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写的《易筋经》中就有揉腹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唐代孙思邈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方开所攥《延年九转法》便详细地介绍了用手揉腹的方法,并由颜伟绘图说明。
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雍正年间著名养生家,他创编的“仙人揉腹法”,对保养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坚持揉腹,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1腹部: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揉腹为什么能起到保健作用,这是因为腹部在人体有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经中的任脉、胃经、肾经、肝经、脾经等重要经络,甚至还有冲脉、带脉等,可以说,肚脐周围,就相当于人体的中心,相当于交通枢纽的环岛。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中心。
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比喻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常说,“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2气柔则腹顺——揉散阻滞点,是治慢病高招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您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必是个将来的隐患。
3摩腹——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升清降浊,气化之司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肠脑与颅脑同根。生理上五脏六腑、四肢的营养,均靠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来供养。
脾胃在腹部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它们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气化才能正常。
正如日本汉医汤本求真说的那样:腹者,生之本,故为百病之根。
如果我们身体经常感觉不舒服,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建议您可以尝试一下推推肚子,您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
这样我们通过手的感知获取对腹内脏器病变的感应,就能够迅速调整脏腑经气,帮助人体实现代谢平衡。
晋代医家葛洪也强调:“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理论,清代医家陈飞霞在陈述腹部与长寿的关系中说:“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
总之,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4关于揉腹手法,今天推荐给大家延年益寿的九转法
延年益寿九转法又名九转延年法、仙人揉腹。「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
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揉腹法详解:
第一式: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圈。
第二式: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且摩且走,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共做21次。
第三式: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
第四式: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由下,直推至耻骨,共21次。
第五式:以右手由左绕摩脐腹21次。以右手由左→上→右→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六式:以左手由右绕摩脐腹21次。以左手由右→上→左→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七式:左手置左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
第八式:右手置右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
第九式:推毕盘坐,以两手握固分按两膝上。两足十趾亦稍勾曲。将胸自左转前,由右归后,摇转21次。毕,又照前自右向左摇转21次。
如摇身向左,即将胸肩摇出左膝,向前即摇伏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向前即弓腰后撤,总以摇转满足为妙。不可摇之过急,勿使着力。
◆练习次序:
将一至八式依次做完为一遍,应连做7遍。
做完后,起身盘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功叫早课,中午做功叫午课,晚上临睡时做功叫晚课。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适宜,只孕妇不可做。
◆注意事项:
1. 凡做此揉腹功夫,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在放矮枕卧具上平铺席子端正身体仰卧在上面。双脚并齐。足心少许弯曲,手指轻轻揉按,缓缓移动。
2. 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3. 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4. 每次如认真做,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若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5. 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做任何处理。
6. 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从10月8日开始,我们就进入寒露节气了。这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此时的空气中,少了一分凉爽,多了一分寒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清晨,花草都有一种湿润润的感觉,露珠晶莹剔透,带着丝丝寒意。
进补之前,得先清清脾胃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喜欢用食物温暖自己。
尤其是像涮羊肉、滋补汤锅这类热气腾腾的食物,在日渐寒冷的季节,怎能让人不垂涎三尺?
