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以前只追求吃得饱,现在讲究吃得好又饱~而也正因如此,饮食不当已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吃得过饱,超出胃肠道的处理能力,会引起很多消化道问题,例如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甚至是胰腺炎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此外,由于摄入过多热量,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也都有可能会接踵而至。
“少吃点”的饮食理念,越来越受推崇,但究竟怎么吃才健康,又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少吃才好?
1适当的饮食限制,越早开始越好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英国Babraham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用800只小鼠进行饮食限制转换实验。
结果发现,如果成年后的小鼠进食量比随意进食的小鼠减少40%,有进食限制的小鼠老年时能够活得更健康且寿命更长。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强调:
1饮食限制要有持续性研究发现:如果进食限制的小鼠一段时间后改为随意进食,死亡率则比之前高很多。
也就是说,长期维持健康饮食方式可以持续性地带来获益,但是如果接着不受控制的饮食,这些获益可能就会丢失。
2饮食限制要从成年期开始如果老年小鼠在年轻时随意进食,老年后才转变为限制饮食,就算后来体重减轻了,对寿命的影响却并不大。
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具有记忆效应。
简单来说,食物摄入减少,脂肪组织中的线粒体就会增加,进而分解更多脂肪。但若是成年期,饮食无节制,线粒体分泌减少,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形成基因记忆,即使等到年纪大时,改用低热量饮食,线粒体的分泌情况也很难改变。
而且长期的限制饮食,似乎可以预防老年期脂肪细胞中的促炎信号,保持健康和促进寿命延长。
综上,限制食物摄入量必须尽早实施,并一直持续,这样才能产生终极的有益影响。
2限制饮食
到底该怎么吃更健康?
知道要少吃,那吃什么,怎么吃也很重要:
1每天吃七分饱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每顿饭应该实现七成饱——感觉略饱腹,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而且主动进食速度也变慢了,这时就是七分饱。
七分饱所摄入的能量和营养已经足够维持日常活动,如果还接着吃就可能有能量和营养过剩的风险了!
为了更好地遵循七分饱原则,注意:
①正确的吃饭时间:一般来说早饭应在7:00~8:00,午饭11:00~12:00, 晚饭18:00~19:00。把握了正确的进食时间,消化系统的消化液和酶的产生和释放能更好地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生理节律。
②改变吃饭顺序:可以按照先喝蔬菜汤,再吃菜、吃肉,最后吃主食的顺序,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控制进食量。
③控制吃饭速度,细嚼慢咽,每餐用时最好在20—30分钟左右,以防吃太多。
2每周两次轻断食,不挨饿也减肥平时应酬多、经常胡吃海塞的人或是本身肥胖却自制力差的人,每天限制饮食并健康搭配可能比较难实现,因而可以选择每周两天的轻断食,不挨饿、助减肥、更长寿。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一项实验:把实验的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一天里随意进食,另一组只吃一顿,不过摄入的食物总热量相同。
通过对比后发现,后者不但体重减轻了,而且胰岛素抵抗减弱,寿命还延长了11%。如果把热量进一步缩减为正常热量的70%,第二组的寿命延长28%。
轻断食的基本要求①一周2天轻断食,其余5天正常吃。
②不连续的2天。
③吃对食物,控制总热量。期间建议男性一天吃600千卡的食物,女性一天吃500千卡的食物。
轻断食食谱参考
①早餐:1个煮鸡蛋+1杯250ml的脱脂牛奶。建议平时饮用全脂奶,断食日饮用脱脂奶。
②午餐:200克的水果。忌香蕉、榴莲、菠萝蜜等高热量水果。
③晚餐:25克米面或者土豆100克,瘦肉50g(最好是鱼肉、禽肉类),蔬菜250g。
注意:孕妇、癌症患者、营养不良或者消瘦人群、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群体不适合轻断食。
3优化饮食结构2019年全球最健康国家指数榜单中,西班牙拿下“最健康国家”的称号;而在亚洲国家中,日本则名列榜首,也可以适当借鉴他们的饮食模式。
西班牙是以新鲜果蔬、鱼类、豆类、坚果以及橄榄油为主的“地中海饮食”膳食结构,有助于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日本的饮食侧重少油盐、多海产品,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比例合适,是公认的有利于预防营养缺乏病和营养过剩性疾病的合理膳食结构。
3消食解腻小妙招
冬季饮食本就偏向高热量的食物,大饱口福后常觉得油腻;再加上年末聚会多,一顿接一顿~难免出现发腻、消化功能不良等情况,那这时该如何补救呢?
