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地回暖,气温上升,人体也开始活力四射。《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说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自然界存在生发的力量,而在我们身体里面与之呼应的,就是肝(肝主生发)。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个名词——肝火旺。为什么春天容易肝火旺比如有些人,明明平时待人接物都挺好,可是一到春季就特别容易着急。我们自己可能也有体会,在春季,收到某一个信息,听到某一件事的一刹那,你都不多加考虑,就想立马做决定,比较冲动。这就是身体的一种本能,是由于肝气上冲,才让我们不由自主。肝火旺还有一种表现:莫名的烦躁和焦虑,发生的频率远超其他季节。在春季,人们还常常觉得自己易上火,比如口苦,头皮容易起疙瘩,口唇起泡,鼻腔起泡等。凡此种种,应该如何应对?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肝胆的状态,因为它们都属木,互为表里。肝经和胆经在春季是尤其容易出现障碍的。《黄帝内经》称肝为“人体的将军”,这位将军的任务就是率领“军队”,抵御体内累积以及体外不断入侵的毒素。如果肝经出现了异常,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色不佳、喉干、恶心、下痢、阴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等。肝经病症的表现1、两胁下痛“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2、目无所见“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3、腰痛不可俯仰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可以去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把疼痛揉开,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4、丈夫疝,妇人少腹肿肝经是唯一绕生殖器而行的经脉,它不仅绕男性生殖器,也绕女性生殖器,这样男女都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阳痿这个症状,中医一般把它归属为肝病,肝主筋,阳痿就属于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病变,所以中医经常说肝肾同源。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5、嗓子疼如果肝病发展严重了就会“嗌干”,即嗓子会疼痛。咽喉是“要道”,因为凡是上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肝经也是循着咽喉处走的。所以咽喉病并不是小病,而是重病。6、口干口苦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因为肝胆同源,苦,也是病变的一种表现。7、面尘脱色即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表情。“色”代表一种表情,比如“喜怒形于色”,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8、胸满呕逆人经常会气逆,打嗝,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按摩胃和肚子,能够先解决一下,即气上逆时,你就让它下行。假如人郁闷得很严重的话,膻中穴就会被堵,这时,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让气能够降下去。除了上面的问题,还不得不说到胃。有的人得胃病,可能是肝引起的,肝木克土,引起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人生了气以后,不要急于吃东西,要注意疏肝。肝经出了问题,可能引发的问题很多,比如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腹泻等等,不再一一列举。现在正值立春节气,一定要注意多舒舒肝气、疏通肝经,喝点玫瑰花茶等。刮痧、按摩等手法都可以用上。一个解决方案肝经和胆经应该如何疏通?请看以下视频,不方便观看的,也可阅读文字版介绍。▲点击视频,学习疏通肝经易堵塞穴位
▲点击视频,学习疏通胆经易堵塞穴位
我们可以去探查肝经上的易堵塞穴位——大腿内侧的阴包穴。在大腿内侧正中线上,膝关节上方大概1巴掌宽的地方,用对侧大拇指的指间关节垂直发力,力矩2~3厘米,敲击3~5遍。如果肝经有堵塞,那这个位置不仅是痛,还可能会感觉到硬。大腿的外侧,和阴包穴对称的,是胆经的风市穴,也是特别容易堵塞的。有的朋友,在按揉外测的风室穴和内测的阴包穴时,会打嗝、排气,感觉很痛快,这都是好的反应。我常说:身体是智能的,它会自己调节。为什么疏通了经络易堵塞穴位,就能恢复肝胆的状态?那是因为肝经、胆经就是肝胆在外的投射,所谓“有诸内必形于外”。时时保持肝经和胆经的畅通,才便于肝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肝经的阴包穴和胆经的风市穴,只是肝胆两经上两个重要的易堵点。肝经的易堵点还有在足面的太冲穴,胆经则还有上部的肩井穴。在这个季节,常有朋友出现颈椎不舒服,怎样改善呢?只要在颈部,将肩颈穴捏“软”即可。非常容易操作,只要用右手,搭在左侧肩膀的最高点,捏起来,然后松开,重复几次。如果捏了一两分钟累了,就换一只手捏另一边。这个动作如果能每天做5次,持续坚持3天,我敢保证你的肩膀就会变“软”,觉得头清目明,因为此时气血上达头部了。大家去看经络循行路线会发现,肝经也会经过颈项,所以你如果在远端把大腿内侧肝经的阴包穴揉软了后会发现,脖子变得灵活多了。为什么疏通肝胆经对于女性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医认为,肝藏血。女性朋友如果肝火过旺,肝气郁结,那么月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建议各位女同胞,把大腿内侧的阴包穴,大腿外侧的风市穴,颈肩部的肩井穴,以及足面的临泣穴、太冲穴,把这些肝经、胆经的易堵塞穴位给疏通好(可观看视频学习具体方法)。每一个穴位,每天2~3次,每次点按1~2分钟就可以,坚持一个星期,痛点一定会慢慢消失。