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影响的不仅是外观,也会随之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发生率。有句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把减肥提上日程。但越瘦真的越健康吗?哪种体重最长寿呢?
欧洲科学家调查了许多人,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其实成了一条U形曲线。
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体重和死亡率的关系
(点击可放大查看)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
U形死亡曲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
▼ 60岁以下标准更长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5~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 60岁后超重更长寿: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
甚至比BMI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低6%。
为啥60岁后体重超重一些好?
不是体重越标准越好吗?为什么60岁稍微超重一些,但不肥胖,死亡率会低一些呢?
专家指出:
一是,稍微超重的人群,营养状态是比较好的;
二是,60岁以上的人群,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而适度超重的体重,更容易扛过疾病的伤害,更容易达到长寿的目的。
所以年纪大了,要注意控制体重,但也不必太苛刻!
那么,我们该怎么了解自己的BMI值呢?
算算你的BMI值!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反应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
对于BMI值,世界卫生组织曾定下了全球标准。不过,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有了中国参考标准:
BMI分类 | WHO标准 | 亚洲标准 | 中国参考标准 | 相关疾病危险性 |
偏瘦 | <18.5 | <18.5 | <18.5 |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性增加 |
正常 | 18.5~24.9 | 18.5~22.9 | 18.5~23.9 | 平均水平 |
超重 | ≥25 | ≥23 | ≥24 | |
偏胖 | 25.0~29.9 | 23~24.9 | 24~26.9 | 增加 |
肥胖 | 30.0~34.9 | 25~29.9 | 27~29.9 | 中度增加 |
重度肥胖 | 35.0~39.9 | ≥30 | ≥30 | 严重增加 |
极重度肥胖 | ≥40.0 | 非常严重增加 |
可以计算下自己的BMI值。
除了BMI,腰围也不能忽视!
腰围,其实反应着你的腹部脂肪多少。一大堆的专业研究数据表明,腰围越大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都比正常人要高。
60岁以后稍微超重可以,但是别都是脂肪胖在肚子上!
如果腰臀比男性>0.9,女性比>0.85,专业的说法就叫腹部脂肪堆积。
拿软尺量一量你全身最窄部位的腰围和最宽部位的臀围,精确到1mm,然后算腰、臀比。
图片来源:CCTV10
男的腰围大于等于90cm,女的腰围大于等于85cm,就算肥胖了。
保持长寿体重,做好4点!
▌1.年龄大更要有肌肉
年纪大了,体重可以超点,但肌肉别少太多。
从30岁左右开始,如果不锻炼肌肉,肌肉纤维就会慢慢丢失,到75岁时就会丢失一半。而人的代谢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肌肉,吃进去的东西要转化成糖,最后肌肉活动会把这个糖给燃烧掉。
所以,锻炼是很有必要的。运动锻炼一定要坚持,至少每天半个小时以上,一周最好是三天以上,至少要有五天的时间。要有些比较强的运动锻炼来保证肌肉,这是非常重要的。
▍2.年纪大更要会吃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食用烹调用油为25-30g,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勺半-3勺左右。但如果家人中有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等症状时,其摄油量还应适当减少到20克左右。
可以选择不同的油脂搭配,其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须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比例最好达到1:1:1。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
一般各种油脂烹饪方式有:
▌3.年纪大更要揉揉腹
中医认为,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能让人体自动调集脂肪来御寒,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小腹常温,元气充实,减肥就会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
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
▌4.年纪大也要重睡眠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保障7至8小时的睡眠,其实老年人真正睡眠时间并不比年轻人少,只是夜间的睡眠时间减少了,因此增强睡眠质量是首要。
老年人应保证生活作息的规律、切忌乱吃药,尤为重要的是保证心态的良好,可多做深呼吸,白天适当活动,有利于促进夜间的睡眠质量。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适度超重对身体健康更为有益,而且最好的增重方式是均衡膳食、努力锻炼,让自己多长肌肉,您清楚了吗?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JSBC万家灯火
参考资料:
①北京卫视养生堂《体重隐藏的长寿秘诀》
②好大夫在线 张敬东副教授《BMI的临床意义 (原创)》
③健康时报微信《71岁院士的养生经,第一位就是它!》
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
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
清除有问题。
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
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
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增加心脏负荷
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
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
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导致脂肪肝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增加糖尿病风险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几率就越大。
引起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肥胖者易患癌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肥胖妇女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后乳腺癌,肥胖男性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无论男女都更容易患结肠癌及直肠癌。肥胖的程度越严重,上面几种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
扩展资料:
常见原因
人们都知道,多吃少动会变胖,但是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候竟然会使我们发胖,来看看什么是让我们难以想象的发胖原因吧!
