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与美国罗斯维尔帕克癌症中心(RPCI)在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称人类寿命可达120岁以上,上限为150岁。
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寿的人—146岁
在印尼有一位叫马巴高索的长寿老人,他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活了146年。老人出生于1870年,在2016年去世,享年146岁。
研究认为,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有二。
一是我们的生物年龄;
二是人体“弹性”,也称自我复原力。
人体是有数万亿个细胞组成,而这些细胞也决定了我们的寿命。通常我们认为,人类的细胞只能分裂50次,过了这个次数就不会有新的细胞产生,如果没有新的细胞,代谢就会终止,当老细胞大量死亡之后,由细胞组成的内脏器官也就会衰竭,最终引发人体的死亡。而人的体细胞分裂平均分裂周期为2.4年。
我们知道,人体内有大量细胞来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而细胞又是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复制自身,简单来说就是“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一个细胞最后可以分裂复制成很多个细胞。
但是,这些细胞并不能无限制分裂并复制自己,而是有自己的生命终点,那么细胞的生命终点是什么呢?
其实这就和端粒有关。
端粒是DNA链条上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的存在并没有其他作用,就像是DNA链条末端的一个帽子。
但是端粒会伴随着分裂减少自己的长度,简单来说就是细胞每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上的端粒会逐渐变短一些。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最开始的端粒是100人民币,在最开始时,一个DNA链条上含有100元,但是细胞分裂一次就会变成两个细胞,而每一个细胞只能拥有50元人民币,接着再伴随着细胞分裂,人民币再次进行分裂。直到人民币不可再分割时,细胞将会激活凋亡机制。因此,端粒又被科学家称为“生命时钟”。
2009年,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个成果,让三位科学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奖(医学奖)。
1961年美国学者海尔弗利根据实验观察,胚胎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规律的,而人体的细胞则是分裂到50代时,就会全部死亡,而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4年。
因此从端粒的因素来看,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是120岁。
但有很多因素影响端粒的长度,2005年,著名医学期刊杂志《柳叶刀》有一篇文章提到:喝酒抽烟会缩短端粒的长度,因此寿命会更少。除此之外科学家也发现,端粒并不是越长越好,比如:癌症的发生就和端粒过长,或者不再缩短有关。
目前的进展是,科学家在实验室已经成功使用纳米技术保持端粒细胞长度,从而使老鼠的脑细胞寿命被延长了3—4倍。另外,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人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次数从65次增加到200次以上,突破了“海弗里克极限”(即细胞分裂次数极限为40—60次)。如果按照这样的发现速度和各项技术的成熟,人类寿命的无限制提高就将不远了。
到那时,也许人类再也不会为衰老和死亡而困惑,每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活到几百岁乃至上千岁。
当然了,你可能在现实中也听说过有人寿命超过120岁,其实科学研究不排除有个例行为,因为基因是会存在微小的变异。
科学家认为,在120岁至150岁之间,人体“弹性”也就是自我复原力将会完全丧失,届时寿命上限也就随之降临。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及相关生物科技的发展,人类会越来越临近150岁这一生命极限。
既然人体自身的规律给了我们这个寿命范围,按理来说应该是有很多超过这个限制的人么,但实际的情况是接近这个年龄都极为困难,更不要说超过了!事实上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因素会造成我们无法达到生理寿命,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我们的遗传基因本身具有缺陷,假如是手或者脚这些不影响寿命的部位也许影响不大,但如果支撑生命的关键脏器呢?那么生命就如木桶一样,能盛多少水是取决于最短那一块的长度的!
二、我们的身体细胞因外界的各种因素,比如辐射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分裂错误积累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除了自身因素方面,还有个人的生活作息,心态健康,交友,以及生活环境都可以对个体生命造成影响。
四、疾病感染而医学未能解除病痛最终导致死亡
五、各种意外事故等导致的死亡等等
当然随着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发展。以后人类的器官一定会像汽车零件一样可以更换。而如果,有的人能够像汽车一样,定期体检,重视保养,估计活到200岁也不成问题!
