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用)
网上收集的妈妈们推荐宝宝用的各种良药!(希望对大家有用)
网上收集的妈妈们推荐宝宝用的各种良药!(希望对大家有用)
宝宝生病,是让妈妈最担心的事了,碰到这时候,妈妈就免不了着急上
火,尤其是新手妈妈更手足无措了。而且在选择用药时面对市场琳琅满目、品牌众多的药品也难以决择。
在这里,请妈妈们将自家宝宝得过的病症和用过的感觉效果不错的药推荐一下,以备其它妈妈做个参考。可以按感冒发烧、咳嗽、炎症(哪里发炎)、腹泻、消化不良等分类。
依依得过的病和用过的药:
轻微感冒、消化不良: 珠珀猴枣散(保和堂),这是常用药。
感冒伴咳嗽: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
感冒发烧:泰诺林。
中耳炎:吃阿莫仙和西刻劳(苏州礼来药厂),注射用西力欣。
乳腺脓肿:吃西刻劳,外抹喜疗妥,注射用罗氏芬。
腹泻:思密达。舌苔厚:王氏保赤丸
轻微感冒:牛磺酸颗粒
感冒带喷嚏:小儿新感冒颗粒
感冒带发烧:羚羊角粉(退烧)抗病毒口服液猴枣散可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等.我觉得对轻微感冒和消化不良效果挺好的.
到目前为止我没听说过有什么负作用.
刚才查了一下,发现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儿科用药中排名第四,看来认可的人还是挺多的.
销售金额排行销售数量排行
1.龙牡壮骨颗粒 15.62%小儿感冒颗粒 10.75%
2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5.60%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9.23%
3 儿康宁糖浆 5.56% 龙牡壮骨颗粒 8.14%
4 珠珀猴枣散 5.12% 小儿七星茶 5.87%
5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4.92%小儿开塞露 5.84%
6 小儿七星茶 4.76% 小儿止咳化痰颗粒 4.01%
7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3.74% 儿康宁糖浆 3.93%
8 神奇小儿止咳露 3.25%婴儿健脾散(婴儿素) 3.58%
9 健儿清解液 3.13% 健儿清解液 3.11%
10 猴枣牛黄散 2.96%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轻微感冒:牛黄酸感冒颗粒
感冒加发烧: 再林,退烧--臣共再欣
轻微咳嗽:库克消化不良,强烈推荐四磨汤,就是味道不太好,效果大大滴。
感冒,只吃过小柴胡,吃了多睡觉就好啦。
拉肚子吃思密达,不过吃好了就便秘。
还没发过烧。
这个贴子很重要啊,怎么没人跟呢。我想可能是因为置顶啦,大家都没看见,我也是看后来的贴子才发现滴。贝儿9个月热痱(有点严重),用了施比灵洗液和炉甘石擦剂,很有效。
另外,贝儿10个多月感冒并咳嗽能用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珠珀猴枣散(保和堂)吗?
谢谢指点宝宝指甲抓伤,擦伤,碰伤,蚊虫叮咬,用芦荟胶特别好。对了,是完美芦荟胶。
记得好象讨论过一次吧,我们用的都是常用药和传统小中药
日常保健: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吃一次小儿七珍丹(清火、通便、镇惊)
每月头一周:江中健胃消食片(助消化)
发烧:泰诺林(38.5度以上)、小儿新(38。5度以下)
消炎:双黄连
普通感冒:小儿金丹(中药)、板兰根
咳嗽:双黄连+川贝煮梨喝水吃梨
腹泻:婴儿素(对肠胃有双向调节作用,消食、止泻)
一时就想到这些,回头想起其他的再添加老人们说“小儿至宝丸”好(同仁堂的),是应该常备的“平安药”,可有一次好像听说里面的朱砂还是什么对宝宝不好,我挺矛盾的,不知该不该给宝宝吃,这次UU发烧,吃了半丸(每次),好像还挺有效的。其他的我们还有板蓝根。然后我准备总结一下各位妈妈的经验再备。
我强烈推荐:1:京万红(治烫伤)大人孩子均能用。应常备。
2:鱼石脂软膏(消炎,治脓肿)可用来治尿布疹。
3:喜疗妥 (打针时,皮下跑针)贵48一支
这三种是经过我多次验证的,效果明显。
4:开塞露 长时间便密2分钟见效 给宝宝用了1次.效果明显。
5:妈咪爱:调整肠道用过多次效果好.就是贵17.5一盒.10包.
