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
粟、豆 、麻、麦、稻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 谷 史 话
万国鼎
一、五谷是什么
“谷”是“谷”的简体字,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亲爱的读者,你分得清五谷吗?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较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作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禾就是稷。这六种作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相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五谷杂粮,是我们从出生就赖以维持生存的食物;是中国几千年以来,老百姓一直奉为圣品的“五谷为养”、“五谷为厚”、“五谷丰登”;是现代人的餐桌上的时尚回归。
由五谷杂粮为原料,派生而来的食物,成为具有真醇品质的食物。例如多种杂粮熬制的八宝粥、各种谷物合制的五谷饭,以及调料中的酿造醋、酱油和饮品中的名酒五粮液等等,都是以用五谷杂粮作为酿制原料,是附合美食要求的饮食。
酿制醋:首选标有“酿造”的醋和酱油。
食用醋和酱有酿造和配制两种之分。酿造产品是由大豆、小麦、高梁、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马铃薯等食物为原材料,具有真醇香味的品质,是餐桌上的上选佐料。而配制食醋是指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冰乙酸、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俗称"化学酱油"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指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品。
粮食类——
五谷饭:选五种杂粮合制为饭。如:大米、小米、高粱米、大麦、红豆,各 200克,组成五谷饭。
八宝粥:用不同杂粮搭配熬制,可根据不同季节,个人口味配以应季杂粮、坚果、水果等。不同食谱的八宝粥,营养成份不尽相同。
玉米:玉米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含镁、硒丰富,具有综合性的保健作用。近年来发现玉米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这种成分有抗老防衰、延缓衰老的作用。
玉米除直接食用外,可与配以其它杂粮加工成玉米糕、玉米饼、玉米馒头、玉米碴粥……
荞麦:与众不同的是,荞麦含有"芦丁",这种成分可降低人体血中胆固醇,并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尔人。不但大量吃荞麦面,也吃荞麦的嫩茎和叶,而当地居民很少患高血压病。
燕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燕麦里含有亚油酸,每50克燕麦中所含亚油酸相当于10粒"脉通"的含量,所以燕麦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据报道,美国的一项相关研究证实,每天吃60克燕麦,可使胆固醇平均降低3%。英国的研究成果认为,每天早上喝一碗燕麦粥,可将心脏病死亡率降低6%,燕麦所含的多种酶类有较强的活力,能够帮助延缓细胞的衰老。
小米:又名“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粟米所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其营养价值高,单位热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高于小麦粉及稻米,还含钙、铁、磷、胡萝卜素,所含纤维素8.6%仅低于燕麦接近糙米。
豆类——
黄豆: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还有卵磷脂、胆碱及多种维生素。与其它食品比较,只蛋白质一项黄豆比瘦肉多1倍,比鸡蛋多2倍,比牛乳多1倍。
黄豆味甘平,可以"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脏结积内寒"等,是食疗佳品。
据研究,黄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缓人体衰老;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保持血管软化;黄豆中的抑胰每,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黄豆中磷含量可观,对大脑神经非常有益,神经衰弱及体质虚弱者,常食有益;黄豆中富含的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大有补益。
绿豆
绿豆含丰富的维生素A、B、C,它有退燥热, 降血压的作用,同时对疲劳、肿胀、小便不畅有很好的功效。
绿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说浑身是宝。像绿豆粉可以治疗疮肿烫伤;绿豆皮可以明目;绿豆芽还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绿豆汤,不仅能增加营养,还对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肠胃炎、咽喉炎及视力减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绿豆属寒性,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低血压和女性生理其间不吃为宜。
另外,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的功效。
红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
如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疗腹泻。另外,红豆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配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红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汤,可治疗肠痛等。
蚕豆
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不过蚕豆性滞腻,胃气弱者吃多了易胀气,不宜多吃。
另外蚕豆含有致敏物质,过敏体质的人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银屏性溶血等中毒症状,就是俗称的"蚕豆病"。这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类所致,是一种遗传缺陷。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碗豆