有些人可能感慨,为什么我天天坚持锻炼,按时吃饭,早睡早起,还会患上癌症?而其他的人整天抽几包烟、整天的聚会喝酒,竟然没有一点儿事?这很不公平啊?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退休后的中老年人身边,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常理来说,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已经卸掉了工作上的沉重包袱,拿着宽裕的养老金,生活过得应该是相当的舒坦,可以说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但是呢,有些人却突发癌症,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这里,想问一下大家,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癌症,其实可以 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段 ,或是儿童青少年期,或是青年期,或是中老年期。但是,据调查研究发现, 中老年时期是多数癌症的高发阶段 , 尤其是在50岁之后的年龄段 。不过,这类人群有一个特点,很注重日常的饮食习惯,会吃一些五谷杂粮代替精细白面,吃油也比较少,也很少吃一些高糖、高盐的食物。
而且,更重要的是每天坚持适当地做一些锻炼等等。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已经拥有很强的 养生 保健意识。但是,这些好的习惯真的可以阻止一些癌症找上门吗? 其实,癌症发生的真正因素与以下几点有关。
1、衰老的因素
首先,自身内部因素是引发癌症的最大原因。一旦人老了, 很多组织器官都会慢慢地衰老,免疫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如果我们的 免疫能力下降 的话,很难预防一些外来的病原体入侵我们的身体。在自身免疫力下降的同时,也会诱导 全身性炎症反应升高 ,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其实,究其根本还是与人体内的细胞分裂增殖有关 。细胞的分裂增殖有一定限度, 是由细胞 DNA里面的端粒酶决定的,所以每个细胞就不能无限制的进行分裂 。但是, 癌细胞除外,因为癌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潜能 。所以,年龄大的话,就很容易发生癌症。
2、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
上面我们说的是癌症发生的内部因素,当然,也有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癌症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的。举个大家不陌生的例子,大家应该见过一些工作者顶着毒辣辣的大太阳在宽阔的马路上铺沥青的画面吧。沥青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柏油”,但是,沥青以及其产生的烟气会对皮肤有刺激,并且有致癌的作用。所以,对于这类工作者而言,患皮肤癌的风险是比较高的,但是这需要长期的沥青等有毒物质,一般为二十年左右。
同样的,一些长期与化学染料打交道的人群,发生膀胱癌的可能性也需要经历几十年。当然, 年龄越大的话,接触到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那么发生癌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
3、长期积累一些不良的习惯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致癌因素,像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 长期的喝酒、抽烟多、熬夜以及长时间的吃咸菜等等 )同样有可能让癌症找上我们。吸烟喝酒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了,但是不要小视这类习惯,它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大家所了解的 肝癌 ,可能多数的肝癌患者前身是 一些病毒性肝炎 或者又是 脂肪肝 等疾病。一般来说,从肝炎到肝癌的发生需要走几十年的路程。但如果这类患者无节制的喝酒,就相当于送给肝炎一个“ 跑车 ”,使它加速的奔向肝癌,甚至都来不及发展到 肝硬化 的程度。与之类似的,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也可能是一些癌症的“ 助推剂 ”。而 年龄越大 , 这些不良的习惯可能积累的就会越多,患癌症的风险也就越高。
不知道这些情况,与大家心中所想是否一样呢?可能有些人更想知道,在中老年这个关键的时段,哪些癌症更容易高发呢?这样就可以专门留意一下这些癌症的发生。
1、肺癌
因为吸烟这些习惯更多地发生于男性人群中,而且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与此相关最紧密的癌症疾病就是肺癌。 尤其是每年吸烟 20包,或者与吸烟者同居 20年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是比较高的。
另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也要警惕肺癌的发生。对于这些高危人群,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检查,而非高危人群只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即可。
2、肝癌
与喝酒最相近的癌症就是肝癌了,上面我们也介绍过,长期大量的饮酒会加速肝癌的发生的速度。所以,对于 长期喝酒、患有肝炎以及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该定期的检查肝脏情况,遵循医嘱 。
3、结直肠癌
该疾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尤其是 患有长期的炎症性肠病、便血以及肠道腺瘤病史等人群,过了40岁后就要做胃肠镜 ,并且 每3-5年 筛查一次。若不属于高危人群范围内,建议 每隔10年 做一次筛查。
