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百会穴古人为什么将这个部位起名为“百会”呢?百者,多也;会者,交会之处也。在《会元针灸学》中也曾说道:“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就是说,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会处。
打个比方说,如果头部是人体的总司令,那么,百会穴就是总司令的大脑,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事实上,这样评价百会穴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在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有6条都汇集于百会穴,它们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并且,这6条经都和有“阳脉之海”美誉的督脉相交汇。
因此,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将我们人体的一半经络以及大部分的穴位都带动起来。对于身体渐亏、身体虚弱的中老年朋友来说,更可以起到补阳填阴的作用。
五脏六腑的精气上融于百会穴,刺激它能调理五脏六腑,治疗急症、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如痴呆、失眠、抑郁等。
刺激百会穴可“起死回生”《史记》的《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神医扁鹊曾在太子的百会穴上施以银针急救,让患有尸厥症的太子起死回生。
注意:刺激百会穴急救适用于尸厥症患者,即不省人事但仍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
刺激百会穴可治疗头晕史料记载唐高宗患有头风病,经常觉得头痛、头晕,严重时还视物不清。御医秦鸣鹤通过点刺百会穴放血后,唐高宗的这些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1.找穴
沿鼻子正中直接向上、向头后侧划线,将两耳折叠,两耳尖处连线,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百会穴。
2.按摩方法
方法一:用手心拍打百会穴,每次100下,感觉有振动、胀胀的感觉即可;
方法二:用手指攥成小锤子捶打百会穴,每次捶打100下,可起到益智、醒神、助睡眠、调节情绪的效果。
注意:3岁以下的孩子慎用。
方法三:用手指梳头,梳到百会穴处停顿按压,每次5~10分钟,能够延缓衰老,改善睡眠,防止脱发,提高记忆力,缓解情绪紧张;
方法四:在百会穴上艾灸能够升提阳气,进行艾灸时建议在穴位上方隔一张纸。
本文图片来源CCTV健康之路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 传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 牙痛艾灸视频学习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在《黄帝内经》的162篇中有40多篇谈及放血,是古代名医常用来起死回生的妙术,也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特色疗法。素问针解篇:“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素问·调经论篇》:“血气不合,百病乃变化而生。”在本人所学董氏奇穴派别中,董师公治百病只用一针放血针,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顷刻”,其效果常令人不可思议。
董公常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难病必瘀”。放血的起源很早。远在石器时代。所谓“痛下针破”,砭即古代石头磨利的放血针。华佗为开刀之始祖,也是善放血的名医;春秋时代扁鹊,用“百会穴”针刺放血,起死回生,救了脑中风半天之久的号国太子。
然因操作不便等因素,放血技术现已逐渐失传。近数十年来放血针术又得国内外中医界的重视,治疗范围更加广泛,治症也扩展及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中风初期脑内血管如气球般呈怒张状态,如能在手指末稍十宣穴用成针刺破出少许黑血,怒张脑血管就如气球被刺破一小洞,立可大大减轻脑溢血块压迫脑部的中后遗症,实为急救中风的最好方法。
1、放血疗法的用具: 现在主要采用三棱针。三棱针以不锈钢制成,分大、中、小三号,一般于刺络脉,放血量较多时选用。因为高温高压消毒无法杀死所有病毒及细菌,故本人常用1寸半#18G--18号注射针头来替代三棱针。
2、放血部位
(1)末梢放血为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浅刺末梢血管常用十宣穴、十二井穴、太阳穴、耳尖、耳背以及患部的浮络等。
(2)静脉血管放血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三棱针刺破或穿刺浅静脉,使其自然出血,自然止血,出血量较多。常用的刺激部位有曲泽肘弯区、委中膝腘区及疼痛部位怒张的小静脉。
3、 操作方法
(1)点刺:点刺多用于末梢放血,可用三棱针或18号注射针头。局部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提紧被刺部位,使被刺部位充血,右手持针快速点刺。
(2)缓刺:缓刺多用于小静脉或络脉放血,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18号注射针头刺小静脉或络脉使其出血。曲泽或委中放血常用止血带分别束于肘关节及膝关节的上方,使静脉血管充盈,便于放血。
(3)针刺加拔罐: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18G-- 18号注射针头快速点刺数针,然后拔罐,一般拔罐3 4分钟。
成语: 起死回生 成语简解 编号 : 4826
成语 : 起死回生
注音 : ㄑ|ˇ ㄙˇ ㄏㄨㄟˊ ㄕㄥ
汉语拼音 : qǐ sǐ húi shēng
参考词语 : 起死回生