碗豆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烟酸等成份。
碗豆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下气通淋,止泻的功效。
黑豆
黑豆营养丰富,有豆中之王,营养之花之俗称。古代养生家视作辟谷仙方: "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
黑豆有补脾肾,益阴活血,安神明目,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并可防止皮肤产生黑斑,能使皮肤变得细嫩有光泽。
根茎类——
红薯:中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结合,有助于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白薯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在肠内能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预防便秘,减少肠癌的发生。白薯属碱性食物,能中和酸性食物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防止血液、体液酸化。白薯还能减少皮下脂肪,避免肥胖和预防胶原病的发生。
洋葱:在食物的营养成份表中,洋葱的营养素含量并不算高,它之所以有保健效果,是因为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和大蒜一样,洋葱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所以洋葱和大蒜一样气味很重),与硒等抗氧化物质,因此它也被认为能够杀菌,而且有利於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脂及促进肠胃蠕动。
红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质,对美容与健康大有助益。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c、d、e、k、叶酸、钙质及食物纤维等,几乎可以比美综合维他命药丸。
土豆: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土豆还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这是一般粮食所不可比的。土豆还是富含钾、锌、铁的食物。所含的钾可预防脑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10倍,维生素B1、B2、铁和磷含量也比苹果高得多。从营养角度看,它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苹果的3.5倍。土豆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为主食,每日坚持有一餐只吃土豆,对减去多余脂肪会很有效。每周平均吃上五至六个土豆,患中风的危险性可减少40%,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土豆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作用,有解痛或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常食土豆已成为防治胃癌的辅助疗法。
南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南瓜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胡萝卜素2.4mg%维生素B1 0.05mg%,维生素B2 0.06mg%,维生素C 5mg%;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磷。这些物质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最近还发现南瓜中还有一种“钴”的成分,食用后有补血作用。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硅等微量元素。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使大便通畅,肌肤丰美,尤其对女性,有美容作用。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五谷: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米 小米所含营养成分与大米相比,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含量比大米高,还有丰富的尼克酸和胡萝卜素,对产妇及小儿适宜。性味甘、咸凉,有补虚损、健脾肾,清虚热,除湿利尿之功,能益脾和胃,可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反胃呕吐等症;有滋阴液、养肾气作用,可治消渴口干、腰膝酸软等症,并可除湿热、止泄痢、利小便、治身体烦热、小便不利或泻痢等症,外用还可治赤丹及烫、火灼伤等。糯米 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性味甘温,能暖补脾胃,益肺养气。有补中益气之功,治自汗盗汗、泄泻等症,能益肺、暖胃、温脾,可治烦渴、尿多等症,能解毒发疮,治痘疹痈疖诸疮。本品性粘滞,难以消化,脾胃虚者不宜多食,病人宜煮粥或调糊食用。玉米 含淀粉、脂肪,维生素B1、B1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虽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缺少一些必要的氨基酸,故不宜单独长期服用;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有利于降胆固醇;性味甘平,能调中开胃,降浊利水;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尿路结石、胆囊结石等。小麦 淀粉和脂肪的含量与大米相近,蛋白质、钙含量远高于大米,还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索E,尤以维生素E的含量最为丰富,含有胆碱、卵磷脂、精氨酸等,可增强记忆;还含钙、磷、铁及帮助消化的酶;甘、咸,凉,能补虚损,健脾胃,清虚热,利尿养肾。凡脾胃虚泄及老年淋涩皆能服用。有养心退热之功效,使津液不为火扰,可用于治疗心烦不宁,失眠,脏燥。荞麦 含有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尼克酸等;性味甘、凉,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的功效。可用于大便秘结,湿热腹泻等。外用还可以治疗烫火伤。