶心欲吐、眩晕、腹痛等症状。
扩展资料:
土鳖虫食用注意事项
1、导致中毒
土鳖虫是一种带有毒性的中药材,人们适量服用时没有明显副作用出现,但人们过量服用土鳖虫就会让身体吸收过多的有毒成分,容易出现明显中毒反应,眩晕,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的都是人们服用土鳖虫后中毒的主要表现,在出现这些不良情况以后必须停止食用土鳖虫,还要进行必要的解毒处理。
2、诱发过敏
诱发人体过敏,是人们食用土鳖虫最常见的副作用,因为土鳖虫中有多种易过敏成分,有些人在服用它后会让皮肤出现大量丘疹和痛痒,这是停止服用土鳖虫,这些过敏症状会在三天内自动消失,如果过敏症状加重,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抗过敏治疗。
生活中那些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或者对特异性蛋白过敏的人尽量不要食用土鳖虫,他们食用后出现过敏的几率特别高。
3、影响心脏功能
影响人的心脏功能,也是服用土鳖虫的常见副作用,因为土鳖虫中含有的一些药用成分会影响仙女,而且会造成心脏功能减退,严重时会出现心率减慢或者心肌缺血等多种不良症状,那些平时就患有心脏病的人在服用土鳖虫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参考资料:-土鳖虫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每日灸一灸】胃痛艾灸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