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红枣这样吃,功效翻十倍!每天三颗保健康,百岁名医都在用!

健康管理师 2023-07-18 13:41:51

俗话说“日食三颗枣,长寿不显老”,无论是作为水果,还是入菜、入药,枣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很多国医大师都曾介绍说,自己的养生秘诀之一就是每天吃几颗枣。

日食三枣,长寿不老

经常吃红枣对身体有以下好处:

预防癌症:现代研究证明,大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维生素C和活性成分这3种营养素,有非常好的防癌抗癌效果。

健脾养脾:吃枣能促进胃液分泌,因此非常适合脾胃功能差、身体虚弱的人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提高体力。

预防骨质疏松:大枣中的钙质含量十分丰富,而且比起其他水果蔬菜,枣中的钙元素更易于人体吸收、利用。此外,大枣还含有酚类甙类物质,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补血养血:红枣素来被奉为“补血圣品”,补气养血功效非常好,尤其适合经期过后的女性和产后虚弱的女性食用。

美容养颜:红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鲜枣中就含有243毫克的维生素C,再加上环磷酸腺苷等物质共同作用,可促进细胞代谢,防止皮肤中的黑色素沉积,从而达到美白祛斑、护肤润颜的功效。

不同吃法,功效不同

我们常吃的枣主要有两类,即鲜枣和干枣,他们的吃法和功效略有不同。

鲜枣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适当食用可以大量补充补充维C,同时还具有开胃的功效。

而风干后的干枣更易于保存,一年四季皆可食用。不过经过风干晾晒后,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大幅度降低,所以干枣补充维C的能力远不及鲜枣。

但是干大枣健脾养血的功效相对更好。老年人及肠胃功能不佳的人群食用时,可以蒸熟后再吃,这样更利于消化吸收,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

01三蒸红枣—健脾养血

做法: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干蒸20分钟后取出,置于阴凉处晾3~4个小时,然后再上锅蒸20分钟,待水沸腾后小火再蒸一次。经过三次蒸制,红枣被彻底蒸透,其中的药性也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吃法:每日食用2~3颗左右为宜,吃时需去皮去核

02甜蜜蜜—补中益气

做法:

1.大枣去核后先放入锅中炒制一下;肉馅加少量盐和胡椒粉调味,然后放入浸泡了2小时以上的大黄米拌匀。

2.取适量的馅塞入炒好的大枣里,上锅蒸20分钟,取出装盘,血糖正常的人群可再淋上少许蜂蜜调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红枣有7个“黄金搭配”

红枣偏于温补,与以下食物搭配,可使养生效果翻倍。

1

红枣+桂圆:护嗓驱寒

红枣与桂圆一同熬汤或泡茶,有助于补气护嗓,且具有一定的暖身效果,适合教师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及体质偏寒、容易手脚冰冷的人。

2

红枣+姜:温胃驱寒

将适量生姜、红枣切片煮熟后,放温,再加一些蜂蜜,喝上一杯,有助于驱寒润燥,抵御严冬。

3

红枣+当归:缓解便秘

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煎成浓汁,去渣后,与红枣、粳米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成粥,可缓解便秘,补充气血。

4

红枣+银耳:润肺养颜

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既止咳润肺,又滋阴养颜。红枣与薏仁米、白果、桂圆适量红糖或冰糖同煮,可使皮肤少生暗疮,滋润皮肤。

5

红枣酸枣仁代茶饮——安神助眠

做法:红枣3颗、酸枣仁6克、桂圆5粒,加水煮沸,每日喝两杯。

桂圆益气血,补心健脾胃;酸枣仁则能安神助眠,配上红枣,适合经常失眠的人作为日常代茶饮。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

6

红枣蒸百合——养心肺、健脾胃

做法:大枣掰开去掉枣核,取一片百合(如果是干百合先泡发)夹进去,和枣一起上锅蒸熟即可。

红枣性温,百合甘,两者搭配既养上焦又养中焦,养心益肺,健脾和胃。尤其适合气阴两虚的人食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

红枣西洋参饮——补气养血

做法:先将西洋参3克放入焖锅中,加水,煮沸后放入3-5颗红枣,中火煲1小时即可。

西洋参补气养阴、润养五脏,搭配上红枣,适合日常抵抗力差、常感疲乏的人饮用。

吃枣建议

红枣虽好,但它是甘温之品,所以不适合患有咳嗽咽痛、湿疹、腹泻、便秘、以及感冒初愈的人群食用。健康人群也不宜食用过多,每天3~5颗就足够了。

文章来源:JSBC万家灯火、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生命时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5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