1陈皮山楂水,解腻消食做法:山楂、陈皮各5克,加水冲泡饮用。
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特别对肉食积滞作用更好,还能活血、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陈皮理气健脾、消胀除闷,对脾胃气滞者的消化不良、胸闷腹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消食操,促蠕动消食操能促进胃部蠕动,帮助更好地消化排便。
抱颤腹部:两腿分开、两手交叉,掌中央放在神阙穴(肚脐正中间),掌根放在天枢穴(肚脐左右旁开三指),压紧,边提边抱颤,速度要快,幅度要小,做5分钟即可。
古语“是药三分毒”,后半句道出养生智慧,每个人都该知道的。
中国有句古语,“是药三分毒”,每个人都知道。就是说,药不能乱吃,即使是补药。其实后半句更是关键,道出养生最高智慧,每个人都该知道。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药王孙思邈。他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腹中食少”。就是说,人要健康,少吃为好。中医专家喜欢说,“过饱九分毒”。这是题目中的后半句,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谨记的养生法则。
食少病不侵
乾隆
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乾隆曾经说过,“事烦心不乱,食少病不侵”。可见皇帝寿星,也注意节制饮食。面对极大丰富的美食,很多人难以抵御诱惑。才有了当下很多人的慢性病,不请自来。
少吃的好处很多。有一种说法,“灾年多长寿,丰年多夭折”。看来吃不饱,应该是有利于健康的。有的人笃信这一说法的科学性,会自觉“辟谷”。
想要健康,极致养生就是饮食有节,即每餐不过量。做到这一点,只有自己管用。药王孙思邈说要“自慎”,就是自我约束。
我们喜欢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是头等大事。孙思邈说,“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于一日。为益既广,为害亦深。”
就是说,超过一年没有娱乐活动,人也不会有问题。可是饮食断绝一天,人就受不了了。饮食有那么大的好处,可害起人来,同样很厉害的。
因暴饮暴食而丧命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后,杜甫急于踏上归途。颠沛流离的途中,杜甫常常是忍饥挨饿。经过湖南耒阳时,当地县令久慕杜甫大名,设宴招待。可叹的是,久饿之人,突然饱腹,身体不受。杜甫最终没有走出耒阳。
杜甫
简约淡食为佳
孙思邈说,“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简约为佳,每学淡食。”这就是说,吃饭不要多肥厚鱼肉,经常以简单清淡为主。
看来每餐鱼肉,甚至山珍海味,不符合养生的理念。这里的“淡食”,有清淡,少厚腻之意。也就是说,应该注意少盐。
孙思邈认为,“咸多促人寿”。意思是,吃的太咸,容易短寿。摄盐过量,直接后果是高血压。有研究表明,日本北海道人均日摄入盐量26克。当地高血压患者高达38%。
由此看来,“食少”“食淡”都是应该努力做到的。至于营养,会不会因为这个规则,而有所缺失。那么,应该怎么吃呢?
北海道
均衡饮食营养全
《皇帝内经》上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就是说,五谷杂粮是主要摄入的,蔬菜水果是必要的不错。各种肉类,对身体同样有益。这就是要把握一个“适量”的问题。这一点与孙思邈倡导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饮食不能单一,才不至失于偏颇。清朝皇帝,有多位死于冬天。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等,都是或年底,或正月。
针对这个现象,有专家分析认为,可能与其民族饮食习惯有关。他们喜欢吃鹿肉、猪肉等。当然,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冬天的运动量,太小了。可能容易出现“三高”,心血管疾病等。
孙思邈
在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享受各种美食,难免饕餮尽兴。不妨学习古人养生秘钥,或有启发。祝愿大家新年吉祥,身体健康。
现代人大半是撑死的
有一天早上你在吃早餐,本来你已经感觉吃饱了,准备放下筷子,这时候你妈说这还有点饭这还有点肉吃了吧,这剩菜吃了不好,留着这一点占了碗,你看了看菜是自己喜欢吃的,摸了摸肚子感觉还能填点进去,于是你半推半就就多吃了一碗,然后你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后有一天你洗澡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三个月,天啊,为何我没有吃零食,我还长了肉,老天不公啊,真羡慕那些永远长不胖的。
这一幕对你而言是不是很熟悉,自从剩菜被人宣传有毒以后,这种变相多吃又出现了,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吃到就是赚到,吃东西有时候都不免唠叨几句,这个吃了好啊,富含维生素。。。。。。。还有矿物质,还能抗癌,可是还是逃不了癌症的袭击,
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我来给你举个例子,糖尿病患者是不是胃口好,多吃肯定得多喝啊,要消化不是,有的还多拉,据闻还有一天拉两回,而且不是拉肚子,我就想到我家养的鸡不管你给它多少好像都能吃完,吃得多拉的多,在我印象中身边得糖尿病的是真能吃,我有一个亲戚以前每天吃四顿,听说不吃还不习惯,但是得了糖尿病之后每天不敢吃四顿了,怎么就习惯了三餐了呢,要我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我要真的培养我一天吃五顿我都能吃。
我再给您举个例子,很多人过年了饮食就开始不注意了,然后大吃大喝,你自个看看新闻,每天过年就有很多人吃到医院去了,那你说是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