春天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在现代社会,我们中国人追求的成功,似乎已经不单单是物质上,很多人习惯去和别人比较,比如在车子、房子,或是在面子上都不愿意低人一等。那古人就不是这样,可能他们在这方面也没办法比,大伙儿都差不多,所以也不太在意这个。但古人会注重什么?生活要过得有滋有味。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所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意为: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为甘美,所穿着的衣服为舒适,所处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称得是朴实。)为什么现代人在春天尤其容易焦虑、失眠?因为在思想中就已经习惯了,要向上,要去争取。春天确实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要积极向上,主旋律是没错。但我们要知道,要把握一个度,不是盲目的,要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稍微加快一点生活和工作节奏。如果你身体本身没这个力量,那我们就稳一点、做到平和、淡定、从容。不仅是春天,其实一年四季,都该如此。
春季肝火旺怎么办?上海中经堂调理肝火旺很好。一般人会发现,春天到了,虽然天气变暖了,也慢慢脱掉了厚重的冬衣,可身体和心情却好像还没跟上季节的变化。坏脾气、眼干眼涩、头痛、腹胀,好像一个冬天积攒下来的问题都开始爆发。医院检查总说没什么问题,其实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因为“肝气太旺”,也就是俗称的“肝火旺”。 “春补肝,夏补心,秋补肺,冬补肾”,中医自古就讲究顺时而补。即将到来的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生气发动,因而草木欣欣向荣。而此时养生也一定要应和这春阳生发之气而决不能逆而行之。如果违背这个方法,那就会伤肝气,春天生养的基础差,夏季盛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到了夏天,就要得寒变的病。 现在人每天上班对着电脑,下班回家也是对着电脑,随便玩一下电脑,又已经是凌晨了。对经常晚睡的宅人一族来说,平时的肝火已经很大,到春天不注意调养将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出现各种问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中心中经堂专家提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五脏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易发肝气旺。肝气旺,人就容易发怒、紧张、急躁。因此,春天时要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专家提醒,现在“坐班族”多是伏案工作,长时间盯着计算机,下班晚上看电视,过度透支眼睛,《黄帝内经》曰:"久视伤血"。且现代人夜生活丰富,多数人习惯经常熬夜。熬夜既伤血又伤气。而中医说“肝肾同源”,熬夜在伤了肝的同时,也易造成对肾的伤害。 上海市中医养生学会中医养生中心中经堂专家表示,养肝最重要的是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劳逸结合。这样能够增加肝血流量,激活肝脏细胞,使肝脏更好地运作。此外,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易使双目干涩,视物昏花。所以说:“欲明目,必先养肝。”中经堂调理以补血方为主,补血活血,补充体内血液,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补充原材料,使气血旺盛;养肾阴方滋肾阴,不断蒸化出肾精,精血旺盛,肝目气血充足,眼睛自然湿润有常
肝火旺怎么办?不少人想到用中药来降肝火,其实有很多,但不能乱用,小心吃出毛病。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1、菊花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还有养肝护肝的功效,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去肝火推荐枸杞菊花茶,枸杞子、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除养眼外,还适用于血虚兼有肝热的干眼患者。
2、柴胡
柴胡性凉、微寒,入肝、胆二经,有和解退热、护肝解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经郁火、内伤胁痛、疟疾、口苦目眩等证。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的肝气郁滞型所用的柴胡疏肝散,其主要成分就是柴胡。常喝柴胡粥,同样可起到促进机体免疫、利胆、护肝等功效。
常喝柴胡粥可护肝。柴胡10克,大米100克,白糖2汤匙。将柴胡洗净放入锅里,加清水适量,煎煮后取汁液,加入大米煮粥。等米熟透放入白糖,再煮一会儿。需要注意的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上逆者应忌用或慎用。
3、桑叶
新鲜脆嫩的桑叶既能清凉解毒又能补充体内的元素,具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此外,由于粗纤维多,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有效地缓解体内毒素堆积现象。
桑叶味苦性寒,有疏散风热、润肺润燥功效,一种药物兼有清、润两种功效实在难得。可以选用干桑叶30克泡水,每日一次,也可以与梨皮、杏仁共煮,熬成汤当作茶喝,既可防治感冒,又能养生。
4、蒲公英
吃点鲜蒲公英可以败肝火。蒲公英又名蒲公草、尿床草、奶汁草,为菊科多年生药食两用的植物,性寒,味甘微苦,入肝、胃经,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蒲公英通常是下水焯过苦味之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了端上来的。这时的蒲公英清香怡人,非常祛火,吃了以后,身体里面顿觉清爽了不少。如果肝火旺、有肝炎者不妨在春天多吃些蒲公英。
去肝火的其它治疗方法
