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湿气被称为湿邪,会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是健康的头号杀手。湿气长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当中,而且十人九湿。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其实这句话是形容人体内的湿气过重,让人的精神无法提起来,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湿邪对人的伤害隐蔽而缓慢,它一步一步的侵害人体的健康,起初引起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
?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
?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
?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如何祛湿,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今天要告诉你,这样东西祛湿最厉害,不是薏米,而是——芡实。
芡实除湿比薏米还厉害!芡(qiàn)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种子。新鲜的芡实生长在池沼湖泊中,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并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在南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鸡头米”。
为什么芡实祛湿最厉害呢?
芡实味甘涩、性平,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固肾益精,除湿。
若天气热中添湿、湿上加热,极易损伤脾胃功能。脾为湿困,运化失司,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重则出现受纳不快、腹胀腹泻等疾病。
这芡实,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湿。
可调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补益脾胃,让它获得动力;
另一方面,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对于人体来说,芡实既给力,又加油,任何季节食用都很适合。
芡实和莲子是双胞胎芡实其实和另一种水生的食疗上品莲子是双胞胎。
相同点一是植物形态相近,同祖同宗,同出于睡莲科植物。
二是性味相投,二者味甘涩而性平,均归脾、肾二经,甘可补脾,涩可固肾,能止泻、止带、固精。可治脾虚久泻、脾肾亏虚之带下病、肾虚尿频、滑精、遗精及小便不禁等证。
三是用途相通,二者均富含营养成分,可作食品服用,还常配伍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莲子的补脾之力较芡实强,素有“脾果”之称。可兼入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可治心虚不寐之证,但其性平和。
芡实的除湿之力强于莲子,敛而不燥不腻不留邪,治疗脾肾气虚,还能制水,以疗水邪泛滥横溢所致水肿者常用,但作用平和。
芡实和莲子强强联合逼出体内寒湿
芡实和莲子,一个除湿功能特别强,一个补脾之力特别强,两者一起吃,再加点别的食材,那就是祛湿不可多得的食疗方了。
美味除湿:四神豆浆用料:
芡实——收敛滋补,能抗衰延年,最益脾胃。
莲子——养心健脾,对胃肠有保护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有抗老防衰的功效。
茯苓——健脾化湿,能促进、强化人体的免疫机能,常食用可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淮山药——益脾生津,对人体的免疫、呼吸系统都有帮助,能增加活力。
(注意: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 1: 1:1,约每味20克左右)
做法
这款豆浆的做法说来简单,就像我们平时做的“五谷豆浆”一样,把以上四种食材每种都放进去一点就行了,以不冲淡豆浆的基本味道为标准,没有太严格的定量。做好后加入适量冰糖,溶解后即可饮用。
温馨提示慢性泄泻这样吃芡实现在有不少人都有慢性腹泻的毛病,还有食少纳差,或没有食欲,口发粘,不欲饮,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一日多次,或腹泻长期不愈。另有畏寒肢冷等症状。
把芡实和莲子强强联合,再加上茯苓,做一款芡实莲子茯苓粥。就特别适合年老体弱、慢性腹泻、失眠多梦、夜间多尿的朋友。
原来祛湿最厉害的是芡实!把它和莲子强强联合,就能把体内的湿气一扫而光!很多人还不一定知道,赶紧把这篇文章发给身边的朋友们看看吧
广东的夏天又湿又热,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症状,不少人会想尽各种办法祛湿,但都不尽人意,甚至越祛越湿,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辨证祛湿。
湿气分湿热和寒湿 ,单纯靠食疗祛湿,治标不治本。中医认为,要彻底祛湿,就要从脏腑调理上着手。
很多朋友问,如何判断自己体内的湿气重?其实有一套简单的方法,对照来看就能知道——
排便粘稠
排便完后大便粘在马桶上不易冲洗;正常两片手纸就够,现在四五片手纸还擦不干净;大便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这都证明体内含有湿气。
舌苔厚腻
健康 舌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舌苔越厚越腻,说明湿邪越厉害。
皮肤痒
湿气容易侵袭肌肤,当天气变得湿热,人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脚等部位,这也证明体内有湿。
精神差
早上起床时总觉得困,头发昏,像是有东西裹着,打不起精神来,人觉得烦躁,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祛湿误区,你中招了吗?
