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再出现2例确诊街道全封闭?据武汉市卫健委网站消息,10月20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一则辟谣声明:
近日,网传“10月18日,硚口区长堤街又出现一个确诊病例,防疫、公安的都来了,把人带走了”“江岸区天声街又封了,又出现了确诊病例”两段视频,经我市硚口区、江岸区核实,上述两段视频中的信息不实,纯属谣言。
我市近期每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每日在我委网站上发布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数据。敬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
2020年10月20日
钟南山张文宏预言成真,第二波疫情到来!根据全球疫情统计网站Worldometers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0月18日16时32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4000万例。
世界上各个国家,基本都有“中招”:
美国单日新增确诊超5万例:
德国连续三日创下历史新高,总理进入隔离状态:
意大利同样连续三天过万:
英国已经进入三级警戒状态: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
“全球累计新冠病例”的“里程碑”来得越来越迅猛了:
从1000万到2000万,44天;
从2000万到3000 万,37天;
从3000万到4000 万,32天。
第二波疫情暴发不是意外,“放松警惕”是重要原因早在5月25日,世卫组织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在任何时候突然上升,不能假设其持续下降,有可能出现第二个高峰。
(图片来源:央视网)
张文宏、钟南山等专家也在前几个月预测了第二波疫情可能到来。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近几日,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多国单日确诊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正如迈克尔·瑞安所预料的那样,疫情突然上升,出现了第二个高峰。
“放松警惕”是疫情在欧洲抬头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境内二次暴发风险不大,但不容丝毫放松
(图片来源:新京报)
中国的气温也在逐渐转冷。而且,大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的小长假,共有6.37亿人次出游。
尤其是国庆假期刚刚结束的第三天,青岛就通报了新增病例。在小长假接待了近500万游客的青岛,会不会使疫情向全国扩散呢?
疫情出现以来,青岛迅速反应,短短5天内完成了全市1000多万人的核酸样本检测,共通报12名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其余受检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基本排除了本次疫情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
在国内防控策略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再次发生大规模新冠疫情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输入性关联病例可能发生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严防输入性病例,是中国抗击疫情的重点10月18日下午,张文宏主任在2020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也有针对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时新冠病毒能离我们而去,现在看起来,我们得学会如何与病毒共存,人类要增强对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终真正控制住疫情,让生活回归正常。”
“秋冬疫情”不仅是新冠,严格防控尤其重要在9月29日的“第二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表示:
“疫情的第二波确实在展开,但不是在中国,只要我们做好有效应对,就能把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让我们静静等待科技的创新,让全球能够彻底控制疫情,最终重启世界[8]。”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秋冬季不仅是新冠第二波疫情的高危季节,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播风险同样升高,秋冬季防疫的复杂性更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共同防御。
原来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防控方法要继续保持,比如避免人群聚集、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流感疫苗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10];
肺炎球菌疫苗有两种,13价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对象为2周龄~15月龄儿童,23价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2岁感染肺炎球菌、患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11],如60岁以上老人[12]。
如果发现如下可疑症状,请及时就诊:发热、呼吸困难、持续2周及以上的咳嗽/咳痰等。
拒绝带病上班/上课,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今年冬天疫情第两波还可能来吗?一直在讨论,关于秋冬季节的第两波疫情。钟南山,张文宏,吴尊友等专家,全部提起了第二波疫情。第二波疫情更可能会发生在冬天。在冬天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可能增加,尤其是流感,这也让疫情防控有了难度,诊疗更复杂了。尽管国内第一波疫情早就结束了,可是这几个月国家里面多个地方也可能出现过本土疫情。特别是全球疫情还持续爆发,创下新高病例人数,疫情之下,并无那一个国家可以完整的不受到波及。病例还在增加境外输入的。
疫情的第两波来到来,表明着第一波疫情已经结束,尽管美国等国家还在疫情上涨第一个的阶段,可是疫情第二波在法国等国家已经开始了。今年全球在冬天还会有第二波疫情,也许非常多的国家第二波出现疫情的时间有所不同。对国内来讲,只要隔离病例人数和境外输入病例数量在可控范围内,应该不可能出现疫情输入的局部传播,冬季疫情第二波未必会发生。
在国内我们需要怎样预防第二波疫情?
