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的一期节目中,医生分享了一个患者的体检报告:三年前体检正常,三年后心梗死亡!三年前的赵女士,55岁,体检结果完全正常,无吸烟史,饮食偏清淡;三年后却心梗死亡。在这离奇的病案背后,潜藏着怎样的健康危机?这三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心梗死亡!竟是这个“家常菜”惹的祸!
医生介绍,患者之前最喜欢“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看似非常健康的食物,但却藏着猫腻,一步步刺激血管发生病变。“西红柿炒鸡蛋”在烹调时放入大量的糖、盐和油,长期食用将危害血管健康,成为心梗猝死的元凶之一。一份“西红柿炒鸡蛋”,相当于含有10勺油、20g糖!危险因素:
高油
“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要把鸡蛋炒的蓬松,就要多放油,而鸡蛋中的卵磷脂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吃不出油腻感,无形中就摄入了过多的油脂。一般平时做西红柿炒鸡蛋的平均用油量有整整10勺,大约有50g,超过中国膳食指南全天建议摄入量的1倍。危险因素:
高糖
西红柿炒鸡蛋,常以甜压咸。若要吃出甜味,糖含量至少要占到10%左右,比如西红柿400g,要吃出甜口感觉,若西红柿占一半甜,至少还要放入20g糖。专家提醒,血管最怕高油、高糖、高盐。有些菜肴过分追求口感和色泽,就需要加入超量的油、盐、糖,反而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炒菜时,可以用醋代替部分糖油,辅助保护心血管。下周三是“全国心梗救治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概要)》上写到: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 40% 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猛于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血管的健康就是人长寿的标志。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加速血管损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血管健康到心梗猝死只需三步心血管专家介绍,体检报告虽然是一个健康的状态,但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都非常隐匿,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一般检查查不出来,所以很容易被忽视,特别是血管等的病变。1
血管内中膜增厚
血管内中膜增厚,是心血管疾病隐匿的征兆。它不仅存在于三高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群体中,还有可能存在于健康人群中。研究发现:没有三高等任何传统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有50%的人发生了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的情况,但没有任何症状。正常的内膜厚度应该是1mm以下,如果超过了1.5mm,8年内发生心梗的风险增加一倍!2
出现小斑块
在内因或外因的不断刺激下,血管内膜会逐渐出现小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稳定的小斑块对血流的影响很小,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表现。3
出现大斑块
通常,小斑块体积小,外表的包膜较厚,内容物较少,质地也偏硬,就像皮厚馅小的饺子。相对而言,更为稳定、安全。但当小斑块逐渐变成大斑块时,体积会不断的增长,其外表的包膜越来越薄,质地偏软,就像皮厚馅小的饺子,非常不稳定。一旦包膜破裂,内容物就会被挤出来,形成血栓,进一步堵住已经狭窄了的管腔,导致远端没有血流,诱发心肌梗死。怎么知道自己“心梗”了?这4中征兆都很危险
①第一次出现胸痛,闷塞感严重,透不过气来,伴出汗,持续五分钟以上不缓解②以前曾有过胸痛,这次再发,而且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③上腹部有闷塞感,不明原因,但又跟与以往的腹痛不同,持续数分钟还不能缓解④胸闷,头昏、晕倒,甚至意识迷糊如果以上4种情况有一种或几种出现在你身上,就要警惕心梗降临了。为什么心梗越来越多,和这八点有关!
01运动太少了,越来越懒中国国民锻炼率非常低,几次全国调查基本上就是百分之十几。而且经常锻炼的还都是退休老人,中年人是人群里边锻炼率最低的。但,缺乏运动锻炼是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全球第四大死因。体育锻炼必要吗?数据胜于一切。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达到或超过每周走路4小时、运动2小时的人,总死亡的危险减少21%,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减少24%。02爱吃大鱼大肉,果蔬吃太少改革开放前,都是糠咽菜的日子,人们都担心的是如何避免营养不良,哪里有什么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可现在,大鱼大肉成了常态,反而肥胖、心脏病、脑梗高发。而且,太多人每天没有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水果的日常摄取量,远低于每天200-350克的推荐标准,只有40.7克。03家庭吃油超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我国的水平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容易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04腰带越来越长中年发胖,不是“发福”,其实是“发祸”。发胖会带来很多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等。高血压、高血脂,年轻时没什么太大感觉,但十年以后,心、肝、肾、脑都要受到影响。05口味还是那么重盖浇饭、辣子鸡丁、水煮肉……在外就餐是好吃,但油脂高、调味料更是多,不小心就吃多了盐!06血压超标的多了据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一项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1.3%,高达4.35亿人。但太少人重视自己的血压了!07吸烟戒不掉在30-40岁年龄段中60-70%的心梗患者都与吸烟和不健康生活有直接关系,吸烟更是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最致命因素。吸烟能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变化,使血管扩张有利因素减少,收缩有利因素扩大,导致血管痉挛,造成心血管疾病高发,如血栓、心梗等。08压力大、睡得晚研究发现,平时精神压力大,或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可能与精神压力增加能够引起心律失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相关。此外,只要一周两次以上熬夜,临床上就属于睡眠剥夺。这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戒掉伤心血管坏习惯,多做做心脏喜欢的事情吧!除了西红柿炒鸡蛋,还有这些家常菜要少碰!
1
包子、饺子
我们常吃的包子、灌汤包、小笼包、饺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高盐、高油,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30个速冻饺子,可能含有7g盐,60g猪油!速冻饺子里白花花的一层其实就是猪油,以每只饺子2g猪油。2
烧茄子
烧茄子吃着最香,也最下饭。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比如,制作烧茄子需要过油,茄子在油里就像一块海绵在吸水一样,一盘汁浓味美的烧茄子实际要吸油40克左右。这些油最后都会被吃到肚子里,十分不健康!3
炸藕盒
虽说藕是养生的食材,但它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加之外表裹着面糊,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过多食用对健康着实有害。4
糖醋里脊
糖醋里脊可以说一道老幼喜爱的一道菜,外焦里嫩吃起来口感和味道都很棒。但经过油炸后的里脊肉也可谓是吸油大户。同时,糖醋里脊外面包裹了大量的糖,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糖、高油菜。5
干锅菜
干锅娃娃菜、干锅千叶豆腐、干锅白菜,这些是我们最常点的几道干锅菜。但干锅菜想要达到“麻辣鲜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需要经过“过油”工序。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此外,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6
水煮肉、水煮鱼
水煮鱼、水煮肉是我们最常点的2个“水煮菜”,但其实我们吃过的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水煮菜,就是一道“油煮菜”。虽然水煮肉汤里,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当夹起肉时上面的油会吸附在肉和菜上,十分不健康。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神奇的按摩——寸步难行的膝盖4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