秋冬进补是自古就有的习俗,但寒露时节,阳气还在有序地向内收敛, 此时若是急于进补,再贵的补品都不能变成自己的,还添堵。
中医里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叫“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但现在大多数人的问题,不是进补的能量不够,而是补得太多了。
我们的脾胃,就像是一间屋子,如果只是不停地往里面塞东西,而没有定期的收纳和清理,久而久之,它就再也无法接受任何新东西。
刚过去的8天小长假期间,想必不少人已经“好吃好喝”了不少。
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补过火了,这几天总感觉胃里有东西顶着,打的嗝也是五味杂陈。
所以寒露这段时间,千万别着急的进补,一定要多留时间给自己清清脾胃。
清理脾胃,
跟我做这个效率很高的揉腹法
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把脾胃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五脏六腑的中心。
脾胃这个轮子要是不运转,其他五脏六腑都得“瘫痪”。
清理脾胃,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揉腹。
我这个揉腹法,是跟中医名家林杰老师学的。效率很高,常常立竿见影。
林杰老师说,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比腹部更好揉。
但手法一是要轻揉,二要贴得紧,三不要用暴力。
揉腹能让五脏六腑的气血流动起来,而且揉开以后,里面的杂质都能排出去,气血源源不断地灌输进来, 保健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揉腹可以自己给自己揉,也可以帮家人揉。给自己揉的时候站姿、坐姿、卧姿都可以。
注意事项
急腹症、经期、孕期忌揉。
频率是以对方能接受的频率为最好,不要太快。
力道不要太重,太重对方会发生抵抗。要让对方舒服,自己也很放松为好。
道家有一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活得好活得久,一定要慢慢吃、悠着点吃。少则得,多则惑,懂得适可而止才是真智慧。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步骤
1、按揉足三里
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2、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3、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6、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7、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8、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小儿腹泻的食疗方法
1、焦米汤。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2、甜淡茶水。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3、胡萝卜汤。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4、苹果泥汤。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
1、提倡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称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质,对保持和增强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备强有力的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证孩子消化道的机能健全,不易发生腹泻病及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可以说,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喂养对生后4-6个月的`小儿及孩子的第一个夏天尤其重要,并应注意避免在夏天给孩子断奶。
