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三伏天,最耗阳气的事别干!老中医支四招,守住你的身体根基~

艾灸师小爱 2023-07-18 05:48:06

入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但不少的朋友在炎热的天气里仍然会觉得手脚冰凉、精神萎靡、气色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乏累……觉得身体不舒服,却说不上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体内阳气减少惹的祸!阳气衰弱会减寿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知名老中医李可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基。”人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阳气失去统帅作用所致。针对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急性心衰,有一个治疗方法,就是救阳。阳气恢复,人就得活。阳气就好像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地变松,要把它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夏天最耗阳气的五件事

古人认为:“春夏养阳。”这是因为,夏季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的生长、发展也同时到达顶峰,阳气消耗特别大,因此要着重护阳。此时,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稍有不注意,还有可能让暑湿入侵人体。因此,夏季养阳,一定要避免伤阳。1常吃生冷寒凉的东西

喜欢喝凉茶、冷饮,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服用苦寒清热的凉茶,不管体质状况如何,这样都有损身体脏腑阳气,造成阳虚。2爱吹空调

现在,商场、家里都有空调,到了夏天,人几乎一整天都待在空调环境中,阴寒之气频频侵入。如果平时缺乏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出汗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损伤阳气。3休息不足

养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回归本位。如果经常熬夜打牌、唱歌等,或者烦劳过度,阳气就不能归位,只能慢慢耗散。4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不见阳光,极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

5滥用抗生素

从中医的性味去分析,抗生素属于苦寒性质,容易攻伐阳气,致阳气不足,体质就变得虚弱了。自测:你是否丢失了阳气??1.你手脚发凉吗??2.你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3.你吃凉东西会感觉不舒服吗??4.你喜欢吃热的吗??5.你尿量多吗?尤其是晚上尿多吗?如果以上问题有一个回答“是”,就可能是阳虚体质。四招消暑又养阳

会 喝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麟鹏给大家推荐一款自制小方——清心祛暑饮。【配方】?鲜荷叶6—10克(清心祛暑);金银花6—8克(清热解毒、健脾爽口);莲子心5克;甘草5克。【功效】?养护阳气。【注意】?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当凉茶喝,但脾胃比较弱的人慎喝。会 吃

三伏天,阳气外跃,固护在体表,胃肠道的功能相对弱一些,在这时候如果饮食无度,就会伤及中焦胃气。王麟鹏建议大家常用喝“荷叶粥”,这是夏季腹泻外用方法,对夏季常见的腹泻很有帮助。【食材】?荷叶、大米、红枣。【做法】?鲜荷叶和大米一起煮粥,再加入适量的红枣、冰糖即可。?老一点的荷叶先煮水,然后用这水煮粥,加入适量的红枣、冰糖一起煮即可。【提醒】?荷叶要用开花之前的荷叶,因为开花之前的荷叶清心、祛暑、养胃的功效是最好的。会 晒

晒太阳也是补阳气的方法,但是夏季晒太阳是有学问的,时间不对,或许就成为脑梗、心梗的诱因!王麟鹏建议大家:在炎热的夏季不能使劲睡觉,夏天阳气旺盛,要顺应它的规律。盛夏作息时间最好晚睡早起,中午午睡一会儿,下午四点出去遛弯一小会儿即可。从补阳和养阳的角度说,晒太阳最合适的位置是督脉,因为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督脉不管是晒还是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都是有帮助的。会 揉

夏季有三个固阳要穴

1.补气:气海穴【取穴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线,肚脐往下1.5寸,即两横指的位置。【按揉方法】平时可以按揉气海穴或者用筷子、笔等按压住穴位来回旋转刺激穴位,每次3—5分钟,可以治疗气虚为主的症状。2.振奋阳气:涌泉穴【取穴位置】前脚底板左右两块肌肉交汇点,明显凹陷的位置。【按揉方法】用手揉涌泉穴,每次3—5分钟。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的第一个穴,肾为生命之本,是阳气的升发之处,所以涌泉是振奋阳气的一个要穴。脚上的穴位是远端穴位,刺激它对调节人的整体功能有好的功效。3.生命之根:神阙穴【取穴位置】肚脐正中。隔姜灸,对中风以后的小便不利、尿失禁或排出障碍潴留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您有类似症状想做艾灸,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不可自行艾灸。

三伏天千万别做这7件事!养好三伏全年少生病!