各国之间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非常多国家渐渐地开放了人员流动国际之间,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国家中小学,高校陆续复学,企业复工,持续蔓延各国疫情,国内面临只增不减的境外输入压力。
我们要预防第二波疫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对于入境人员加强管理。入境人员不仅仅要闭环管理,隔离解除以后,社区还需要对入境人员进行跟进和追踪管理。有一部分人员潜伏期超过了3周,要是感染者并无被发现及时的,可能会发生群体感染。
进行精准防控对于重点地区,要是连续多天在同一个地区出现新增病例,尤其是本土疫情,我们及时的进行精准防控对于这个地区,包括全部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及小区封闭管理。排查感染源,特尤其是进口的海产品。
对于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和批发市场,尤其是通风条件相对于差的场所,一定要定期对海产品和环境进行检测,对于隐藏的感染源进行排除。居民不跨国旅游,做好个人防护,平日里外出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聚餐,保持距离。面市后疫苗,加大接种人群的疫苗接种比例,尤其是一线的医护和防疫人员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员。
听专家的,专家研究新冠疫情传播途径和蔓延局势。?
下一波疫情要来?钟南山、张文宏有一些重要预判 || 焦点
无冕财经
2020-04-13 16:08:15
+关注去App听语音播报
编辑:陈涧
设计:布冬
实习生:郭曼怡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4月12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8例,其中98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0例为本土病例(黑龙江7例,广东3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湖北2例);新增疑似病例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黑龙江4例,上海2例)。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的疫情防控也不能轻言放松。全球疫情的拐点到底会在何时到来?疫情会不会有第二次暴发?在国内,大家关心的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没有传染性?部分地区何时能摘掉口罩?
4月11日和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以及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别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看看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一些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为无冕财经编辑整理。
钟南山:境外输入造成疫情二次暴发可能性小
对于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出现,会不会造成社区传播,引发我国疫情二次暴发?
▲全国疫情数据及境外输入数据统计。
对此,钟南山表示,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外来输入病例有没有传播,二是会不会在传播过程中暴发。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危险性肯定存在,特别是核酸检测阳性或已出现感染症状的病例,传染性比较强,会造成病毒传播。
会不会造成疫情的暴发?他认为估计可能性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区,社区居民都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比如戴口罩、与人交往保持距离等,一旦有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也能够快速报告或接受诊断,进而隔离。总体看,社区的传播危险性肯定存在,但中国出现疫情第二波大暴发的几率很小。
不过,在谈到是否能摘口罩的问题时,钟南山表示,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他谈到,现在国内外情况悬殊,中国由于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现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还处在大暴发的第一阶段,且仍在向上攀升。这意味着人传人的几率非常高,确诊病例增加非常快。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就提出不戴为时过早。不过,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
钟南山:中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小
中国近期开始披露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无症状感染者及复阳患者引发担忧。
钟南山谈到,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凭空产生,通常会出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症状、但可能已经被感染的人。另一个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
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两个概念,一类是开始没有症状,但后来会逐渐发展到有症状,这类是肯定有传染性的。另一类是最近我们发现的,在相当长的观察过程中始终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这类的传染性,我们正在研究。但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现症状,传染性就比较强,所以将他们作为一组人进行隔离观察,这样的战略是对的。
对于复阳的情况,钟南山则表示,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患者本人是不是复发,假如患者产生很强的抗体,一般不会再感染。至于复阳患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则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核酸片段没有传染性。一些学者曾经对复阳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进行培养,没有培养出病毒。