希望大家多推荐经过自己验证的疗效明显的药。或者治疗方法。
置顶有好处,什么时候用,都不会找不到。保婴丹,宝宝感冒效果很明显,就是有点贵6小瓶一盒,90多。
白塔油,happy秀上卖的泰国药膏,蚊虫叮咬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刚被咬的时候,1-2分钟搞定。不过感觉比较强烈(我说不好),大人用挺好,太小的宝宝还是少用,1岁以上应该可以吧。朱砂是应该用的,它主要是镇惊的(老人讲去惊气),几乎所有传统小中药里都有它的。小腚兵从出生到现在一岁半多了,常吃的药中都有它,周围朋友同学的孩子都是吃这些小中药长大的,应该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有也早就应该发现了
宝宝居家常用小中药
宝宝居家常用小中药(转载《妈咪宝贝》2003年5月)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1、小儿咽扁冲剂
当宝宝发热,并口舌生疮、咳嗽痰黄,伴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时,表明身体有肺胃实热,可服用小儿咽扁冲剂。
包装:每袋为8g
用法:
1-2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5岁每次服用4g,每天3次
6-14岁每次服用8g,每天2-3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2、小儿感冒冲剂
当宝宝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痰粘痰多,或流行性感冒时,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
包装:每袋为12g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6g,每天2次
3岁每次服用6-12g,每天2次
4-7岁每次服用12-18g,每天2次
8-14每次服用24g,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3、清宣止咳颗粒
当宝宝发热、并伴咳嗽、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时,可服用清宣止咳颗粒。
包装:每袋10g
用法:
1-3岁每次服用半包,每日3次
4-6岁每次服用3/4包,每日3次
7-14岁每次服用1包,每日3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4、一捻金胶囊
当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包装:每粒0.3g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天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天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天1-2次
小提示:要用白水送服,或溶解于牛奶、果汁内服用。
5、珠珀猴枣散
当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包装:每瓶0.3g
用法:
100天以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提示:平时每周服用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6、儿童清肺口服液
当宝宝因肺炎、支气管炎引起面红身热、咳嗽气喘、痰多粘稠并经久不愈时,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5ml,每天2次
1-3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4-6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2次
7岁以下每次服用10-15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7、小儿化食丸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1.5g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8、四磨汤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两天
2、1岁以上每次服用5-10ml。每天3次
3、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2次
9、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2、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3、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4、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10、脾可欣
当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事物,或有时呈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
包装:每袋4g
用法:
1、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
2、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
11、醒脾养儿
当宝宝出现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包装:每袋2g
用法:
1、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
2、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
3、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
4、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12、肺热咳喘口服液
当宝宝感冒后,引起发热汗出、身寒怕冷、咳嗽痰黄、气喘鼻煽、口干而渴、大便秘结时,可服用肺热咳喘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1-3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2-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4次
3、8-12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13、儿康宁
当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有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
包装:每瓶150ml
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服。
14、肺力露
当宝宝干咳不止,或喉中出现鸡鸣声,伴气喘难以平卧、呼吸困难时,可服用肺力露。
包装:每瓶100ml
用法:
1、小于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7-1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用。
夜惊吃过小儿康
好象不管用。
厌食:同笑、黄芪精
楼上有妈妈提到朱砂,是安神的,但确实听说对BB脑子不好,乖宝夜惊我特意跟大夫强调不要开有朱砂的药。
轻微感冒:护彤
消化不良: 乳霉生
感冒伴咳嗽:沐舒坦安奇
湿疹:可润,尤卓尔
驵驵腹泻轻时先用保济丸;再喂妈咪爱
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小儿宝泰康(我侄子吃王氏保赤丸,我家婷婷很少用,我觉得小药丸不如冲剂好喂)
发烧:38度以上——泰诺林,37.5度——功臣在欣
腹泻:安奇、丽珠肠乐
湿疹:紫草油
消炎药:力欣奇
除了小儿宝泰康是我自己给婷婷买的其它都是到医院里医生给开的,我觉得孩子生病最好到医院,我总结了婷婷生病时的几种应对方式:
1.小感冒,症状:打喷嚏,流清鼻涕但不发热、不咳嗽可以吃点小中药不用去医院;
2.发热:不管什么原因的发热,一定要量好体温,在家里先吃上退烧药再迅速到医院就诊;
3.腹泻:我一般都先自己带着婷婷新鲜的大便到医院化验,医生要求看看孩子再打电话叫孩子来,不需要就不必带了,一般大便的化验结果就能说明问题。
发烧 小柴胡就可以了
拉肚子 建议分清楚 我儿子刚开始有点粘液用黄连素加思密达 后来化验没浓球还拉,原因才发现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拉肚子 就改用化积口服液 还可以 当天就见效
奕妈推荐香港余仁生保婴丹.
