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的这颗“长生果”全身上下都是宝:果、壳、芽、衣,都可以吃,而且各有用处,可护心、可补血、可降脂……
这“长生果”就是花生!它还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其因美味而且不可忽视的药用和保健价值,一直在食物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每天一把花生果
护心脏、清血管、稳血糖
现代研究发现,吃花生多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能减少35%。这是因为常吃能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止冠心病和动脉硬化,让心脏更健康。
还有研究发现,如把饮食中的一份红肉换成花生,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1%。花生中的钙质也是也很丰富的,无论孩子、孕妇,还是老人,保证每天吃一定量的花生,都可以帮助强健骨骼。
1、平稳血糖:早上一把早上吃一把花生,有助于平稳一天的血糖,因为花生会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2、清血管、保心脏:炒菜换用花生油
炒菜可以换成花生油,或者每餐吃十几颗花生,以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肝内的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消除反酸:干嚼花生方法:胃部反酸时,吃5到10颗生花生,能过有效缓解胃酸的情况。
花生壳煮水代茶喝降脂、降压、还止咳
我们吃花生的时候,都是把花生壳丢掉的。
殊不知,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来说,花生壳不但简单易得,便宜,效果更是惊人,是一味再好不过的“药”了。
1、降脂:四味宝贝来煎茶方法:花生壳100克,大枣5只,黄精、首乌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药合用,可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调血脂,对血脂异常症有一定疗效。
2、稳压保心脏:花生壳煮水代茶饮常用花生壳煮水代茶饮,还助于减慢心率,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简单来说,就是保护心脏、平稳血压,减少病痛。
花生衣不要丢
补血、健脾、提气色
中医认为,花生衣,甘、涩,平。入肺、脾、肝经。有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花生红衣能够补脾胃之气,有养血、止血的作用
花生造血功能强,具有止血和提升血小板的功能,且花生红衣的效果比花生米本身强50倍,所以吃花生最好连红衣一块吃。
1、补血:吃蜜汁花生枣方法:红枣100克,生花生仁100克,温水泡后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蜂蜜200克,至汁液黏稠停火。也可用高压锅煮30分钟左右,蜂蜜可待花生仁、红枣熟后入锅。
2、健脾消瘦:花生粥方法:花生连衣、红枣、赤小豆、薏苡仁各40克,大蒜20克,水煎,一日分二次服。
花生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长生果”,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下次再不要轻易吐掉花生衣、扔掉花生皮咯。
花生的营养丰富,富含油脂。民间流传着“常吃花生能 养生 ,吃了花生不想荤”的谚语,这足以说明花生的保健功效。那么,花生能起到什么保健功效呢?
1.预防心血管疾病
花生含不饱和脂肪酸、胆碱、卵磷脂等营养成分,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预防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的发生,防止胆固醇在血管沉淀、堆积而引起动脉硬化。花生壳含有木樨草素及β-谷甾醇,可降血压、降血脂。
2.防治出血性疾病
花生具有止血功效,其红衣含有可对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成分,可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可用于防治血友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防治皮肤病
花生具有强化表皮组织及防止细菌入侵的功效,可用于防治皮肤老化、湿疹、干癣及其他皮肤病。
4.益智延寿
花生含有一般杂粮少有的胆碱、卵磷脂,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起到增强记忆力及强健神经系统的作用,可益智、抗衰老、延年益寿。
花生的吃法很多,生吃、煮熟、爆炒、油炸均可。但爆炒、油炸对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P和其他营养成分破坏很大,且使花生甘平之性变为燥热之性,食之极易生热上火。从 养生 保健及口味考虑,还是用水煮花生为好,这种吃法不温不火、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霉变的花生因会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吃花生要连红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红衣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女性朋友,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产后和哺乳期的女性更应该常吃、多吃,因为这些时期的女性失血和营养消耗较多,花生的红衣对女性养血、补血很有好处。
不适合食用花生的人
1.高脂血症患者不宜食用: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2.胆囊切除者不宜食用:花生里含的脂肪需要胆汁去消化。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 这类病人如果食用花生,没有大量的胆汁来帮助消化,常会引起消化不良。
3.消化不良者不宜食用: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肠胃功能不良的人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4.跌打淤肿者不宜食用: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