湿气容易渗透,遇寒成寒湿,遇热为湿热,相互夹杂,难以分辨。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很容易形成湿热寒湿夹杂体质。所以单纯除寒湿、除湿热,效果自然不明显。此外,市民祛湿还存在众多误区,比如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 有症状,就只单纯祛湿
现代人吃得太过油腻丰盛,且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伤及脾胃。很多人说自己身上湿气重,其实只是“望文生义”。
现代人病因复杂,也不只是和湿有关,一味祛湿更是要不得。夏季,人易患暑热,此时讲究养心,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来祛湿,简直“火上浇油”。
误区二 祛湿喝红豆薏米水最有效
祛湿,不是简单的对照症状。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所以整个方子偏凉性。
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喝了寒凉的红豆薏米水,将湿气热气压下去,仿佛症状减轻,但实际把脾伤了。
薏米有一定的健脾作用,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者都不宜服用。
误区三 祛湿就得多吃辣
民间有许多祛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通过辛辣来祛湿。很多人说,四川、湖南等地的人都喜欢吃麻辣火锅,因为一出汗,湿自然就祛除了。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吃辣椒确实可以发汗除湿。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所以中医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
祛湿:薏米VS白术
广东人怕“湿”,尤其是脾胃气虚导致的湿困中焦,即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或腹满泻泄。
说到祛湿,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薏米。但由于薏米性质偏凉,对于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合!但如果改良一下,还是适合大众服用的。具体方法:把薏米炒熟再煮,或者在食疗中加入白术。
白术与薏米所针对之“湿”有所不同。
白术能祛的是脾胃气虚导致的“湿”。 脾胃气虚,何会生“湿”?可以这样理解:脾胃好比人体的一台“抽水机”,脾胃功能不好,就没有动力把体内的“水湿”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阻中焦。湿阻中焦具体表现为神疲乏力、消化不良。白术健脾胃,故能祛湿。
另一种“湿”,是因为“抽水机”的出水道有阻塞,引起体内“水湿”过多,排出不畅。常表现为下焦湿热、水肿、脚气、湿痹(如关节肌肉酸痛)。 薏米健脾作用弱,但利水渗湿作用强,此时则选用薏米更合适。
白术食疗方,祛湿好帮手
需要注意的是,白术性偏温燥,因此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白术,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市面上所售一般为白术片,购买时请选用断面黄白色、质地适中、用手捏之可碎、气味清香的白术片。如果断面有棕黄色的油点则更佳。白术气味清香,加到日常饮食中,不但不会破坏味道,还能增添风味。
白术陈皮粥
方法: 取炒白术10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起熬粥服用。
功效: 补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人群。
白术黄芪茶
方法: 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用开水泡之当茶饮。
功效: 甘香健脾,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容易感冒的人群。
白术茯苓山药汤
方法: 取白术1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大枣2枚、猪排骨100克煲汤服用。
功效: 益气健脾,燥湿利水,适用于脾胃气虚,水湿内停人群。
运动排汗也是祛湿良方
排汗是祛湿的最好办法,大家可以通过运动来达到排汗的效果。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让身体体表的温度上升、正确发汗,让末梢的微循环打开,继而湿邪之气随着汗水排出体外。比如: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八段锦等有氧排汗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当然,运动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最佳,同时运动出汗量不宜过大。如何检测自己身体祛湿的效果呢?比如连续运动半个月,感觉自己的身体比以前轻盈了,起床的时候没有那么疲累乏力,没有了湿重如裹的感觉,同时发现大便不怎么或者不粘马桶了,这就表示达到祛湿的效果。
什么是湿气?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
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这就需要辛辣来化解。
所以很多病或其他的都因湿气重而引起的或而造成的,湿气作为反复发作而且还没有任何征兆的病,治疗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也不是治疗一次就能一劳永逸的,这病说难治疗也并不能难可就会因生活上的某些小细节而导致其复发起来,严重的时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治疗湿气成为了日常任务,然而又因其是小病所以通过食疗就能有很好的疗效,在众多的食疗食谱中,薏米赤豆晶华为上上之选。
薏米,又叫做薏苡仁、苡米、苡仁等,是传统的药食兼用谷物资源,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种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薏米种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薏米除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还兼具药理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肿瘤、降血糖和止痛等功效 。
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种子供食用、入药,其利尿通淋、除湿退黄之功应用历史悠久,成方较多,如《圣济总录》中赤小豆汤、《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圣惠方》中赤小豆散等。现代研究发现,其治疗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水痘、腮腺炎、炎性外痔、皮肤病等疾病效果良好,同时还有抗氧化和雌激素样等多种作用。
以这薏米赤豆为主材料,辅以其他食材(茯苓,陈皮,大枣),配合而成复合食疗饮品薏米赤豆晶华,能有效的祛除湿气、通便。长期饮用与湿气说拜拜、从此不再来。
那么,芡实怎么吃才能祛湿气呢?
熬粥
准备薏米50克,芡实40克,大米100克,山药300克(一根),先把薏米和芡实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
浸泡后,把两者放入锅中,加1500ml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半小时,然后倒入大米继续用小火煮20分钟;
将山药去皮,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再煮10分钟即可。
芡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益气补血,还有祛除黑眼圈的功效,适合女性食用。
山药薏米芡实粥
泡水
将1000克芡实炒熟后研磨成分,每次取50~100克粉末冲水服用即可。这样吃除了可以祛湿气以外,还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大补汤
民间药方:芡实60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入适量红糖合成大补汤。
这样吃具有易消化、营养高、能调补脾胃、益气养血等功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疗效。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很多人会选择吃薏仁祛湿气,薏仁祛湿效果是很好,但是寒性太重,直接煮着吃上脾,所以建议适量食用,另外,体寒者和孕妇不能吃薏仁。
芡实也一样,不能为了快速祛湿气,一下子吃很多,还是要合理摄入才能真正达到祛湿效果。
参考网页链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0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这三个时辰一定要睡觉,否则一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