1.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溼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头晕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小便发黄等症状,但此药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吃,容易损伤人的正气导致乏力。
***2***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片有黄连,大黄,栀子,连翘,甘草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等症状。
***3***舒肝散***舒肝颗粒、舒肝片、逍遥丸***可疏肝理气,散郁调经,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药之一,用于口苦口乾,头晕目眩,两胁疼痛,月经不调,心烦意乱等症状。
2.食疗
***1***梨水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去肝火,对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胁胀痛有效。
***2***绿豆汤或绿豆稀饭绿豆性寒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者最为适宜。
***3***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乾,或阴乾,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3.清肝火蔬果
***1***水果荸荠、柚子、梨。
***2***蔬菜百合、苦瓜、莲藕、茭白、莴笋、茄子、芹菜、白菜。
肝火旺的表现
第一:身体上部有热
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上冲性。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揉匀、眼睛发红、红潮并且难以退却、口干舌燥、嘴巴发苦以及头晕脑胀、睡眠质量不好等等,甚至还有一些人群会出现呕血以及昏厥的情况。
第二:月经失调
这种症状都是出现在女性肝火旺盛的情况之下,如果身体出现了肝火旺盛的情况,那么很容易出现月经失调或者是月经量减少以及月经延期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出现闭经的严重后果。
第三:肝火旺盛导致失眠
专家告诉我们,日常出现肝火旺盛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思虑过重以及发怒等等导致的。所以说,这种情绪很容易导致伤害肝脏,这样肝火旺盛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了。中医方面认为,肝藏魂,如果出现了肝火旺那么就会出现魂不舍守、容易受到惊吓,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会不好。所以说,想要治疗这种情况最好能够进行疏肝清火,这样效果很好。
第四:孕妇恶阻
这种症状主要是出现在怀孕期间的女性身上,表现为怀孕期间偏食挑食,并且还伴随有呕吐苦水以及头晕目眩、嘴巴发苦等等严重后果。
第五:肝火上炎
这种情况主要指的就是肝火旺盛导致出现上不具有热像或者是上冲性,这样患者就会出现头晕脸红、口苦易怒等等情况,肾脏还会出现晕厥以及吐血等等严重后果。
第六:肝火旺盛导致恶阻
这种情况主要就是由于肝火挟冲脉之火所导致的,常见的症状以及表现则是吐苦水、恶心、食欲不振以及头晕目眩等等。
第七:耳鸣耳聋
肝火旺盛的症状还表现为耳鸣耳聋以及容易发怒等等,这主要就是由于肝肾同源,并且肾脏的开窍位置就是在耳朵上,所以说如果出现了肝火旺盛的情况就会导致耳聋耳鸣。想要治疗这种情况,那么应该进行清肝降火,龙胆泻肝汤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八:眩晕
这主要就是由于体内肾水亏损,并且肝火旺盛导致。主要的表现则是脸红口苦以及头晕脑胀等等,例如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症指的就是这种。最好能够吃一些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方子,这样身体才能够更好的恢复健康。
现在的生活压力可以说是相当大了,所以呢,在工作上压力也不会小,就导致有一部分的上班族一旦焦虑就会出现 头晕、头痛,而且每当焦虑加重,头晕头痛也会随之加重。
这种人呢,大多数是典型的肝火旺盛引起的头晕。
在我们中医上来说, 头晕,除了是由于肝火旺盛引起的之外,说到底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的。肾藏精,肝藏血,肝血就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呢,又需要肝血的不断补充,这两大脏器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倘若肾精不足就会导致肝血的亏虚,相反的,肝血亏虚就会对肾精的生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肝失去了肾精的滋养,就会很容易地致使肝阳上亢,从而导致头晕的症状,舌象一般为,舌红、苔黄。
如果你是 女性不及时进行调理缓解 的话,会给你带来 痛经、月经失调 的困扰,严重的话甚至会给你造成 晕厥、吐血 的危险。
那么该怎么进行调理才能有效地缓解头晕这一症状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黄莲、吴茱萸。
大家都知道,黄莲 是一味药用价值非常高的药材,很多中药都会加上它的成分,它是 一种清热、燥湿类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平肝 等的作用。
吴茱萸 呢主要是以果实为药的, 不仅能散,而且能温,苦热又是能燥、能坚 ,所以说它啊, 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 ,在这里主要用于 散寒、止痛 之功效。
这两味药材搭配使用,相互调和,使清肝、泻火的功效大力加强。
到这里老师今天的分享就结束啦,大家还有想要了解的,可以在下方给老师留言,老师会给大家一一解答。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7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