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中国有老话叫:耳朵大有福,这句话还真有道理,耳朵大的人有长寿之福!
但耳朵的秘密还不止于此!
秘密一耳朵大的人往往长寿人体一共有28个长寿特征,其中,最容易看出来的就是耳朵!
寿命越长的老人,他的耳朵往往就越长:
?凡是耳朵的长度超过 7.1 厘米的大多能够活过 80 岁;
?凡是能够超过 7.4 厘米的大多能活过 90 岁;
?而凡是超过 90 岁达到 100 岁的,耳朵的长度基本都接近于9厘米。
还有研究发现,长寿之人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耳垂大。一般成年人耳垂长度为 1~2.5 厘米,而长寿老人的耳垂长度至少在1.8厘米以上,且厚软肥大。
在所调查的 50 位长寿老人之中:耳垂长度在 1.8~2.5 厘米的有 8 人,2.6~3 厘米的有 39 人,3.1~3.2 厘米的有 3 人,都是 90 岁以上的老人。
其实这不是王教授的独家发现,中医武国忠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见过的长寿老人,耳朵大多“十分耐看”,耳大有轮,而且很厚,这往往是一个肾气强盛的表征之一。民间有个说法,叫做“耳朵大有福”,就是因为肾气强,肾在人体器官中“主谋略”。
耳朵大的人为什么会寿命长
1.生长说现代研究认为,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成年后虽然全身和内脏的生长发育停止了,但耳朵却是惟一的例外,它一辈子都在不断长大,平均每10年长1.4~2.2毫米。
虽然其增长的速率很不明显,但确实是在增长的,这与身体的器官有一定关系。由于耳廓的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长,因此老年人的耳朵比青年人的确实要大。
从这个观点看,长寿者并非是耳朵大了寿命才长,而是寿命长了耳朵才长得大。
2.软骨说日本的研究者认为,耳朵是由软骨组成的,这些软骨也生长在人体关节处,以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软骨缺乏会导致变形性关节病,导致膝关节和股关节因疼痛而无法活动。
这就是说,耳朵大可能意味着软骨组织的合成频率更高,得关节病的几率更小,因此会更长寿。
秘密二从耳朵看疾病在中医的面诊之中,耳朵也是观察的重点对象,那么从耳朵能看出什么来呢?
1.耳朵红肿不要简单的认为是蚊子咬的,如果在寒冬腊月你还这样认为吗?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2.耳朵色淡白如果你的耳朵都是淡白色的,那么健康也真的就有问题了。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
3.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4.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
5.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同时,这类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也更大。
6.耳朵薄而小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7.耳朵厚而大有人说耳朵大了能当官,这样的说法不敢肯定,生活中一定可以找出大耳朵的没有当官的人,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就是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
8.“瘦耳朵”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这人的体质属于先天不足。
9.“胖耳朵”耳朵较大,柔软,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这个人先天的营养状况很好。
秘密三耳为宗脉之所聚在五官中,耳朵最不抢眼,但由于它是十二经脉皆通过的地方,在此处只要稍懂乾坤,养生便有施小见大的功效。
这是因为耳朵上的穴位很多,而且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传统医学称,“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郭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促进相应部位的循环。
经常按摩耳部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特别是可以缓解肥胖、失眠等。
秘密四耳朵越摸越长寿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与肾脏关系密切。而我们常说肝有病,需补肾。所以,按摩双耳,除了通经活络,调理脏腑,还可以补肾养肝。所以说,耳朵越摸越长寿!
耳部按摩操提耳尖用食指和拇指各捏住一个耳尖,然后往上提。
牵耳轮用食指和拇指各捏住左右耳轮,向外拉,同时,边拉边按揉。
拉耳垂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捏住双耳垂,先轻轻地捏揉,然后向下拉。
按耳窝用食指分别按压左右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
推耳根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沿着左右耳根的下部向上耳根推,然后再由耳根的上部向下推。
刮全耳用双手掌由耳后向前刮,紧接着由耳前向后刮。每个部位按摩二三十次,做完耳部按摩也就10分钟左右。
做完应该感到双耳发烫、面部发热,浑身暖融融的。如果不是,那是因为力道小了点儿(但也不能用力过大),可以再做一遍。
原来耳朵还有这么多惊人的秘密,此文很重要,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早看到早长寿、早健康!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 踝关节扭伤艾灸视频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五味日知录】是谁偷走了你的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