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气”太足伤肝,“气”不足伤脾!怎么控制我们的“气”?

望月砂 2023-07-20 16:59:58

蓝字“五味古法中医”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有一句话叫做:每一次生气,都是身体里的一场战争。

一、气太足伤肝

“气”太足伤肝,这里的气指的是我们的怒气。《黄帝内经》中提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

意思就是人生病,跟气候变化、喜怒哀乐、饮食起居有莫大的关系。我们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前就总结出:发脾气会引起生病。

从中医上讲,怒伤肝,生气会造成肝火,而反过来肝伤了也会更容易发怒,两者会互为因果而形成恶性循环。一个经常脾气暴躁的人,必定火气大,而且肝火旺盛。那么,肝不好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1.增生结节、肿瘤癌症在养生界流传一句话叫做:乳腺增生都是被气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月经期间是女性肝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这时肝气上逆与胃气相搏,就会导致乳房的胀痛。长此以往,加上人为压制克制升腾的怒气,就会在乳房形成痰浊瘀血凝滞,形成所谓的乳腺增生。因此,治疗乳腺增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太冲穴,也是最有效的“消气穴”,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在脚大趾和二趾中间,按摩的时候方向要向下,可以缓解怒气上冲。这对于初期的乳腺增生特别有效。2.急火攻心、暴毙而亡电视上经常出现老年人因暴怒,急火攻心而亡,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江苏一名男子与女友发生激烈争执,导致全身僵硬,呈鸡爪状,医生诊断这是因暴怒引起的“过度通气综合征”,与肝气过盛有莫大的关系。二、气不足易伤脾忧伤脾。当人把情绪和怒气压在心里,长期郁结忧虑时,就会伤到脾。一个人长期忧思过度,很容易患大病,比如肿瘤、癌症等,从西医而言,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从中医而言,脾主运化,一方面运化精微,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输布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另一方面,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可想而知,如果脾不好,人的湿气堆积在体内,堵塞经络,气血不畅,人的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损害,继而引发肿瘤、癌症等大病。三、怎么控制我们的“气”?1、要想疏通我们的气,就要学会安抚自己,在生气时可以暂时中断事情,独自冷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此时可以按揉我们的太冲穴,此乃消气第一穴,能帮助我们平息肝火。消除怒气。2、当我们觉得委屈忧虑时,不要压抑在心中,尝试向他人倾诉,或者写在日记中,必要时可以改变所处的环境,改变环境,更有利于心情愉快。生活中要相互理解,否则大气伤肝,忧思伤脾,多倾听多帮助,快乐的人才能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请添加:QQ:40304452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2042938103@qq.com),立即处理。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脾胃虚弱的人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调理?

脾胃虚弱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气虚等多种表现。脾胃虚弱大多是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或者是有慢性疾病,引起的脾胃不足。脾胃虚弱多表现为病程时间长,腹泻时轻时重,大便稀。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精神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脾胃虚弱的人,应该如何调理呢?


脾胃虚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健脾益气,帮助脾胃运作,化解湿气。注意控制饮食的均衡与营养,不能暴饮暴食。脾胃不好的人,要忌辛辣、刺激、冰凉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可食用寒凉性蔬菜瓜果。不要过度劳累,身体劳累会导致食欲不振,影响脾胃功能的发挥。用餐时也不要看电视,或者过度用脑,这样会影响脾胃消化系统的运作。


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脾胃也自然就虚弱了。通过锻炼是可以帮助肠胃消化,改善脾胃血液循环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例如山药、红枣、薏米、鱼肉等。建议采用食疗的方法,做一些祛湿健脾的红豆薏米粥,山药粥等。要时常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除了日常生活的饮食运动调理,还可以通过中医理疗,治疗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的人,禁忌一切寒凉食物,比如苦瓜,黄瓜,冬瓜,莴笋之类的。不要食用阻碍脾气运作的肉类,比如螃蟹,蟹性寒,属于大凉之物。脾胃虚弱,要杜绝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仅影响肠胃运作,还会导致肥胖。如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吃一点中成药或者是进行中医针灸理疗。调理脾胃虚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坚持。

怎么养护正气

正气足,自然百病不侵 老百姓常说一句大白话:“疾病是弹簧,你弱它就强。”话虽然简单,却说尽了抵抗疾病的道理,就是将自己的抵抗力提高就行了。 中医虽然没有免疫力这个名词,但是与免疫力相似的名词是“正”。中医将机体对外来的抵抗称为“正”,造成人体患病的各种因素称为“邪”。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指出免疫力强时,外来的致病因素就不能侵犯人体。 正气足,人就不会生病。若是一时身体虚弱生病了,要想恢复,只要提升自己的正气,病自然就会好。可见这个无影无形的“正气”,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养正气,先养肾脾肺 既然正气对人如此重要,那么它存在于人体的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肾脏,肾脏就好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背着的行李包。有的人行李包很满,里面装着许多好吃的,一辈子受用不尽。有的人行李包很空,里面还装着很多废物,时时拖这个人的后腿。这个先天带来的行李包,已经大体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基础怎么样。 其次是脾脏,若说肾脏是出生时带来的行李包,脾脏就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你还可以往里面放东西。你放进保养、爱护,就能收获健康、安宁,甚至它可以弥补一部分肾脏先天不足带来的缺憾。但你要是在饮食作息上一味胡闹,这个手提包就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会拖肾脏的后腿。这样一来,原本健康的身体也就没有什么健康可言啦! 最后是肺脏,肺脏是正气的晴雨表。这几天睡眠足、饮食好、不劳累,人就肺气足,神采奕奕;若是各方面保养不到位,肺气虚,人没精神,各种疾病就乘虚而入。所以说,肺脏是正气的最高表现形式。 要想正气十足,免受流感困扰,先养肾脾肺。肾脾肺咋养,中医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做到两个五,正气留得住 关于养正气,提高免疫力,吃什么做什么,各种报纸网站上说的已经很多了。其实,养正气只要做到两个五就可以。这两个五就好像我们的公交月卡,上了哪辆车都适用。 五味调和: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进食时五味适当,五脏阴阳调和,功能正常。一旦五味过度,就会损伤五脏。如:过酸伤肝;过苦伤心;过甜伤脾;过辛伤肺;过咸伤肾。 在中国,我们发现北京人煮菜比较咸;广东人则过甜;这都有所偏。饮食偏颇,五脏受损,正气不足,就出现免疫力下降。 五情合度:五情,就是喜、怒、思、悲、恐。中医理论认为:适当的喜悦能舒畅心气,心跳平稳;适当的思虑,调和脾气,脾胃消化正常,身体发育健壮;适当的悲心,能使肺气肃降,肺气就不会上逆而喘;适当的恐惧(小心怕做错的心情),能使肾气收敛,肾精充足。适当的发怒,能使肝气疏泄,肝气就不会被郁阻而出现胸闷或头晕脑涨。 但是,五情过度,五脏受损。如过喜则伤心;过思虑则伤肝;过悲伤则伤肺;过恐惧则伤肾;过怒则伤肝。五脏皆受伤,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现代人说的心理健康就是这内容。 这两个五都是以一敌百的好方法,做到两个五,肺脾肾调养得当,自然正气十足,疾病也就不会找上门来啦!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5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