释义 : 义参「起死回生」。见「起死回生」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起死回生”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起死回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有一天他经过虢国,听说虢国太子猝死,便来到宫门前,向侍从打听原委。了解太子的病症,又得知断气不到半天,还未入殓后,就跟侍从保证自己可以救回太子。侍从本来不相信,但听了扁鹊治病的方法,惊佩不已,立刻禀报虢君。虢君赶紧请扁鹊进宫。扁鹊对虢君说:「依我看,太子这是尸厥症,因体内会气不通而昏死过去,实际上并未真地死亡,还有机会救回。」于是命令弟子准备好医疗用具,针灸太子的三阳五会等穴道。不一会儿,太子就醒过来了。扁鹊再叫弟子用药交替热敷他的腋下,并将太子扶起坐着,调理身体的阴阳之气。之后再连续服药二十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经历这件事情,所有人都说扁鹊能让死人复生,但扁鹊却说:「不是我能让死人复生,是这人还有机会存活,而我能将他救回而已。」后来「起死回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医术高明。亦用于比喻毫无希望的情势扭转过来。
典源 : 此处所列为「起死回生」之典源,提供参考。《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 收乎? 」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1>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2>,以取外三阳五会3>。有闲4>,太子苏5>。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6>,以八减之齐7>和煮之,以更熨8>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9>,但服汤二旬10>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11>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注解〕 (1)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唯史记所载扁鹊故事,则非一人,而以扁鹊为良医的代称。 (2)厉针砥石:磨利医疗用的针石。针,音ㄓㄣ ,古代以砭石为材质的医疗用具。砥,音ㄉ|ˇ,磨。 (3)三阳五会:中医之穴位名。三阳,指太阳、少阳、阳明,包括了手三阳与足三阳共六条经脉。五会,指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 (4)有闲:过一会儿。闲,音ㄐ|ㄢˋ,同「间」。 (5)苏:苏醒,同「稣」。 (6)五分之熨:以药热敷,使温暖之药气入肉五分。 (7)八减之齐:八分剂量之用药。齐,音ㄐ|ˋ,分量、剂量。通「剂」。 (8)更熨:交替热敷。 (9)更适阴阳:调理阴阳之气。 (10)二旬:二十天。旬,十天。 (11)生:使人复生。
书证 : 01.《太平广记.卷五九.太玄女》引《女仙传》:「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成语接龙
“生”字开头的成语
生吞活剥
生灵涂炭
生龙活虎
生不逢辰
生花妙笔
生杀予夺
生不逢时
生民涂炭
生齿涂炭
生面独开
生灵涂地
生死与夺
“起”字结尾的成语
东山再起
揭竿而起
萧墙祸起
揭竿起
“起”字开头的成语
起死回生
起死回骸
起东山
起死回生
起炉作灶
“生”字结尾的成语
民不聊生
虎口余生
九死一生
栩栩如生
起死回生
万死一生
十死一生
出死入生
虎口逃生
奋不顾生
人不聊生
乐极悲生
虎口残生
九死余生
反死回生
入死出生
乐极哀生
眼高手生
七窍烟生
起死回生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起死回生”分成的单字详解:
起, 死, 回, 生。
成语故事千千万,细说漫谈话中医。
成语里的中医门道,每期一个中医小故事,博大精深有的时候也可以简单的很有意思。
今天我们来讲讲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但是这个成语最早的起源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扁鹊救人的一则。
史圣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一次扁鹊经过虢国,听到虢国太子死的消息,扁鹊就到虢宫门下,向爱好方药的中庶子询问太子因何病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的是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血气错乱而得不到发散,在外表突然发作,就造成了突然发病。精神不能抵御邪气,邪气聚积而得不到发散,因此,阳脉松弛,阴脉紧急,阴阳失调,所以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而死了。"在询问了去世多长时间以及是否入殓之后,扁鹊让中庶子向虢君转达自己可以救治太子的消息。
虢君听了中庶子的话后,大为吃惊,连忙出来在宫门外接见扁鹊。扁鹊安慰虢君说:"太子这样的病,叫做'尸厥'证,太子没有死!"说完,扁鹊就叫学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以针刺太子百会穴。少顷,太子苏醒了过来。扁鹊又叫学生豹用五分的慰药,用八减之剂合起来煮,将此药来回地敷在太子两肋下。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整阴阳,只服了二十天汤药就恢复了健康。扁鹊说:"我并不能使人死而复活,虢太子本该没有死,我只是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太子的病症为尸厥,那么,何为尸厥呢?
尸厥。厥证之一,厥而其状如尸的病证。通俗的来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又称暴厥、尸厥等。发病后多可在短期内神志苏醒,重者也可一厥不复。常因导致阴阳失调,气机暴乱,气血运行失常,气血上逆,挟痰挟食,使清窍闭塞;或气血虚亏、精明失养而引起。
防止出现尸厥,要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如果一旦出现尸厥的现象,一定要立即就医,切不可盲目而为,从而延误了病情!
本期成语里的中医门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关注董针奇穴,了解更多中医小知识,做中医的传播人!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肾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症。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每日灸一灸】牙痛艾灸视频学习
下一篇: 只要这六个穴,让湿气无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