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速看!央视指出新冠病毒又有新发现!真相令人担忧!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8 16:11:09

4月6日,军方援鄂前方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专家刘又宁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白岩松的连线采访,透露了一个新发现:现在已经发现有个别健康人是携带病毒的,称之为健康病毒携带者。

新冠病毒受温度影响小

不可能在半年内消失

刘又宁介绍,对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一共有七种。前六种我们都比较熟悉,有四种只能引起普通的感冒,另外两种SARS和MERS,SARS只流行了半年就彻底消失了,MERS间断流行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就没有明显的人传人了。

现在眼看着新冠病毒就不可能在半年内消失,它受温度影响是很小的,因为南北半球同时发病。并且它的传染方式很多,传染手段又比较隐蔽,这都是我们对这个病毒还没有摸透的地方,对这个全新的病毒,我们掌握得还远远不够,最大的期望是疫苗。

在这种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和健康病毒携带者就显得尤其可怕。可能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自身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但会无意中把病毒传播给身边的人,就是一个移动的不定时炸弹。

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健康病毒携带者。

什么是健康病毒携带者?

根据刘又宁教授的采访,他们发现有个别的健康人,携带新型冠状病毒,这些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咽拭子核酸检测为阳性;

2、连续多次、多日抽血检测新冠病毒抗体为阴性;

3、患者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不舒服,是个“健康人”;

4、有非常明确的流行病学史。

健康病毒携带者,如果体内存在活的病毒,那就非常危险了,这样的人比无症状感染者还可怕。

因为这些健康的病毒携带者,他们体内有病毒,但是不发病,也不能产生抗体,无法将体内的病毒消灭掉,那他就有可能成为移动的传染源,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这样的人就充当了中间宿主,新冠病毒和他达到了平衡,互相不伤害另一方,就像蝙蝠一样,蝙蝠体内携带有多种冠状病毒,这些冠状病毒不会引起蝙蝠生病,但却可以通过蝙蝠传染给其他动物或者人类。

这么说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咱们不妨看看伤寒玛丽的故事。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健康带菌者玛丽,她自己不发病,但是走到哪,哪里就爆发伤寒。

伤寒玛丽的故事

这位健康带菌者玛丽是美国的一位厨娘,名字叫做玛丽·梅伦。是一位面色红润,非常健康的女人。

伤寒专家索柏详细调查了纽约市过去几年里医院报告的伤寒病例,发现有大量的病例资料里,都出现了玛丽这个名字。在过去的7年中玛丽换了7份工作,而且她走到哪,哪就出现一批伤寒病人。

1901年,玛丽帮曼哈顿一个家庭做饭,这家人开始出现伤寒病人。接下来她为另一家人工作,这家子8人中有7人染上了伤寒。1904年,她在长岛找到一份新工作,两周内11个家庭中有6户因伤寒住院,她又再次更换工作,造成另外三个家庭的感染。

索柏医生怀疑玛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伤寒传染源,会对公众安全构成威胁。

但是当玛丽听说索伯怀疑她是传染源时,极其气愤的用叉子把前来调查的索伯给打跑了,拒绝提供粪便样本。

在提交了充沛的证据后,卫生部门和警察出手,协助索伯获取了玛丽排泄物的样本。

经过化验,发现玛丽体内存在大量的伤寒杆菌,而且非常活跃。

这种极其致命的伤寒杆菌和玛丽的身体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状态,伤寒杆菌不攻击玛丽,压制了自己的繁殖速度,但玛丽的免疫系统也不攻击伤寒,容忍大量的伤寒杆菌在玛丽体内存活。

所以,面色红润,身体健康,毫无症状的玛丽,体内却有着大量活动的伤寒杆菌,感染力极强。

更可怕的是,玛丽从事的还是厨师行业,可以接触到大量的食物。

从此之后,玛丽成为了纽约市卫生部门的重点照顾对象,永远地强制隔离起来,直到她去世。

无论是无症状感染者,还是健康病毒携带者,都是不小的隐患,提醒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绷紧防疫的弦。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在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抗疫仍未到全面胜利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院士专家们提醒:

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保持警惕,一起加油!相信祖国!相信党的领导!共同努力!阴霾终将散去!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长江日报