是不是越有营养越好
中医里边有这么个说法“虚不受补”因为脾胃太虚这些东西吃下去根本消化不了,只能沉积在体内,日积月累至于会不会长出个什么东西出来这很难说,有营养的东西能消化固然好,不能消化留着只是祸害,平常人吃鸡蛋一到两个不是,但是麦迪一天吃六个,我也是无意间看到这条新闻,那时候就在传言鸡蛋吃多了不好,不过如今这传言可能已经删了。
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同时也是一本养生的书籍,其中讲到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制,并不是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现如今又翻译过来,吃饭七八分饱,但是这句话很多人并不是很理解,如果真的理解也不会这么多人吃到撑死。
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习,只是学了结论,但是其实并不相信结论,于是我们一直没有付诸于行动,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道了很多养生知识却依然没有用上。
《肠胃决定健康》一书中提出,白肉消化时间4-5个小时,蔬菜消化时间3-4小时,而红肉的消化时间需要十二个小时,过多的饮食是不是给肠胃造成过大的负担,你说要养好身体消化吸收是不是特别重要,大多数肝癌患者都跟劳累过度有关,当然打游戏也算劳累过度,那么脾胃劳累过度会怎样
儿童感冒发烧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积食,儿童本身肠胃比较虚弱吃得太多消化不了或者吃了高热量饮食没地方发泄你说身体该做何种反应,要么发烧把热量去掉,要么呕吐把身体那些垃圾吐出来,因为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把食物通过大便排出来。很多人说我孩子高烧退不下来咋办,您的孩子是不是一边吃药一边吃着巧合力这样的高热量饮食呢,那这高烧退不下来一点都不奇怪。关于感冒更详细说明请参考如何保持不感冒
中医早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
晚饭吃得过饱,首先影响的就是你的睡眠,中医古书《济生方》也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从古人的经验看,饮食过量就会使肠胃功能失调
胃气是生存的根本
《黄帝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大多数重病患者都会出现没有胃口,俗话说病从口入,放眼现在我感觉中国人就是个吃货,什么都吃,要是在月球上看到嫦娥兔说不定也会养来吃。养生的根本就是护住自己肠胃,保持旺盛的胃气。
辟谷是否真的可取
你不是说不能吃饱了嘛,那我就饿,比如辟谷我一周不吃饭,不知道是否有人记得不吃早餐容易得胆结石,这是因为一直以来你是吃早餐的,然后肝脏排泄胆汁促进消化,如果饮食不规律,这胆汁排泄的有点混乱,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你说什么是肝脏排泄胆汁而不是胆,胆其实只是一个暂时储蓄胆汁的器官。如果胆汁长此以往没有参与消化,就会存在胆内形成结石,同样的道理《轻断食》同样也会影响肝脏的胆汁排泄,所以切除胆的人会给肝脏加重负担。
少吃一口多活20年!研究中那些顿顿吃饱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寿的猴子都吃七八分饱!
做好一件事,就能多活20年!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方法很简单:每天少吃一口!
英国伦敦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少吃40%可以让你延寿20年,少吃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元退变等老年化疾病也相当有效。
美国科学家也曾做过一个两群猴子的研究。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成两组:
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顿顿管饱;另外一组严格控制饮食,只让吃七八分饱。
10年后——
敞开吃的这100 只猴子中,很多体胖多病的猴子,有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100 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饮食的那100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
15年时——
顿顿吃饱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寿的猴子都在七八分饱的群中。
这就说明了适当控制饮食是有利于长寿的。看来常说的“吃得多,死得快”是有道理的。
养生大家都倡导少吃!
中国传统谚语称“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现代又有人提倡“轻断食”,都是一个道理:少吃点!
01、饿着要比撑着强!
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
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的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02、不贪吃就不生病!
我的饭量一直都比较小,从来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一直没有超过5公斤。
此外,我重在搭配食物,比如红烧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但我照吃不误,只是注意当天别的高脂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03、少吃一口,多活一天!