还有一种很少的情况,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础病,只不过症状改善了,并没有完全康复,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传染性。
“总体而言,复阳患者带不带传染性,我个人不是太担心。”他说。
钟南山:还没特效药,疫苗难很快上市
对于此次疫情,大众最盼望的是特效药以及疫苗,药物研发一直以来都是大众关心的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对于药物的研发,钟南山表示,我们现在试验的一些药物,比如氯喹,实验结果肯定是有效的,我们正在总结,可能很快要发表出来。还有一些中药,比如连花清瘟,我们不仅做了离体实验,还在P3实验室(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发现,它抗病毒作用不强,但抗炎症方面表现突出,有关实验结果不久之后也会发表。此外还有中药血必净,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红花、丹参、赤芍等,用于活血化瘀,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们现在也在总结。
他也提到,真正终结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现在各国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发。但我不认为疫苗三四个月时间就能做出来。此外,根据抗击“非典”的经验,去掉中间宿主,也能阻断疫情的传播。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链是怎么样的,搞清楚之后切断也很重要。
他同时表示,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极的。而且疫苗出来后,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没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他认为,对待疫情最为消极的做法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时人类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后活下来的人自然获得抗体。现在再用这种方法应对新冠病毒我不赞同。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取得很大进步,有很多办法预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体免疫。
钟南山:谈全球疫情拐点为时尚早
对于疫情全球蔓延,何时才能迎来拐点的问题,钟南山表示,从全球看,原来疫情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现在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当前问题最大的是美国,最近这一周每天是以一两万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现在看拐点还早。
他同时称,到不到拐点,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进行强力的干预。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所以现在让我预测全球拐点,就比预测中国的难得多。照目前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恐怕还需要两周。
张文宏:下一波疫情或在11月左右到来
在谈及疫情会如何发展时,张文宏表示,11月份以后我们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我认为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会在11月份左右到来。
他说,南美洲,还有非洲、东南亚都开始出现疫情暴发,所以按照现在的数学模型来统计,今年夏天,我们把这个病毒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冬天到来时,大家又开始呆在家里了,又开始聚集。那么在这个时候像这种病毒,在冬季的复制能力也会增加,所以这一波疫情我们是预计得到的。
不过,张文宏同时也表示,经过前面一段抗疫经验的积累,还有特别是对于诊断技术的广泛推广,相信下一波疫情原则上来讲比第一波要低很多。但像非洲、南美等医疗资源不充分的国家,可能真的很难度过下一个冬季。
张文宏表示,世界疫情的控制,最后还是这句话,它不是取决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也不取决于欧洲,而是取决于世界上那些最没有能力控制疫情的这些国家,是不是控制得好。
张文宏:很难预测全球疫情何时控制住
对于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张文宏表示,1月底我说2-4个月可以控制住,做出判断的基础是,抗疫已经成为国家行动。传染病只要终止传播,是可以控制的。现在预测的最好的情况发生了,国内疫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但最糟糕的情况也发生了——疫情在全球蔓延。
▲全球部分国家疫情数据,图片来自新华社。
张文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刚在我国开始蔓延时,我们预测疫情将在2-4个月内得到控制,在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和正确指挥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国内疫情在4个月内得到了控制。
但当今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疫情输入的压力不断加大,所以,预测疫情的发展十分困难。截至4月11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66万例。有人感觉在全球战“疫”中似乎发达国家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发达国家虽然抗疫反应较慢,但经过近期充分的动员和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抗疫措施,欧洲每天新发病例的转折点在一周前已经到来,全球疫情初现曙光。
形象地说,这列欧洲列车已行至隧道中途,随着5月1日到来,我们看到了隧道之外的一丝曙光。所以说,国际疫情形势比较糟,但也不是那么糟。