2、为防止孩子发生腹泻,食品及食具的卫生相当重要。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孩子, 应注意饮食卫生及水源卫生。保证食品制作过程的清洁卫生;所用的食具必须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还应用开水烫洗。清除了食具上附着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会少得腹泻病了。
3、在小儿的腹泻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的。小儿的胃肠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孩子在添加辅食时都应持慎重态度。注意一要按时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种食品时遵守“从少到多”的原则;还要避免同时添加几种食品。这样就可有效防止因喂养不当造成的腹泻。
4、小儿消化道原本娇嫩,患病(如发热、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时消化功能明显减低,在喂食过程中,应减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则应给予容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腻之品。病情需要时还可用口服补液盐配制成饮料,随时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时因喂养失误,发生腹泻,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泻如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或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除医生给予必的药物治疗外,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离,以免传给他人。消毒时可采用消毒剂—新消净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涤患儿接触的用具、玩具等。
6、 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烫,堵住“病从口入”这一致病环节。
一、首先要保持心情愉快,愉快的心境利于气机生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二、培补中气:提着会阴,认真练揉腹卧功(请认真按照《功法学》上的要求来练习),这是强壮中气、培补中气最好的方法,每次练功不要少于一小时(别看是躺着一小时,并不比蹲墙一小时容易啊,练练就知道了,练的时候关键是摆好姿势就不要动了,哪怕是腿微微一动对全身气机影响都非常大、容易使气散开、聚不到中宫里面来,所以,一旦开始揉腹,除了胳膊以外,就哪儿都不要动了、千万不要动,否则你很难体会到神奇效果),如果能做到两三个小时就更好了,粘着肚皮顺时针揉腹,每天都要练,一定要坚持,这个功法效果奇好。练这个功,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在闭眼的情况下保持眼球平视时的位置、把神抽离眼球收到头脑中心,再放开,并且放松体会腹中气感、心无杂念——这一点太重要了,要反复体会做到合度,做到合度之后其中妙处自知。三、培补肾气:站三心并站庄,认真看书,也可以看看论坛上“理论功法”版块上的讲三心并的帖子,请点击这里,每次站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一小时,这是培补肾气、通透全身最可靠的功法了,您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都是领着百会、提着会阴的,而且要一直提到头顶上方一尺远的虚空处,和百会一起领起来。四、保精,不知道您是否成家了,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基本可以忽略,多练功就行了;如果已经成家,要求得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尽量避免房事,按理说,练功人,应该是按照“春一、秋二、夏三、冬藏”的要求来对待这个问题,对于有善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再怎么练、怎么吃、怎么补都是徒劳。古人有曰:“服药千盏,不如独宿一夜”,说得就是这个道理。除了这一点,平时也要爱惜自己的精力,多注意收视返听、形神相和、神气相合,时时处处保持气功态。五、捧气贯顶多贯气通透,形神庄好好抻筋拔骨、畅通周身经络气血,这两个大功法要尽量抽时间练。六、除此以外,按时三餐,多吃植物纤维高、润肠的食物和水果,如芹菜、菠菜、香蕉、蜂蜜等,保持排便通畅,尽量减少排便时因用力而导致腹压升高。