注意宝婴丹治风寒引起的感冒。
余仁生保婴丹始创于1879年.功能:疏风清热、化痰定惊,用于小儿感冒、风寒、食滞化热所致恶寒,流涕、咳嗽有痰不思饮食、夜啼易惊等。特别适用于婴幼儿使用。主要成份:防风、竹黄、钩藤、全碣、蝉蜕、川贝、牛黄、珍珠、天麻等。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粉末,味辛凉微苦、气香。
我的用药心得:认识宝婴丹是在怀孕8个月左右,当时,同事和朋友都很关心我,也介绍了不少的育儿经验。其中就提到了宝婴丹。以前,广州市面也没有药房销售,大家都是托朋友、找亲戚从香港带过来。我想,真的那么神奇吗?带着这个疑问,在准备宝宝出生用品的时候,特地准备了一盒。宝宝是顺产,身体还不错。也很安静,基本上是吃了睡、睡了不得吃,所以,我坐月的时候,还算休息得好,也省心。孩子满月后的大约一个星期。晚上开始有些反常。尤其是半夜,睡得不安稳,惊醒了就哭,又显得烦躁。但有没有其他的症状。总不能为这些小事跑医院吧,我比较相信中成药,副作用少。给宝宝用了半瓶,疗效还真不错,当晚就安静多了。往后,宝婴丹就成了孩子小药箱里的必备药。一点小毛病,例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夜惊夜啼,我就给孩子喂宝婴丹。疗效还是显著的。但有些妈妈可能对宝婴丹有些误解,其实宝婴丹不是保健药。平时没事的时候,不应该象钙片、鱼肝油等给孩子喂。此外,宝婴丹也非神丹妙药、包治百病,孩子要真的不舒服,还应该及时去医院,让医生提出更好的建议。
南南感冒常吃的药:馥感琳(每次去儿研所就开这药),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还备了保婴丹(儿研所开的)
我给小猴子备了些药,都是非处方药
泰诺林滴剂:退烧
猴枣散:可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平时保健使用
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轻微感冒,流鼻涕
退热贴:贝亲的,效果很不错啊
儿童清肺口服液(同仁堂)
小儿止咳糖浆
儿童百服宁
保婴丹
日常保健: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吃一次小儿七珍丹(清火、通便、镇
惊)(每月头一周,江中健胃消食片(助消化))
普通感冒:小儿金丹(中药)、板兰根
轻微感冒、消化不良: 珠珀猴枣散(保和堂),这是常用药。
轻微感冒:牛磺酸颗粒
感冒伴咳嗽: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清宣止咳颗粒。
咳嗽:双黄连+川贝煮梨喝水吃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肺力
露
感冒带喷嚏:小儿新感冒颗粒、小儿宝泰康、馥感林口服液
感冒发烧:泰诺林(38.5度以上)、小儿新(38。5度以下)、功臣
在欣(37.5度)、羚羊角粉(退烧)抗病毒口服液
发热、扁桃体炎:小儿咽扁冲剂
中耳炎:吃阿莫仙和西刻劳(苏州礼来药厂),注射用西力欣。
乳腺脓肿:吃西刻劳,外抹喜疗妥,注射用罗氏芬。
腹泻:思密达。婴儿素(对肠胃有双向调节作用,消食、止
泻)、安奇、丽珠肠乐、脾可欣、醒脾养儿(可安神)
消化不良:强烈推荐四磨汤、一捻金胶囊、小儿化食丸、小儿消积止
咳口服液、脾可欣、儿康宁、乳酸菌素片
舌苔厚:王氏保赤丸、小儿化食丸
轻微外伤,蚊虫叮咬:完美芦荟胶。
湿疹:紫草油
消炎药:力欣奇、希克劳、新博林
几种孩子肯吃的,效果也好的药:
感冒:抗病毒口服液(湖北午时制药);
咳嗽:枇杷糖浆(苏州),沐舒坦;
拉肚子:醒脾养儿颗粒(哪儿出的忘了,北京的儿研所开的);
消化:妈咪爱
消炎:罗力得(放在水里自己溶,好玩)
磕碰:万花油,好得快
我儿子两岁半了,吃的药不少,不过我现在家里的小药箱常备药有:
感冒:999小儿感冒药、库克(念念妈,我们吃过,效果不错)、臣功再欣、好娃娃(保婴丹不成,太苦小家伙S也不吃)
腹泻:思密达、乳酸菌素
消化药:小儿七星茶、金双歧、王氏保赤丸、妈咪爱
发烧:小儿泰诺、
外伤:好得快喷剂
我的女儿腹泻时吃丽珠肠乐、思密达、醒脾养儿颗粒
感冒发烧时输先锋五号、鱼腥草、病毒唑
平时感冒时吃小儿速效感冒颗粒
我们家的用药:
胃口不好:醒脾养儿冲剂;
轻微感冒:猴枣散,
稍重感冒:双黄连
退烧:泰诺林
腹泻:妈咪爱
现在的问题时,蕊蕊下巴有点红,象湿疹,可是儿研所的湿疹膏好像不管用,今天开始用龙胆洗液,纯中药,大家有什么建议?我不太愿意这时候带孩子到医院
轻微感冒:小儿惊风丸
感冒:小儿双清颗粒
湿疹:紫草油
镇惊 --- 珍珠粉,一小瓶 0.3克,1岁以内每次1/2
腹泻 --- 思密达
1, 如果出现有感冒症状的前期,如鼻塞,打喷嚏,请及时给孩子喝葱白汤(葱前面一段白白的DD3-4段+2-3片生姜),一定要当茶喝,如果孩子不喜欢那股辛味,请加点小儿专用蜂蜜。这样可以很好的预防感冒,发热。
2,如果出现发热,鼻塞,流鼻涕等病毒性感冒症状,推荐“双黄连口服液”,1岁以下的宝宝1/3支,一天3次,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1/2支,一天3次,3岁以上就可以1支,一天3支。最主要还是多喝水!!
