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煲汤越久越营养?浓汤营养高?4大煲汤误区,你犯了几个?

金钱草 2023-07-18 22:41:12

“老火靓汤”几乎是所有广府人的挚爱,甚至在本地流传这样的说法:饭可以不吃,但汤不能不喝!

在广东,一锅好汤的诀窍就在于食材鲜美、火候够足、时间够长!只有老火慢炖出来的,才是正宗的“老火靓汤”!

不少朋友认为煲久一点,食材里的营养才能渗透到汤里面,这样的汤才更滋补。

除了要煲得久,还得煲出颜色!清汤寡水不够味,也从侧面说明这汤的火候不足,还没能把里面的营养给炖出来,得炖到奶白色最好……

事实上并非如此。

喝汤4大常见误区

壹煲汤时间越久越好?最好不超过2小时有研究发现,煲汤时间的长短对汤品中亚硝酸盐(致癌物)的含量有影响。超过4小时,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随着煲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煲制超过6小时的汤就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汤里的嘌呤含量也会随之增高。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长期饮用会导致尿酸增高,这对痛风病人无疑是雪上加霜。

贰只喝汤不吃汤渣?汤渣更有营养在此提醒朋友们,无论怎么煮,熬多久,汤渣的营养都比汤汁要多,水具有一定溶解度,但却不代表可以完全溶解食材。

有实验表明:

用鱼、鸡、牛肉等含高蛋白原料的食物煲汤,数小时后,虽然汤看上去已发白,并且显得很浓稠,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也就是说,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炖汤的材料中。

所以,通俗点来说:只要还有渣,营养物质就没有完全溶解。

叁奶白色的汤更有营养?其实都是脂肪不少朋友喜欢把骨汤、鱼汤熬成奶白色,这样的汤喝起来也更有口感、更顺滑,似乎营养丰富。

实际上,里面增加的最多的也不过是脂肪,如果不信,不妨冷凝一下,汤的表层必然是一层油脂。

肆奇珍野兽煲汤更补?寄生虫更多罢了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奇珍野兽的营养价值异常高,同样是肉,除了味道和口感不太一样,营养成分基本与常见养殖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相反,野生动物因为长期生活在野外,暴露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体内的菌类与寄生虫更多,有些菌类或寄生虫不会因为高温蒸煮而死亡,反而会在进入人体后重新复苏,带来安全隐患。此外,野生动物的价格与其营养价值之间的比值可能比常见食材的更低。

怎样煲汤、喝汤更健康?

1、煲汤时间不宜过长

煲汤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鱼汤最好控制在1小时内。实验证明,汤煲得再久也只能溶解食材中6%~15%的蛋白质,反而是盐和脂肪的含量会大大增加。

2、 既要喝汤更要吃渣

食材中的营养成分远高于汤汁,即使再浓郁的汤,其蛋白质成分的占比仍然不高。

对于部分无法进食固态食物的朋友喝汤倒是不错的选择。

3、不必追求奇珍异兽

普通肉类鱼类中的营养成分已经足够满足日常身体需求,并且野生动物带有不明病菌、寄生虫的可能性更高。

4、“三高”、痛风患者、肥胖人群以及胃病患者应该少喝或不喝

炖汤中脂肪含量、嘌呤含量都较高,且更易吸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疗养。

5、避免“趁热喝”、“喝快点”

热汤喝起来很舒服,但温度过高也容易引起烫伤,不仅是嘴巴觉得烫,咽喉、食道粘膜也可能被烫伤引发炎症,而长期喝热汤还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建议喝汤前先试试温度,不觉得烫嘴的温度较为合适。

还有些人喝汤速度很快,像喝酒一样一口闷,等到意识到吃饱时,已经撑了。长此以往,不仅享受不到汤汁的美味还容易导致肥胖。建议慢慢喝,给食物消化吸收提供充足的时间。

6、 避免边吃饭边喝汤或拿汤拌饭

边吃饭边喝汤或者拿汤拌饭都容易导致消化不良,长期吃还会导致消化机能减退,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7、 不喝隔夜汤

隔夜汤中嘌呤含量剧增,菌群含量也呈现剧增趋势,即使加热也不能完全祛除,因此最好不喝隔夜汤。

喝汤有哪些常见误区?

