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是咱们中老年群体常去的地方,频繁到每天一次。
但大家肯定不知道的是,原来这日常的逛菜市场行为,竟有这个好处——能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乐趣。
所以,当你心情不好,失落沮丧时,去逛逛菜市场吧,那是最好的治愈之所。
正如这些名人所说:
汪曾祺
做菜,得自己去买菜。买菜,也多少是运动。
我是很爱逛菜市场的。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
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红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央视主持马未都
菜市场永远是城市生活标尺。今天的城市人常去超市,而且是五脏俱全的那种超市,蔬菜并不是主角;
菜市场则不同,卖家买家平等,菜鱼蛋肉永远是主角,琳琅满目,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乐趣。
接下来,小编再和大家分享一篇央视推荐的有关菜市场的美文。
《如果有人想不开,就放他去菜市场》
(节选)作者/张佳玮。
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写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那意思,一进菜市场,此人定然厄念全消,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这话夸张些,但意思是对的。
老菜市场是个神妙绝伦的地界儿。买菜下厨的多是阿妈,思绪如飞、口舌如电、双目如炬,每一单生意或宽或紧都暗藏着温暖与较量。
南北方的老太太们都醒得早,爱去早市溜达,笃信“早起的猪肉新鲜”“早市的蔬菜好吃”,顺手买了早点,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油条带回家去。
菜市场的诸位,自有高峰期和低潮期。早市直到午饭前,午后三到五点,总是最喧腾的时候。那时人人三头六臂、七手八脚,吆五喝六。
年轻人焦躁,左手给第一位找钱,右手给第二位拣菜,嘴里招呼第三位,粗声大气,好像吵架,一急就拍脑门:“又算错钱了!”
年长一点的老人家潇洒得多,眼皮低垂,可是听一算二接待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持秤砣颤悠悠一瞄,嘴里已经在和熟人聊天,还不忘耍个俏皮。账都在老先生脑子里,一笔不乱。最多略一凝思,吐起数字来流利得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过了繁忙期,菜市场颇有点渔歌互答的闲雅风情。近午时分,有些大汉打着哈欠补觉去了,精神好的几位聊天、打牌,下棋、吹牛侃山,把摊子搁在原地。
菜市场这地方出没久了,便知其中藏龙卧虎真人不露相。
我们这里粮油店的大叔量油称米,日久寂寞,就变着法子的秀手段。称米如飞,你说十斤,几勺掏完,袋子上秤,刚好十斤。
你还来不及夸赞,他已经淡定威严喝“下一个”了。如此所谓“一抓准”“一称准”之类的手段,乃菜市场的常用戏法。
我外婆以前做执勤收费的菜场,卖鳝鱼的大师简直有江湖气,三柳长须,目光如神,自吹是吃鳝鱼吃出来的,他处理鳝鱼,扬手提起,下刀,划剖,下水,曼妙如舞蹈,大家看得眼花缭乱,赞美。
远处坐肉案的大叔则取阳刚之风,颇得镇关西真传,下刀切肉臊子,出手如风,只是脾气差些,常被小媳妇老太太们念叨:“切这么厉害,吃肉时都是砧板木头渣子!”