至于上面有妈妈问及海外为什么对中成药不提倡,主要是因为中成药的颗粒比较大,一般不主张静脉注射,但是口服还是可以的。不过现在随着药剂制作的不断完善,我们有时也会遇到医生医嘱里有中成药的注射剂,象鱼腥草,丹参等。
2, 消化腹泻药:妈咪爱、脾可欣、思密达
消炎药:希咳劳、新博林、美力泰都是医院开的没吃完。
感冒药:小儿新、泰诺林、馥感林口服液
退烧药:泰诺林
咳嗽药:健儿清解液,沐舒坦、
3, 发烧:泰诺林
感冒:羚羊感冒口服液(没看到大家用这个,为什么),如果鼻子堵用滴宁
消炎:可尔生(也没见大家用,是不是不适合宝宝用?可这是儿科专家给开的呀)
4, 如:新博林抗病毒药(其实目前对病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
沐舒坦化痰药
小儿新和泰诺林退热药 吃太多可降白细胞,曾有报道小儿新导致再生障碍
性贫血,但对缓解感冒症状还是有效的。
另外,小儿鼻塞应慎用滴鼻药。
小儿应用抗生素应合理 ,最好不要用太高档的抗生素,以下是妈妈们提到的:
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红霉素一类)有胃肠道反应
希刻劳头孢二代
阿莫西林青霉素类
我的经验:咳嗽小儿羚贝止咳糖浆 我的宝宝用了效果不错
消化不良妈咪爱
观察到便便变稀: 妈咪嗳(预防作用还是挺有效)
轻微腹泻:思密达
消化不良、疳积:炒过山楂干熬汁当开水喝
鸡内金
小儿健脾散(婴儿素)
轻微感冒:泰瑞宁(牛磺酸颗粒)
重度感冒:上医院,一般给配希刻劳、新博林,如炎症较重,用西力欣静注。
疖肿:奥得清(抗病毒)
美他醇静注(消炎)
湿疹:尢卓儿 炉烤洗剂 舒肤特洗剂
重度咳嗽:小儿平喘止咳露(医院自配的)
中药+猴枣散
轻度咳嗽: 罗汉果泡开水喝汁 (效果不错)
5, 紫草油也能治湿疹吗?我听很多人告诉我是治尿布疹的呀,对湿疹也有用么?宝宝头上一直都有象头皮的东西,擦了婴儿油掉了不几天又有了,先前还以为是胎脂,但怎么掉了又起呢,总不见干净,有时在还会有一点点的红点,有时连成一片,鲜红色,还会出黄水,倒底是什么呀,,眼皮上和两耳边前后一揉就有好多红点点,摸上去糙糙的,看她挺痒的,脖子折皱处也一直有一个个的红点点,上面还会起皮,擦了不少药总是不大见效,哪位妈妈有好方子,指点一二吧。多谢了,宝宝难受妈妈心疼哦,都这样好久了:(发烧:贝贝降温贴(物理降温,)宝宝发烧先要保护大脑.
消食:每周一吃一次小儿至宝丸
腹泻:妈咪爱.思密达.合生元
感冒:护彤
感冒好后流鼻涕:香菊颗粒
咳嗽:小儿喧肺止咳颗粒.
6,
我儿子发烧退烧药用的是:泰诺林滴剂,贝亲退热贴
消炎的用:阿莫西林颗粒(白云山制药厂)
咳嗽用:咳克止咳糖浆,护彤的不喝
湿疹:艾洛松,郁美净
感冒:双簧联
去火:七珍丹
腹泻:妈咪爱
舌苔厚:王氏保赤丸 婴儿素对我儿子已经有耐药性了不管用了小时候吃的管用
补钙:安利的儿童钙镁片还有小时吃的鱼肝油
轻微感冒:板蓝根,小儿速效伤风冲剂或小儿感冒颗粒
消化不良: 婴儿散
感冒发烧:泰诺林或美林。注射鱼腥草(39-40度)
腹泻:思密达。
孩子稍微感冒:博宁冲剂
感冒加重:小儿新感冒冲剂、板蓝根
咳嗽:小儿止咳化痰冲剂、或熬梨汤
拉肚子:如果不严重就给他空空肚子就好了,如果严重了就是妈咪爱、金双歧、 思密达
注意注意: 看了有了妈妈对孩子的腹泻用“妈咪爱”,建议还不如用“婴儿素”,此药价格便宜且效果不错(但现在有很多药店都买不到),如果孩子不是很严重,不要动不动就用药,吃点苹果就不错,它有收敛作用哦。挺不错的。
另向你们推荐一种中成感冒药“鸿泰牌小儿感冒颗粒”(可能中药店要好买些),我家宝宝感冒较重,睡不好时,用了此药效果显著,真的,我们院里的妈妈对此药一致好评。
育儿经49条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的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瞎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忌讳像唐僧。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1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地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么放心的时候,也没必要太担心,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下,比如选家干净的饭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等,就没必要太担心了。
13、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不讲究。不刻意
15、穿的和妈妈差不多多。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更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
19、不给孩子经常,动辄吃小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v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v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
21、感冒发烧去医院的话,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小病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辩证地想,得一次感冒相当于打了一针预防针。对这种宏观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睡觉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社会上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勿滥,过犹不及。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自己育儿细节上的为什么,理论依据。做就做了,既成事实,没那么多讲究。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每天想办法让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41、教孩子直面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是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
42、有小朋友进攻,学会审时度势,先正告一次,然后的基本原则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大叫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43、不先出手打人
44、无论谁先动手,你都不可以第一个哭
45、你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的权利;
46、计划3岁以后,我会给孩子引入每周零用钱的机制----要开始学有限的钱来办自己最想做的事,学开源,学节流。
47、常带孩子去远足,去郊外;不惧怕风雨
48、争取每年都能回一次乡下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
49、不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
收集整理的湿疹中医疗法
清热燥湿润散
【
宝宝5岁,反复积食咳嗽三次。积食确实是每个宝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积食,就是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造成孩子脾胃不和。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够,遇见好吃的,都恨不得一下子吃在嘴里。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平时用大山楂丸做小零食 有位中医给儿子看了舌苔之后,也有说孩子有积食现象,确实,孩子平时食量不小。