2米并非预防新冠病毒的安全距离 能闻到口臭就有感染危险


大家好,今天是没人关注的深空小编忍着寂寞给大家说资讯。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
译者注:如果你在几个月前问别人“2米”代表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想到一个高个子或他们后院围栏的高度。最近几个月,“2米”已经成为人们为了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而与他人间隔的安全距离。
那么,2米的社交距离真的安全吗?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即使是专家也不完全清楚。
香港大学传染病及流行病学教授本·考林说:“我认为保持距离不太重要,避免在人多拥挤的地方与人长时间接触才更加重要。如果有人咳嗽或生病,他们应该尽可能的呆在家里。”
为防止飞沫传播病毒,专家建议保持2米的社交距离。
流感病毒可随飞沫传播到2米
研究人员认为,生病和咳嗽的人更容易传播含有冠状病毒颗粒的飞沫。加拿大西部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观察流感患者如何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该研究表明,由咳嗽产生的飞沫中,至少有10%的飞沫传播距离超过6英尺。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西方大学工程学院流体力学教授埃里克·萨沃里说:“我们猜测,人们咳嗽的方式完全相同。而且我们的研究证实,健康人和病人咳嗽的类型和强度是一样的,但我们还不清楚不同的飞沫中是否含有不同的病毒。”
这项研究经过同行评审后得到认可,但尚未发表,而且这项研究是针对的是流感而不是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那么,“流感患者飞沫飞行距离超过2米”这一发现是否同样适用于新冠肺炎患者呢?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人都有可能咳嗽。
所有呼吸行为都可能传播病毒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空气质量与健康国际实验室主任莉迪亚·莫拉夫斯卡教授说:“人类所有的呼气活动,包括呼吸、说话、咳嗽等,都会导致小飞沫被呼出。而且在咳嗽、说话或唱歌时,会产生大的飞沫。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感染了流感或者SARS-CoV2病毒的人之间都没什么不同。”
在加拿大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打造了一个“咳嗽屋”,用一个密封的塑料箱来跟踪流感患者和健康人咳嗽时飞沫的数量、大小和传播距离。他们发现,从测试者嘴里喷出的飞沫,在咳嗽的4到5秒之后有10%可以在2米开外的地方检测到。
萨沃里称:“飞沫都是小水滴,它们在落到地面之前可以在空气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莫拉夫斯卡称:“携带新冠病毒的飞沫很可能飞行2米以上。当然,那些大的和重的飞沫会在更近的位置落下,但是小飞沫能够飞的更远,而且能够在空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增加传播的风险。”
咳嗽会产生大量的飞沫。
萨沃里称:“小飞沫很可能会在空气中悬浮,它们就像空气一样被风带动,但它们仍然可以像细花粉一样在空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果有人咳嗽了几秒钟甚至几分钟后,另一个人走进了同样的空间,即使保持着足够的身体距离又有什么用呢?
尽管得出上述结果,但萨沃里仍然认为,目前推荐的2米的身体距离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2米远比1米或半米的距离要好,但如果你能保持更远的距离,那就去做吧。”
病毒传播的关键不在于距离,而在于飞沫的大小
尽管出于许多安全和伦理方面的原因,无法像对待流感那样对实际的病人进行研究。但萨沃里和同事们计划做类似的实验,用含有SARS-CoV2冠状病毒的粒子模拟咳嗽和打喷嚏。
萨沃里称:“我们即将开始打造一个专门的生物防护房间,用来安全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当然不是真正的患者参与实验,而是使用病毒来模拟人们咳嗽和打喷嚏的情况。”
因为较大的飞沫可能会迅速落到地面,但较小的飞沫可能会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所以,一个人是否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另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他们是否保持了足够的距离,而在于他们在咳嗽、说话甚至是呼吸时产生的飞沫的大小。
英国莱斯特大学病毒学家和呼吸系统科学系的名誉副教授朱利安·唐称:“我认为重点仍在于携带病毒飞沫的大小,我们已经清楚COVID-19患者不具有高度传染性,但这并不能让我们直接了解传播病毒的飞沫大小。”
口罩能够降低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
唐说道:“空气传播的主要风险不是来自打喷嚏和咳嗽,而是在一米的距离之内呼吸、交谈甚至呼吸同一种空气。举个例子,如果我能闻到你午餐时吃的大蒜、咖喱或酒精的味道,我几乎肯定会吸入你呼出的任何病毒,反之亦然。”
生病就该待在家里,出门必须戴口罩!
对于许多人来说,眼下最重要的问题似乎是“戴不戴口罩”。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目前都缺乏足够的医用口罩。大多数人都认同医疗前线的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得到这些稀缺的供应,但是如果咳嗽的人必须出门,他们应该戴上某种口罩吗?
考林教授称:“如果有人咳嗽或生病,他们应该尽可能呆在家里。如果他们需要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携带病毒的飞沫传播并减少病毒进入环境的机会。受感染的人戴上口罩可以很好地控制传播,然而口罩只是降低了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保持足够的距离才能够降低传播风险。
人与人之间保持2米距离真的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吗?莫拉夫斯卡称:“这是预防近距离接触感染的正确措施,但如果你与感染者共处一个通风不良的房间,那就意味着2米的距离也不足以防止感染。”
目前2米的距离似乎比较实用,可能会防止人们感染或传播冠状病毒。当然,如果距离更远一点可能会更好。唐声称:“2米的距离当然比1米的距离安全,但它绝对安全吗?不,我们还不能这么说。”
欲要知晓更多《2米并非预防新冠病毒的安全距离 能闻到口臭就有感染危险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
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新冠病毒为什么这么难缠呢?自然界中的其它病毒也在不停地进化吗?