很多家庭餐桌上都会有汤,汤有很多种,不同的汤味道和营养都有所不同,喝汤具有很好的养生作用,喝汤的时候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了解,正确的喝汤才能够发挥汤更多的价值,那么喝汤有哪些常见误区?喝汤存在哪些误区?下面为大家介绍。
1、喝汤的误区
误区一、喝汤速度快
喝汤速度越慢越好:美国营养学家指出,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
喝汤也是如此,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
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
误区二、饭后喝汤
有的人是把饭和菜都吃下肚后再喝一大碗汤,其实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物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搅拌混和。
误区三、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误区四、汤的精华在汤,纯喝汤就好
营养师解析:一般人认为汤经过炖煮后,营养精华都在汤内,所以喝汤就好。其实,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鱼汤等。
就算是熬煮数小时,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仅喝汤不吃肉很可惜。
误区五、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
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
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
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六、人人都能喝浓汤
其实并非如此,专家说,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
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误区七、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
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2、喝汤的好处
(1)其实人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汤汤水水中的营养成分,在煲汤的过程中,食物里的丰富养分会随着水融入汤汁当中,人们在饮汤的过程中,就会轻易的获得食材中大量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且通过长时间的烹调,营养成分融入汤汁当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人们在实用食物的过程中食用办法很关键,不同的食物,营养成分吸收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如果选择的食用方法得当,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食物当中的营养成分,不至于由于身体不易吸收而造成营养的浪费和流失。
(2)汤汤水水当中的营养成分普遍要比油炸或炒等来的容易被人体吸收,因为和水融合在一起营养的体积变得更小而且更温润起来,更适合人体的吸收机能,特别是老人孩子和孕产妇等需要特别营养的人群。现在很多都市家庭都开始讲究煲汤了。
(3)通过喝汤来获取营养是一个非常明智且科学的做法。因为大量的食用食物可能会导致肥胖而且营养获取不均衡,但是如果通过喝汤的办法,就可以促进营养的大量吸收,而且也不会产生太强烈的饱腹感,使用感是非常舒适的。
(4)而且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食材去煲汤。染上风寒的病人,夏天中暑的病人,营养不良的病人,孕产妇等特殊情况的人群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汤去饮用。而且在汤水的准备过程中,也有许多的规律可循。通过在煲汤过程中掌握火候和时间,就可以快速的掌握将营养析出的规律。日常养生要比通过服用保健品来保证身体健康科学合理的多。

煲汤时间越久越好吗?

并非煲汤时间越久,营养就越高,而且溶入汤中的营养物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化也并不多,所以煲汤一般控制在1-1.5个小时内为最好。煲汤时间过长,反而会影响原材料中蛋白、维生素的利用以及蛋白质的口感,而汤中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变长而变化不大。另外也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危险。
汤中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钙等矿物质,在煲汤的过程中营养成分从原材料溶出,包含有游离的氨基酸、短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钙、钾等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易吸收的同时也增加了汤的美味,对于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或大病初愈的病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煲汤时间对营养物质的溶出会有影响,为此同济大学医学院食品研究所特意对常见的三种煲汤(蹄髈煲、草鸡煲、老鸭煲)进行了营养物质的检测,结果显示肉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蹄髈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显著升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加热45min时升至最高值。
大多数人在煲汤的同时会加入各种药材,以达到药膳的效果,这时应注意中药材需要后放,一般40-60分钟即可,熬制时间过长也会在汤液中被破坏。