七、蹲墙可以继续练,但是不要以提高难度为目标,离墙可以远一些,是以舒缓、轻松为目标,检验标准就是在蹲墙的时候呼吸不要乱,时间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就可以了,身体全好后再逐渐靠近墙。八、就是上面有的同道讲的,吃些补中益气、温补肾阳的中药,作为辅助方法。【补肾可以配合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补,冬季才能补肾。】 ? ?还有就是练习揉腹卧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功法学》的书,认真按照书上写的做。一定要熟记那十六字口诀:“神随手转,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环转”。除了形体也要象站庄一样保持不动之外,同样重要的就是不要心念外驰。如果边揉腹边七想八想,那基本上起不到练“内功”的作用;如果心念不外驰,而是真正做到“神随手转,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环转”,那么很快就可以团聚起非常充足的中宫之气,而且是你越是用力揉,那个内气回应给你手的力量就越大,甚至中宫之气可以一直把整个脊柱都向后充涨着松出去、其气可直充斥达四肢的末端。这时就会清楚得感觉到,倘若神一外驰,腹内很快就会空虚下来,因为意念不在里面了,内里就虚了,所以,这十六个字的口诀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就是在练揉腹卧功时候千万要保持眼球一直是在平视前方的位置!千万不要不知不觉的就使眼球转到向下看的状态了了,因为眼球的转动的时候牵动的躯体混元气非常多,而且会使意念加重,而我们智能功练功要求练功时的意念是如有若无的,这样才能凝聚更多大自然中的虚灵、精华之气。如果因为眼球不自居的随着意念所在之处而转动,那么将导致躯体混元气的过多集聚,使人感到气机重滞、不舒服;因此而导致的意念加重,则会使人出现上火、口舌发干,甚至目珠赤红等不正常现象。所以无论在揉腹时还是站庄时,或练其他功法的时候,都要首先将眼球调到平视前方的状态,然后,边把神意收回到头脑中心,边慢慢闭眼。之后的练功过程中,尽量运用纯意念。这样才最安全,效果又最好。揉腹卧功一、练功步骤1、仰卧,两腿平伸。2、两手重叠按于上腹正中,比较有力的那只手放在下面。3.两眼平视上方,意念和着目光穿透(渗透过)眼前的一切事物,意想看到遥远的宇宙虚空中。凝神定气。凝视虚空中虚虚的一处,和头脑中心的虚空相连。安静,放松。目光合着意念匀速回收到头脑中心,两眼轻轻闭合。安静,放松。安静体会头脑中心那种虚虚的、空空的、深邃宁静的状态(这样一体会,意念就已经自然收到头脑中心来了,就自然的将意念从眼球中抽离出来了、收到了头脑中心了,要多多练习,多多这样去体会,才会越来越熟练)。然后,从头脑中心来发指令开始练功。4、两手沿顺时针方向(上→左→下→右)揉动。不是在皮肤上摩擦转动,而是粘着皮转。按力由轻而重逐渐增加。转速要慢而匀,手势要沉而稳。[范围要由小而大。](如下图) 5.收功.从头脑中心发出命令:我要收功了,慢慢停下来。停下来后,保持双手停留在腹部的状态,放松体察腹内元气充盈的感受——这样稍静片刻就可以了。然后放开两手,轻轻动动手脚,就可以自由活动了。二、意念活动即口诀神随手转,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环转。三、功效此法是培益中气,是少林派(易筋经)练气入膜之要法,是“神勇余力”十二月功法的第一步,是武功内壮法之一。练一周左右可感觉腹内气随手转呈恍惚荡漾之象。练1-3个月,中气倍增,自觉气力足、有精神,说话声音洪亮(有膛音),上腹部丰满,腹直肌腱划部分丰满,以及腹中线之凹消失,这是“筋膜腾起”的证验。此法不仅适用于中气不足者及胃肠病患者锻炼,而且是习武功内壮法之秘诀。”有关说明 ? ? 无论站立或躺卧,先两眼平视前方或上方,意念和着目光穿透眼前的一切障碍物,意想看到遥远的宇宙虚空中。凝神定气。凝视虚空中虚虚的一点,和头脑中心的虚空相连。安静,放松。目光合着意念匀速回收,两眼轻轻闭合。安静,放松。安静体会头脑中心那种虚虚的、空空的、深邃宁静的状态(这样一体会,意念就已经自然收到头脑中心来了,就自然的将意念从眼球中抽离出来了、收到了头脑中心了,要多多练习,多多这样去体会,才会越来越熟练)。然后,从头脑中心来发指令开始练功,无论做什么动作、用什么意念,都要从头脑中心这里来发指令、都要从这里去察照、去体会、去体察、去感觉。——就这样做。传统功法的意守也有很多种,庞老师在《智能气功精义》中都有详细的讲解。智能功要求的意守原则主要就是“纯意念意守”,就是我上面大致讲了一下的那种意守方法,这样的意守弊病最少,好处最多,是庞老师所提倡的,我们在中心学习的时候老师就是这么要求的。有时间您可以好好看看《精义》上老师的讲解,就很明白了。