我一直倡导一个观点,少吃一口。少吃一口,垃圾就少一点。垃圾少一点,就可以多活一天。
一些常见病,很多都是由吃太多、肥胖导致的。例如,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更不用说,肥胖富态的人占多数。
04、再好的饭,从来不多吃一口!
名老中医杨友鹤80岁体检时,没有糖尿病、高血压,103岁还在出诊。他强调:再好的饭从来不多吃一口!
今天的人以酒当水,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节制,所以50岁就衰老了。“从来不贪吃、多吃,再好的饭从来不多吃一口!”,这就是杨友鹤的养生秘诀。
现在很多人吃饭时已经吃的很撑了,剩下了几口,舍不得丢掉,那就勉强多吃了吧。实际上扔掉这忌口饭也许浪费5块钱,但是日后是要花50块钱,甚至500块钱的药来“消化”这5块钱的饭。
05、饿点能防病!
万承奎教授曾在做客央视《人物新周刊》节目时,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他的养生防病秘方。其中一条就是——“晚饭少吃点”。
万承奎介绍,爱吃晚饭、晚饭吃得过多,是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这是因为现代人太重视晚饭了,忽视了早饭,轻视了午饭。早饭午饭马马虎虎,晚饭夜宵大吃大喝,这是百病之源!
顿顿吃太撑,撑出一身病!
原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
“远古时代,胃除了消化外,还发挥着储备的功能,吃饱一顿饿三天也没问题;而现在人们天天有的吃、顿顿吃得好,如果一个人的胃每天能容纳1斤的食物,只需填充一半,就足够其一天所需了。否则,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1、加快衰老
过量饮食后,大量血液集中胃肠系统时间过长,使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而不能正常代谢,患老年痴呆症的时间会提前。
2、肥胖多病
暴食的“三高”食物使营养过剩,极容易患上肥胖症,并诱发其它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3、影响心脏功能
吃太饱,膨胀的胃容易使横膈上移,影响心脏功能。而且人体为了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代谢需氧量会大大增加,也使心脏负荷水平大幅度增加,容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4、加重肠胃负担
如果胃里面一直装着满满的食物,胃不仅得不到休息还得分泌大量的胃液,长期以往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胃糜烂、胃溃疡
5、引起疲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6、增加患癌概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7、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8、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中国人有个习惯是要吃得饱,所谓“吃得很满意”,就是至少要吃到十成甚至十二成饱。
但我们现在的要求是:只要吃得不饿就打住,最多七八成饱!
①很多中老年人怕剩菜,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非要把盘中剩下的菜吃掉。把多余的食物吃到肚子里,给身体和消化系统带来过多负担,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②每顿饭只吃七八分饱就可以,对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要懂得克制,保持与平时一样的进食量。
对目前的年青人而言,最开心的事情除开入睡、用餐、打游戏以外,在其中的饭食还需要好好地谈一谈。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准拥有非常大的提升 ,三餐也愈来愈丰厚,乃至好多天后出来 吃一顿饭,应对这么多食材,非常少人会控制住自身,一直要吃饱了撑着。饭吃得太撑,这五种病症会随着你,胃也会不舒服。
那麼,一直吃得太撑会造成什么疾病呢?肥胖症,严苛地说,肥胖症并不是病症,但会提升许多病症的患病风险性。一直吃得太撑,人体会摄入过多发热量。假如这种发热量花不完,便会转变成人体脂肪,使人体长胖,一旦休重太重,人体心脏、毛细血管的负担便会扩大,最后很有可能发展趋势成心脑血管疾病和血压高。
吃太多食材,最立即的损害是胃肠。由于食物的消化全是在上面开展的。吃太多食材会加剧胃的压力,当胃不可以充分消化吸收食材时,人体验发生消化不好、胃涨、严重便秘等。很有可能一次不容易受2次受伤。常常那样做会损害胃粘膜。
有科学论证说明吃得过多会得癌病。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过多的食材能够 抑止细胞癌化因素的魅力,提升细胞癌的风险。因此要适度用餐。肯定不能吃得太撑。心肌梗塞,食材为人体供应动能,但人体必须的能量转换是不变的。
每顿饭吃饱了后,发热量摄取会提升,身体甘油三酯水准会高,血液粘度会提升,造成心肌梗塞的患病几率,比较严重得话,毛细血管会阻塞,造成心梗。上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的身上。这时候吃太多食材会加剧病况,造成消化性流血。
啥事都适度做,用餐也一样。大家无须每顿饭都吃饱了。那样反倒会提高人体压力,摄取过多发热量,因此平常尽量能吃饱了到8分钟。这时候,不但要摄入充足的动能,还需要缓解人体的压力,使人体处在最营养健康的情况。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