另,因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磷、铁、镁,对于维持人体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高粱 蛋白质、脂肪、腾食纤维等含量均较大米为高。性味甘、涩,温,能健脾和胃,消积止泄。常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大便稀搪。红薯 红薯除富含淀粉和可溶性糖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其它都比大米和白面高,发热量也超过许多粮食作物。此外, 红薯还是一种生理碱性食品,人体摄入后,能中和肉、蛋、米和面等所产生的酸性物质,故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性味甘平、无毒、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去宿淤脏毒。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具有防癌保健作用,被誉为"抗癌之王"。还发现红薯含有丰富的粘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 粮食类——五谷饭:选五种杂粮合制为饭。如:大米、小米、高粱米、大麦、红豆,各 200克,组成五谷饭。八宝粥:用不同杂粮搭配熬制,可根据不同季节,个人口味配以应季杂粮、坚果、水果等。不同食谱的八宝粥,营养成份不尽相同。玉米:玉米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含镁、硒丰富,具有综合性的保健作用。近年来发现玉米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这种成分有抗老防衰、延缓衰老的作用。玉米除直接食用外,可与配以其它杂粮加工成玉米糕、玉米饼、玉米馒头、玉米碴粥……荞麦:与众不同的是,荞麦含有"芦丁",这种成分可降低人体血中胆固醇,并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尔人。不但大量吃荞麦面,也吃荞麦的嫩茎和叶,而当地居民很少患高血压病。燕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燕麦里含有亚油酸,每50克燕麦中所含亚油酸相当于10粒"脉通"的含量,所以燕麦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据报道,美国的一项相关研究证实,每天吃60克燕麦,可使胆固醇平均降低3%。英国的研究成果认为,每天早上喝一碗燕麦粥,可将心脏病死亡率降低6%,燕麦所含的多种酶类有较强的活力,能够帮助延缓细胞的衰老。小米:又名“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粟米所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其营养价值高,单位热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高于小麦粉及稻米,还含钙、铁、磷、胡萝卜素,所含纤维素8.6%仅低于燕麦接近糙米。豆类——黄豆: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还有卵磷脂、胆碱及多种维生素。与其它食品比较,只蛋白质一项黄豆比瘦肉多1倍,比鸡蛋多2倍,比牛乳多1倍。黄豆味甘平,可以"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脏结积内寒"等,是食疗佳品。据研究,黄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缓人体衰老;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保持血管软化;黄豆中的抑胰每,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黄豆中磷含量可观,对大脑神经非常有益,神经衰弱及体质虚弱者,常食有益;黄豆中富含的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大有补益。绿豆 绿豆含丰富的维生素A、B、C,它有退燥热, 降血压的作用,同时对疲劳、肿胀、小便不畅有很好的功效。绿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说浑身是宝。像绿豆粉可以治疗疮肿烫伤;绿豆皮可以明目;绿豆芽还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绿豆汤,不仅能增加营养,还对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肠胃炎、咽喉炎及视力减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由于绿豆属寒性,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低血压和女性生理其间不吃为宜。另外,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的功效。红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如将红豆和鲤鱼煮汤食用,对水肿、脚气、小便困难等起食疗作用,还能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补体虚;红豆与冬瓜同煮后的汤汁是全身水肿的食疗佳品;红豆与扁豆、薏仁同煮,可治疗腹泻。另外,红豆还可与中药同用,如红豆配连翘和当归煎汤,可治疗肝脓肿;红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汤,可治疗肠痛等。蚕豆 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不过蚕豆性滞腻,胃气弱者吃多了易胀气,不宜多吃。另外蚕豆含有致敏物质,过敏体质的人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银屏性溶血等中毒症状,就是俗称的"蚕豆病"。这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类所致,是一种遗传缺陷。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碗豆 碗豆含蛋白质、脂肪、糖、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烟酸等成份。碗豆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下气通淋,止泻的功效。黑豆 黑豆营养丰富,有豆中之王,营养之花之俗称。古代养生家视作辟谷仙方: "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黑豆有补脾肾,益阴活血,安神明目,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并可防止皮肤产生黑斑,能使皮肤变得细嫩有光泽。