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脾胃弱,百病缠!一个穴位,护脾胃,祛病邪!

佩兰 2023-07-16 12:48:2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可以说是“胃病大国”了。

而提到了胃,就不得提起脾,在中医看来,脾胃可是一对好搭档。

脾与胃,互相依存

如果把胃比作粮仓,脾就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在胃里初步研磨、消化,之后,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去掉其中的糟粕,把“精华”,营养物质转运到全身。所以,如果胃功能不好,脾的运输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常喝冷饮、吃生的蔬菜,寒气很容易进入体内,伤及脾胃,而饥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节制,对脾胃伤害也很大,此外,我们常说“忧伤脾”,发脾气、生闷气,都会损害脾的健康。脾胃不好的人,有这7个特征:1、脸色发黄:脸色暗淡发黄,吃饭不香,饭后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2、鼻头暗淡: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3、口唇无血色、干燥: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4、睡觉时流口水:一旦脾气虚弱,睡觉时会流口水。5、便秘: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造成功能性便秘。6、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惊醒、多梦。7、精神状态不佳:健忘、心慌、反应迟钝。如何调理脾胃?艾灸一个穴位,养脾胃,祛病邪!《黄帝内经》中记载“(脐疗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脐疗,就是灸神阙。灸神阙的作用主要有:温补脾肾,回阳救逆;调理脾胃,理肠止泻;熄风开窍,宁心安神;交通心肾,制约膀胱;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补冲任。神阙穴可调理上吐下泻、腹中虚冷、腹痛腹泻、肠鸣、小儿厌食、老人滑肠失禁、脱肛、水肿、臌胀、妇人宫寒不孕、中风、霍乱、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等症。神阙为任脉上的要穴,通过督脉与一身阳气相通,有“一穴系全身”之说,故通过艾灸神阙穴可温补元阳,以达养生延年之效。灸神阙对不同年龄人群均有养生意义:1、温补脾阳:可防治腹泻等脾胃病,尤其适合婴幼儿。2、温补肾阳:可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3、温补脾肾:缓解脾肾阳虚症状,可预防及改善中青年人的亚健康状态。“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常常对神阙穴进行保健灸疗,可以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明代《针灸聚英》就指出:“无病而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也”,体现了先民“未病先防”的思想。这也是中医传统保健学的重要思想。作为保健灸,主要体现在艾灸神阙穴对人体的整体性调节作用上。神阙穴:一穴系全身取穴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即肚脐。功能主调:此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开窍复苏作用。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穴位配伍:配三阴交,调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调泄痢便秘、绕脐腹痛;配长强、气海、关元,调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配关元、气海,调中风脱症。神阙是一个老少皆宜的穴位,常灸既可防病调病,还可补充元气,益寿延年,注重养生的朋友切勿错过!

6个穴位解决肝脾不合,养肝护目多吃这些

6个穴位肝脾不合

1、大敦穴——泻肝火

位置: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作用: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

按摩手法:指压时强压7-8秒,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次左右。

2、足三里——调理脾胃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可调节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助消化、调节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

按摩手法:每天按揉足三里30-50次,有酸胀感。

3、中脘穴——舒肝养胃

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

作用:舒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可缓解胃痛、腹痛等。

按摩手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院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一般3-5分钟。

4、行间穴——疏肝理气

位置: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璞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稍靠大拇趾边缘。

作用:缓解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宿醉不适、肝脏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5、中脘穴——舒肝养胃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

作用: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可疏泄,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同样按揉。

6、行间穴——疏肝理气

位置: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璞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稍靠大拇趾边缘。

作用:缓解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宿醉不适、肝脏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二、养肝护目宜多吃

1、决明子:第一,清肝明目;第二,润肠通便。决明子是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中使用了很多年的老药,属于药食同源的品种,既可以作为食用,也可作为药用。

2、绿豆:青色入肝,含有的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进体内胆固醉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快胆汁里胆盐的分泌,降低小肠对胆固醉的吸收。

3、菊花:味道辛、甘、苦,性微寒,主要归肝、肺经。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4、猪肝: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B2可(V增强肝脏的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代谢能力因此猪肝对肝脏也起到保护的作用。

5、西红柿:内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番茄红素,中医认为能够达到滋阴护肝的效果。

经常护理哪一个穴位,能够改善心脏和脾胃的不好?