【昨晚揉腹一个多小时感觉随着手的转动,头里和脚心都在转动.可能揉的时候用力太大,觉得两脚很热,然后腿热,脊背热.轻轻揉似乎更容易体会到气流转动,意念在上腹部里面的空里随手转动......——这些都是很正常感受和现象,是中宫气机凝聚生发的初步效验,但是不要被周身各处的这种感受把心神牵跑了,要“知而不守”——知道,但是不要多去注意这些,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按照那十六个字的口诀来练功。这时,如果你分神多去注意周身各处的气机变化情况,那么这种种气机变化就可能不会再继续深入了,或者会很快消失,因为你一分神,气就不好继续往中宫集聚了、没有后续的能量了。对于“按力由轻而重逐渐增加”我还把握不好,需要在练习中更多体察。由于练得不够,体会也粗浅有限,您说的内气回应给手的力量我也没体会到.希望更多的练习后能体会到其中妙处.——继续练,好好体会,随着功夫的深入,各种变化和感受还有很多。眼睛平视的要求我照做了.现在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时有跑神现象.我觉得聚精会神地揉腹本身就能很好地锻炼神的专注能力,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有进步。——是的。开始有些杂念是很正常的,不要紧,只要一发现了就马上把神收回来就好。 祝愿功德并进!】以下是引用zncrane在2009-8-18 10:59:00的发言:为什么我练揉腹时手直接贴着肚皮揉嘴里很容易干燥呢?也没有加什么额外的意念,反倒是觉得隔着衣服好点 您意念太紧了、太重了,再放开一点就好了。一定要按照揉腹的16字口诀(神随手转,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环转)来练,特别是您现在应该注意的是重点体会“不即不离”,就是意念不要跟手跟得太紧了,太紧了,意念就重了,“意有余便是火”,就会有火气、上火,就会口干舌燥啊。自己的神是用气和指挥气---最高能手! ?意在体外把自己的气送出的多,意在体内就能拖回生命的能量,加之意在体内的指挥窍点---内气生发就快---生命力强壮力就自有好的体会!揉腹功有关问答1 .揉腹,一圈是几秒转完?——随意,但是不要太快,而且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力、越来越用力,速度要越来越慢,也就是个“速度递减、用力递增”的过程。总得来说,自己觉得舒适、自然就好。多练,练多了,自己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和规律了。2.一般揉一次是多少圈?在停一停在接着揉。——揉腹最好一气呵成,中间不要停歇。具体一次揉多长时间,应量力而行,随着功夫的提高,应该是一次揉的时间越来越长。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最好一次不要低于30分钟,也就是说,少则半小时,多则可以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一次连续揉腹的时间越长,体会就越深,收获就越大。我自己体会,练这个功法只要精神集中,认真按照“神随手动、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还转”的16字要诀来练,无论练多长时间,都不会有弊病的。3.揉腹揉着就睡着了,这样对身体有坏处吗?——没有。曾有人问过老师这个问题—— 一个师资班学生在老师答疑时问老师:“如果练揉腹,练着练着睡着了,怎么办?”老师答:“那你就接着睡”(众笑)。4.揉腹睡着了,醒后姿势没变动,如何处理收功问题?——意念往体内收一收,往混元窍或下丹田收一收,就可以了。就这样收功。5.我昨天中午练揉腹卧功时。醒后就收功,心跳加剧不知道为何? 感觉不适应。后来我调理稍微好一些。——因为你紧张了,才会觉得心跳加剧。其实,练揉腹的时候,当你睡着了,就已经完成收功了,再次醒来,就和平时醒来一样。如果此时你想:“哎呀,坏了,还没收功呢,赶紧收功!”你这样一紧张,心跳就加快了,不是因为揉腹、也不是因为睡着了,而是因为刚醒来的一霎那,你紧张了一下。如果你不紧张,而是在醒来后体会周身舒适的状态、体会形松意充的美妙状态,就不会有不适或心跳加剧的情况。6.揉腹功需要收功吗?或如何收?——揉腹的收功很简单:停下来,保持双手停留在腹部的状态,放松体察腹内元气充盈的感受——这样稍静片刻就可以了。然后放开两手,轻轻动动手脚,就可以自由活动了。7.练功前可以从头到脚意念松一遍吗?——这样很好。练任何功法,都应该是在全身放松、形松意充的状态下来练。8.可以练八句口诀吗?顶天立底,形松意充。等?练种练法内外混元都可以吗?还有。收功怎么弄?——八句口决有两种练法,这个老师在讲形神庄的时候就讲过,书上都有。一种是练外混元时的练法,就是想“头顶青天、脚踩大地。。。天地之间就你一个人了”;另一种是练内混元时的练法,就是想“头顶就是天,两脚就是地。。。