7月17日已经正式入伏了,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新陈代谢也快。

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因而称为“冬病夏治”。所以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养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这7件事千万别做

好吃冷饮

很多人都觉得吃雪糕、冰水很正常啊,没那么夸张。但0℃的液体倒进37℃的胃里,可小便却是热的,是谁把它“捂热”的呢?

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后受不了,就从肾里面调精华(元气)转成热能来给它煮成37℃,长此以往,你的脾胃坏了,也把你的肾调虚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在此给大家推荐两个适宜夏季的消暑祛湿的佳饮:

1、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加适量冰糖,凉后饮用。

2、绿豆山楂汤:绿豆150克、山楂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冰糖,晾凉饮用。

湿发入睡

天天喊着湿气重,脸油腻了,便秘了,脾胃不好了,一边喝着红豆薏米祛湿,却一边做着加重体内湿气的事而不自知。

夏天洗完澡后,很多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空调吹背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纳凉熬夜

三伏天白昼时间长,吃完晚饭不知不觉就8、9点钟了,稍微做一些娱乐活动就忙到凌晨了,所以三伏天是一个更容易熬夜的季节,但是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脾虚。

所以如果经常在三伏天熬夜,一定要记得中午补个午觉。30 分钟都可以,过了 1 个小时的午觉,就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

三伏天天气炎热,名副其实的出门10分钟流汗半小时的季节,所以这个季节很少有人喜欢运动。但是长期久坐不动对身体是不利的,容易导致腿脚肿、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美国糖尿病学会 2016 版指南中明确指出:所有人都应该减少久坐时间,特别是避免久坐超过 90 分钟。建议大家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告诫我们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也要保持运动。大家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晚饭后清凉的时候进行锻炼,适当排汗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人体“排废祛湿”。

盲目进补

三伏天,天气炎热并不适合进食滋补之品,稍稍不注意,进食不适当的补益食物就很容易上火。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人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日光暴晒

三伏天烈日高照,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

紫外线中的 UVA,更是会穿透玻璃,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弹力纤维,让皮肤提前衰老,甚至引发皮肤癌。除了皮肤之外,强烈的阳光还会损伤眼睛。上午 10 点到下午 2 点紫外线最强,应该避免这个时段出去。

三伏天要做的4件事

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忘记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三豆汤:解暑又不伤脾

三豆汤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适量,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药茶。

在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喝不了绿豆汤的人可以食用三豆汤。

此外,三豆汤还能祛痘除痱子,一周可以喝两次,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伏天开空调:26℃最适合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

室内外温差在 8℃~10℃ 左右最适宜,所以 26℃ 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气半个小时。

已经进入三伏天了,即便平时没有养生习惯的朋友,也应该知道这些要点!给您关心的人都看看吧!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段,高温炎热,加上闷热潮湿,容易伤身体,所以我们一定要调理好身体。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_三伏天养生禁忌不能吃什么,希望你喜欢。

↓↓↓点击获取" 三伏天 "相关内容↓↓↓

★三伏天微信祝福语★

★中伏天经典祝福语★

★三伏天的诗句古诗★

★三伏天2022时间表★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运动方面: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饮食方面:

饮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三伏天饮食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是调理的更好,还是更差。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特别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差,如过食肥甘厚腻之物,易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精神调养方面: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心静自然凉。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午饭后最好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三伏天养生禁忌不能吃什么

三伏天不宜吃冰

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

1、月经前期或月经期间

中医说月经期间子宫容易收缩,这时候吃冰容易造成经痛或经血难以排除干净,长期会有经期不顺的问题。

2、饭后

饭后吃冰,会导致胃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容易造成胃胀、消化不良,甚至绞痛、腹泻。

3、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不少人爱吃冰或冷饮解渴,但从养生的角度说,剧烈运动后会让胃肠道的血管突然收缩,引起腹泻或腹痛。

小提示:

冰对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复发。

三伏天不宜大量进补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中医指出,即使出现上述情况,三伏天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不畅。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总结出的规律是,在一年当中的夏至之后、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夏季饮食应以调养为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原则。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理想的食品。

夏季宜喝清暑和补气生津的饮料。绿豆汤、酸梅汤、冬瓜汤都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果汁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的功效。

三伏天详细解释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则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7]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或冬天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把干燥寒风吹向大陆,于是冬天湿度低。[5]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以我国干支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相关文章:

★三伏天养生知识

★伏天吃什么养生

★三伏天要做什么

★三伏天怎么去寒气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好

★2021三伏天从哪天开始

★ 三伏天什么病高发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2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