4、乳腺癌
最后,是多发于女性群体中的 乳腺癌 ,尤其是 绝经后的女性 。由于没有了雌激素的保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泌激素系统就会发生紊乱,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乳腺癌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对于 有家族遗传史以及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 等情况的人群 , 建议 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X线或者彩超检查。 而正常的人群也建议 每隔2年检查一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几种多发的癌症,建议使用上述的检查方式,其他的癌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查。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是多种常见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当一部分人开始抽烟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 一氧化碳 )以及致癌物( 焦油、苯并芘 )进入食道和胃部,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 肺气肿、慢性胃炎 等多种疾病。可是,比起这些更可怕的是二手烟,对人们的危害更是不可想象,而且也会危害人们的 健康 。
所以说,赶快 停下吸烟的步伐 ,让一些严重的疾病远离我们的身边。
另外, 长期酗酒 ,很可能会发生 酒精中毒 的情况,首先会对我们的 中枢神经系统 造成较大的伤害。除此之外,长期的酗酒还会引发一些 口腔癌、胃炎、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硬化、肝癌等等 。
所以,大家不要不重视,当疾病发生之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因此,应该改掉酗酒的坏习惯,日常做到均衡饮食。有时候, 药补不如食补 , 合理的饮食,加上一些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改善病情 。
而且,乱吃保健品的话,可能不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害处,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所以说,对待保健品,我们应该用 正确科学 的眼光去审视,不应当盲目的从众。否则,会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主要提醒一下中老年人,一些癌症就在我们的身边潜伏着,可能随时不经意间就发生了。主要提醒大家,赶快纠正不好的习惯,保持 健康 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多数癌症发生的风险。
《 黄帝内经》讲:
一个人若是情绪不佳,再 健康 的饮食、再多的锻炼,也无济于事。
现代科学也证明,人类百分之九十的疾病和情绪有关。
一个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减少疾病,保持 健康 。
这五种方式,可以有效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1. 笑是 营养素
一笑解千愁,一笑解千忧。
情绪愉悦的状态下,人体各机能可以互相协调、平衡,让机体更加 健康 。
平时自己发掘生活中值得开心的事情,品尝 美食 、 锻炼身体、听音乐、看电影。
尽量让自己开心起来。
多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面对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先往好的地方去想。
时间长了,心态自然发生改变。
保持积极乐观,人生也慢慢晴朗起来。
2. “话疗”是特效药
人是群居动物,若是没有人陪着说话,就会抑郁孤单。
时间长了,疾病也就来了。
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 布什开过一个 健康 秘方:
多和家人沟通,多和朋友交流,多和爱人说话。
很多人喜欢把事情憋在心里,殊不知,憋得久了,人就病了。
交流是一种倾诉,在彼此的对话中,情绪会流动起来,心结慢慢就打开了。
心里没有郁结,人自然也就轻松愉快了。
3. 朋友是“不老丹”
研究发现,朋友多的人平均延寿7年。
一个人朋友越多,那么这个人性格也就越外向。
这样的人心里不 憋气,大大咧咧地没有什么糟心事。
一个人朋友越多,无聊的日子也就越少。
朋友之间一起聊天、 旅游 、吃饭、做事。
这样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人生自然也就丰富多彩。
积极的情绪可以相互传染,所以,请做一个爱笑的人,多和爱笑的人在一起。
4. 宽容是调节阀
古人说: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一个人的格局不是看清了多少事,而是看轻了多少事。
人,越计较越疏远;事,越计较越烦恼;情,越计较越冷淡。
在交往中,受委屈、受误解都是不可避免的事。
越是和糟心的人和事计较,人的状态就越差。
看开一点,别放在心上,心胸越开阔,心情才能越美丽。
5. 淡泊是免疫剂
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现代 社会 ,很多人浮躁、焦虑、患得患失,说到底还是欲望太强,想要的太多。
人生百年,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一丈。
再多的财富也不能带走,与其汲汲于名利,不如保持一份潇洒淡泊。
知足者富。
粗茶淡饭, 健康 平安,就是一个人最大的福分。
这样的人日子过得更舒心洒脱,身体自然 健康 长寿。
最顶级的 养生 是养心,在浮躁纷乱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3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