新型冠状病毒难以消除且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几个。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SARS的最大区别是症状轻微但可传播。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冯勇表示,SARS只有在出现发热、肺炎等症状后,才具有高度传染性。很多人没有感染的感觉,甚至可以自愈,但当他们生病了,就会感染,不知不觉感染了很多人通过比较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专家们发现很难根除这种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尚不清楚COVID-19感染的免疫保护将持续多久,而且已经有患者再次感染的病例,所有这些都表明,COVID-19的免疫保护可能有时间限制继发感染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RNA突变。与最近在呼和浩特发现的BF.6病毒一样,这种新毒株是首次在中国本土发现,但在国外已经很常见。在北京大学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受体结合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病毒的传播性,病毒的隐藏性,抗体的逃逸性。

换句话说,你可能已经感染了原始菌株,并接种了疫苗,但你对新的突变无能为力,你仍然处于风险之中。因此,零的动态间隙以及控制和控制措施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然,有些人会说只要停止从国外进口就行了。当然不会,物流客流受阻,首先是经济和政治无法沟通,其次还是有感染的风险。让我给你们看一下病毒的种类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会导致发烧、疲劳、干咳等症状;在塑料表面存活56小时,在皮肤表面平均存活8.6小时。


毒性增加,可攻击免疫系统;他们在塑料表面存活191.3小时,在皮肤表面存活19.6小时。可避免人体免疫细胞跟踪,毒性更大;它们在塑料表面上存活了156.6小时,在皮肤上平均存活了19.1小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它们在塑料表面上存活59.3小时,在皮肤上平均存活11小时。它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它们在塑料表面存活113小时,在皮肤上存活16.8小时。它可能会影响大多数抗体的识别。它是常温下存活时间最长的突变株。它们在塑料表面存活193.5小时,在皮肤表面存活21.1小时。

重磅发布!99.5%感染者无需去医院,无症状者需要用药物治疗吗?

理论上来说,无症状感染者是不需要吃药物治疗的,基本上是只需要靠休息和补充水分,就可以让自己痊愈的,所以无症状感染者,自然也没有必要去医院跟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争夺医疗资源了,这也是目前医护人员都在呼吁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无症状感染者不要去医院凑热闹。

首先,按照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的感染者中有90%都是属于?无症状感染者?,这其实也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随着我们跟新冠病毒共存的时间越来越长,新冠病毒对我们的?侵害?程度也会越来越低,要知道刚出现新冠病毒的时候,感染力度非常强,而且致死率也是相当高的,但是三年以后,新冠病毒对我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危害了,今年因为新冠病毒而去世的案例中,很多其实都是属于身体情况已经很糟糕的老人了,年轻人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才终于选择了开放。

其次,开放以后就必然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感染者将会越来越多,甚至有专家分析,未来会有一大半的人至少出现一次感染,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感染者将会是满大街都是,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本身已经携带病毒了,但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毕竟什么症状都没有,所以这部分人很容易将病毒传染出去。

但是病毒的侵害程度越来越低了,基本上就是一场感冒一样,本身很多季节性流感也是会传染的,但是大家也不会觉得?害怕?,所以也要用这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新冠病毒。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做好最基本的防护,倒是也不用穿着防护服出门,但是戴口罩、多消毒、勤洗手是必要的。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6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