他的建议就是吃大山楂丸,同仁堂的,我有一次在药房买过一些,有点酸酸甜甜的样子,略微有一点点药味,孩子吃起来也并不拒绝。
捏脊 感觉这种方法已经得到普及了,很多妈咪知道运用这个手法为孩子捏脊了。
让宝宝趴在床上,妈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脊柱两侧,就像擀皮一样,一边捏一边往前擀,从小而上,有的人建议是轮回式,从下而上,在从上而下,我一直是从下而上,在下来,从下而上。
捏脊对于孩子强身健体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平时可以多做做,孩子如果觉得疼,可以给他分散一下注意力,像 游戏 一样的,养成习惯后每天不捏一下还不舒服呢。
摩腹 孩子临睡前,可以搓热手心,给孩子围绕肚脐轻轻的像运八卦一样的给孩子摩腹。
食疗的方子再贡献几个用过的 焦三仙,是指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经常合用有良好的消积化滞作用。
焦麦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类食物的作用;
焦山楂善于治疗肉类或油腻过多所致的食滞;
焦神曲则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药合用,能明显地增强消化功能。
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焦三仙啦。
焦三仙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每样取3g,三岁以上的孩子,每样取6g,成人可以每样取10g,放在适量的水中,烧开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左右即可,用砂锅更好。
煮好后给孩子喝,剩余的可以放在冰箱里,下次喝时再热一下,最好是当天煮的当天喝,一天的量就好。
中医上豆豉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能够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入胃经,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我买的是药房里的淡豆豉,那种干干的。
一般会抓上一把,没有确切的克数,豆豉属于药食同源。
放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5-20分钟左右,等凉些了,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喝这个豆豉汤。
大家不妨收藏起来,试一试。
不知道您发现没有?容易积食的孩子,也特别容易感冒、咳嗽。
小儿的肺脏比较娇嫩,极易受外邪侵袭,禁不得一点风吹草动。
若食积日久,入里化热,内热丛生,再加上多穿一点衣物。孩子就会像一个蒸汽小火炉一样,呼呼冒气。此时机体的毛孔会呈现开放状态,极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所以容易积食还穿得多的孩子,容易感冒、咳嗽也就不难理解啦~
可如何能彻底得祛除积食,这可难倒了各位爸妈,就算家长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也不能很好得解
决这个问题。
食积的反复出现,主要原因是因为脾虚。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标本兼治”。消积食只是祛除了已形成的食积,而对于造成食积的罪魁祸首(脾虚),我们并没有调理它。
我们打一个比方,脾胃相当于身体的防御部队,积食为敌军,消食药为援军。
每次敌军(积食)都会趁着防御部队(脾胃),作战能力不足时,偷袭大本营,因我军(脾胃)作战能力较弱,堡垒被敌军(积食)占领也是在所难免哒。(食积你最会趁虚而入了~)
司令一看这样可不行,立即派出了援助部队(消食药),援军一到,敌方(食积)自然溃不成军。(小样怕了吧~)
但只要援助部队(消食药)一撤退,敌军(积食)就会立马折返,攻陷我军。(食积你知不知道,你这样的做法很不君子~)
其实,总是派援军支援,倒不如直接加强防御部队的作战能力。(司令大人您老可懂~)
积食的反复出现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脾胃强健了,谁也别想欺负“我”。所以在消除已形成的食积后,立即补益脾胃,才能从根本上祛除食积。
家长给孩子消积食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消积食不补脾,另一种是给孩子消食后,控制孩子饮食,以为这样做,积食就不会再出现了。但您可知,宝宝也是需要营养哒~
太多的家长走入了这两个误区,这样做只会徒劳无功, 补益脾胃才是正解。
正确消食方法
配方: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炒鸡内金各6克,这是3岁以上的用量,3岁以下各用3克。
做法: 放入两杯水,开锅后小火煮20分钟即可。
服用方法: 每天饭后喝,一般一天喝三次,煮够孩子喝一天的量就行。
第一次服用后,余下的可以放入冰箱里,下次喝的时候再煮开一下。
先用这个方子消积食,待舌苔变得不厚腻后,证明食积已消。
接下来就是健脾了 ,坚持每天给孩子顺时针按摩腹部,这个可以改善肠胃虚弱,别小看这个小动作,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的肠胃越来越好。
没生病的时候坚持每天睡前给孩子按摩足底涌泉穴,对孩子的身体也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提高抵抗力,帮助消化。
脾胃虚弱的孩子,最好是不要吃水果和鲜奶等一切生冷的东西,哪怕是脾胃比较好的时候,也不要太得意,吃了之后伤脾了,过不久很容易又发生积食。坚持只吃当季的食品,素多荤少,七分饱!根据四食给孩子熬制不同的汤水。
温馨提示: 一定要先消积食,后补脾哦~
关于孩子积食这一块,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积食不仅影响孩子食欲,还会损伤脾胃。积食甚至能引起一系列的发烧、咳嗽、便秘、咽炎等,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 健康 。
俗话说“十孩九积”,积食的孩子很多,大部分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怎么调理成了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积食其实和脾胃有关,所以要注重标本兼治。
一、食疗法养好脾胃的关键是注重平时的“养”,那自然是以食疗为主。介绍几个针对积食的食疗法。
额外推荐一种助消食的“神物”: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用来煮水喝,3岁以下的宝宝3克就可以,3岁以上的宝宝6克,煮半小时左右,饭后给宝宝喝,听说这种方法见效比较快哦。
二、推拿法 除了食疗,还要结合推拿按摩,才能见效快。
1、捏脊
先让宝宝趴在床上,家长沿着宝宝的脊椎,用拇指、食指、中指开始捏其脊椎的两侧,要从尾椎骨处开始向上开始捏,并注意力度,捏三四次的时候,用手向上提拉一下皮肤,每天捏一组,一组四次即可。
2、补脾经
找准脾经的位置之后,用自己的拇指指腹从宝宝的拇指指尖推向指根的位置,推100次左右就可以。
3、摩腹
家长用右手的中间三指,顺时针按揉宝宝的腹部。这个可以作为日常的按摩,还能帮助宝宝消化。
4、按揉足三里
位于膝盖下缘三寸的位置(每个人四指并拢的距离),用双手拇指放于宝宝的双腿足三里的位置,力度由小极大,如果宝宝肠胃不好,这里就会疼痛,要以宝宝耐受住为准。按100次左右。
另外附上小儿积食症状的辨别方法:1、口腔:口臭、有白色厚重的舌苔;
2、身体反应:手心、腹部灼热,肚子鼓胀;
3、大便:干燥、酸臭味
其他:食欲下降、烦躁睡眠不安、抵抗力下降爱生病
小儿反复积食、咳嗽,该怎么调理?
