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暴躁易中风:脾气暴怒的人肝阳上亢,多伴有高血压,会增加中风病发生的风险。肝阳上亢的人肝火比较大,肝火上扰到脑造成阴阳、气血失调引发中风。
注:高血压的人多半有肝阳上亢的表现。
中风能防能治,今天推荐的小方法特别适合那些肝阳上亢的朋友!
一、防治中风奇药,天麻人体阴阳、气血不平衡导致气血逆于上,引起中风发作。天麻可以平抑肝阳,让上亢的阳气得以控制。同时,阳亢容易生风,天麻还有熄风止痉的作用。
天麻可以入药防治中风(配药的请咨询本地中医师),专家推荐的是家庭食疗方,天麻鱼汤。
鲜天麻配合鲜美的鲤鱼做成美味的鱼汤,爱发脾气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这奇特的办法。
二、防治中风奇招,按摩穴位用砭石按摩锥按压太冲穴、太溪穴可以起到防治中风的作用。
太冲穴、太溪穴分别是肝经原穴和肾经原穴。原穴是精气输送和留止的地方,脏腑功能的失调造成原穴处疼痛。按摩原穴可以防治肝阳上亢引起的中风危机。
太冲穴:在足部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结合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砭石按摩锥按压5到10分钟,双脚都要按压,力度以舒适为度。一天3次,如果脾气大,可以多加几次哦~按压此穴位有平肝潜阳、疏肝的作用。
太溪穴:内踝尖和跟腱中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砭石按摩锥按压5到10分钟,一天3次,双脚都要按压,力度以舒适为度。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有滋肾阴的作用。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所以在滋肾的同时也能滋肝。
提醒:导致中风的原因不止肝阳上亢,还有其它原因,比如瘀滞,具体还请就医辩证调理和预防。
左边上下肢的阳明经上的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配合一下内关、外关、血海、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如果头部没有做过手术,血压正常,可以配合一下右侧头部的颞三针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中风患者按摩应该以刺激穴位为主,因为患者患了中风以后,会让行动非常不便,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按摩的手法刺激穴位,让气血更加流通,这样患者虽然不便于运动,但是也同样可以达到与运动近似的效果,所以就起到了保健的作用。如果我们是业余的情况下,那么我不建议大家盲目的去按摩,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或者直接找专业人员进行按摩。除此之外,中风患者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活动关节
首先中风患者应该多活动自己的关节,因为活动关节本身就对于气血畅通有着辅助作用,患者的家人,应该帮助患者从下到上依次活动身体的每一处关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时候手的力度千万不要太大,因为过大的话会导致患者疼痛。
2、平时多活动
患了中风以后的患者,平时也应该多活动自己,也就是说自己也要主动的去多做一些事情,当然这些事情必须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比如说做一做简单的家务,倒一倒垃圾,扫一扫地都可以,但是做这些家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摔倒,或者干一些过累的活儿。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经常在家里的话,我们也可以试着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这对于我们恢复也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说有些患者喜欢画画,喜欢养花,喜欢打太极拳等等,这些兴趣爱好长期坚持的话,不仅会培养我们的情操,而且会加速病情的好转。
1、高血压
人迎穴
【定位】人迎穴位于人体颈前,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取穴时要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主治】此穴位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清咽利膈、消肿散结、疏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高血压、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
【按摩方法】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首先用中指按摩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的大椎穴2分钟,接着以食指指腹按揉人迎穴1分钟,最后按压手部的合谷穴20次。
【其他】长期按摩人迎穴,对咽喉肿痛、气喘、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用手指按压人迎穴,还有利于增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够使脸部的皮肤紧缩,并且可以去除双下巴。
2、糖尿病
然谷穴
【定位】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
【主治】具有升清降浊、益气固肾、清热利湿的作用。多用于咽喉肿痛、咳血、消渴(糖尿病)、月经不调、阳痿、阴挺、阴痒、遗精、脐风口噤、足跗肿痛等。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很好的缓解糖尿病的各种症状。
【按摩方法】首先要准确地找到然谷穴,用大拇指用力往下按,当大拇指按下去的时候,穴位周围乃至整个腿部的肾经上都会有强烈的酸胀感,但随着手指的放松,酸胀感会马上消退。等酸胀感消退后,再按上面的方法按,如此重复10 20次。双脚上的然谷穴都要按。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做,则两个穴位可以同时进行。
【其他】此穴具有增强脾胃消化的功能。推拿然谷穴,可以让人很快产生饥饿感,同时还能治疗过度饮食后的不适,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总之,每天坚持推拿然谷,能让人的胃口长开、肠道常清。
3、高血脂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技巧: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主治】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宁心安神、疏通经脉、降脂的功效。主要用于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高血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按摩方法】
A、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B、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C、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寿,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预防衰老,对结核病、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不好,抵抗力减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强体质。对足三里施灸时,取清艾条一根。将其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 15 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4、冠心病
内关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处。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并拢,把三指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离腕横纹三个手指的位置,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主治】本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等。
【按摩方法】用力不停点按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按时要稍用力,否则就难以达到治疗作用,同时,还要配合揉法以加强刺激,增强效果。
【其他】
内关穴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一旦感觉胃不舒服,就轮流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另一只胳膊的内关穴,经常是在胃疼得要命的时候,通过按揉内关穴,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保养胃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经常按揉内关穴。可以利用坐车或者看电视的时间按揉内关穴。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4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