内关穴是针灸中一个经常使用的穴位,在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心脏疾病。内关穴是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上述是内关穴的定位,通过内关穴所属的经脉可以看出,内关穴是心包经上面的穴位,所以一定是用来治疗心系疾病的。

内关穴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心脏疾病的治疗,第二点是改善脾胃状况,治疗恶心呕吐等脾胃疾病,第三点是治疗腕部疾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内关穴的3个重要作用:



1、用内关穴治疗心脏疾病先来说一下治疗心脏疾病。因为内关穴是心包经上面的穴位,所以治疗心脏疾病这个就很好理解,在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心神不宁,心慌,心悸之类的疾病,对于有心肌炎,或者其他心脏病的患者,这些症状一般都会出现,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按揉内关穴。内关穴按揉的时候,以酸胀为度,不需要力量过大。



2、用内关穴改善消化问题除了治疗心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也是内关穴的强项。对于恶心,呕吐等胃病,按揉内关穴可以说是效果显著。有这样的一个患者,不明原因突然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这个时候,紧急按揉内关穴,呕吐的症状很快就能够得到缓解,所以内关穴也是一个止呕的要穴。



3、用内关穴治疗腕部疾病内关穴的最后一点作用就是治疗腕部疾病。这是因为内关穴的位置是在手腕部,所以比较擅长治疗手腕部疾病,比如手腕疼痛,就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进行缓解。前臂疼痛也是可以按揉内关穴进行缓解。当然治疗疼痛还学要配合着对应部位的其他穴位,不是单独一个内关穴就能够全部解决的。

内关穴是临床上一个非常常用的穴位,对于心系疾病的治疗,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改善 ,这两个反面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对于有这两个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每天多按揉按揉内关穴,可以提升身体素质,改善心系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只要坚持,就能收获到健康的惊喜。

脾胃为后天之本:常按4个养胃穴位,胃会舒服不少

胃病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大多数都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好而导致的胃病。那么得了胃病要按摩哪些穴位能够有效改善呢?吃什么食物对胃部比较好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胃部不舒服,中医有几个穴位推荐:

1、按上脘穴

上脘穴处于腹部的上方,脐中直上5寸。按压上脘穴可以增加胃部的动力。如果患有胃病,经常感到腹胀、呕吐、打嗝等症状的话,可以按摩这个穴位,使用拇指的指腹,沿着上脘穴轻轻按压3-5分钟,能够有效缓解胃病带来的疼痛和不舒服。

2、中脘穴

中脘穴是在腹部上方,脐中直上4寸的地方。中脘穴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如果因为胃病而感到不舒服的话,同样可以使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按摩3-5分钟,效果同样很好。

3、内关穴

内关穴是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的地方。这个穴位是治疗胃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如果平时患有胃病的人群可以尝试按压这个穴位,从而能够缓解胃病带来的疼痛和恶心等症状。

4、大陵穴

大陵穴是在腕横纹掌侧的中点部位,这个穴位对应的是我们体内的脾胃器官,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因为胃病带来的消化不良、脾胃不和等症状,还可以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但其实,如果患有胃病的话,单单按摩这些穴位也是不够的,还要从平日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上面进行改善。那么患有胃病的人吃什么食物对胃比较好呢?一起来看一下:

1、茯苓

茯苓在中医上来说,就是归心、脾、肾经,所以就此药材本身而言,其实是具备健脾养胃的功效,尤其对于便溏或者泄泻者而言,功效更佳。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渗湿利水的功效,多以对于小便不利、水肿者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2、山药

山药不仅是中药的一种,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物。山药其实是一种很养胃的食物,对于患有胃病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山药和瘦肉在一起熬粥食用,尤其在冬季,既滋补又暖胃,能够有效缓解胃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

3、其余药材

除了以上的2种药材之外,根据药理研究,百合、石斛具有一定的促进胃液分泌,调节胃肠神经,改善胃动力的功效;不仅能提高胃液分泌量、酸度以及消化能力,还对胃粘膜有修复作用。其次,玄参也可以清热凉血,帮助排出身体毒素。

所说中药对治疗胃病有一定的功效,但患者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症状以及医生的意见,来进行挑选,切勿盲目自行搭配。

关于胃病的相关知识就先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患了胃病该如何选择食物也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其实不仅是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下规律的生活作息,这样从多方面考虑,对胃病也会有所改善的。

参考资料:

1.尚胜胜,《中药治胃养胃一步到“胃”》,上海中医药报,2015-06-05.

2.2017,《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七版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9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