你与天地合一、你就是天地宇宙”。练揉腹,按后一种“内混元”方法来念八句口诀就可以。关于收功,前面已经讲了。以后请不要重复提问,保持思维清晰,勿啰嗦重复。 9.揉腹功可以定慧双运吗?如果收功也是一样的吗?——揉腹卧功,就按照“神随手动、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还转”的16字要诀来练就是最好的,所有定慧全部融于这16字要诀之中了。收功上面已解释,不赘述。10.吃完饭,马上躺着练揉腹功可以吗?如果不能那需要等多久?——饭后可以马上练揉腹,但是要轻,不要太用力,主要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促进吃进去的食物尽快气化”为目的。就我个人体会,饭后最好坐着练揉腹。饭后两小时左右,再躺下来练更为合适。饭后也可以坐着练开合拉气,目的同样是“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促进吃进去的食物尽快气化”。11.揉腹功收功后,需要注意那些问题不能做的?比喻吃饭。或者洗澡等等——揉腹收功后,我个人体会,可以先喝一些温水,这时可以通过体会水流经肠胃的感受,使意念对体内体察的更清楚些,同时也起到冲洗肠胃内壁、清新脏腑、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之后,只要是没有出大汗,那么活动就随意,吃饭、洗澡、如厕都可以。如果有汗,要等汗落了、毛孔自然收合了,再洗澡。12.任何功法都不练只长期只练揉腹功会有流弊吗?(我好介绍其他人练它治胃病)——只要按照16字要诀来练,无任何流弊。这个老师都讲过,辅导材料上有。开始的一个阶段,肚子会觉得变大了,这是腹部大网膜气充足、筋膜腾起的表现,继续练下去,注意气的收摄,腹部会再收回去,这是一个正常过程。13.有位老师问揉腹怎么练。——揉腹这个功非常好,但是最关键的对意识要求非常高,就是不能有杂念,如果杂念太多就起不到揉腹的作用,而且意念出去了,气也就出去了,就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具体的揉腹方法我在理法园地上回答一位老师的问题时把图也附上去了,整个功法学上的那一部分都拷贝上去了。我具体讲一下,手放在肚脐和心口窝中间偏下一点的位置上,中脘的位置,把有力的手放在下面,把手直接贴在肚皮上,不要隔着衣服,然后用另外一只手掌心贴着这只手的手背,这样放好,全身放松,仰卧,两个腿自然伸直即可,略略分开也行,脚与肩等宽也行,非常放松地躺着。两眼平视前方——应该是往上看了,两眼轻轻闭合,闭合之后,意念要从眼球中抽离出来,用纯意念、神光下照,感觉我们手下面的腹腔里面,要想里面是空的,不要想里面有五脏六腑,但是空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充满了浓浓的混元气,它充斥了整个胸腹腔,想到里面恍恍惚惚、渺渺茫茫的混元气的状态。恍恍惚惚的,一般都是顺时针揉转,就是“右-上-左-下”这样转,手要粘着肚皮转,不是手在肚皮上滑动,而是手和肚皮好象粘在一起一样,这样就不可能转得范围非常大。一开始用力可以轻一些,然后一点一点地加力,逐渐地会变得用力很大,揉转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用力再大、揉转的范围再大也不可能是很大,因为肚皮的松弛程度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十六字的口诀书上也有,就是:“神随手转”,意念要跟着手转;“不离不即”,就是我们的意念跟手转既不要紧紧地盯死在一起,也不要分离开去想别的,这么弱弱的跟着它;“意注腹中”,意念放到肚腹里面;“随动环转”——意念在里面跟着手的转动而随着转,力量要从轻变重,就仿佛这个手下面按着一个很粗的大气柱子在转。或者仿佛手下面有一团气的光芒一样,它照到我们肚腹里面去,一直照到我们脊柱,照到我们后背的皮肤上,从里面透过去,然后恍恍惚惚地转,就只这样转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要想,就放松地这样转。如果真的没有杂念,安安静静这么转,用不了半小时,里面的内气就充足起来了,之后你越是用力按着转,里面的气就会有很有力地往鼓胀外的感觉。好象里面有个气球一样,真是按都按不下去,那种中气充足、充斥得感觉非常明显,可以使我们的中宫的气很快充足起来。不要看它只是一个揉腹就请示它,当我们揉到两个小时了,气就会自动往四肢走,往腿上走,往脚上走,而且那是深层次的气机变化,气是从骨头里面向四肢通透过去的,气机可以自动充斥到四肢,所以,过去,少林寺的和尚要练大马庄,先要练揉腹一年,一天要揉够四个时辰,就是八个小时,揉一年在练大马庄,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因为你真要这么揉一年就会特别有力气,腿的通透度就特别好了,再站大马庄就很轻松了。 ? ?