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就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你也许认为散步是如此简单的运动,身体不会有太多变化。然而,据美国《预防》杂志网站报道,当你开始迈开腿,散步一小时的时间内,身体便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变化。把握住这饭后散步里的健康门道,让你真正走出长寿。
许多人不适合饭后散步“饭后百步走”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
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并且“饭后”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
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道理,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
根据脑生理科学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说吸收了。
这时匆忙起身而走,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缓慢的进行散步。
?失眠者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
?高血压患者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轻微认知障碍的人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倒退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有胃肠病的人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注意进行锻炼,减轻体重。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
肥胖者要走远点,长距离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步行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也是最简单的健身方式,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让你走的更健康!
走路这一个小时里,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变化?第1~5分钟关节释放润滑液首先迈出的几步会引发细胞释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学物质,从而为散步提供能量。此时,心率达到每分钟70~100次,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预热。关节的僵硬度开始减弱,并释放出润滑液让你更容易移动身体。
在这5分钟里,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是坐着等静止状态下的5倍。同时,为支持运动,身体开始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存储中获得更多燃料。
第6~10分钟血管得到扩张心跳增加到每分钟约140次。随着步速的加快,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6千卡。
血压会轻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来抵消这一潜在危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肌肉。
第11~20分钟激素分泌量上升体温不断上升,靠近皮肤的血管扩张以释放热量,你会开始出汗。伴随着轻快的步伐,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了7千卡,此时的呼吸可能会变得稍微有些艰难。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以便为肌肉输送能量。
第21~45分钟更多脂肪燃烧此时,你会感觉精力充沛,随着身体张力的释放,大脑会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你会开始放松。由于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下降,这对体重过沉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
第46~60分钟肌肉开始疲劳散步快1个小时,你的肌肉可能会感觉疲劳,因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存储量减少了。当你冷静下来时,心率和呼吸都会放缓,尽管之后燃烧的热量有所减少,但依然多于锻炼前,这种较高的热量状态将保持1个小时。
每周3次,每次走路一小时预防老年痴呆刊登于《神经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锻炼能改善大脑和神经,只要每周进行3次时间达到一小时的散步,就能“走”掉痴呆症,甚至那些已经老年痴呆的患者,也能逆转。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针对74岁以上年龄长者研究发现,只要每周坚持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锻炼,不仅可以预防未来出现认知障碍问题,而且已经发生的症状也能得到改善。
不仅散步可以,其他运动也有类似效果。坚持这种锻炼模式的志愿者,认知得分提高了1.7分。
饭后10分钟走低高血糖《糖尿病学》期刊的另一篇论文则建议人们,每一餐饭后散步10分钟,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降低血糖,保持健康。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早午晚餐后都散步10分钟,效果比一次过散步30分钟更好。受测者散步后,血糖指数立即下降了22%,这比一天只散步一次的效果好12%。
这样的好处不仅限于糖尿病患者,该期刊的文章指出,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联合调查发现:
如果健康人每周有5天能散步30分钟,那么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6%,而且锻炼得越多,效果越大,如果一天锻炼一小时,则风险降低多达40%。
散步也是可以防治病痛的,只要我们注意步行的时间与方式,时间不同,功效也不同。
值得告诉身边的好友,注意技巧才能走出健康、走出长寿!
饭后百步走,能活99。可能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毕竟我们吃饱之后通常就相当是小小的当做是一个散步。散步的话。有助于我们的肠胃肠道的消化,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臀部疼,刚开始走路疼,走路一段时间,不疼了,这个表现一般不考虑梨状肌综合征,应该考虑臀中肌综合征,为什么这么说?我一步步分析一下,这个分析逻辑不麻烦!
梨状肌综合征
为什么说走路这个症状不符合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梨状肌综合征表现的不是走路痛苦,是久坐,或者坐硬东西会疼痛,走路往往不表现出臀部痛,疼痛位置也是在臀部后侧,你看一下自己是否符合?少数梨状肌痛的人走路受限是坐骨神经痛,迈不开步子!
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是走路时候,我们骨盆的稳定肌,可以试一下,走路的时候把手放在臀中肌它会收缩,这就是刚开始走路启动的时候臀中肌会痛的原因,活动一会相当于肌肉适应一个阶段,疼痛就会消失,不过痛的重的人,走远了痛还是会再次出现,体现在臀部外侧痛!
不是椎间盘突出
很多时候,臀部疼痛也不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不过一般这个问题,多数不是走一会痛的轻,是刚开始走痛的轻,越走会越重,这是不符合的,因此,从这个方向基本上可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性,尤其是仅有臀部疼痛,先考虑臀肌劳损!
处理方式
对于走路会出现臀部疼痛,可以试着在疼痛区域做一下触诊,看看有没有臀中肌压痛点,如果有的话,可以试着以疼痛感觉舒服的力度按摩,每天一个痛点按摩5分钟,坚持一周疼痛就会好转,痛点消除的时候,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的?( 'ω' )?,记得早处理,避免诱发腿上神经痛!