他谈到,现在比较糟糕的是,自己与不同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交流中也已提到,目前,医疗资源缺乏的非发达国家疫情上涨迅速,因此很难预测全球疫情何时可以得到真正的控制。
张文宏:大多数研究发现复阳危害小
对于出院患者复检核酸呈阳性,是否会成为疫情进展中新的威胁,张文宏表示,近期,国际上对复阳病例的关注度已下降,因为大多数研究发现复阳危害小。
张文宏指出,从上海看,出院患者复阳率很低,这与我们对患者出院前开展充分评估有关。复阳是低概率,大家关心的是,复阳会不会传染。目前看来,没有一个复阳病人再将病毒传给家人或其他人,也没看到一例复阳病例复发。所以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复阳问题的临床意义不大,无非是病毒在体内清除时间长短的问题,它可能成为一个科学问题,但目前不会成为一个临床问题。
▲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
什么情况会成为临床问题?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病人的临床症状加重;第二,发生了传播。这两点目前都没有看到。所以,这个科学问题今后慢慢解决,也来得及。
另外,以防万一,我们要求对出院患者还要居家隔离两周,也是为了继续观察,以免发生社区传播。但是,目前也未看到传播。所以,即使有复阳,目前在中国的临床损害是很小的。这个问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网上过多讨论的意义不大。
张文宏:“五一”假期旅行避免扎堆就餐
关于“连休5天的五一小长假能否出去玩”这个问题,张文宏表示,“这是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大家渴望出去玩,也把经济激活起来,但是又担心人多聚集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
他建议,“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着口罩在室外活动。旅游场所中,最危险的地方是用餐的地方,“旅行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吃饭的地方人山人海,所以大家能不能启动健康出行模式,自带干粮春游。或者一家人买好了放在宾馆里自己吃,这样就会大幅降低拥挤带来的传播风险。”
张文宏称,“中国总体上没有什么新发的病例,我认为五一假期启动一些旅游项目是合理的。
张文宏称北京疫情非第二波疫情来临是真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这波疫情我们还不能认为是第二波的来临。这次北京出现的疫情应该是一次比较突然的、小范围的暴发,但是暴发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他解释说,所谓的“第二波”一定要形成非常显著的波峰,有一段时间的蔓延再下来。
“这次北京出现的疫情应该是一次比较突然的、小范围的暴发,但是暴发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 张文宏判断。
扩展资料
中国应追求接近零病例,而不是绝对零病例
张文宏说:“最早我们根据传染病的传染特性分析,如果第一波疫情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基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压制以后会出现第二波疫情。”
他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总体疫情还在往上走,第一波还没走完。现在说“第二波”,对于全球范围而言还为时过早。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追求什么样的疫情防控策略?“我们希望国内疫情能够(追求)接近零病例的策略,而不是绝对的零病例。”张文宏认为,真正的零病例在目前全球疫情大蔓延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因为疫情很容易从其他国家传入。
在张文宏看来,今后可能还会在其他城市出现类似北京的情况,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散发或小规模的暴发。
凤凰网—张文宏:北京疫情还不能认为是第二波疫情的来临
5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就疫情防控常态化、日常防护和营养健康等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直播过程中张文宏对秋冬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疫情进行了回应。张文宏指出,秋冬第二波疫情肯定会发生,而且已经发生,只是没有发生在中国。
张文宏指出,国际的疫情没有结束,美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每日新增的数据还很多。5月30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11万,是疫情发生以来新增最多的一天。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月内如果疫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全球确诊病例超1000万都是看得见的,死亡人数也会随之上升。
张文宏强调,我国应对疫情的体系非常完整,已为防范疫情输入做好了准备。
扩展资料:
提醒中国公民严防第二波疫情感染风险
5月29日,据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馆网站消息,5月23日至27日,福冈县北九州市新增2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中17例感染途径不明。日本厚生劳动省已向北九州市派出集体感染对策小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日本政府虽已宣布全国解除“紧急状态”,并分阶段放宽各种限制政策,但疫情尚未平息。
驻福冈总领事馆呼吁领区内中国公民继续保持防范意识,切实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当地政府防疫规定和要求,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前往“三密”场所,避免大规模聚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如有新冠肺炎确诊同胞,请及时与总领馆联系。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驻福冈总领馆提醒
厦门网-张文宏回应秋冬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疫情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