根茎类——红薯:中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结合,有助于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白薯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在肠内能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预防便秘,减少肠癌的发生。白薯属碱性食物,能中和酸性食物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防止血液、体液酸化。白薯还能减少皮下脂肪,避免肥胖和预防胶原病的发生。洋葱:在食物的营养成份表中,洋葱的营养素含量并不算高,它之所以有保健效果,是因为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和大蒜一样,洋葱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所以洋葱和大蒜一样气味很重),与硒等抗氧化物质,因此它也被认为能够杀菌,而且有利於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脂及促进肠胃蠕动。红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质,对美容与健康大有助益。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c、d、e、k、叶酸、钙质及食物纤维等,几乎可以比美综合维他命药丸。土豆: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土豆还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这是一般粮食所不可比的。土豆还是富含钾、锌、铁的食物。所含的钾可预防脑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10倍,维生素B1、B2、铁和磷含量也比苹果高得多。从营养角度看,它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苹果的3.5倍。土豆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为主食,每日坚持有一餐只吃土豆,对减去多余脂肪会很有效。每周平均吃上五至六个土豆,患中风的危险性可减少40%,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土豆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作用,有解痛或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常食土豆已成为防治胃癌的辅助疗法。南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南瓜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胡萝卜素2.4mg%维生素B1 0.05mg%,维生素B2 0.06mg%,维生素C 5mg%;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铁和磷。这些物质对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最近还发现南瓜中还有一种“钴”的成分,食用后有补血作用。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硅等微量元素。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使大便通畅,肌肤丰美,尤其对女性,有美容作用。五谷杂粮对其他疾病的调理作用大米 又名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春秋季节气候干燥,早晚给宝贝喝点大米粥,可以让宝贝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小米 又名粟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病后体虚的宝贝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起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腹泻反复不愈的宝贝更适合长期煮食小米粥,对恢复肠道消化功能很有帮助。小麦 小麦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功效,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宝贝便秘有防治作用。玉米 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多吃玉米不仅可提高宝贝的胃肠功能,还有助于智力发育。高粱 高粱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时取高粱适量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即可增加消化能力。但高粱性温,含有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宝贝便秘时不宜食用。五谷杂粮也有“药性”◆ 小麦含有钙、磷、铁及帮助消化的淀粉酶、麦芽糖酶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是保护人体血液、心脏、神经等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品,另外常吃小麦还可以增强记忆、养心安神。◆ 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湿、安神等功效。◆ 玉米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排除大肠癌的因子,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玉米还能吸收人体的一部分葡萄糖,对糖尿病有缓解作用。◆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功用,可辅助治疗疳积泻痢、腹胀瘦弱、妊娠中毒、疮痛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消渴的功效。中医用豇豆作为肾病的食疗品,能补五脏、益气和中、调养经脉。◆ 大麦其性滑腻,故常与粳米同食,也可磨粉制糕作面食用;还可煮茶饮服,亦可酿造啤酒,大麦淀粉含量略低于大米、小麦,而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等物质远高于大米,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大麦芽性甘温胃,消食、下气、回乳。
面食大家并不陌生,甚至北方地区将面食作为主食。而据资料记载,人类利用酵母发面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那么吃发酵后的面食物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吃发酵后的面食物的好处,欢迎阅读!