揉腹是强壮我们中气的,也是能够使我们的内气向里面、收摄、吸摄,对一些脏腑下垂得比较厉害的毛病,如:胃下垂、痔疮、疝气、子宫脱垂等疾病,就练揉腹,气充足之后就能把这些下垂的器官自动吸摄上来,使它回到正常的位置上去。 ? ?揉腹最好是在早晨练,当然晚上我们躺在床上也可以揉,但是我们晚上练功以后十一点多,躺下洗洗涮涮就十二点多了,再揉腹可能一会儿就困了,也揉得时间不长。如果你想揉得时间长点,睡眠时间就可能少了。而早晨,刚一醒的时候揉,如果不练早功,或者醒得更早的话也可以练,因为早晨起来睡眠已经很充足了,不会再昏睡,揉腹效果就会更好一些。14.揉腹出汗怎么办?——揉腹卧功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又非常深奥、玄妙,可以实五脏、强腰身、通筋骨,是古代少林武学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所以,有各种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这个功法集聚、生发气机非常快,所以,一般健康的人只要认真练一会儿都会迅速热起来,周身发热是气机生发起来的一种感受,会出微汗——即使在寒冬也是一样。这时如果身体里面有湿气、寒气,或血液里代谢产物过多、不正常,都会出大汗。出汗是通透,也是在排出体内废物。记得以前看愣觉老师写自己练功经历的帖子中,就曾经写过他在练功治疗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时候一直是在出汗的,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是一样。在中心见过很多有风湿的学员,都是一练功汗就哗哗的,这样的学员都康复得很快。我们在上师资班时,三九腊月天,每天晚上都要在山洞里站两小时的三心并,凡是蹲的低的同学都是“汗湿衣衫透”,收功后,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小西北风飕飕的,吹在脸上象小刀子割肉一样,里面的衣服又湿又冷。。。因为当时中心条件有限,晚上收功后已是后半夜了,没法洗澡,都是晚上睡觉时用体温把衬衣焐干了,苦啊! 但是功夫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一般的,从中医来讲,说冬天不适合出大汗,但是练功就不同了,特别是体内有湿寒之气、血液里面废物过多的时候,该出汗还是得出,那些汗就是病,该出的出完了就自然不出了。甭怕,接着练。关键注意好两点就行:第一、动作意念要保证符合老师在书上的要求,特别是两下肢不要动,要定式;第二、收功后多养一会儿气,在严寒时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最好放松躺上20分钟以上,等到气全都受摄进来了、场收起来了、汗毛孔也收起来了、汗也落了,再起来。而且不要马上洗澡,最好过半天再说。15.究竟手的位置放在何处为好,请静明老师赐教!——关于这个问题我早想说了。 最初我也和云栖老师一样,有同样的困惑,遗憾的事,一次又一次地想亲口问问老师,但总是见到老师就忘了 ? ?但是在师资班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老师几次讲到揉腹卧功的时候都是说的揉上腹部,就是中腕的位置,大概就在心口窝和肚脐连线中点的地方。这是培补中气的很好的功法。但是在现实的治疗中,有时也需要揉肚脐或肚脐以下。比如,在治疗小儿腹痛的时候,用手掌轻轻为小儿揉揉小腹(肚脐或肚脐以下),缓解、治疗腹痛的效果很好。我们在练功夫的时候还是应该揉中腕,就是云栖老师讲的胃脘部位。从气机上讲,这里是中宫之气的中心,里面、深处也是混元窍在生理解剖上的位置——混元位的所在处。揉的时候把有力手放在下面,另一只手放在上面,使掌心和掌背重叠,这样便于用力。有时间的时候,也可以自己体会一下揉下腹,反正肯定没坏处,自己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不就更清楚了吗?——这是我们问庞老师问题时,老师常说的话。只要没坏处的,老师都建议我们自己去练练,自己去体会一下。 【我觉得揉腹关键在于入静。能全程揉下来,很少走神,都应该会有所体验的。】16.静明关于左右手的上下和揉的方向问题。——我们在师资班的时候,老师教的是有力的一只手在下。一般的人两只手的力度是不一样的,把你觉得更有力的一只手放在下面,另一只手放在上面,然后顺时针揉。就是如果把一只手表放在肚子上、表面向外,手转动的方向要和时针走的方向一样就对了。一般都是这么练的。关于意守清淡体会;若有若无;似守非守;勿忘勿助;不紧不松,即不能丢了意守部位,又不能守得太死;不能太用意,又不能不用意。只有若有若无地意守某一部位才能使该部位真气愈聚愈多。轻轻体会;轻轻感觉;轻轻注意;意符合气,不添加任何想象,意随气;轻轻体察。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