我宝宝五岁,十月份以来,反复积食咳嗽三次,只要一咳起来就是支气管炎。这次又是积食发烧咳嗽。怎样调理?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吗?
答:多数孩子积食的确是宝宝脾胃功能虚弱引起的,因为脾胃功能虚弱,宝宝体质偏弱,就会引发宝宝发烧咳嗽以及支气管炎等症。
怎样调理?1.主调脾胃功能。
宝宝五岁,脾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一旦吃零食 过多 ,或者吃得过饱过多,宝宝脾胃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腹部胀、积食不消化、食欲不佳等等,常常这样,就会造成宝宝体质偏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发烧咳嗽以及支气管炎等症。建议父母先给孩子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去当地医院找儿科医生开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痰和积食没有了,咳嗽也会好。
2.平时饮食以 清淡为主。
如果宝宝表现为咳嗽的是黄痰,有痰鸣,口臭,且肚子胀,大便干结等。
由于一般积食引发的咳嗽病程较长,除了开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以外,还应该注意日常宝宝饮食。比如禁止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同时,冰的冷的凉气寒气的食物,会导致宝宝咳嗽日久不愈,也不要吃。
平时吃饭要定时定量,吃 七分饱,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同时,宝宝要 以清淡饮食为主,好消化,食物蒸煮,多吃新鲜的 水果蔬菜,以“不伤脾胃,不增加肠胃负担”为准则。
3. 少吃零食。
俗语说——零食好吃不管饱。宝宝忍不住想要吃,但是父母要控制让宝宝少吃零食才好,因为零食不仅口味重,含有不少添加剂,还会影响宝宝正餐的食欲,建议给宝宝减少食用零食的机会和量。
小儿积食多因内热引起,因为内热从而导致咳嗽,所以孩子咳嗽不要急着去打抗生素做雾化,抗生素药物只会让你的宝宝体质更差,打多了针到时你的孩子就只要一点小毛病就只能依赖针剂,治疗咳嗽我们先要解决孩子积食的问题,有道是吃出来的 健康 ,吃出来病,宝宝的 健康 是要靠宝妈精心呵护出来的,平时妈妈可以用:麦芽、山楂、灯芯草、鸡内金、淮山、薏米、芡实煮水给宝贝当茶和喝,此方有生津止渴,消除积食之功效,亦可用此方煲排骨汤,药食同补,用以预防发烧,感冒、咳嗽。这个在我家宝贝身上是得到充分验证了的。孩子一旦咳嗽感冒,要给孩子多补充瓜果蔬菜,多喝水,本着食疗 养生 之本,遵循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点滴的治疗原则。
看到了这个问题,开心爸爸想起了那句流传已久的俗话“要想小儿安, 三分饥和寒 ”。这句话就很形象的说出了,孩子平时吃饭该如何去喂和孩子该怎样穿衣服。给孩子吃得太多就容易造成积食,如果天气不好的话还容易引起咳嗽。 为什么积食会引起咳嗽 很多妈妈们对于这个就很是不解,咳嗽嘛很显然这是肺部的疾病,积食是胃的疾病,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有什么关系啊?其实不然,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肺是一个主呼吸的器官,如果肺部不能够及时的把体内的的浊气排出体外的话就会使得内脏失调,再加上积食的影响就会引起咳嗽。
一般来说,积食引起的咳嗽在孩子中发病率较高,而且病情还会反反复复,一会严重一会好转,给妈妈们的判断带来了困难。积食引起的咳嗽一般是在吃完饭或者是吃了凉东西以后引起的,半夜和凌晨的时候会比较明显。如果孩子的痰是黄色的,有口臭,大便干燥那就极有可能是积食引起的咳嗽。
积食引起的咳嗽怎么护理首先就是解决积食的问题 ,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东西,不要吃油腻等难消化的东西。要给孩子多喝水,实在不行的话吃一些山楂片,健胃消食片也是可以的。
其次就是零食和冰凉的东西就不要吃了 。零食一般都是高油高糖,吃了又容易发胖又不容易消化。过凉的东西更别说了,好好的时候吃了凉的东西都容易咳嗽,本来就咳嗽的时候再吃凉的更是雪上加霜了。
最后就是帮助孩子安排一日三餐的情况,不要吃得太多,每次吃的差不多饱就行了。 而且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的,这样都不好。另外,多让孩子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米食、面食的摄入,至于像肉、巧克力、牛奶、蛋糕等就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了,这些食物比较难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