营养更丰富
面粉的发酵需要酵母的参与,酵母属于一种可以食用并营养丰富的微生物,甚至营养学上将它称之为取之不尽的营养源。其中富含了多种的维生素、矿物质、酶等,提高了面食中的营养成分。甚至有数据显示发酵后面食中的营养,是面条的3-4倍。同时,经过发酵,蛋白质含量也在增多。
补充蛋白质
除了大豆之外,小麦、大米中的蛋白质远远低于猪肉、牛肉等肉类。但是酵母中富含蛋白质,有网络数据显示,100克酵母所含蛋白质与500克大米、200克大豆以及250克猪相同。所以,发酵后的面食也富含蛋白质,并且还弥补精细食物的不足。
弥补精米细面的不足
精米白面口感固然好,但是最容易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B的缺乏会引起溃疡、消化不良、脚气、唇炎、失眠以及神经衰弱等。而酵母的主要成分便是维生素B族,可以改善长期食用精米白面引起的营养不良、胃肠道异常、食欲不振、皮肤粗糙等问题。同时,食用发酵面食还从另一方面助消化。
面食发酵后易消化
淀粉在添加酵母发酵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也让面食的内部结构呈现蜂窝状,食用这样的食物更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适合胃肠道功能弱的儿童、老人、大病初愈以及长期有胃病的人群食用。
日常生活中除了酵母可以制作发酵食品外,还有利用乳酸菌、醋酸杆菌所制作出来的发酵食品。
豆豉:采用黑豆、黄豆为原料发酵而成,豆类发酵成为豆豉之外,功效却发生了大变化。中医里豆豉有和胃、除烦、去寒热的`作用。常作为一味中药来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怕冷、打喷嚏以及腹痛。感冒时候吃豆豉粥最佳。
醋:原料可以是多种谷物,经过发酵后,富含钾、锌、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物质,可开胃助消化。
奶制品:以牛奶为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而成,有酸奶、奶酪等。牛奶发酵后营养更丰富,产生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同时蛋白质更容易吸收,并且有开胃防腹胀的作用。
除此之外,常见的酸菜、酱、泡菜等也属于发酵食品。但是因为食物经过发酵后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会大幅下降,所以,在食用的同时要多食用新鲜蔬果。
生活好了,病也多了,虽然寿命在延长,但常常伴随着病痛,很多商家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不乏降三高的、减肥的、提高免疫力的。而这些保健品的共同点便是“贵”。想要不贵又长寿的保健品,被西方誉为“东方之草”的荞麦便是上选。
荞麦,又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以及21世纪人类的健康食品。小小一把赛过六种保健品。
吃它等于吃6种保健品
三降作用:荞麦中含有芦丁、槲皮素、亚油酸、植物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协助药物降三高。
抗衰老作用:现代认为衰老主要由于自由基氧化造成。苦荞类植物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易被氧化,清除身体自由基。
护肝:食用荞麦可以护肝,其作用机制也来自于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与抗自由基。对急慢性肝炎、脂肪肝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疗效。
抗菌与抗病毒:现代研究证明苦荞中的槲皮素、桑色素等物质,有抗菌、抗病毒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并对治疗溃疡的疗效好。
通便、养颜:现代商家常常向女性宣传“排毒养颜”的理念,其实荞麦还有“净肠草”的说法。一方面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缓解便秘。另一方面,中医苦荞可降火、润肠道,李时珍说它可以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改善内分泌:苦荞类黄铜,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并且其中铁元素丰富,甚至堪比动物肉,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荞麦的好处还不止这些,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大米、小麦,并且氨基酸组成更平衡。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是大米、小麦粉的3-20倍。
荞麦极高的营养价值,赋予了荞麦的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功效,那么荞麦怎么吃呢?一个是作为主食,另一种则是茶饮。