另外还有一类——排骨汤,常用来作为补钙的佳肴,然而动物骨骼中所含的钙质是不易分解,无论多高的温度,也不能将骨骼中的钙质溶解。一般的骨头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即使是加醋,溶出的钙质仍非常有限,最多的反而是脂肪。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仍不失为美味的营养食物,如消瘦虚弱的人适合喝骨头汤,促进食欲,增加营养,补充能量;泌乳的乳母也可以适量喝骨头汤,既补充乳母的能量需求又促进乳汁分泌。

但一些肥胖人群,尤其是高血脂患者、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就不建议喝骨头汤。想要补钙,喝牛奶,多吃豆制品及绿叶蔬菜,经常晒太阳才是最佳选择。
需要提醒的是汤中的营养物质虽然易吸收,但营养物质——蛋白质,更多的存在于原材料中,汤中溶解的蛋白质微乎其微,对于消化能力正常的普通人,建议喝汤的同时也要吃肉才能营养与美味兼得。而对于大病初愈及消化能力弱的人,喝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炖汤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汤里营养多吗?

养生之道的人说经常喝汤你会受益无穷,大部分人的印象是汤的营养比很多肉还多,炖汤的时间越长营养越高,下面就由的我为大家介绍炖汤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汤里营养多吗?
炖汤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
炖汤不宜过长时间,否则容易引起蛋白变质,炖料选择有机肉和蔬菜为上佳。肉汤也不宜过量饮用。因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在炖制过程中脂肪会溶解在热汤中,多喝汤容易增加血脂,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补充蛋白质,可以用豆腐菜汤取代肉汤;同时,肉汤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者应慎食。

由于汤的味道鲜美,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因此在餐前先给孩子吃少量的鲜汤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应鼓励孩子多吃肉,对于乳牙尚未出齐的幼儿,父母可先将肉剁碎、煮烂,再喂给孩子吃。

汤里营养多吗
汤里营养不足一成,肉和其他原料通过长时间熬煮,营养成分都进入汤中,所以喝汤比吃肉有营养。这是错误的。因为除了水,汤的营养全部来自原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营养素和非水溶性营养素。水溶性维生素C、矿物质会部分进入汤内,非水溶性的蛋白质90%-93%仍留在肉里,汤里含量不足总数的10%。

预防老年痴呆的汤做法
40岁后每周一碗,健脑防痴呆,有研究表明,除了运动、和用脑,配合适当的饮食,对于健脑预防痴呆也很有帮助。专家推荐香菇花生核桃煲鸡脚来健脑护脑。

香菇花生核桃煲鸡脚

材料:香菇4朵,花生30g,核桃肉30g,生姜3片,鸡脚250G,猪腱子肉250G,蜜枣2颗,陈皮。

做法:

1:鸡脚和猪腱子处理好后凉水下锅,加姜片,焯水;

2:焯好后过清水洗净沥干,保留姜片;

3:陈皮,核桃,花生,蜜枣等用清水洗一下即可;

4:香菇提前用温水泡软;

5:把备好的2,3,4中的材料入锅,加入适量清水;

6:煮开后移入电饭煲中,用煲汤模式煲约两小时左右;(用电饭煲方便,如果家里有砂锅用明火煲,汤更靓啊)

7:食用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花生,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的功效。鸡脚富含胶原蛋白,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香菇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延缓衰老;生姜温中和胃。

而且核桃仁中所含维生素E,可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物质,所以核桃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

核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营养成分,常食核桃有益于大脑的营养补充,可健脑益智养神。

鸡汤的正确做法
我们都习惯去市场买活鸡,现场宰杀回家就炖汤,恨不能中间不耽搁分秒。实际上这是不对的。鲜鸡买回来后,应先放冰箱冷冻室冰冻3~4个小时再取出解冻炖汤。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动物骤然被杀,体内会自然释放多种毒素,而且刚宰杀的热肉细菌繁殖迅速。冷冻既杀菌,也让肉从“僵直期”过渡“腐败期”到“成熟期”,这时的肉质最好,再来炖汤做菜明显香嫩。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9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