发胖绝对与午餐选择有关,外卖、快餐、零食热量大得惊人
选择西式快餐:一餐饭吃下热量比一天所需热量还要多
一百克油能提供900千卡热量,以油炸和油煎肉食为主食的西式速食含油量最高,因此,速食是含热量最高的食物。
另外,炸油在几百度的高温下,一炸再炸,原来是身体养分的脂肪酸,氧化成对身体有害的毒油,不但如此,肉类、蔬果和五谷表面的养分,被炸焦後,也成了有致癌作用的毒素,会增加年老时得大肠直肠癌或乳癌的机会。
看到了吧,西式速食有这么多坏处,为了苗条健康我们减肥者可无论如何也不能贪吃。
选择中式快餐:绝非健康
西式快餐热量吓人,中式快餐也不一定全都好,一般的快餐店为了增加菜的口味和风味,吸引顾客,都会在炒菜时放比较多的油(不排除有些还是劣质油)。一份普通的排骨饭热量就大约七八百千卡了。而一碗较油的排骨面热量能达到一千卡。
而7-11的盒饭、饭团、好炖、三明治是午餐最受欢迎的食品,不过口味从来没有推陈出新,也不会有什么季节更换,所以是个弊端。就营养价值来说,也只能说能填饱肚子而已,比起肯德基、麦当劳等等还起码是顿像样的饭。需要提醒的是好炖的营养价值可实在一般。尤其是里面的汤底,最好不要长期食用。偶尔解解馋还是可以的。
少吃饭 多零食:更容易发胖
一些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条等的热量也非常之高,有些人吃饭时吃很少,但是一天当中却要吃许多的零食,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会使身体更容易发胖。
参加工作后会引致发胖
主要原因是忙工作,就没有时间运动,而且73%的工作场所,没有附设健身设施。在工作场所仰赖电子邮件及网络和同事沟通,而懒得走到其它同事的办公室讨论公事,是发胖的原因。另外,时常在外头吃中饭,更是发胖的主要原因。
员工应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健身房运动,或是简单吃个自备健康午餐,然后外出散步,都对身体有益,并能够控制体重。当员工面对压力时,也时常以零食来解决,但零食却是增肥的最大杀手。专家建议最好在上班时,放一瓶水在桌上,随时取来喝,取代吃零食的坏习惯,是控制体重的好方法。
一切发胖从病愈之后
其实,吃好休息好只是康复的基本条件,绝非惟一条件,切不可忽视运动对康复的积极作用,而且它也是病后防肥胖的有效途径。病后,食欲特强之时,应注意控制饮食。
有时太钻牛角尖减肥反而使你发胖
我们减肥时常常会给自己制订以下的计划:每天做30下仰卧起坐、把食量减少一半、一定要在一个月内减少5公斤这样一心一意想要减肥成功,是不是把目标设定得太高了呢这就是挫败的原因,太钻牛角尖地减肥是失败的根本,只有以轻松心情去实行才是。
建议用轻松的心情做体操或按摩才能达到充分的效果,不要勉强自己,其实你也知道减肥不是一蹙而就的,须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夏天猛享受空调,舒服得来变胖
人体享受空调,身体内的热量就消耗得更少了。加上不运动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不发胖才怪咯!
睡眠不足可使人发胖?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断地忙于应付各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久而久之,睡眠的时间就在无形中被慢慢地剥夺了。长期睡眠不足,可以影响人体生物钟的进食循环,也会降低血液中的一种叫拉普丁(Leptin)蛋白的含量。
这种蛋白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同时也影响大脑对身体是否已经足够食物的判断。
人在睡着的时候,即便肚子饿了,也不会马上起来去吃东西。但是熬夜的时候,则肚子更容易感到饥饿,在不知不觉中就吃进了多余的热量。
变胖信号
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吃东西,为了不让自己发胖,极力的维持身材是美人们最痛苦的事情。但是悲剧的是,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减肥的怪圈中,层层脂肪让你喘不过身,太可怕了,你又长胖了,你看这五个绝对变胖的信号!
