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养生,很多人都有个共识,那就是没事多走两步,每天起码也得走上一万步。而且自从有了“微信运动”,朋友圈里每天走个2万、3万,甚至4万、5万的,大有人在。似乎不少人都在坚持着一个信念——走得越多就会越健康。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把“每天10000步”当成了养生健身的金标准。
那你有没有思考过,每天10000步能养生的理论从哪来?为什么是一万步而不是更多或更少,偏偏“10000”?
英国广播公司BBC纪录片《健身的真相》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每天一万步”这个响亮的口号,居然是日本的计步器商家编出来的营销骗局!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节目视频。不想看视频的,可以直接看下面这张截图。BBC纪录片《健身的真相》截图盲目暴走伤膝盖自从每天一万步的口号打响后,很多医院就有不少因为“暴走”而出现膝盖肿胀、酸疼而前来看病的患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著名骨科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查振刚提醒大家:检查发现这些人的关节软骨和关节面已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现在不注意,也许三五年后膝关节会受损严重,无法行走,甚至需要关节置换,你就不得不为膝关节买单了!
每天一万五,走出滑膜炎杭州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的步数都在15000以上。没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
医生说,刘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属于过度运动,已经伤害到了身体!
日行2万步,膝关节积液张阿姨今年50多岁,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基本上每天2万步打底。
没想到,这种追求养生的方式给她带来大麻烦。正是因为走路太多,对膝盖产生了损伤。时间长了,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这才形成了积液。
日走3万步,伤了大腿骨一位60多岁的病人,这位病人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从一个半月前开始,这位病人每天暴走15公里,每天接近3万步。
刚开始锻炼有点腰酸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个月以后,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边大腿根部疼痛,当时还可以走路,就以为是扭伤了,撑着没到医院去。后来,越来越疼,病人才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大腿的骨头伤了......
查振刚解释说,适量有规律的运动,比如健步走对关节的磨损和损伤几乎为零,因为这种运动使得软骨细胞不断得到压应力刺激,挤压关节液,关节软骨才得到营养。
相反过度的、过量的、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除了影响局部软组织,还会加重软骨磨损,而这种微磨损一方面刺激滑膜分泌关节液,表现为急性滑膜炎(膝关节的红、肿、热、痛);另一方面,微磨损在关节液中改变局部微环境,不利于软骨的修复,甚至导致了骨关节炎的发生。
单腿下蹲起立监测关节稳定性
对于一些盲目暴走的朋友,我们建议大家在暴走之前做一个膝盖稳定性测试,来初步评估一下自己的膝盖是否健康,如果不能完成的朋友,建议马上停止暴走的习惯。
查振刚说,如果能够做单腿下蹲起立,表示关节很稳定,这是测试关节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志。
▲查振刚老师示范如何监测膝盖稳定性。摄影:羊城晚报记者,张华。图片来源,羊城晚报岭南名医馆
走路有益健康,但要会走!查振刚指出,健步走是极佳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果从小没有坚持锻炼,半路上才热爱上运动的人群,建议一天走5000~6000步就足够了。那么,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了么?当然不是!
关键是要选择一些不那么伤害膝盖的运动方式,尤其是老人!
走路步数6000步人常说“万步走”,不过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是日行6000步。6000步比较安全,万步只是利于记忆。
能走多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必过于刻板,要循序渐进。兼顾有氧运动的安全与效果。
出现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疲劳,建议停止运动。
走路时间至少30分钟步行的速度可分为:慢走(70~90步/分钟)
中速走(90~120步/分钟)
快走(120~140步/分钟)
极速走(140步以上/分钟)。
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可采取中速或快走,每次30~40分钟,可进一步强化心肺功能。走路以微微出汗为宜。
走路地点公园或塑胶场地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最好是塑胶场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也避免上下坡行走或上下台阶。
因为这些路段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大,膝盖部位容易受伤。
走路姿势抬头挺胸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走路时可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再走三步呼气一次。▲图片来源:CCTV
走路准备一定要拉伸健走前最好做做拉伸或者原地小跑5-10分钟,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健走后也要做做放松和拉伸活动。
走路装备鞋底要微软有弹性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为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掰”一下鞋底应该较自如的弯曲,穿上走几步,鞋底有轻微的弹力但不至于太软。
软。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上了年龄的人,跟着暴走团或者过度运动。这显然是错误的!不知不觉就着了日本商家的道,“别看现在走的没事,过两年症状就出来了!”做运动,切记,量力而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养生虽好可是如果没有正确认识一些养生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处的。如每日粗茶淡饭其实会降低免疫力,一日一万步其实会伤及膝盖。
一天一万步,小心毁了膝盖。生命在于运动确实没错。但是运动也要适量。日行一万步,还有人在这个基础上加量,一走就是几公里。其实深扒一下,“日行一万步” 并不是医生、科学家提出来的概念。如果你是平时就有运动习惯的人,每天一万步两万步的并不困难。但如果你是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内走上一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太大的负担,持续如此,可能会出现关节、韧带、骨骼损伤!