荞麦米饭
大米通常经过精细加工,丧失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并且提升血糖速度快,并不利于控血糖。其中添加50-150可荞麦便能很好解决。荞麦洗净后提前浸泡3小时左右,与大米一同蒸饭即可。
荞麦面条
白面与荞麦粉以3:7的比例和面,可制作炒面、凉面、汤面等,也可以直接购买超市里加工好的面条。
另外,还可以食用荞麦粥、荞麦饼等,但注意将荞麦尽量煮烂、研磨精细,饭后注意多饮水。荞麦茶则非常简单,炒熟的荞麦直接泡茶即可。
关于每周吃多少荞麦
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营养学家建议每天食用50-150克粗粮或豆类,荞麦是粗粮的一种,为了食物多样化,不建议每天食用,一周2-3次即可,这样有机会食用其他粗粮与豆类。
拓展阅读:
中国发酵面食历史
1、馒头(包子)起源
馒头是面团经过发酵后蒸熟的食品,在我国有1700-2000年的历史。但关于诸葛亮首创馒头说一直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三国志》:“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
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宋人王〔木永〕《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
2、饼——古老的发面食品
饼在古时,是谷物、粉面制成的食品的统称。最早的饼有汉饼、胡饼、蒸饼、汤饼四种。汉饼就是普通的烧饼。这四种饼,先有蒸饼,然后有汉饼、胡饼,据说金日di归汉时带来的,因饼形如“大漫冱”即〔两字加个草字头〕胡,像龟鳌外壳之形,饼面上又有胡麻而得名。汤饼出现得最晚。饼的原料是谷物,饼刚开始是和面制作成各种形态,蒸熟祭祀之用,所以蒸饼一开始并不是圆形的。
汉魏六朝时,饼是主要的面点。至唐代,饼的制作更为精巧,富贵人家以玫瑰、桂花、梅卤、甘菊、薄荷和蜜为馅。 宋以后,馒头(古称蒸饼)、面片面条(古称汤饼、索饼)、馓子等已不为饼,饼开始成为以面或粉制成圆形的面食。
3、面塑与面花
面塑,民间俗称“面花”、“面羊”、“羊羔馍”、“花馍”,是面食文化中的造型艺术制品,有祝愿美好吉祥之意,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甚广,是关中等地农村红白喜事的必备之物,又是四时八节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面花是民间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艺术品和食用品,它贴近生活,原本展示人间真情,在长期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华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这些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面塑的制作工艺很复杂,要经过几道工序,首先要选上好的面粉,然后和面,发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要恰到好处,否则直接影响制作效果。面发好后用剪刀、镊子、小木棍、笔帽等工具,精摆细雕,再用五色豆装点,然后上笼蒸熟,最后用食品色点染,有的地方点染得色彩鲜明,有的则画龙点睛,且不失面的本色。
4、中国馒头“活化石”-------金华馒头
金华大酵馒头,简称金华馒头。历来是金衢盆地范围内深受城乡大众喜爱的传统笼造面食,祭礼供奉、喜庆筵宴、过节馈赠为必备食品,是一种礼仪性传统面食。
金华大酵馒头是以酒发酵的著名美食,其独特的品质特点是:造型丰满,端庄美观,面团发酵极其充分,酵孔非常细腻,白细如雪,面有银光,皮薄如纸,吃口松爽滋润,富有咬劲,绝不粘牙,精美可口,极易消化。其膨胀弹性之强,常令初识者瞠目结舌,为之称奇叫绝。如将一只大酵馒头握入掌中,手一张,馒头立刻像海绵似地恢复其原貌,故素有“金华明珠”之誉。有位食品专家评述说:“金华馒头发酵工艺独特,发酵程度极高,远胜西方面包,尤其是韧劲、弹性和滋润松糯的口感,为面包所望尘莫及。它是我国酿造工艺的明珠瑰宝,食中妙品!”
5、节日花馍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中国传统节日如中国文化一样丰富多彩,各个节日的花馍也都有新不同的花样,如今不光在百姓家中,连大大小小的馒头房也做起了花馍,正是给这传统节日增添了许多色彩。
中原地区的花馍在向世人描述着中华大地的古老食品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源,也同时告诉人们,面食的重要,一日三餐,营养源泉。细细品嚼这形色各异的花馍,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地辈辈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又似乎能触摸到当代百姓对未来的热爱和对营养健康的向往……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