我印象里最厉害的,是一位卖马蹄的老人——在我们这里,马蹄俗称荸荠,清脆而甜,胜于梨子。但荸荠的皮难对付,所以菜市场常有卖去皮荸荠的。
荸荠去皮不难,只是琐碎,费手艺,用力大了就把荸荠削平了,自己亏本儿。
我旧居的菜市场末尾有位老人家,常穿蓝布衣服和一顶蓝棉帽,戴副袖套,坐一张小竹凳。左手拿荸荠,右手持一柄短而薄的刀。
每个荸荠,几乎只要一刀——左手和右手各转一个美妙的弧线,眼睛一眨,荸荠皮落。这一转婉约至极,瞬间就能跳脱出一个雪白的荸荠来,端得如诗似画。
我们小孩子没见过世面,以为天下高手,围观之,每次都买了大堆荸荠回家吃。现在想来,还是惊艳于那婉转美妙、飞神行空的双手一转、雪白跳脱。
过年前回家,陪爸去买年前要用的菜,顺便吃芝麻烧饼,喝羊肉汤。闻到鱼腥味、菜叶味、生鲜肉味、烧饼味、萝卜丝饼味、臭豆腐味、廉价香水味;听到吆喝声、剁肉声......;
望着满菜市场涌动的人流和其上所浮的白气——呼吸呵出来的,蒸包子氤出来的——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妥帖安稳的地方。
那时,好像人化成了泥,融进了一个庞大、杂乱但温柔的泥淖中。所谓落叶归根,其实就是告诉你:越是有泥巴的地方,越是安稳妥帖。
闲逛、挑选、还价、寒暄,
清洗、搭配、翻炒、烹煮,
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碎点滴里,
多少人得以在重压下稍稍喘息,
然后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
菜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它不仅把生活的万千模样呈现给你,
更构成了每个人挥之不去的生命底色。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老人的空闲时间很多,有很多可以娱乐的方式,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几点。
1、书画
自古以来,书法家与面家多长寿,所谓面家多长寿,寿从笔端来”。如历史上著名的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近现代书画家中长寿者更是不胜枚举,如近代画家何香凝、齐白石皆年逾九旬。书画养生,包括习书作画和书画欣赏。习书作画是亲自握管,融学习、健身及自我欣赏为一体。书面欣赏则是通过欣赏和品味古今名家的书画碑帖等艺术珍品,从而获得心灵的共鸣和美的享受。因此,均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人把练书法、绘画比作*不练气功的气功锻炼。首先,书法讲究意念,练习时必须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的呼吸锻炼和意守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书法、绘画都讲究姿势,要求头端正、肩平齐、胸张背直、提时悬腕,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这与气功修练的姿势极为接近。
2、音乐
音乐能陶治心灵。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把各种音调融合在一起,能使各种莫名其妙的妒忌、冲动等转化为美德。“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教育得适当,节奏与和声比什么都深人人心,比什么都扣人心弦。大家知道,当我们用耳朵感受音乐旋律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起变化。
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老人心中的不快,使老人乐而忘忧;此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调和内外、协调气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老年人应该选择那些健康、高雅、曲调优美、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达到消三、怡情、养性的目的。
3、奕棋
下棋是一种静中有动、 外静内动的活动,需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神凝则心气平静,专注则杂念全消。而棋局的变化,可以锻炼人的应变能力,既是一种休息、消遣,也是一种益智养性的活动;下棋也是一种有兴趣有意义的脑力活动,棋盘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要求对弈者全力以赴,开动脑筋,以应不测,两军对垒,这是智力的角逐,行兵布阵,是思维的较量。经常下棋,能锻炼思维,保持智力聪慧不衰;与棋友会棋,磋商技艺,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往来,特别是老年人,下棋做为一种活动,也可使人精神愉快,有所寄托,使身心舒畅。
4、阅读
阅读可以养生,使人心宽体健。身体受心灵支配,忧虑致病,阅读使人不易陷入世事纷争,大学者中多寿星,原因在此。读书使人开心,阅读健康的好书能触景生情地使读者进入作者的墨笔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诸多方面知识,提高养生本领,增添生活乐趣;读书使人静心。读书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不仅能使人获得无穷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还可调节人的心理,目前在欧美国家”读书疗法~悄然兴起;读书使人舒心。读书舒心,是由怡情养生带来的结果,人与书中的情节共鸣,可以产生出认知趋同,灵魂净化意志振奋的效果。
5、养花
花草最为人们所知的作用就是净化空气,尤其是能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比如说甲醛等。养花不仅可以供人欣赏、美化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花的香气还能起到灭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鲜花释放的芳香,通过人的嗅觉神经传入大脑后,令人气顺意畅、血脉调和、怡然自得,产生沁似脾的快感。
6、跳舞
《吕氏春秋?古乐篇》 说:”远古地阴,凝而多寒,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缩瑟而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利用舞蹈来驱寒、健身、防病,以起到宣达腠理、通利关节、散瘀消积的作用。由此可见,舞蹈起源于人们的长期生活与劳动实践中,的确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之功效。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体检不知道这些,等于白做!速看
下一篇: 握拳30秒,你的健康状况大致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