每天粗茶淡饭,小心降低免疫力。长期吃得过于清淡或者过于素,营养不均衡,人体的体质和免疫力都会相应降低。上年纪的人还容易缺乏维生素B12,而含有B12丰富的食物,基本都是荤腥的,例如肉、蛋、奶。很多人对于“粗茶淡饭”的养生很迷信,天天清汤寡水,以为这样对身体好。隔一段时间吃清淡饮食,确实能够减轻身体各大器官内脏的负担,但是咱们不能走极端,天天这样吃,身体确实吃不消。
可见,一日一万步对膝盖其实不好,每日粗茶淡饭其实对健康也不好,养生之道需要依附科学养生。
比如你是一个从来没有系统跑过步的人,或者说你停跑很久了,那么你现有的肌肉纤维只能适应你现在的运动量量运动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能够刺激激素的分泌,保持脑细胞的增长,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体提抗力等等。中医说,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所以过度的运动量对身体并不好。“汗泽泽然”才是最好的运动量。跑量并非越大越好。过量跑步、频繁的参加马拉松、超级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极端、高强度、极长时间运动,是有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虽然说这种风险较低,但是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每天最佳锻炼的时间在60-90分钟之内,因为这个时间之内您的大脑注意力专注度最高!精神最集中!反复实验与大量运动实践证明,恰如其分的掌握运动量,是每个运动者应该掌握的技术与学问。
运动量过大,疲劳积累,可造成机体多个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并导致运动伤病发生,特别在运动之后,休息15分钟脉搏恢复不到安静时的水平等……天都练的人,哪怕单次时间合理,也会产生过度训练的状态在于全身的肌肉其实是密切关联的西方人自认为很聪明,比如空调,冷饮,这些逆天地之道的东西少用,或者不吃。科技层次讲,确实很高,文化层次只能说,没文化!
暂停锻炼,或减少锻炼量,查找原因。是饮食的责任增加所需成分,是身体的原因找医生治疗。出汗过多,身体容易出现脱水状态。以致血容量减少,血液流通缓慢,粘稠度增高,形成体内废物堆积,时间长了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栓等症状。
现在的人都很懂得养生了,各种方法都用上,艾灸,瑜伽,广场舞,散步等各种方式。而且现在很多app上面都自动帮忙计算步数,满足了好多人的心,有人甚至每天都在炫耀自己走了多少步。有人说,日行1万步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可是又有人说,步数太多了,对身体一点也不好,不仅起不了养生的效果,还会养出病来。
那么日行1万步是养生还是养病,每天走多少步为宜?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所以平时还是要多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进行排毒,散步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每天走1万步,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病,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养生,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确实是养病。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能够接受到的运动能力也不同,所以不能以不出来判断,应该以自身的感觉作为标准。
就比如说一个只有六七十斤的成年人,你要他这样走,过度消耗自己的体力,那不是养病吗?但如果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天一走1万步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所以有时候运动也不需要过度跟风,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就好。
那么,每天走多少步为宜?其实不应该限定,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接受能力不一样,总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过度了就是消耗自己的身体,是损耗,是养病。
1.以自己不觉得累为原则
可以日行1万步,甚至可以日行两万步,但是要以自己的身体感觉为准则,如果走一千步就已经感觉累了,这时候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休息过后,如果觉得还可以继续,那就再坚持一小会儿,如果休息过后还是觉得累,那就结束活动。
2.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
一口吃不成胖子,走路也一样,不管是以步数为判断标准,还是以时间为判断标准,在进行的时候都应该循序渐进,今天五分钟,明天十分钟,后天20分钟,这样慢慢的递加上去,配合第一条,累了就及时停止。
3.如果生病了就不要勉强
虽然说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是生病的时候抵抗力下降,不宜消耗过多,应该注意多休息。如果生病了,就不要勉强的去坚持。
4.如果是孕妇,就要注意安全
很多孕妇为了在生宝宝的时候会更有利,所以在孕期都会坚持去散步,当然了孕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除此之外,还一定要注意安全。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动确实是很有好处的,就比如我们平时在家里整天躺在床上都会感觉很累,但是出来活动一下马上就精神了。所以平时还是要多运动,多养生,但是一定要用对的方法,别把养生变成养病了。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2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