谢谢相邀!中医认为小孩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说的就是此类情况!是不是积食?有没有积食?我没看到所以具体也不清楚,十月份到现在发生三次支气管炎说明体质是相当的差,我大儿子跟你这个情况差不多,甚至可能还更糟糕一些,半岁时发作一次后,几乎每个月都要发作2--3次,每次都是带的去输液,2岁半后来到我身边,不懂事的老婆刚开始也是也是坚持主张给他输液,不知道乡下是用了激素还是什么原因,用了很好的药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我试着哄他吃中药,两天解决问题,以后一年都难得发生一次,并且从生活饮食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昨天我接诊一个1岁11个月的小孩,阵发性咳嗽伴呕吐,眼泪汪汪、鼻涕长流,我用中药贴敷两侧肺腧穴、大椎穴,并艾灸两处,口服中药,今天早上反馈偶然有一两声咳嗽,鼻涕眼泪少了很多!建议做家长的一定要做到两点:
1吃的少;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牛奶、鱼、肉、各种乱七八糟的零食水果,有很多家长误认为要多吃点、多补点身体才能好,其实他的脾胃功能就那么差,补的多吃的多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以主食为主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零食,水果都要分着给他吃,每天吃一个鸡蛋或者少许肉就够啦,也不要区分什么热性凉性,能少吃点零食水果就少吃,不吃也可以,我的大儿子就是这样体质才好起来的!
2穿的少;有些家长会误认为是穿的少受凉感冒啦!于是身上裹了一层又一层,我见过最多穿的最多的厚薄达9件之多,穿的过多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不是引起包裹综合征发热就是引起大量出汗反而导致咳嗽感冒支气管炎。
一旦发生了食积除了注意饮食情况,我们可以在家里给他做做艾灸,熏神阙、中脘、足三里,如果有咳嗽支气管炎可以加熏双侧肺腧穴、大椎穴……
学过一点中医和完全没学过中医的娘亲们多少是有一些区别的。
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没学过中医的娘亲家里的孩子都是“忽然生病的”。
似乎所有的“病”和“不正常”都是从天而降的意外。
这个从天而降的背后,是对身体变化的因果关系的一种茫然。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事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那么身体由 健康 到亚 健康 ,也一定经历着一种规律和递进式的变化。除了意外,大多身体的病症绝不是忽然而来的。
如果沙漏中的沙子代表病邪的积累程度:
也就是说:当我们明白致病的过程,我们就完全有机可以翻转这个过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这就需要请出一个伟大的工具——
当当当当,反馈式喂养大法
详解此大法之前需要先脑补一些专业知识,我们尽量用人话解释清楚。
先来说统领气血的脾胃:
从职称上来看我们知道,主要的工作职责是消化食物。然而除了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更重要的还有将食物转化为能量,也就是气血,津液,输送到身体其他各个器官的功能。
当病邪来了,或者身体出现了某种不平衡时,脾胃要负责输送能量去到合适的器官,让其在病灶部位解决问题。
例如:当人体发生风寒感冒时,脾胃就会调动气血去到体表,产生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等情况来帮助身体将体内的风寒邪气排出体外,以此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康复。
由此我们明白,尤其是熊孩子们的身体问题,大多都来自于脾胃功能的不给力。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伺候好脾胃,身体就可以相对的 健康 。
那么,伺候好脾胃就需要了解它们的喜好。虽然每个人的脾胃有不同的脾气和容忍度,但总的来说,脾胃不太待见的东西相对来说是这样的:
吃的部分:
油腻的:炸鸡,红烧肉,猪蹄,烤鸭
甜腻粘腻的:蛋糕,巧克力
生冷的:水果类,尤其是高糖分的水果,冰淇淋,饮料,冰啤酒等等
过多寒凉的:如西瓜,香蕉,甜瓜,猕猴桃,梨,柿子
海鲜类,螃蟹,虾,螺丝
重口味的:水煮鱼,麻辣香锅等
人工制品:饼干,薯片,膨化食品
还有就是:吃撑或者太饿。
并且:如果感染了风寒或其他病邪时脾胃的挑剔程度会直线上升。
那么脾胃比较喜欢的什么?