爱吃爱喝
只要不是得了糖尿病、“甲亢”类疾病,突然胃口增大,特别喜欢喝水和饮料等,大多是发胖的前兆。
变 懒
一贯勤快的人变得懒了,遇事无精打采,或者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假若不存在什么病痛,有可能是发胖的预兆。
劳 累
与平时相比,总感到疲劳,多活动几下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只要不是生病就有可能肥胖悄悄向你走来。
贪 睡
睡觉特别香,已经睡了足够的时间还想睡,或者经常哈欠连天,在排除过于疲劳的情况下,是肥胖到来的迹象。
怕 动
如果是爱运动的人,渐渐地不想再动了,甚至感到参加运动是一种负担,也可能是发胖的信号。
另外,实验人员发现,月经初潮早来者更要注意日后发胖。美国医学研究调查了17000多名女性,其结果表明,初潮较早的女性与初潮较晚的女性相比,其体重平均多5-6公斤。
参考资料:发胖_
60岁的体重标准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计算。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种族对BMI的诊断标准不同。根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的共识,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诊断的分界点为。BMI(kg/m?)<18.5为体重不足;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标准体重百分比。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标准体重百分比≥120%为轻度肥胖,≥125%为中度肥胖,≥150%为重度肥胖。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人(如健美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的器官功能开始下降,特别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60岁以后超重是保持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好方法,而肌肉质量和力量是对抗疾病和延缓衰老的关键之一。
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健康往往有利于那些稍微超重的人。而太瘦的人则会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更容易患皮肤病,病后恢复期较长,抗寒能力差,还容易患骨质疏松等疾病。另外,据有关研究表明,60岁以后,如果体重过瘦,死亡率会增加,而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俗话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意思是说,人的胖瘦与寿命相关,越胖的人越容易早死。
当然,显而易见,这个说法仅仅反映了体重与寿命之间一方面的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过分消瘦往往意味着营养不良或身体状态差,同样会影响寿命。
那么,人的胖瘦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保持怎样的体重最长寿呢?
此前,笔者曾反复指出,只有死人才有寿命,活着的人没有什么寿命可言。
而且,寿命往往是指个体生存的年限。
我们知道,个体信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医学研究中,往往用一个人群的预期寿命来反映当前存在的很多因素对于人群寿命的整体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中某国“人均寿命”多少岁的说法,实际上是指这个国家当年出生队列这个人群的预期寿命。
比如说,2020年6月份媒体报道称,国家卫生 健康 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 健康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2019年“人均寿命”77.3岁,指的是2019年出生的所有人预期平均可以活到77.3岁。
有人或者会说,这意思不就是未卜先知77年以后的事吗?
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的?
在医学上,出生队列预期寿命是以当年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死亡率套用在当年出生的人群中,通过计算各种原因造成的早死,通过做减法而得出的数据。
换句话说就是,假设保持目前各个阶段人口的死亡率不变,当年出生的人群可能会活多少年。
也就是,是用死亡率数据通过统计学出来得出“寿命”的数据。
同样的道理,只要了解不同人群的死亡率数据,也可以推算出相应人群的预期寿命。
这可以包括,不同肥胖程度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
我们知道,最常用来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是人体体重指数(BMI)。
由于肥胖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流行病,是全球面临的最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
因此,有关BMI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已经进行了“巨量”研究。
这些研究的结果如何呢?
2016年一项总共包括超过3000万人的大型荟萃分析给了我们答案。
众所周知,吸烟也是造成人类早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首先排除吸烟人口,以排除吸烟对结果的干扰。
在从来不吸烟而且身体 健康 (没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从未吸烟的 健康 人群,BMI与死亡率之间呈现“J”字形关系,BMI在22-23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在此基础上BMI每增加5个单位死亡率相对风险增加21%。
如果排除随访时间短的研究,从来不吸烟而且身体 健康 的人群BMI每增加5个单位死亡率相对风险增加27%。
如果不考虑是否吸烟问题,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U”字形关系,BMI在25的人群死亡率最低,在此基础上BMI每增加5个单位死亡率相对风险增加5%。
这样,如果更直观地以不同肥胖程度来说,与BMI为23相比,BMI值分别为27.5、30、32.5、37.5和45的人群死亡率相对风险分别为11%,24%,42%,98%和254%。
也就是说,达到严重肥胖程度,死亡率翻倍,达到病态肥胖程度死亡率风险增加2倍半。
总体来说,对所有人群来说,BMI在25岁;从不吸烟者BMI在23-24, 健康 而从不吸烟者BMI在22~23死亡率最低,也就是最长寿。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