梨状肌综合症这个病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我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一开始也只是在书本上对它有所了解。工作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给予他们一定的治疗和建议。后来因为自己健身跑步患有此病后,才对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题目中的情况是不是梨状肌综合症呢?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
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是臀部一个非常小的肌肉,但是它的位置非常特殊,人体最大的神经,坐骨神经从它身边经过。这就给它的发病提供了条件。
梨状肌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下半身的运动,外旋大腿,稳定骨盆和髋关节。
由于外力或者是反复劳损等因素,引起梨状肌充血、水肿、黏连以及挛缩,出现臀部疼痛症状,后期就会刺激坐骨神经引起下肢症状。
它的主要症状:1.臀部酸痛感或者疼痛不适,腿内收或者冷刺激会加重。2.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者是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加重,需要休息后才能缓解。3.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并且可以摸到比较硬的条索状物。4.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
题目中所说的症状,符合梨状肌早期的表现。一开始活动时疼痛,活动一会后就减轻。这时主要是梨状肌自身肌肉的劳损问题,还没有影响到坐骨神经。
对于它的治疗
1.休息,不要做引起它疼痛的动作。比如爬山、上下楼梯或者跑步。2.口服肌肉松弛剂,比如复方氯唑沙宗或者乙哌立松。3.梨状肌针灸治疗。4.推拿按摩,因为梨状肌位置比较深,一定要找专业人士。也可以自己在家用按摩球。5.局部封闭治疗,因为梨状肌紧挨着坐骨神经,所以一定要小心。6.手术松解或者切断。能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下肢活动有影响。
这个病很是折磨人,并且容易复发。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1.避免长时间久坐,要定时起身活动。2.锻炼身体之前一定要热身,之后一定要拉伸。3.锻炼量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4.平时注意臀部的保温。5.加强离撞机的锻炼,比如后摆腿、拉伸训练、五点式练功以及按摩球。
除此之外还有臀中肌综合征,也会引起臀部疼痛,夜间或者晨起加重,活动一会减轻。并且在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按压时可向四周扩散。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于臀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梨状肌综合征。而且在刚开始走路时出现痛,走一段时间疼痛消失,这种情况考虑为梨状肌综合征的概率很低。首先我们要知道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梨状肌综合征常见的表现为局部疼痛、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多数为臀部疼痛,放射至大腿伸直到足踝。起源于是由于长期的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的梨状肌紧张压迫坐骨神经出现的疼痛、麻木和无力等症状。而且梨状肌的功能是使髋部外展外旋,在走路时也是参与发力的,正常来说在走路时也会适当的出现症状,所以根据您的情况考虑为梨状肌综合征的概率比较低。
那么还有什么问题会导致臀部疼痛呢?刚开始走的时候痛走一段时间不痛,考虑为走路过程中使得臀部的肌肉得到了使得的收缩和伸展,所以疼痛消失。而当臀肌过度紧张时就会引起臀部的疼痛,而且这种情况下,一般臀部的外形会适当变得“扁平”,不像正常那样圆润,伴随着按压时会出现疼痛的症状。
对于这个症状处理中有很多地方与处理梨状肌综合征很相似,首先放松臀部肌群,选择筋膜放松和拉伸两种方法共同进行最好,这样既可以放松到筋膜又可以增加肌肉的延展性,然后再进行臀部的训练,主要以臀大肌、臀中肌、臀深六小肌三个部分为重点选择合适的动作,对臀部肌群进行全面的改善,这样也会适当的改善您臀部的疼痛。
有可能是躺久了椎间盘充水了,走一走水分离开椎间盘自然椎间盘后侧压力没那么大,然后压迫神经少了,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从解剖来论述这个问题,并写了具体解决方案,有兴趣可以看看。
能够引起臀部疼痛的原因有多种,比如腰方肌损伤,臀大肌损伤,臀中肌损伤,臀小肌和梨状肌损伤。
但是,你这种情况是刚开始走路疼,走一段时间就不疼了。这说明走路时能够缓解臀部的疼痛,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臀大肌损伤。其余的几个部位损伤都是越走越疼,甚至是不能走路,梨状肌损伤更是这样。所以说你这种情况不可能是梨状肌综合征,可能是臀大肌损伤造成的。
臀大肌起于骶骨外侧缘,止于股骨大转子下面的臀肌粗隆。臀大肌的功能是伸展髋关节,保持身体直立。在我们爬楼梯和跑步、跳跃时,臀大肌会提供足够的力量,伸展我们的髋关节。在散步时,臀大肌的活动是最小的。
长期的久坐和缺乏锻炼会使臀大肌内出现触发点,而导致肌肉僵硬和挛缩。久坐还会使臀大肌血液循环不良,这也是产生触发点的重要因素。当刚刚开始走路时,臀大肌还处于僵硬挛缩状态,所以引发了臀部疼痛。走了一段时间以后,臀大肌得到放松,血液循环改善了,疼痛自然就减轻或者消失了。
这种情况可以自己在臀大肌上面及其骶骨外侧缘的附着点的位置检查一下,找到痛点(也就是触发点),进行自我按摩试试。如果按摩完以后,症状马上改善了,就说明诊断是正确的,坚持按摩就会消除以上症状。 具体按摩方法可以参照我的腰腿痛专栏。
我会在每周二四六晚上八点,在直播间和朋友们交流疼痛方面的问题,欢迎朋友们准时走进我的直播间聊天交流!
由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压迫与梨状肌损伤都会引起腰骶部软组织疼痛不适,临床上往往容易混淆,但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传导阻滞,会出现抬腿受限,而梨状肌损伤虽然刚刚抬起时有一定牵扯感,但抬到90度后反而会明显改善,另外,通过体征检查及触诊,也可以发现梨状肌有明显的粘连或条索状,已及在某些体态时,梨状肌有明显的压痛点。从目前的症状表现来看,的确有梨状肌损伤的可能,但同时也要注意,梨状肌损伤的疼痛范围多在臀部到腘肌,所以小腿及脚背处的症状,更多还是考虑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也就是椎间盘突出合并有梨状肌损伤。这类情况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去骨伤科或者康复科就诊咨询吧。
你可以尝试一经络整脊。和颈膜疏通疗法,45岁以下有完全康复的机会,直有百分之五的康复不了,
如果之前没有受到什么创伤的话,考虑是腰椎问题,建议做一次全面检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4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