尤其在亚 健康 ,或疾病的时候,脾胃更需要:温热的,软的,干燥的,相对简单的,马上就能转化的为能量的食物。
其他部分:
1 . 脾胃需要充足的睡眠 ,不太待见晚睡,晚睡会让脾胃的活力下降,而且会产生不必要的湿。
2. 脾胃需要放松的心情 :不太待见纠结,思虑过多,郁闷,这些都会让脾胃的活力下降。
3 .脾胃需要大自然的补给 :不太待见长久不见天日,过于嘈杂的生活环境,或不晒太阳,不接触泥土和花草树木。
4. 脾胃需要适当的运动 :不太待见长时间的葛优躺,长时间坐推车,长时间被抱等等。
5. 脾胃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 :不太待见大冬天露胳膊露腿,刮大风不加衣服,睡觉吹空调不盖被子。不喜欢湿气重的环境和食物,也不是太喜欢洗澡游泳。
好,现在我们开始可以尝试执行反馈式喂养。
第一步我们可以画一张表,等到熟练了以后,我们可以把这张表画在脑子里。
举个例子:
1月1日
大便:臭很硬,很黑。
其他:喉咙有痰,屁眼比较红,尿少。
睡眠:较难入睡,晚上翻滚多。
饮食:吃了鸡肉汉堡,薯条,米饭。
舌苔:略白厚。
情绪:尚可,在公园跑了一会。
不正常的部分有:
1.大便酸臭,而且很硬,(代表消化不良,脾胃消化这些食物比较费劲)。
2.睡眠比较难入睡,晚上睡觉翻滚多(胃不和而卧不安)。
3.屁眼红:吃的东西超过当下身体的能力产生的湿热。
4.舌苔白厚:由于身体内垃圾过多就会在在舌苔上有所显示。
5.喉咙有痰:由于食物没有代谢产生了废水。
6.尿少:如果吃多了容易损耗津液,尿会变黄变少。
7.手心热:与屁眼红的道理一样,身体里的垃圾变多后发酵发热,手心热肚子热脚心热比较常见。
那接下来我们需要如何做呢?
虽然喉咙有痰但还没有开始咳嗽,虽然大便黑臭也没有明显的便秘和发烧。吃药不合适,那么就是让孩子自己调整。
需要做的就是暂时的减食。引导一些运动。当然也可以喝一点陈皮水。早一点睡觉。
接下来一两天吃的简单一点,比如细面条,稀饭,萝卜,白菜之类的。等到大便睡觉好了,再恢复平日的饮食。下次我们就会知道,外出就餐,尽量避免吃炸鸡汉堡类似的食物,也或者可以稍微少量的尝试。
那如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
依照这个情况,积食的症状逐渐明显。如果还是继续吃的比较荤,或者吃比较多的零食,则可能身体就要开始进行正邪斗争,根据不同体质的孩子,和季节的不同,可能会出现的病症也不同,比如积食咳嗽,积食发烧,如果稍微吹到一点风也可能积食感冒,还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扁桃体发炎,也有的小朋友嗓子会哑,还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拉肚子。无论病症是什么,主因都是积食。
有些症状我也不确定是不是吃多了引起的?
妈妈对于一些症状比较迷茫,那么,既然我们前面提到说脾胃功能掌控着身体的免疫能力。则即便不知道孩子是否是因为吃多了引发的症状,比如受寒了,或者长了口腔溃疡,或者晚上磨牙,即便我们不明白为何如此,但我们都可以通过 减轻食物负担+引导运动+早睡+多陪伴 ,来帮助孩子调整恢复。
如果每天都只喝稀饭还没有解决问题怎么办?
除了吃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调整?
此外的一点点提醒 :还可以尝试观察一下爸爸妈妈和家庭的状态。爸爸妈妈的身心是不是通畅?情绪是不是放松的?还是比较有压力的?家里的氛围是比较融洽的还是沉闷的?有没有在户外散步的时间?每周会不会去爬山或者去公园?这些观察也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对“身心相互影响”这个话题的思考。
小儿积食多为脾胃虚弱为病之根本,发热发烧为标。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每个人在娘胎时先生肾,后生脾胃,当一个生命的降生后就得靠自已的脾胃容纳和吸收营养,滋养维持生命的延迟生长,小儿的脾胃多娇嫩,有形而末充实,故而不能给于暴饮暴食,在防护上要以少食多餐,忌饮食上过于油腻,芳香干燥之食品,故而有“若要小儿康,三分饥与寒”的民间之说。治疗上多以消食健胃之品为主,可用神曲,山楂,麦芽,枳实,厚朴等中草药调理治疗。
中医的观点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很重要,当一个人的脾胃虚弱了,则正气也虚弱,抵抗力就下降,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也是五脏相通外界的唯一脏器,正气虚弱后肺的抵御能力也低下,就有咳嗽发烧,所以治疗上是以健脾胃为主,佐以止咳化痰药为辅,从而才能标本兼治。
宝宝年龄小,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消化功能不全、消化能力较弱,再加上没有做到合理喂养,就会使宝宝产生消化不良容易积食
孩子积食:平时给宝宝少量多餐,多吃水果蔬菜,肉食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安排中餐吃,早餐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忌口
给宝宝顺时针揉肚子,小儿健胃口服液
可给宝宝试试苹果山楂汤,做法
简单,做法步骤:【1】苹果洗净,山楂洗净去
核,分别切成小块
【2】锅中烧水,放入山楂,煮至软烂,再放入苹果,继续煮15分钟至汤稍微浓稠即可孩子积食每天喝2次可缓解积食,助消化山楂只消不补孩子小少量多次进餐,晚餐建议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孩子积食时间过长可引起发烧等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帮助
三分寒,七分暖,三分饥,七分暖 这样孩子就少生病, 现在孩子冻不着,饿不着,一般都是吃出来和热出来的病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家里阳台种一物,解毒、驱寒、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